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剑傲霜》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名剑傲霜- 第2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烈枫离开时曾叮嘱不许和熊治翻脸,因此熊治的这些要求,莫仁聪都一一应允,并在十日内凑齐熊治所列出的物品,将之全数送到‘翠竹苑’中。

    熊治让李莲喜、黄珏等弟子守住‘翠竹苑’而自己则亲自出手替烈蓉和一双儿女解毒。

    经过月余时间的努力,熊治终是解去了烈蓉和两个娃娃身中之毒。

    而做完此事后,熊治又在烈蓉陪同下,找到了埋葬岚的坟墓。

    熊治焚香祭礼,随后挖开墓穴,将岚的遗骨启出带走。

    随后熊治带着烈蓉母子和梅香,在李莲喜等弟子护卫下便要离开‘翠竹苑’。

    守护在‘翠竹苑’外的九道山庄弟子自然是不允许熊治带着烈蓉母子离去。

    见这些山庄弟子阻路,熊治本可以逞剑气之威将他们驱散。

    但剑气一出,承受者难逃一死,这将会是一场极不对等的杀戮行为。

    而烈蓉是山庄里生长之人,眼前这些人可都是日常熟悉的,如今若是当着烈蓉的面大开杀戒,你能想象烈蓉的心情将会多么悲哀!

    爱屋及乌!此时的熊治也不忍痛下杀手。

    且这些人不过是上命差遣不得不这么做,更何况他们还从未冒犯过熊治。

    因此今日熊治即无意出手伤人,也不想争执,他只让那些护卫将管事的请来。

    这管事的自然是莫仁聪,而当他得知此事后心中惊慌不已!

    烈枫离去时的确叮嘱莫仁聪不许和熊治翻脸,但并不能允许熊治将烈蓉母子带走,而此番熊治一旦从山庄里带走了烈蓉母子,莫仁聪可就有大麻烦了。

    莫仁聪心急火燎地赶到‘翠竹苑’,他恳请熊治念在昔日情分,不要为难于他。

    熊治微微一笑,让莫仁聪且放宽心,随后他将常念仇所留信件交给莫仁聪。

    莫仁聪接过那封信一看,这才知道常念仇不但自己跑了,而且还将仅剩的五十名铁衣死士带走了二十名,此外常念仇还将烈枫毒害烈蓉母子的秘密也吐露的一干二净,而烈枫用毒控制烈蓉来制约熊治的事情他莫仁聪也不知道,现在明了后他是心下骇然。

