《南国江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南国江山- 第17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然而没过多久就有消息传来,刘楚大营在今天凌晨之前已经被淮南军攻破了,刘楚本人也被淮南军抓了!

    “这…淮南军真的这么强大吗?我军出城连一天时间都不到,仅仅一个晚上的时间就这样完了?”钟匡时心中一片冰凉。

    到了此时,淮南军的强大他也见识到了,剩下来的除了投降外也没有别的出路了。

    “立即向淮南军投降,一刻也不能耽搁!”此时,钟匡时立即就有了决定。

    “等等!”正当钟匡时准备立即回去召集部署投降时,却被他的妹妹叫住了。

    “你这么急匆匆的准备去投降,若是那陈象见大势已去,狗急跳墙之下对兄长不利怎么办?”钟秀宁责问道。

    “他应该没有那么大的胆子吧?”钟匡时有些不确定的道。

    “应该?”钟秀宁叹息道:“这么重要的事情,兄长怎么能这么随意呢?”

    在她的建议下,钟匡时先派人去召刁彦能,让他设法带着麾下五百淮南军立即到镇南节度使府来。

    在这种时刻,除了刁彦能外,其他江西的将领都不可信,谁都不能保证这其中有没有被陈象收买的人。

    等到刁彦能到达,自身的安全有了保证后,钟匡时这才宣布投降的决定。

    对于这个决定,早就不想再战了的众人没有任何反对就接受了。

    而陈象虽然还有些不满,但如今大局已定,也由不得他再闹事了。

    当天下午,淮南军在彻底消灭刘楚所部,兵临洪州城下时,面对的却是洞开的城门以及钟匡时亲自带人在城门外的迎接。

第三百五十七章安排

    因为钟秀宁的劝说,再加上刘楚统领的三万多大军在一夜之间就被击败,钟匡时最终选择了向淮南投降。

    虽说是经过一番交战之后才投降的,不过这一战对于淮南军来说却显得非常轻松,在刘崇景带着三百名士兵混入敌军营地制造混乱的情况下,淮南军并没有遭受什么损失就取胜了。

    而在另一方,洪州军队虽然是战败的一方,不过因为士兵士气低下,加上他们败得太快,所以实际上的伤亡反而并不多,更多的是俘虏和趁乱逃亡的。

    这样一来,对洪州的攻势也算是以一种较为圆满的方式结束的,并没有结下什么仇怨。

    当淮南军入城之时,城中各府库的钱粮都已经被妥善封存,只等着淮南军接收;而那些差役也像是平常一样在街道上巡视,以防止有人趁着淮南军入城的时候烧杀抢虐……

    总之,整个入城的过程中显得极为有序,这让秦裴暗自想着,到底是谁将这一切安排得这么周到。

    进城之后,秦裴先去拜访了一下钟秀宁,然后开始安抚江西上下官员。

    这些人和钟匡时差不多,虽然名义上是江西大员,但实际上也只能管到洪州城这一处地方而已。

    淮南军的强大已经彻底吓破了这些人的胆,所以他们进城的过程中没有遇到任何麻烦。

    等到一切事情都安排妥当后,秦裴这才有时间向钟匡时问出自己的疑惑。

    “秦将军,这些可不是我江西官员的功劳,这一切都是刁彦能将军做的安排啊!”

