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华仔细看过彭海的遗书,哪里不明白,嘴上说不怨,可心里也把他当成了凶手之一……事实上也的确如此!
不单是官僚体系的问题,还包括整个社会都需要改革。
没有彻彻底底的改变,彭海这类的悲剧还会层出不穷!
先进的金融工具,根本不是一般老百姓能理解的。
就像彭海一样,他拿到了债券,价值几何?怎么兑换,去哪里出售?偏远的麟州,根本一无所知,在他的眼里,就是朝廷给的一张,无法兑现的欠条。他没本事找朝廷讨债,就只能做匹夫一怒,血溅三尺。
至于接下来会如何,根本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
“必须加快速度,必须彻底改革……不要觉得对外打仗,抢夺地盘和财富,就能解决问题。不可能的!”
叶华气咻咻道:“打下了西域,弄出了不少的公司,还推出了股票……可这些红利毕竟属于少数人的。而负担战争压力的,却是所有的大周百姓!不能把红利真正释放给普通百姓,对外用兵,只会便宜少数人,这是绝对行不通的!”
叶华的态度越来越坚定,他不是一个人,在他的背后,有这十年来,培育出来的庞大的新兴利益集团,他必须照顾千千万万,像彭海一样的“自己人”。
一切的一切,都在郭宗训的身上,小家伙要是能在邺城有所成功,就能撕开一道口子,若是他做不到,叶华就只有亲自上阵了!
小小的郭宗训,还不知道,他的使命有多重要,小家伙只是想让邺城变好起来……郭宗训打出的第一炮就是军械作坊合作社。
出人预料,他没有从农村下手,而是先在城里行动起来。
原来那些因为大军撤走,变得衰败的家庭作坊,重新运转,几十家作坊,上百名老工匠,他们先联合起来。
郭宗训给他们冠名为“河北实业集团”,名字很大气,可事实上他们只能承接一点其他作坊看不上眼的任务……比如马鞍马镫,军服鞋帽,火枪手的武装带一类的小玩意。
但仅是这样,就已经很好了。
随着城里开始有了人气,郭宗训选择了十个村庄,成立农业合作社,每个家庭,按照劳力、土地、牲畜的多少入股,生产出来的粮食,扣除基本的口粮,拿去销售,销售所得,作为全村人的财产,大家共同决定,要如何使用……
“启奏陛下,臣要弹劾太子!”吕余庆在金殿上率先发难,“太子在邺城组建合作社,原本朝廷是向每一个农户征税征粮,现在变成了合作社!而每一个合作社,又推举出来一些刁民,跟官府唱反调……这些人不官不民,不文不武,到底算什么?老臣恳请陛下,立刻降旨,取消合作社!不然,各地争相效法,天下永无宁日!”
第732章 成绩斐然()
“吕大人,你的话太不合适了。”没等别人开口,赵普首先斥责道:“殿下不辞辛苦,前往邺城,众所周知,邺都难治,太子殿下不避艰险,推陈出新,有什么不好?”
吕余庆猛地摇头,“赵尚书,你可知道殿下干了什么?他居然准许一些百姓,公然跟朝廷作对,抗拒朝廷法令。长此以往,刁民遍地,百官如何治理天下,政令又如何颁行?”
“荒唐!”
赵普道:“你怎么那些官吏是好的?你又怎知那些人是刁民?全凭着两片嘴唇,就随意攻击太子殿下,其心可诛!”
吕余庆毫不畏惧,红着眼睛道:“赵天官,你处处为太子说话,须知道太子只是半君!擢黜之恩,皆出自上。纵然百官有一二差错,也不该任由一群百姓胡言乱语!”
“陛下!”吕余庆痛心疾首道:“百官为天子牧民,君子不重则不威。治民之要义,首在重法,敬法,畏法,进而尊法,守法。如此才能政令通畅,纲纪俨然。似太子一般的做法,岂不是让世家大族,卷土重来。陛下数年之前,推行抑制豪强,均分田亩的法令,岂不是荡然无存?”