    熊治随即附耳低语,说自己带走烈蓉母子,如果烈枫还能从前方回来,那莫仁聪只需将常念仇这封信交给烈枫,便可以将责任推脱掉。

    这原因很简单,烈枫知道单凭铁衣死士,常念仇和莫仁聪是无法挡住熊治的,因此烈枫才会用毒控制烈蓉母子,并让常念仇以此为手段去制约熊治,这是烈枫留下来的最后一招。

    但随着常念仇离去时不但带走了近半数的铁衣死士,还将烈蓉母子中毒之事挑破,并留下解毒之法,这便让留守的莫仁聪丧失了制约熊治的所有手段。

    更何况烈枫用蛊毒控制烈蓉母子之事只托付给常念仇,莫仁聪并不知情。

    此种情况下熊治带走烈蓉母子的责任便不在莫仁聪身上。

    如此这责任就正好全都推给了常念仇。

    熊治这么做一来是替莫仁聪开脱,二来则是彻底断掉常念仇此后返回九道山庄的念想。

    莫仁聪听了熊治的附耳之语,他还能说什么呢。

    莫仁聪喝令阻路的山庄弟子放开道路,让熊治等人从容而去。

    等走出了温岭峰,熊治说自己还要去处理一些江湖恩怨,却要和众人告别。

    临分手时,熊治命李莲喜、李凤山、李仁峰、黄珏四人护送烈蓉母子三人悄悄返回乌梅岭,随后他将岚的遗骨交给烈蓉,让烈蓉将遗骨带回乌梅岭的梅苑中安葬在母亲身旁。

    对于李莲喜,熊治另外交给他一封信。

    熊治叮嘱李连喜,在将烈蓉母子三人送抵乌梅岭后,李连喜需要立即赶去云梦山脉,将此信交给倪福。

    在这封信里熊治将屠胜告诉他如何救治沐人龙不育之症的药方告诉倪福,让倪福拿去给沐人龙,算是自己践行了当初承若。

    另外熊治还在信中善意提醒,希望倪福能改回本姓。

    因为现在已不是当年东躲西藏的时候了,倪福自然无需在隐姓埋名。

    次一番嘱托后,熊治辞别了娇妻幼子和一众徒弟,孤身一人往北而去。

    而烈蓉眼望着熊治远去的背影,却不由得心头思绪翻滚,目中满是忧伤。

    因为烈蓉知道自己的夫君此后要做的事情,就是报那隔代的宿仇。

    可这宿仇所牵连的人,就是烈蓉的至亲之人烈天、烈澜、烈枫他们。

    念及此处,烈蓉心中如何能安

第598章 分崩离析() 
熊治忙着处理自己的事情,而此时正交战的皇帝与北齐王这里,已经发生了惊天变化!

    起先在烈枫指引的铁衣死士冲击下,卫铭阳、公孙谷和唐饕、孙仁寿为抵挡外部攻击,他们暂时放弃争执转而一致对外。

    而当烈天等人同意烈枫之请,将卜元英和梅天颖派往磨云岭押运药材后,北齐王这边由于这二人的离去,他们也暂停攻击,两方重又回到了对持中。

    而外部压力一去,卫铭阳、公孙谷和唐饕、孙仁寿之间的争执便又开始了。

    唐饕和孙仁寿心中惦记着宗门,只是尽快返回巴陵郡。

    卫铭阳、公孙谷自然是苦口婆心的极力相留。

    而此时的夏芸已经从巴陵郡匆匆而来。

    不过夏芸抵达军营并不敢声张,而是悄悄进入,避开所有唐门弟子直接来见皇帝。

    见到皇帝和卫铭阳、公孙谷,夏芸这才知道唐伯虎亡故之事唐饕早已获悉,现在唐饕正为此事闹腾,夏芸闻听也是心中忧急。

    夏芸询问卫铭阳与公孙谷,自己的老师刘斌,他回来没有?

    卫铭阳与公孙谷只是摇头长叹。

    皇帝则告诉自己的爱女,说一收到冯兰天、舞风被杀,刘斌被逼跳崖的密报后,皇帝就派出了神威门的周旨青和御堂统领杨鄂去搜寻刘斌下落。

    周旨青和杨鄂沿着霸陵河流经之处往下搜索了千余里地面,可时至今日都未曾找到其踪迹。

    如今这刘斌死不见尸活不见人,皇帝他们也不知其是死是活。

    可对此事、卫铭阳与公孙谷的看法一致,二人均认为刘斌已亡。

    因为卫铭阳和公孙谷认为刘斌其人对皇室可谓忠心不二,所以刘斌只要有一口气在,相信他一定会返回军营,刘斌若不回来,这结果只能是因伤重,不治而亡。

    至于找不到刘斌尸体,这二人则认为霸陵河水流湍急,下行极快,数个时辰间便可将水中之物卷走数百里之远。

    而周旨青、杨鄂接到消息再去搜寻,这时间已过一月有余。

    这么长的时间,刘斌的尸体可能早就被冲进了大江中,不知被江水带去了哪里,找不到也属正常。

    卫铭阳、公孙谷的看法得到皇帝的认可,皇帝也认为忠心耿耿的刘斌应该是亡故了。

    听他们这么一说,夏芸半响无语。

    见夏芸神色忧伤,皇帝又好一番言语劝导。

    随后几人便商议要如何才能挽留住唐饕与孙仁寿。

    可就在他们商议的时候,军帐外急匆匆奔进了两名军校,此二人中一人是负责唐门弟子起居等杂事的统管,另一人则是大营外值守的统领。

    见这二人同时赶来,皇帝等人都心觉不妙。

    那名统管禀告说唐饕和孙仁寿昨日命令随行的唐门弟子领取了多日的给养,只因近段时间里军中并无大的行动,这名统管觉得唐门弟子此举异样,所以特来禀明。

    军营外戒备的统领则回禀说方才发现唐门护法罗胜带着五十余人离营而去,瞧那方位应该是回巴陵郡的青秀峰。

    皇帝追问道“唐饕与孙仁寿现在何处?”

