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文圭等本来以为杨行密恢复过来后会重掌淮南大权,谁知道他居然突然宣布将权利正式转交给杨渥,一时愣在那里。
杨行密却不管这些,他直接宣布道:“正式仪式,孤会在三日之后举行。到时我淮南上下官员,凡在广陵者,当悉数到场,向世子委质效忠!”
众人虽然有些惊讶,不过毕竟之前杨行密昏迷时便是杨渥在执掌政务,如今只是由杨行密再次郑重确认了而已,加上众人心中也早有一些预料,所以众人只是愣了片刻就反应过来。
“属下等拜见世子殿下!”
众人再次齐齐躬身下拜,不过与之前不同,之前拜见杨渥,那是因为他是杨行密选定的继承人,而这一次的下拜却相当于拜见淮南之主,其中意义大为不同。
杨行密点点头,他又交代了一些事情后,便在侍卫服侍下离去,将杨渥留在这里处理政务。
三日之后,杨行密在广陵召开盛大典仪,留在广陵的淮南官员,包括天子使者李俨在内的众人基本都到齐了。
典仪之上,杨行密正式加封杨渥为东南诸道行营副都统,淮南节度留后,兼镇海、镇东、宁国、鄂岳四镇节度使,正式执掌淮南全部军政事物,而杨行密则彻底退居幕后。
主位上,望着下方拜伏在地的淮南官员将领,杨渥心中感慨不已。
他曾多少次想象过正式执掌淮南的情景,却没想到最终是以这种方式上位。
虽然像吴王、淮南节度使等重要职务现在还是由他父亲担任,不过如今淮南的地盘主要就是唐朝册封的淮南、宁国、镇海、镇东、鄂岳这五镇节度使,现在基本都由他直接兼任了,再加上他的东南诸道行营副都统的职务,已经有足够名义统治淮南了。
而杨行密退居幕后,则正好可以帮助他震慑宵小之辈,助他平安度过正式执掌淮南的最初一段时期。
……
洪州,听说杨行密将淮南大权正式交给杨渥后,钟传一边为自己的继承人问题继续头痛,一边又对杨行密感到羡慕不已。
这一年时间,他的病情曾经一度极为严重,但最终居然奇迹般的又好了。
在他病得最重的那段时间里,他匆匆忙忙的确定了自己的长子钟匡时为继承人,然而等到病好后他心中又有些后悔了,因为他发现自己的儿子实在太柔弱了,根本无力担负起执掌江西的重任。
如今江西的局势,抚州危全讽和虔州卢光稠都已经在当地割据了近二十年,连他自己都只是勉强让他们听命,若是将来自己不在了,换了性子柔弱的钟匡时,还能指望这些刺史们继续听命吗?
然而若是改立次子钟延规的话,且不说如今江西官员中反对他的人有不少,便是他那有些偏激的性格就让钟传不放心。
他可以想象得到,若是钟延规上位,而淮南军又趁机打过来,以钟延规的性格只怕会和淮南军硬拼到底,那样的话就很可能会给钟家带来祸患。
就在这对两个儿子都不满意的犹豫中,一年时间就这样过去了,而钱也被消灭了,杨渥也开始接替杨行密执掌淮南了。
到了此时,他也知道不能再拖延下去了,钟匡时虽然性格柔弱,但将来至少不会害得钟家覆灭,所以他最终还是决定立钟匡时为世子。
不过为了以防万一,钟传还是召来徐延休向他嘱咐道:“徐先生,将来若是哪一天淮南军真的打过来的话,你一定要好好劝匡时,让他不要抵抗,尽早投降,或许还能保我钟家富贵!”
