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鬼特种兵》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魔鬼特种兵- 第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完全确认任务目标地后,邓建国敏捷地爬到一棵大树腰上,居高临下地观察军营及外围的情形。

    军营里面异常的寂静,绝大多数营房都没有亮灯,除了几名夜间巡查的哨兵在四处游荡外,没有活动的人影,士兵们显然都已进入梦乡。

    邓建国正要把目光转向军营外围,忽然察见军营东北角有两个士兵提着工具箱,正从一间灯火通明的小木屋里走出来,而发电机的声音正好传自于那间小木屋,看得出那间小木屋是军营的发电房,那两个士兵是电工。

    他这才知道刚才军营之所以没有灯光,是因为发电机出了故障。

    他正瞧着那间小木屋,突然之间,一长串汽车的马达轰鸣声遥遥破空传至。

    他怦然一惊,立马移动望远镜,循声察看。

    山坳的东南角亮起四道雪亮的白光,随着渐行渐近的马达声,光芒像几只恶魔的眼睛在夜空里东扫西掠。

    过得片刻,邓建国望见五辆中国造的解放牌军用卡车,一溜儿地行驶在公路上,越过石拱桥,径直向山脚下的军营开来,而那条公路也正好延伸到军营东面的大门口。

    前导的卡车上盖着厚厚的帆布,像是载着弹药之类的物资,尾随其后的四辆敞篷卡车上满载着士兵,人数有一个步兵连。

    为了让视野更开阔些,邓建国索性攀援到树梢上,双脚绞夹住大腿粗的树身,左手抓着一根树枝,稳定身子后,继续向山坡下方俯察,军营的全貌一览无遗。

    军营的四面各耸立着一个了望塔楼,每个塔楼上都布置有两个哨兵和一挺重机枪,恰在这时,东面塔楼上的哨兵操纵着探照灯,把雪亮的光芒向军营外围乱扫。

    借助探照灯的光芒,邓建国发现军营外围都是光秃秃的开阔地,草木应该是刚被砍伐过的,全然没隐蔽物和掩蔽点。

    四周环围的铁丝网内,隔上一段距离修筑有一个环形工事,皆有士兵在里面执勤并架设有重机枪之类的步兵重火器。

    其中一个位于北面的环形工事里还布置了一架俄国造的14。5毫米双联高射机枪。

    邓建国现在所处的山冈正好在军营北面,完全处在高射机枪的火力封锁范围内。

    邓建国不禁心头大骇,暗暗咋舌,忖道:这座军营的防御火力部署得极其周密,无论自己单独作业,还是负责指挥两个精锐的侦察兵小组分头向军营内部渗透,都难于上青天。光外围的开阔地就让人头疼,还甭说埋藏在地下的那些诡雷陷阱。倘若偷袭不成转为强攻的话,以两个侦察连的兵力,即使配备上40毫米火箭筒、82毫米无后座力炮等步兵火炮,若想在半个小时内端掉军营,也恐怕得付出相当惨重的代价。

    忖思之间,邓建国见那五辆军用卡车已经驶进军营里,拐过几栋营房,一直开到中央的操场边上方才停下来,士兵们背着铺盖卷子,挎着冲锋枪,鱼贯地从车上跳将下来,在几个班、排长的吆喝下,迅速地在操场上排列成整齐的队形,等待着官长的训话。

    敌军士兵们令行禁止,军风严谨,邓建国有几分叹赏,他又向别处观察,见操场东边的一溜儿十栋两层木屋皆是士兵的宿舍楼

    。

    这时,敌军连长例行训话完毕,留下十二名士兵,其余的人以班为单位,在班长们的带领下,井然有序地走进五栋宿舍楼,霎时之间,宿舍楼里亮起了灯光。

    便在此时,两个官长模样的人物走到操场上,对那个连长寒喧几句后,引领着满载物事的卡车开出操场,拐过几间木屋,停在军营南边的一栋水泥砖建筑而成的楼房前。

    留下的那些士兵解下背上的铺盖卷、挎包、水壶、枪支和弹药装具,在他们的连长带领下,一路小跑到那栋水泥砖楼前。

    弹药库和军需仓库的铁门打开,灯光亮起,那连长一挥大手,四个士兵抢先跳上车箱,掀开帆布,豁露出满车的弹药箱和其它军用物品。

    那四个士兵负责卸车,其他士兵则肩扛手提的把一箱箱弹药和一件件军用物品,分门别类的搬进仓库里。

    邓建国目不稍瞬地看着那些敌军士兵跑进跑出,忙得不亦乐乎,心想:敌军士兵虽然身材瘦小,但干起活来,手脚却是相当的利索,这不,满满一卡车弹药和物资,不消一刻钟便被他们一扫狼烟,搬了个空。

