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众多关于杨渥的传言中,有的说杨渥智谋多端,百战百胜,是当世难得的名将;有的说杨渥不过是侥幸得胜,而且南方藩镇实力较弱,他在那里能够不断取胜也算不了什么。
但不管那种说法,却不能否定一个事实,那就是杨渥已经是天下闻名的名将了,而他在天下间却还没有什么名声,这让他自然起来比试的想法。
两人年纪都差不多,杨渥今年十九岁,而李存勖今年二十岁;论身份,杨渥是吴王的长子,而他则是晋王的长子。相似的身份和相似的年龄就决定了他会在心里面将杨渥当成自己的对手。
当然,李存勖也知道,如今淮南与河东还是盟友,加上中间还隔着双方共同的敌人朱全忠,在短时间内他是别想与杨渥在战场上一争长短了。
听了李存勖的话,李克用笑了起来,“怎么,感到压力了?那杨渥的确是个难得的人物,杨行密能够得此子为继承人,乃是他的幸事。而为父能有你为继承人,却也丝毫不比他差!”
李克用没有正面回答,李存勖顿时有些不满意,李克用说他不比杨渥差,那就是在以杨渥为标杆了。
而他想要的,却不是他“不比杨渥差”这个答案,至少也应该是杨渥不比他差才行。
当然他也知道自己目前没什么战功的情况下,要让李克用给个更高的评价却是很难。
李克用与自己儿子交谈了片刻,又转身向身旁的监军使张承业问道:“阿保机兄弟的军队到了哪里?怎么还没有赶过来与孤汇合?”
这一次攻打妫州,李克用只率领了三万军队,其余大军都留在晋阳各处以防备朱全忠。
仅仅依靠三万军队自然难以对付兵强马壮的刘仁恭,不过他却有一位盟友与他一同出兵,而他的盟友正是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率领的七万骑兵。。
半个多月前,李克用在云州邀请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前来与他会盟。
严格来说,如今的耶律阿保机还不是契丹人的可汗,他只是契丹于越,相当于中原王朝里执掌军政大权的丞相。
契丹族自从隋朝时开始崛起,不过他们的风俗习惯却还还停留在原始的部落联盟时代。
按照如今的惯例,契丹各部的首领轮流来做契丹的可汗,每个可汗只能任期三年,三年之后就要换人。如今的可汗乃是痕德可汗。
而耶律阿保机正是契丹迭剌部的首领,也是如今契丹各部中最为强盛的一部族。
两年前,他率领契丹军队南下掠边,收获极为丰厚,他也因此被任命为于越,成为契丹的实际掌控者。
这次李克用邀请他南下会盟,准备一同对付梁王朱全忠和卢龙节度使刘仁恭,耶律阿保机得到邀请后便欣然率领七万骑兵前来。
一番见礼后,李克用与阿保机聊得非常投缘,他在城外营地中举办盛大的酒宴来招待阿保机。
等到双方喝酒喝到最畅快时,李克用便提出了他的请求,希望阿保机能够借兵给他讨伐卢龙节度使刘仁恭。
面对李克用的请求,阿保机欣然答应,并且与李克用约为兄弟,准备一同讨伐刘仁恭。
然而李克用没想到的是,他亲自率领的大军在妫州城下吸引了刘仁恭的主力的时候,约定的契丹军队却始终没有到。
而他的斥侯打探到的消息却是,契丹人正在其他各州县大肆抢掠。
“等我手下兄弟们抢够了的时候,兄弟我自然会带着他们前来汇合,到时候大家一起攻下此城,城中之物全部归兄长所有便是!”当李克用派使者前往契丹军中询问时,阿保机是这样回答的。
而今天则是双方约定的汇合的一天。
就在这时,远处灰尘扬起,一阵马蹄声传来,“大王,不好了,契丹人大肆抢掠一番后己经撤退走了!”
“什么?契丹人已经走了?”李克用气得浑身发颤。
他费了这么大的功夫前来讨伐刘仁恭,如今却成了给耶律阿保机做嫁衣。
更重要的是,如今刘仁恭没有了契丹人牵制,很可能已经向他杀过来,他此时的处境极为危险!
两天后,李克用在撤军途中遭到刘仁恭军队突袭,损失惨重。
“朱全忠,刘仁恭,耶律阿保机,这是孤的三大恨,你万万不可忘记!”回到晋阳城后,李克用招来自己的儿子李存勖,对他恨恨的叮嘱道。
第二百九十章调兵遣将
李克用与耶律阿保机约为兄弟,想要共同对付刘仁恭,然而他没想到阿保机转过头来便毁约,而且还把他当做了吸引刘仁恭大军的靶子。
结果契丹人大肆抢掠一番后便回直接逃走了,让李克用留下来顶缸。
所以一向感情用事的李克用便将耶律阿保机也恨上了,将他与朱全忠、刘仁恭二人并列为他的三大仇敌。
不过在口中诅咒了一番后,李克用却丝毫都没有办法,如今他的三大敌人没有一个是弱者。
即便是三人中的刘仁恭也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
更何况,他在中原的大敌朱全忠如今更是威震天下,以河东如今的实力完全不是他的对手。
想到这,李克用心中刚刚被激发起的一点雄心壮志又开始变得退去。
“难道说孤这一生都没有机会报仇雪恨了吗?”他长长的叹息着。
一旁,李存勖听了连忙劝道:“孩儿听说,事物不到极点就不会向相反的方向发展,罪恶不到极点就不会走向消亡。朱全忠弑杀先帝,又残害忠良,可谓是自取灭亡。我们李家三代尽忠皇室,如今虽然因为势力衰微而无法报效朝廷,但也做到无愧于心了。”
“所以父亲您现在应该隐忍下来,积蓄力量,等待朱全忠势力开始衰弱之时再图谋复兴。怎么能够轻易就灰心丧气呢?”