……
吕余庆和赵普针锋相对,这两个人各有特色,赵普重情,强调太子的艰难,百官的可恶。吕余庆却紧咬着恩自上出,太子无权做这种事情,更不能让百姓监督官吏……争吵之间,越来越多的官员,都觉得吕余庆所言是有道理的,虽然严苛了一些,但规矩如此,不该轻易改变。
尤其是太子年幼,行事标新立异,假如日后登基,岂不是更加放肆胡来。
因此窦仪等人纷纷站出来,“启奏陛下,太子殿下一番好意,只是思虑未必周全。臣以为陛下应该立刻降旨,让太子明白错误之处,立刻改正!”
朝中重臣,几乎都是这个态度,赵普的嘴角微不可查地翘起来。太子年幼,能有什么主意,他的做法全是老师在背后支持。
现在太子出了格,犯了忌讳,叶华,你身为太子之师,还有什么好说?是庇护太子,还是顺从皇帝……不管怎么样,你在那个位置上,都是左支右绌,左右为难。我倒要看看,你还能沉得住气多久?
赵普挑起眼皮,偷眼去看叶华,发现叶华低垂着眼皮,居然一声不出,似乎没有把群臣的争吵放在心上一般。
他难道什么都不想说吗?
正在赵普疑问的时候,首辅王朴突然咳嗽了两声。
“启奏陛下,老臣以为诸公所言,有些过了……当年汉高祖刘邦立汉社稷,颁布政令:举民年五十以上,有修行,能帅众为善,置以为三老,乡一人。择乡三老一人为县三老,与县令、丞、尉以事相教,复勿徭戍。以十月赐酒肉。汉代三老下情上达,左右乡里舆论,教化百姓,责任至重。朝廷对三老极为重视,举凡政策法令,察举用人,都要询问三老的意见……老臣虽然不慎清楚太子的用意,但老臣觉得,也不过类似三老而已。”
王朴顿了顿,又道:“陛下,我大周立国以来,虽然厚待百姓,于民休息。但大战不断,征调众多,许多官吏借机贪墨侵吞,肆无忌惮,激起民变。恐怕这也不是朝中诸公乐见,以乡民约束官吏,古已有之,如今更应该提倡。老臣以为,不妨给太子殿下一个机会,老臣乐观其成!”
谁也没有想到,王朴居然替太子出面,而且还拿出了三老的例子,替郭宗训开脱!赵普大惊失色……他盘算着,王朴一直以来,都是柴荣的近臣,他和太子也没什么交往。身为首辅,他就算不出手,也只好作壁上观。
到时候叶华被逼着下场,整个朝堂的格局就撕开了一道缝,文官,武将,圣人和太子,叶华身为武将领袖,太子之师,不可避免要跟柴荣分裂。
他苦心筹划,小心翼翼布局,走到了今天,眼看就要成功了。
谁能想到,王朴居然横叉了一竿子,生生把大好的局面给搅黄了,这个老匹夫,他到底再想什么?
赵普既愤怒,又惶恐,生怕一计不成,让叶华识破了,他的麻烦就来了……赵普像是个躲在阴暗角落的老鼠,不断算计着朝堂利害得失。
他拼命想着,让两边斗起来。
作为一个成熟的政治人物,浑水摸鱼是基本技能。
赵普何以在三年前,给叶华当马仔,三年之后,却处处算计……道理也不复杂,因为他窥见了河东和中原的矛盾,加上他长时间在叶华这一边,很清楚大农业和小农经济是没法兼容的东西。
叶华到了必须取舍的时候,是顾哪一边?不管他怎么选择,君臣决裂,文武殊途,到了那时候,他这个吏部天官才能游刃有余。
奈何,还没等他的计谋奏效,就让王朴给搅了,这个老匹夫,实在是坏事!莫不是要想办法,把他给干掉?