第二百八十三章一年之后
时光荏苒,转眼一年时间过去,如今已经是天佑二年的八月。
在过去的这一年时间里面,杨渥虽然开始执掌淮南军政,但他却一改当初比较激进的做法,转而变得非常沉稳起来。
除了建立忠烈祠,率领淮南上下官员举行盛大典仪进行共同祭拜,以提振将士的士气外,这一年时间里他基本上没什么大的动作,一切都以维持稳定为主。
对他来说,虽然他有足够信心保证淮南的稳定,但一来他毕竟是刚刚上位,如果现在就急匆匆的对杨行密的诸多政策进行改变的话,未免会招来非议。
二来之前进行的诸多改制实施的时间还是太短,加上两浙刚刚攻占,此时不宜进行大的变动。
当然,杨渥这一年时间里面也不是什么事情都没做。
在对外方面,这一年时间里关系到淮南的最大的战事就是朗州的雷彦恭被湖南马殷消灭了。
随着杭州围城的结束,之前用来对付钱的大批军队被解放出来,所以杨渥在第一时间就向鄂州增兵,使得鄂州的驻军除了五千州兵外,还保持两万精锐的外镇兵,依旧是由刘存率领。
随着这些军队的抵达,鄂州的防守也变得固若金汤,所以马殷很明智的放弃了进攻鄂州的打算。
不过马殷虽然暂时不打鄂州的主意了,却把注意力转到了朗州雷彦恭的身上。
这个雷彦恭以及其父雷满,其兄雷彦威,占据朗州数十年,说是朝廷委任的一方节度使,但实际上却与打家劫舍的土匪差不多。他们父子三人经常率领麾下四处打劫,南来北往的商队他都不放过,向来是荆湖之患。
两年前,成率军东进与李神福争锋的时候,雷彦恭就曾经与马殷一同起兵打劫江陵,不过因为他打家劫舍的习性太重了,所以最后一把火将江陵烧了,结果他虽然占领了江陵也最终无法守住。
就在去年十二月,他更是作出了一番大事,他把梁王朱全忠派去联络马殷的使者都给打劫了,结果终于惹怒了朱全忠和马殷,两家于是在今年初共同出兵攻打雷彦恭。
雷彦恭本来就只有两州之地,又是土匪习性深重,军队战斗力不佳,往日里打家劫舍还可以,但与湖南和梁军交战就显得不足了。
所以仅仅两个月时间他就坚持不住,派遣使者向淮南求援。
雷彦恭虽然没什么出息,而且实力较弱,但毕竟是依附淮南的势力,他被朱全忠和马殷攻打,淮南自然不好坐视。
那时候鄂州的外镇兵还只有一万人,杨渥便派刘存率领这一万人去接应雷彦恭,命他若能击退敌军守住朗州更好,若是不能也不必强求,以保全军队为首要任务。
杨渥却没想到这个刘存还真的像严可求当初说的那样,知耻而后勇,仅仅率领一万军队便大败朱全忠任命的荆南留后贺瑰率领的三万大军。
不过因为在这之前雷彦恭就已经丢了朗州,仅凭他们这点人想收复朗州根本不可能,而且也没多少意义,所以刘存接应到雷彦恭后便撤军回了鄂州。
之后,因为杨渥正式执掌淮南,加上李神福年纪已大,身体不好,所以杨渥辞去枢密使的职务,由李神福担任,而李神福的都督职务则由刘存担任。
同时,鄂州的守军兵力也进一步增加到了一个军两万人。
而在对内方面,杨渥做的最大的一件事情就是对亲军进行调整。
当初淮南进行军队整编的时候,调整的主要是外镇兵和牙外军,驻守广陵牙城之内的亲军却基本没有动过,那些亲军将领都是杨行密的心腹。