    让秦裴没有想到的是,将淮南军入城时的各项事物都安排得妥妥贴贴的,居然是刁彦能这个十六岁的年轻人。

    如此有才能,又是杨渥的心腹,再加上年轻,有这三个优势,可以想象刁彦能日后肯定能得到重用,将来成为高层将领也是有可能的。

    当然,刁彦能虽然前途远大,但秦裴也没有去巴结讨好他的想法,毕竟刁彦能的优势他如今同样拥有,而且他现在已经是淮南最高层的将领了。

    不过秦裴虽然对刁彦能态度平和,但一旁的钟匡时却是对他极为推崇,言语之中甚至有种巴结讨好的意思在里面。

    毕竟之前他可是将刁彦能等人软禁起来的,如今若是不解开这个过节,以刁彦能的远大前途,若是等到他身居高位后转过头来打压自己那就不好玩了。

    此外,投降后的这段时间虽然还短,但有一个人却是让他浑身感到不舒服,这人正是他的弟弟钟延规。

    与他不同的是,他的弟弟可是在一开始就投靠了淮南的人,而且听说吴王还许诺了将来会册封他为世袭的伯爵。

    而他自己呢?虽然杨渥找的借口中丝毫没有说是在讨伐他,但实际的情况如何大家心里都有数,他钟匡时就是被淮南讨伐的对象。

    而且虽然他后来主动投降了,不过却是等到刘楚大军被淮南军灭掉之后才投降的,所以他将来到了广陵后到底会受到何等待遇,这让他心中不免感到忐忑不安。

    好在没过多久,杨渥的旨意就传到了洪州,在对他的安排上,杨渥还是非常宽容的,不仅加封了他为世袭新安伯,同时任命他为潭州刺史。

    当然潭州目前还在马殷的手中,而且短时间内也没有攻占潭州的希望,所以钟匡时的刺史之位,目前还只是一个虚衔。

    至于他的镇南节度使之位自然是被杨渥自己给兼任了。

    目前淮南除了杨渥本人外,还没有册封过别的人为节度使,最多就是册封一些只有虚名,没有实权的节度副使。

    总的来说,对于钟匡时这个非要打了一仗之后才投降的“江西之主”,杨渥还是很为他留面子的,给他的待遇并不比给他弟弟钟延规的低。

    毕竟钟匡时乃是货真价实的镇南节度使,钟传更是在杨行密最困难的时候提供过帮助,再加上他的妹妹又是杨渥的夫人,所以才给他这份优待。

    而钟延规虽然是主动投降的,不过他之前却只是江州刺史,名分上就比钟匡时差了一点,所以即便有主动投降的功劳,但最终得到了待遇却是和钟匡时的一样。

    至于其他投降的江西官员,杨渥也都按照他们的能力,再结合刁彦能之前给出的封官许诺进行加封,以安抚住这些新降之人。

    而那些在刁彦能留在洪州期间没有主动投靠淮南的人,他们得到的待遇就要差多了。

    这些人除了少部分能力不错的被得到了重用外,其余的不是是去两浙担任下层官吏,就是去节度使府的某个部门担任闲职,或者干脆就被免职了。

    除了对这些降官降将的安排外,杨渥还特意下令将钟氏一族全部迁往广陵。

    虽说并不担心钟家造反的可能,不过钟家在江西毕竟有近三十年时间,即便钟家不造反,但也保不住有人打着钟家的名义造反,所以将他们迁移到广陵去才是最好的选择。

    此外,杨渥又下令将陈象、刘楚二人押到广陵去,以劫持钟匡时,妄图对抗淮南军为罪名,将这二人腰斩于市。

    淮南当初的出兵借口就是讨伐这两人的不臣之举,所以不管他们有没有做过劫持钟匡时的举动,此时都必须将二人斩杀。

    更何况,这两人也没什么本事,即便将他们杀了也不可惜。

    如今洪州已定,江西名义上的主人也变成了杨渥,而且洪州、江州这两个最为繁华的地区也彻底落入淮南的手中,这对淮南来说是一件值得庆贺的大事。

    不过江西如此轻而易举的落入了淮南手中,也使得一部分淮南将领开始有些飘飘然,觉得之前对江西军队的评估还是过高了。

    这部分将领提出,当年钟传在的时候,洪州作为镇南节度使的治所之地,是能够实际控制江西大部分地区的;即便是那些相对独。立的地方,比如抚州危全讽和虔州卢光稠,他们至少也在名义上臣服了钟传。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洪州的军队在整个江西来说即便不是最强的,也差不了多少。