赵普只敢在心里盘算,王朴的表态堪称一锤定音。柴荣在短暂沉默之后,点了点头,“不过是邺城一地而已,太子所作所为,朕悉数知之,尔等无须多言!”
天子宣布退朝,群臣从大庆殿出来。
叶华故意放慢了脚步,跟王朴一起并肩出来。
“老相公高义,多谢了!”
王朴轻笑了一声,“侯爷,你说这话,就是小觑了王某!我在河东数年,心里自然有一杆称。殿下的所作所为,是照顾百姓,是为了天下苍生。老夫要是连仗义执言的勇气都没有,就不要再坐在这个位置上了!”
王朴突然又道:“侯爷,倒是你有些让老夫大吃一惊啊!”
叶华不解,“何出此言?”
“哈哈哈!侯爷,人都说你权势滔天,党羽众多,怎么连自己人也给你下绊子?莫不是你们在演戏?”
叶华苦笑道:“王相公,你见过这么逼真的戏码吗?”
王朴收敛了笑容,神色凝重起来,他微微摇了摇头,“侯爷是君子,要提防宵小之徒啊,有些人就是唯恐天下不乱!”
叶华轻笑道:“王相公,叶某算不算君子不知道,但是我对付小人,却有些心得。只是王相公,你一心谋国,最能顾全大局,还要好好照顾自己。前车有鉴,可不要大意了!”
王朴骤然吸了口冷气,他想起了前一个首相王溥!
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小人是无所不用其极。
从一开始,君子就处在了下风!
“多谢侯爷提醒,老夫知道了!”
两个人互相对视,而后抱拳分别。
有王朴压着,叶华这边轻松了许多,在前方冲锋陷阵的小太子也就不用受到各方的干扰,能放手施为了。
他这几年受到了十分全面的教育,戚同文身体力行,给他讲解古今历代的得失。郭宗训早些时候,又接受了大周学堂的新式教育。
加上叶华,其他名师的提点,还有多次社会实践,让这个小家伙塞满了新鲜的想法,众多的点子……邺城就是他的一张画布,小家伙可以肆意挥洒,落实自己的想法。
整整半年时间,郭宗训满载着收获,奉旨回京述职!
当再次站在开封城门,郭宗训竟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虽然只是六个月,却仿佛无数年相仿。
郭幸哥早早等在了城门口,两个少年来了一个结结实实的拥抱。
“不错,高了很多,就是瘦了。正好是深秋,我请你吃涮羊肉,给你贴贴膘!”
郭宗训欣然道:“有劳小叔了,不过羊肉你还是让别人切吧!”
郭幸哥脸皮发红,他有个毛病,和符三一样,都下不得厨房。郭幸哥稍微好一点,他能把复杂的做菜过程,弄得一丝不苟,按部就班操作,不会太好吃,也不至于太差。可说起刀工,他就悲催了。
上一次跟郭宗训野炊吃火锅,愣是把羊肉片切成了羊肉条,火锅也变成了煮羊汤!
“你嘲笑我是不是?”郭幸哥轻笑道:“你对理工男的力量一无所知!告诉你,我已经弄了一套水力切片机,只要把肉放上去,水车转动,一片片的羊肉就下来了……怎么样,是不是很崇拜我?”
郭宗训给他小叔一个大大的白眼,也只有你这个闲得蛋疼的家伙,才会把冠军坊的水力机床弄成切羊肉片的!
这哪是牛刀杀鸡,简直是拿大炮打蚊子!
郭宗训腹诽着小叔,但是他还真有点想领教一下的意思,不为别的,就看看小叔能有多浪费!
当然了,在享受水力切片机之前,郭宗训还需要去向老爹汇报成绩……
“父皇,儿臣在邺城六个月,组建合作社一百零三个,其中农业合作社八十五个。共计有两万八千余人加入合作社,凡是参与合作社的百姓,收成比未参加的,多了三成!纳税额度提升一成!”