李克用听了之后这才释然,但对于将来能不能报仇还是感到怀疑。
这时李存勖又道:“这一次耶律阿保机背信弃义,吃了这个教训后咱们以后不再相信他就是了,父亲不必因此而伤神。既然契丹人素来没有信义,父亲为何不去向有信义的盟友求助呢?”
“有信义的盟友?你是说吴王杨行密吗?”
如今天下诸多藩镇里面,还真只有杨行密的信誉好,其他藩镇各个都是说翻脸就翻脸的主。
当然,杨行密也不是没有做过背信弃义的事情,只不过他与其他人相比,他的信誉要好了许多,尤其是这几年杨行密的势力稳固了以后,就很少做翻脸不认人的事情了。
“正是,如今吴王已经消灭了越王钱,声威大振,又素来与朱全忠为敌,父亲不如派个使者前去交好。”
因为有朱全忠的从中阻隔,杨渥如今已经正式执掌淮南的消息还没有传到晋阳来,毕竟杨渥并没有到处去宣传此事,而李克用也很久没有与淮南互通使者了。
他点点头,正要回答,这时张承业突然进来道:“大王,刚刚得到的消息,如今朱全忠正在各地集结军队,据说得到命令开始调动的军队就有近二十万,目前还不知道朱全忠是准备对谁用兵!”
听说朱全忠集结了二十万大军,李克用父子顿时紧张起来。
他刚刚经历了一场败仗,若是在这个时候朱全忠又趁机来讨伐他,那他就难以应付了。
“密切关注此事,务必尽快搞清楚朱全忠的动向,速速来报!”李克用连忙下令。
好在,几天后,进一步的消息传来,朱全忠的大军开始向南方开去,很显然,这一次朱全忠将目标选定为淮南。
得到消息后,李克用这才松了口气,淮南可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那里有淮河阻隔,不利于北方人用兵。
最好朱全忠在淮南碰个鼻破血流才好。
李克用心中想着,同时又听从自家儿子的建议,派出使者间道前往淮南。
广陵。
得知朱全忠再一次兴兵南下的消息时,杨渥倍感错愕。
去年朱全忠消灭赵匡凝后,并没有像历史上那样在撤军途中临时起意进攻淮南,而是直接返回了汴州。
这让杨渥还以为历史已经发生了改变,在淮南消灭钱后,朱全忠应该是觉得淮南实力大涨,不会再轻易南下了。
谁知道这才一年时间,朱全忠竟然不顾北方尚未平定的局面,再一次兴兵南下。
“看来给朱全忠的教训还不够啊!”杨渥自言自语道。
他本来还想继续休整一段时间,如今已经是天佑二年的九月份了,按照历史的发展,江西钟传应该过不了多久就会病死,所以他早就准备好了要趁火打劫。
谁知道如今钟传还没病死,朱全忠却率先南下了。
这段时间,杨渥将招募新军的事情交给执掌统兵司的高勖来做,如今两万人的募兵已经到齐了一大半,这就是新赐军号的天武军。
除了招募新兵外,杨渥又根据当初建立新军培养将领的经验,正式成立了广陵武学,他自己亲自担任山长,以原来的新军总教官丁诊为副山长,顾全武为总教授官,尚公乃为总军训官。
而这一次杨渥决定扩大学员的人数,从原来的二十人直接扩大到两百人,而且学员也不再从军中招募,而是直接招募那些年龄在十五岁左右的普通人家的识字少年。
之前那支新军培养的二十个学员,在加入军队中后,杨渥发现那十个从军队中招募的学员的表现还是差强人意,毕竟他们已经成年,思维已经开始固化,学习的能力比不上那些少年。
至于李承鼎等九人,他们的表现自然好了许多,这与他们从小就受到耳濡目染大有关系。
不过这九人的缺点就是出生太高,他们的父辈都是淮南的功勋老臣,加上其中有几人与杨渥还关系匪浅,杨渥自然不好真将他们当做队长、营指挥来使用,所以在他们毕业之后都被授予了至少是副都头的职务。
而这一批的两百名学员,杨渥明确规定了,他们将来毕业之后将会在军队里从队长做起,逐渐升迁提拔。
考虑到他们出来后只担任队长的职务,自然就没必要学习太多高深的东西,只需要教授一些最基本的知识就行了,而将重点放在了军训和培养他们的军人气质上。
考虑但目前还有许多军中将领的子嗣尚未担任军职,却又有心走武将之路,杨渥干脆开了一个“进阶班”,学习的内容更多,也更加深奥,出来后至少可以直接当上营指挥的职务,算是专门优待这些功勋将领的子嗣了。
当然,那些普通学员中表现优异的也可以进入这个进阶班,以免将来军中将领被功勋家族把持,其他人失去了进阶之途。