    既然连这最强的军队在淮南军的面前都表现得这么差,几乎是一战即溃,那么其他江西军队就应该更弱才是。

    所以这部分将领提出,既然攻打洪州都没有付出多少代价,那么不如趁着如今的大胜之威继续向南进攻,在最短时间内彻底攻占整个江西。

    这个建议一出来,就受到了不少人的支持,不过像李神福等老将却是对这个建议嗤之以鼻。

    毕竟洪州军队的迅速溃败,只要稍微想一想就会知道,淮南军远比洪州军队要强大固然是一个原因,不过更重要的原因还是在于洪州内部的混乱和分裂。

    在钟传死后,钟匡时根本就没有那个能力来统合整个江西的力量,甚至于对于洪州的掌控程度都比较弱。

    当刁彦能来到洪州后,那些大量投降的江西官员就充分表明了洪州内部人心的混乱。

    在这种情况下,淮南军才能轻易的击败刘楚,取得大胜。

    但危全讽和卢光稠,以及有马殷支持的吉州刺史彭轩,这些势力内部却较为稳固,加上他们组成了同盟,又处于地形条件复杂的江西南部,所以要击败他们可没有那么容易,尤其是在主动出击的情况下。

    “慢慢来吧!既然枢密院之前已经定下了较为完整的攻占江西的计划,那么就按照之前计划来,不要为了一点小小的意外就轻易的改变计划。先巩固一下洪州吧!另外,派个使者去饶州,告诉唐宝,他若是投降,孤让他继续担任饶州刺史!”吴王府中,杨渥做出了自己的决断。

    对于接下来如何对付抚州危全讽、虔州卢光稠和吉州彭轩这三家势力,杨渥的心中其实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设想,若是他的设想能够成功的话,不仅能以较小的代价就一举消灭这三家势力,更是不需要费多少时间。

    当然,这个计划虽然好,但目前还只是一种设想,具体该如何实现,还需要依据将来的具体局势来定。

    抚州。

    淮南军轻而易举的夺取了洪州的消息传到这里时,危全讽沉默了半晌,最终才说出一个词来:废物!

    是的,在他看来,不仅是钟匡时,还有洪州城中那么多官员将领,这些人全都是废物。

    洪州城中怎么说也有四万军队,即便他们的战斗力比不上淮南军,但双方的兵力却是差不多,在这种情况下却是在一天不到的时间内就被淮南军给彻底击败了,这不是废物又是什么?

    “既然打不过人家,那至少也应该知道据城而守,那刘楚倒好,偏偏跑出城去浪战;若是坚守城池,即便淮南军再怎么厉害,也不至于这么快就攻破洪州吧?看来钟传死后,整个江西有资格成为江西之主的,的确只有我一个啊!”