提到这些数据的时候,郭宗训的眼睛明亮如小星星,他骄傲道:“父皇,等到明年,合作社就能有了剩余,儿臣准备筹建一批学堂,还有,儿臣想设立一笔钱,给所有合作社成员提供低息贷款,让他们免于高利贷盘剥,再有,儿臣还要提出一笔钱,作为水利经费,挖渠打井,预防蝗灾……”
第733章 勘察灾情()
郭宗训说的很开心,他有理由骄傲,区区半年时间,就把人人畏之如虎的邺都翻了个底朝天,哪怕能臣干吏,也做不到这一点,对于一个还不到十三岁的孩子,绝对是前所未有的成就。
当然了,能做到这些,跟叶华的提点,戚同文的教导,还有那么多的同窗支持,是离不开的。无论怎么说,身为太子,他都是有大功的。更让郭宗训欣慰的是他似乎找到了一种办法,能让天下变得更好的办法,而这就是皇帝的责任!
郭宗训筹划着,他想把每一个合作社变成成员共同拥有的一个农庄。这也是他把合作社取名集团的原因,把所有人集合在一起,抱成一团!
过去是地主拥有庞大的土地,佃农租种土地,缴纳田租,奉养地主。现在是每个人都是地主,但由于力量分散,无法抵御风险,就通过合作社,把所有人联合起来。一起劳作耕耘,一起分享成果。
一个合作社,能卖出去几万斤的粮食,这样就有了议价的权力。可以增加收入,而增加的收入,可以用来建学堂,提供贫困百姓低息贷款,修建水利工程,甚至建医馆,办作坊……这一点点的钱,就能成为百姓走向富足的本金……
郭宗训曾经跟叶华学过经济学,他那时候还很小,模模糊糊记得资源优化配置的说法,可是当郭宗训真正去了邺城,他发现情况和先生讲的是不一样的。
所谓优化配置,那是要有资源才行。
就比如说,你有一贯钱,是去吃饭,还是买一双鞋,是满足肚子,还是满足脚……这时候产生了如何选择优化的问题。
可假如连一点钱都没有,一穷二白,再去谈优化,那就是脑袋缺根弦儿。
很不幸,邺城就处在这个状态。
绝大多数的农户一年下来,几乎没有剩余,甚至还要借钱度日。
少数有富余的百姓,因为担心风险,也要把钱粮藏起来,像松鼠一样,藏着松子过冬天,根本不敢拿出来花。
一言以蔽之,邺城没有资源可以优化!
该怎么办?
老师讲的经济学不管用了。
好在人是聪明的,常常能在山重水复的时候,走出一条新路。
组成合作社,抱团取暖,降低风险,同时呢,一家一户,就算再穷,也能挤出一点粮食,一点桑麻,健壮的汉子,灵巧的妇人,总还能想办法增加产出……有了这点本儿,路就会越走越通畅。
不只是叶华,戚同文,还有其他的老师,都讲过土地兼并的问题,一旦农户大面积破产,就会天下动荡,改朝换代。
汉唐莫不如是,大周想跳出这个治乱循环的圈子,就只有抑制兼并,打压豪强,这是柴荣干的事情。
可光是这样还不够,还要增加老百姓的本事,提升他们的能力。
兴学,办教育,筹建作坊……要做成这些,光靠着朝廷的投入是行不通的,必须依靠合作社。或许有一天,老百姓都能读书识字,掌握一定技能,合作社可以取消,但在此之前,这一步必须要走。
郭宗训比任何时候,都要自信,他真的找到了办法……这种快乐,是外人很难体会到的。
“皇儿做得不错。”
柴荣夸奖了一句,突然道:“朕听闻你在合作社之中,选出了一些管事的人?”
“嗯!”
郭宗训道:“父皇,其实跟老百姓讲道理还是很容易的,关键是让他们信服才行……一个合作社,产出多少,换了多少钱,这些钱要怎么花,毕竟都是大家伙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