不过随着杨渥的接位,他自然要将这些亲军将领逐渐改为他自己的人。
所以在这一年时间里,他采用各种办法,逐渐将亲军将领调往外镇军任职,同时以自己的心腹加以取代。
到目前为止,整个亲军共有五千人,分属五个指挥使,由已经从新军“毕业”的刁彦能、李禅、李承鼎、狄元以及钟离五人担任。
其中李禅和李承鼎分别是李承嗣和李神福的儿子,这两人都是性情沉稳,没什么野心之人,加上与杨渥有姻亲关系,这才得以入选。
而狄元和钟离二人则是当初从杨渥自己的亲军里面选出来的十人中的两个,虽然没什么大的本领,但胜在忠心。毕竟作为亲军的指挥使,忠心才是最为重要的,能力稍弱一点倒也没什么。
至于刁彦能更是杨渥一手培养出来的,对他自然忠心可靠。
除了将亲军将领逐渐替换为自己人外,亲军的将士也逐渐改成那些阵亡将士的孤儿,而下层军官则逐渐改为杨渥最初的那支五百人老亲军中的将士。
这些老亲军的将士经过这三年的培养,还活着的一般至少都能担任队长乃至营指挥的职务;他们都是杨渥一手训练出来的,每一个人的名字他都记得,所以这些人也是对杨渥最为忠心的。
经过这般调整,如今的亲军可以说才是杨渥自己的亲军,才能做到完全掌控,不必担心出乱子。
当然,对亲军的调整都是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慢慢进行的,直到前一段时间才彻底完成。不仅在军队中基本没有引起动荡,甚至许多将领到了现在都没感觉到亲军发生的变化。
除了对亲军进行调整外,杨渥还在严可求等人的建议下开了一次“恩科”,主要针对的是两浙的士子,以收拢两浙的民心。
去年科举的时候虽然两浙已经基本被淮南攻占了,不过那时候毕竟大局未定,许多士子都还在观望,所以前来参加淮南科举的并不多。
不过今年再次科举参加的人数就多了很多,而且因为有了去年的经验,考生做的准备也要充足许多,他们考试的成绩总体上比去年的强,不过却没有什么能力特别突出的,而且最后录取的人数依然只有五十人。
这五十个新录取的进士,除了前三名留在节度使府观政外,其余人和去年的科举一样,也是外放的地方担任县令等职务。
不过与此同时,杨渥也宣布了,以后每过两年就会进行一次科举,录取的人数也会大幅度提升,不过录取的进士除了前十名直接担任县令级别的官职外,其他进士或者“同进士出身”的都必须从九品官开始做起。
为了防止有考中的士子觉得自己的排名不高,不愿去地方担任九品小官,想重复参加科举以考出好的名次,杨渥进一步规定,凡是已经录取之人,不得重复参加科举。而且在考生的年龄上也作出限定,凡是年龄超过三十五岁的禁止参加科举。
这几项规定一出来,便在淮南上下引起轩然大波。不过如今走科举之途入仕的毕竟还是少数人,他们在淮南也没什么话语权,而那些武将们更是对此漠不关心,甚至暗地里还支持杨渥的做法。
对那些武将来说,他们在战场上拼死拼活才能得到高位,凭什么那些科举之人只要在家读点书,然后一朝考中了就能一步登天?