    那名统管回禀说来时他曾经去看过,唐饕、孙仁寿现今正在营帐内整理行装。

    卫铭阳和公孙谷都是面色一沉。

    公孙谷看了卫铭阳一眼,低语道“我二人再去劝劝他如何”

    卫铭阳点了点头,二人于是起身便要告退。

    夏芸心思一动,忽然说道“卫门主、如果他们执意要走,您只需与之商议,看能否留下一人,只要唐饕与孙仁寿这二人中有一人留下,那便好过二人都走了”

    “嗯!公主之言甚好!我二人去努力挽留吧”

    卫铭阳赞叹了一句,随即和公孙谷匆匆离帐而去。

    皇帝望着这二人匆匆而去的身影,摇了摇头叹道“嗨!能留下一人却也不错,可唐门前次死了唐锲,如今唐伯虎又亡故,恐怕这二人一个都留不住了”

    夏芸劝道“父皇莫要悲观,即便唐饕与孙仁寿此时都离去,但他们只是返回唐门处理些棘手问题罢了,日后必会归来”

    听夏芸劝解之言,皇帝面色凄然而语道“这个父皇当然知道,可问题是眼下该怎么办呢?唐饕、孙仁寿此时离去,逆贼假若现在攻来,父皇将何以处之?”

    夏芸强做欢颜,再次劝道“父皇且放宽心,此事我们不说逆贼们又如何能知”

    夏芸这句话说得可有些欺心了!

    因为夏芸知道,唐门之人大白天离去,动静极大!

    而北齐王那方的军旗梢探日夜都在巡视,唐门之人大举离去之事必会被他们侦知,所以想瞒是瞒不住的。

    可见到自己的父皇如此摸样,夏芸心中不忍才会这般劝解。

    但这些事情夏芸即然知道,皇帝又怎会想不明白呢?

    皇帝又非庸主,唐门弟子离去的隐患他心中早就明白,所以他才会有此担忧!

    可看着夏芸虽是笑容可掬,但那双明眸里却潜藏着淡淡地忧伤,皇帝知道自己的爱女是在强颜欢笑来宽慰自己。

    凝视着眼前的夏芸,皇帝忽然问道“孩儿啊、你恨父皇吗?”

    夏芸微微一愣,喃喃地道“父皇对芸儿宠爱有加,芸儿心中只记着父皇的恩与爱,怎会有恨意萌生呢?父皇啊!您为何会有此问?难道是芸儿做错了什么?”

    皇帝双目中一丝悔意忽闪而过,他低语道“父皇做事毫不顾忌你的感受,只让你为了皇室,为了天/朝社稷去受累,让你受尽了委屈,你真得不恨为父吗?”

    夏芸淡然道“芸儿提父皇分忧,为****出力不过是在尽儿臣本分,这些是应该去做的,谈不上受累不受累”

    “长久以来父皇对芸儿宠爱有加,芸儿此生却无以为报,所以即便是受些许委屈那又何妨”

    “父皇啊!若说一点不恨,却有几分言不由心,可芸儿恨只恨自己为何生在这帝王之家”

    皇帝心中一痛,他想起了自己这大半生的经历,不由地呢喃道“是啊?为何要生在帝王家?这也是父皇日思夜想之事,不过现今看来,这就是命,这就是你我父女的宿命啊”

    夏芸面容凄婉,悠悠而言道“芸儿偏就恨这宿命不由人”

    “不过芸儿虽恨此命,但身为父皇之女,芸儿却从未有恨,唯有感激而已”

    “呵呵呵!可想想既然是宿命安排,天意如此,反抗亦无用,那芸儿又怎不认命”

    此言一出,夏芸娇躯微微一颤,忍不住的清泪已是潸然而落。

    皇帝见此,唯有掩面而泣!

    父女二人悲悲戚戚不知多久,卫铭阳和公孙谷方才返回。

    皇帝盯着默不作声的卫铭阳与公孙谷,见二人一脸阴郁,他不用去问便能明了,唐饕和孙仁寿定是一同离开了军营。

    可仍旧有几分不甘心,皇帝问道“唐饕与孙仁寿都去了吗?”

    卫铭阳低语回应道“是、他二人都去了,是我无能劝不住他们啊”

    皇帝呢喃道“唐饕与孙仁寿为何要都走了呢?留下一人就不成吗?”