建立了军校,天武军的招募也走上了正轨,没想到此时却传来朱全忠准备南下的消息。
从兵力上看,淮南军显然不能与朱全忠相比,不过差距也并不明显。
如今天武军的大致框架已经组建起来,所以驻守驻守广陵的镇武和镇国两军可以全部出征。
而江西钟传如今病重,加上南方各州的州兵体系已经建立起来,在防守上并不需要担心,所以驻守宣州的腾骧右军也可以调动。
再加上驻守北方防线的左右武骧军,总机动兵力就有十万人,如果再加上北方各州的州兵,此次战争可以说淮南军的兵力并不比梁军少多少。
唯一需要考虑的是十多万人的作战,后勤方面能否担任得起。
要知道淮南军作战从来没有一次性动用这么多的兵力过,每一次往往都是几万兵力,最多的一次也就是杭州围城,动用了十万民夫和十万大军。
不过那一次的作战是在江南,江南水运发达,运输粮草辎重相对要容易一些,而通往寿州前线的辎重却主要是通过大运河来运输。
然而大运河已经很多年没有疏通了,加上如今正是枯水期,许多地方已经不适合大船通行,而用小船的话,其运输量又有限。
三年前,杨行密征宿州就是因为粮草供应不上而只能匆匆撤军。
“殿下放心就是,自从三年前大王征宿州无功而返后,运往北方的后勤辎重如今大部分已经改为小船运输了,而且小船的数量足够,保证十万人以上的大军作战没有问题。”听了杨渥的问题后,执掌后勤的高勖却拍拍胸脯向他保证着。
得了高勖的保证后,杨渥这才松了口气,又转身向骆知祥询问道:“那么以广陵如今的粮仓储备,供应十五万大军作战的话,可以维持多久?”
骆知祥听了不由苦着脸,今年的秋税还没有收上来,如今粮仓里面只有夏税的余粮,虽然足够大军支撑到秋税之后,不过那样一来让将粮仓重新充盈起来的目标又成了不可能的事情。
他直接道:“殿下,若是运输上没什么问题的话,广陵的粮食储备至少能保证半年的供应。不过,那样一来广陵粮仓又要变得空空如也。”
杨渥点点头,对骆知祥埋怨的话却直接忽视了,如今大敌当前,哪里还要考虑什么储备粮食的事情。
有了这两人保证,杨渥也终于放心下来,有十万机动兵力,加上北方各州的州兵,淮南的总兵力已经达到了十五万左右。
考虑到淮南是防守的一方,在有十五万大军的情况下,只要不是出现重大失误,淮南军守住淮河防线的问题是不大的。
甚至若是战事顺利,击败朱全忠乃至再打出一场清口大捷来也不是不可能。
第二百九十一章 渡河
淮河横亘于寿州之北,乃是中原和南方的交界之处,就如同一道天然的屏障,保护着江淮之地。
正所谓“守江必守淮”,江淮乃是一体,有了淮河防线,割据南方的政权才有足够的战略纵深;反之,如果来自中原的军队在江北站稳脚跟,与江南政权隔江对峙的话,那么千里江防,处处都可能成为对方的突破口。
所以十多年前杨行密彻底击败孙儒,重新占据了广陵后,没过多久便大举出兵北上,连续夺取了淮河南岸的寿州,泗州,楚州,濠州以及光州,然后依托这里的有利条件建立了一条坚固的防线,作为对抗朱全忠的最前沿。
有了这条防线,淮南的战略安全才得到了初步的保障,并且在八年前的清口之战,一举挫败了朱全忠的南下计划。
一般来说,从中原出兵征伐江淮的话,有东西两条路线,其中走东线就是从楚州渡河,沿着大运河直扑广陵。当年清口之战时朱全忠便是选择的这条路线,结果却遭到了惨败。
而这一次,朱全忠选择了西面的路线,事实上这也是历史上大多数中原征伐江淮时所选择的路线,前秦苻坚和后来的周世宗柴荣都选择了这条路线。
这是因为走西线的话,只要攻下寿州后,前方面临的就是淮南平原,地势平坦,就是有几条大江大河也是水势平缓,利于进军;而即便战事不利也可以沿原路退回便是,只要殿后的人不要过于无能,断不致全军覆没。
但这条路的最大问题就是寿州这座坚固的城池。如果寿州城里的敌人有足够强的战力,即使选择绕开寿州而行,其后路和侧翼也会受到极大的威胁。
所以要走西面路线的话,就不得不先行攻下寿州,至少也要先将寿州团团包围起来。
九月中旬,梁军集合完毕,开始渡河南下。
兵马过万便是无边无际,更何况如今梁军有二十万大军,若是全部放在一起的话,没有哪一处战场能够同时容纳这么多的士兵,同时后勤保障也难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