有这些人的支持,再加上杨渥的强硬表态,以及杨行密的出面支持,这些规定最终还是得以通过。
除了调整亲军和开恩科以外,在其他方面杨渥基本没做什么调整,便是明州、台州等已经成为内地各州的刺史如今也依旧是用武将在担任。
没办法,一来去年科举取士的那些人担任县令才一年时间,提拔得太快不好;二来那些地方当初王茂章攻占的时候因为要赶时间,所以他采用了许多粗暴的办法,结果到现在那几州的盗匪都很多,不用武将镇守着,难保不出问题。
总之,一切都以稳定为主,尽快让淮南上下习惯自己的统治才是最主要的。
这天,广陵城中,天气十分炎热,节度使府也变得十分热闹起来,因为今晚这里会进行一场大宴。
这次大宴的主要目的是庆贺杨渥的长子的出生。
去年十月份,他的妻子周梦洁终于怀上了,把杨渥给喜得整天乐呵呵的。那时候李还在广陵,他亲自把脉后说怀的应该是个男孩,这下杨渥倒是不怎么在意,但杨行密的喜色就要更浓厚了。
果然,十月怀胎后,半个月前周梦洁安然产下一子。
这个儿子既是杨渥的长子,又是他的嫡子,一出生便成了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核心焦点。
而在此之前,杨渥的母亲史夫人也产下一子,另外杨行密的妾室王氏又产下一女,到如今,杨家在杨渥这一代已经有了杨渥、杨隆演、杨、杨溥、杨浔,以及刚刚出生不久,还没取名字的老六这六个儿子,女儿除了已经出嫁的三个外,还有三个,不过都还年幼。
再加上杨渥刚出生的这个儿子,杨家总算是三代齐全,人口不再像过去那么稀少了。
而今天举行宴席的目的除了庆贺杨家长孙的出生外,还有一个目的就是给最近出生还没有取名字的三个小家伙取名。
第二百八十四章 风波
节度使府摆宴席,又是庆祝杨渥的嫡长子出生,再加上很久没有公开露面的杨行密也会参加宴席,所以这次宴席的规格自然很高,一般人根本没有资格参加。
除了殷文圭、周隐、严可求、高、骆知祥、李神福、周本、秦裴等身居要职的官员将领外,赵匡凝和刚刚抵达广陵不久的雷彦恭以及钱传等人也参加了宴席。
这些人虽然在广陵过的不怎么如意,但他们或者是朝廷册封的一方节度使,或者是淮南册封的郡公,身份较为尊贵,自然有这个资格参加宴席。
而且,因为是家宴,杨行密夫妇和杨渥夫妇都会参加,所以参加聚会的宾客同样也带了家人前来。
戊时整,随着杨行密夫妇和杨渥夫妇同时抵达宴场,宴席正式开始。
作为节度使府的正式大宴,各种酒菜自然是用的最好的,不仅种类丰富,而且色泽鲜美,让人看上去就十分有胃口;场中还有倡优、歌女等表演舞蹈,场面十分热闹。
一番觥筹交错后,宴席也开始进入最主要的环节,也就是给三个小家伙取名字的环节。
杨家取名字本来是没什么讲究的,不过自从杨行密成为吴王以来,这取名字自然不能像以前那样随意。
不说名字取得不好会被人笑话的问题,光是避讳这一点就很麻烦。
比如说杨渥的祖父名叫杨,字的读音与夫字相同,结果历史淮南上下为了避讳杨的名字,不得不把类似“谏议大夫”、“光禄大夫”等官职都改成“谏议大卿”、“光禄大卿”。
此外,为了避讳杨行密的名字,淮南百姓只能称蜂蜜为蜂糖;还有“荇溪”也只能改为“菱溪”。
所以为了方便百姓,一般帝王家取名字的时候都会用那些比较偏僻的字来命名,杨家自然也不例外。
另外,如今杨行密的几个儿子取名字用的都是带三点水的字,比如杨渥,杨、杨浔,还有杨隆演以前的名字杨渭等;倒是他的几个女儿取名还比较随意。而杨渥的下一代,按照杨行密的意思,应该用带火字偏旁的字。
结果一番思考后,杨行密最后给自己的小儿子取名杨澈,给他的小女儿取名杨丹,给杨渥的儿子取名杨炅。
给三个小家伙取完名字之后,侍女将他们报回房间照顾,其余人则继续宴饮。
杨行密已经很久没有与众人相聚了,加上今日的喜庆,这一番宴会,他便多喝了几杯,结果他到底是身体不如以前了,宴席过半的时间便感到有些疲倦,于是先行离去,只留下杨渥夫妇继续主持宴席。
到了这时大家也喝的差不多了,场中气氛十分热闹,众人说话行事之间也没有一开始时那么拘束。
杨渥和周梦洁二人在一起,高坐在主位之上接受众人的敬酒,一时间宾主尽欢。
不过等到赵匡凝带着他的夫人前来敬酒时,意外却发生了。
杨渥这人比较喜欢吃青梅,今天的宴席上也不例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