    公孙谷在一旁回道“唐饕与孙仁寿说唐门如今要面对的人是剑皇熊治,若是遇见了剑皇,别说是一人,恐怕他二人联袂也未必是敌手,所以他们只能全部返回”

    唐饕此言非常在理,不留一丝反驳余地。

    皇帝与夏芸听后均都是无语,军帐中一片肃静,气氛压抑的吓人!

    许久后,皇帝默然叹道“如此、若逆贼来袭,孤将何以应对?”

    “嗨!大事已去!想不到啊!想不到,这天朝社稷竟会丧于孤家之手”

    卫铭阳将牙一咬,伏地拜道“皇上切莫忧心,只要有我一口气在,定不让逆贼张狂”

    公孙谷也叩首而言道“逆贼仗持的是那数千名死士,可这些死士也怕重炮轰击”

    “因此我等只需调集更多重炮坚守不出,将那些死士拒于大营外,逆贼攻不下营寨久后必有懈怠,到那时定有变化,而我等则可寻机而动”

    见二人如此表态,皇帝急忙起身将他二人搀扶起来。

    先看了看卫铭阳,再瞅一瞅公孙谷,皇帝感慨道“有两位忠勇之士相伴,孤家便是死了,此生亦无憾也”

    卫铭阳与公孙谷齐声应道“能报皇上知遇之恩,虽万死不辞”

    皇帝忍了忍心中涌起的情绪,说道“适才公孙先生所言有理,只需用重炮将那些死士拒之门外便可纠缠下去”

    “可如今由于唐门弟子尽数离去,这军中配置的火炮便显得不够了,必须遣人去后方调集更多重炮才行,但此事虽去合适呢?”

    夏芸这时说道“父皇可将此事交由芸儿去办,两位前辈还是坐镇军中较好”

    夏芸之言一出,卫铭阳和公孙谷闻听,都点头称是。

    而夏芸此意其实是有所顾忌。

    刘斌生死不明,夏芸可有几分疑心其忠诚。

    其实在生与死面前,求生只是人类的本性,忠与不忠可就直接考验其本性。

    说到底,夏芸就是怀疑刘斌的忠诚有假。

    夏芸心底认为刘斌其实还活着,只是心中惧怕剑皇熊治,所以找个地方藏了起来,若真如此,卫铭阳和公孙谷也令人心疑。

    卫铭阳与公孙谷虽然是誓言旦旦,但二人心中所想是否真如其誓言一致,这可就只有他二人心里清楚了。

    所以这二人若是离营去办此事,夏芸很怕他们也会一去不返。

    夏芸也是有几分晕头了。

    因为凭借卫铭阳与公孙谷二人的能力,他们真要走时,根本就不会让别人知道,你想防是防不住的。

    能留下这二人的,唯有他们对皇帝知恩图报的忠与义了!

    而这、也是见其本性的时候。

    见卫铭阳、公孙谷同意夏芸所言,皇帝自然不会反对。

    于是夏芸告别皇帝,带着朱放离开了军营,去调集火炮

第599章 决战() 
与六扇门结盟的唐门由于总管唐锲和少庄主唐伯虎先后亡故,唐饕和孙仁寿已无心留在阵前替皇帝效命,为了自己宗门着想,此二人带着唐门弟子离开军营,返回了巴陵郡的青秀峰。

    冯兰天、舞风身亡,刘斌下落不明,现在唐门之人又紧跟着离去,这下可让皇帝这方实力大损!

    为了能对抗北齐王手下的铁衣死士,公孙谷提议用重炮抵御强敌。

    皇帝也认为此举可行,于是夏芸主动请缨去后方调集更多火炮。

    而唐门弟子大举离去的当天,这消息就被北齐王那方的军旗梢探侦知。

    北齐王、烈天父子、烈澜和卜鹰、卜元奎、卜元毅得知此事后自然是兴奋无比!

    但北齐王这方还不知道唐门之人离去的原因是什么。

    而刘斌失踪,冯兰天、舞风身亡这些事情他们更是不知。

    所以北齐王聚集几位逆天强者们商议时,大家认为局面虽然愈发于己有利,但皇帝那方的实力还是相当强大,且唐门之人忽然撤离,又会否是皇帝设下的计谋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