    危全讽并没有被淮南的战绩吓住,反而是是更加迫切的想要夺取整个江西来。

第三百五十八章风暴

    当淮南军轻易击败刘楚,夺取洪州之时,身处大海上的李承鼎却是深陷苦恼之中。

    大海实在是太大了,以前的李承鼎虽然听人说起过海洋的宽广,不过他毕竟没有亲眼见识过。

    等到这一次率领水军出征耽罗岛时,一开始他还显得非常兴奋,毕竟这不仅是他第一次见到海洋,更是他第一次独。立领兵远征异国。

    这种兴奋,一直延续了好几天时间,直到船队在大海深处遇到了暴风雨。

    海上狂烈的暴风可不是陆地上的风能够相比的,而且暴风一般也会伴随着惊涛骇浪。

    这个时代的船只建造技术还不发达,在大海之上航行可是一件高风险的事情。

    历史上,因为通往中原的道路被敌对势力截断的缘故,闽王王审知只能派遣使者走海路去往中原向后梁朝贡。

    而这一路上,来去经常会遭遇狂风波涛的灾祸,被卷翻淹没的船只竟然高达十分之四五。

    而对淮南来说,如果不是淮南军急需一个适合养马之地来解决骑兵问题,只怕跨海远征的计划同样会在淮南受到不小的阻力。

    毕竟那么高的风险,如果不是有足够的利益,谁也不愿意去冒这个险。

    好在这次淮南军出征耽罗岛需要航行的距离比王审知的使者航行的距离要短得多,所以遇到风暴的可能应该也会小一些才是。

    然而李承鼎没想到的是,他们还是非常倒霉的遇到了风暴。

    这一次淮南军出征共派了五千人,一百多艘船,都是适合在大海中航行的大船。

    不过在面对大自然的伟力时,这些看上去坚固无比的船只却是显得那么的脆弱,许多船只在风暴中直接沉没了,还有更多的却是被风暴吹散了。

    而李承鼎的运气极好,他的座船在风浪中只是受了一点小小损伤,稍微修补下就完全没事了。

    不过等到暴风雨停息下来时,李承鼎却是满脸的忧愁:当初出征时的一百多艘船,如今还和李承鼎在一起的却是只有六十多艘了,这一下子他便损失了近四成的船只!

    更让李承鼎感到心痛的是,他的好友,一同从新军中毕业的柴克宏,在风暴中同样不见了踪影。

    为了降低风险,在出征时杨渥便下令李承鼎、柴克宏等将领必须乘坐不同的船只,以免一艘船只失事就造成整个远征军队失去指挥。

    当然,李承鼎也知道,那些不见了的船只也未必就是在风暴中沉没了,其中大部分应该是失散了,或许将来还能与他们汇合。

    此时,再一次清点了船只数量,检查了各船目前的状态后,李承鼎下令立即寻找一处避风之地,以方便修理那些在风暴中受损的船只。

    并不是所有的船只都像李承鼎的座船一般只是受了轻微损伤,更多的船只却是受损较为严重,能够挺过暴风雨而没有当场沉默就是一个奇迹了。

    说起来,这还得得益于中国造船的独特技术水密隔舱。

    水密隔舱技术乃是中国所发明的,在大唐天宝年间就有一定的应用,到了这个时代更是在海船上得到了较为普遍的应用。

    有了这种独特的技术,所以船只才能有较强的抗沉性;而后世西方人应用这项技术却是直到十八世纪末期才开始。

    不过,许多船只虽然幸存了下来,但它们的状态却极差,急需得到一处平静的浅水区来修理。

    然而,当李承鼎下令寻找一处合适的地方来修理船只时,却有人来告诉他:他们已经迷失了方向!

    大海之中没有什么参照物,要辨别方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虽然已经少量应用的指南针能够给水手们指示一定的方位,不过在大海之中要确定自己所处的位置却是一个更加艰难的问题。

    如果不能确定自己的位置,光知道东南西北这些大致的方向是没有多大的用处的。

    “这该死的风暴!这该死的大海,我发誓,以后即便是大王亲自下令,我也绝不再到海上来!”

    听到这个坏消息后,李承鼎恶狠狠的大声咒骂道。

    咒骂完了之后,李承鼎却不得不冷静下来寻找对策。

    如今风暴虽然已经平息,但海面上依旧不平静,说不定什么时候又会遭遇一场风暴,以船队目前的状态,那将会是灾难性的,最终只怕连一艘船都无法幸存下来。

    李承鼎一边下令将那些受损严重,难以以较快速度航行的船只上的士兵接应到那些好船上去,然后放弃那些船只,以方便迅速离开此地;另一边,他又下令让几个主要将领都到他的坐船上来商议接下来的打算。

    他们如今虽然是迅速离开此地,不过方向却是选择了朝东北方向航行,在没有决定接下来的行止之前,就只能按照向原来的方向航行,毕竟他们原定的目的地耽罗岛就是在那个方向。

    “小李将军,以老夫之见,船队目前的状态根本不足以继续完成任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