    完事之后,搬运物品的士兵们挥着热汗,扳返至操场上,拿起武器和其它装备,进了宿舍楼。

    他们自始至终都没有大声喧哗,其严明的军纪,又使目光挑剔而刁钻的邓建国感到有些震惊。

    载物的军用卡车调过头后,开到操场上停下,没有熄火,马达仍在突突地轰鸣,车灯一明一暗,像是在等待着什么。便在此刻,另外五栋宿舍楼当中的一栋楼亮起了灯光,过得片刻,楼内鱼贯地奔出二十余名全副武装的士兵,他们利落地登上那辆军用卡车,卡车载着他们开出了军营,向远方驶去,很快便隐没在朦胧的夜色中。

    宿舍楼里的灯光陆续地熄灭,刚才来的那批士兵尽皆睡去,军营又恢复起此前的寂静。

    邓建国估测了一下距离,他现在位置距离军营约莫有五百米远,心想:若是隐蔽在这棵大树上狙杀目标的话,尽管视界非常开阔,极易观察和瞄准目标,但树上的空间太过狭小,全然没前进退的余地,一旦暴露行迹,光军营里的那架14。5毫米大口径高射机枪,就足可以给自己带来灭顶之灾。

    想到这种严重的后果,他只得打消利用大树作隐蔽物的念头,从树上滑下来,重新寻找合适的狙击阵位。

    他现在所处的位置在山腰上,除了树冠茂盛的几棵大树外,找不到理想的狙击阵位。

    无奈之下,他便摸到山梁上,地势相对较为开阔,可以更清楚地窥探军营,但是目测一下距离,军营至少在七百二十米以外,所幸安全性和隐蔽性增加了不少。

    山梁上的植被虽不算深厚,但遮蔽性还算过得去。

    邓建国找到一块大岩石,上面长满了苔藓,岩石下方有道缝,足能塞进出去一个身材偏瘦的成年人,石缝前方有几株小树苗和一些杂草,此外,岩石的后面长着几棵大树,两侧也遍植着草木。

    他喜不自胜,忖道:只要把石缝稍事加工一下,这块地方就是一处上佳的狙击阵位。

第88章 潜入目标地〔二〕() 
细心探察了一遍周遭的动静,确定安全后,邓建国抬腕看表,时针已指向了凌晨两点钟位置,正是夜间渗透的最佳时机。

    布设好警报装置后,他从头盔上拉下夜视仪,抽出军用大砍刀,开始忙活起来

    。

    为了不发出过大的响动,邓建国只能右手用砍刀轻轻地往地里铲土,左手慢慢地把铲掉的土层往旁边推。

    不知过了多久,山梁上渐渐升腾起湿雾,夜风越吹越冰凉,月光在不知不觉中暗淡下去,夜色也慢慢地暗黑起来。

    邓建国忍不住打了几个寒战,知道漆黑的天光预示着黎明即将来临,他便加快干活的速度,终于抢在曙色微明之前,搞掂了狙击阵位。

    他在石缝下挖了一个宽约一米,长约两米,高度大约一尺半的散兵坑,刨出的泥土除了在观察和射击开口构筑起一个小台阶外,其余的便分散洒在周遭的灌木丛里。此外,为防止猛兽靠近和军犬那嗅觉灵敏的鼻子,他又在阵地周围撒上了一圈用瓦斯粉和胡椒粉混合而成的粉末。

    仰身伏卧在阵位里,喝水歇息后,邓建国拿出拆散的枪支零件,悠闲地组装81…1突击步枪,直待天明。

    天色渐亮,村庄开始有了活力,有些农民等不及大阳冒头就早早地起床了,他们或扛着锄头,或驱赶着耕牛,急急匆匆地走往庄稼地里,开始了一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

    邓建国穿上插着树枝和野草的伪装披风,俯伏在阵地里,透过望远镜窥察着军营。

    晨雾蒙蒙,塔楼和营房望上去影影绰绰的,他苦修过少林罗汉功,目如电炬,但还是不那么容易看得明朗,不过从动静来判断,军营尚还处在沉睡当中。

    邓建国把视线移动到石拱桥上,那几个巡夜的民兵打着哈欠,拖着疲劳的身子赶回村庄里,外出巡夜的十几个敌军士兵陆续地返回军营换班。

    村庄开始热闹起来,不少吊角竹木楼顶上升起炊烟来,赶往庄稼地里耕作的人比适才更多了。

    将望远镜和81…1突击步枪放在身体右侧,很顺手的位置,邓建国边啃着压缩干粮给身体补充能量,边坚起耳朵留意着掩蔽物周围的动静变化。

    日出东山,朝阳火红。

    邓建国将svd狙击步枪架在阵位开口处的小台阶上,迅速调整好正确的据枪姿势,刚想调试瞄准设备,便在此刻,军营里响起了一阵洪亮而悠长的晨号声。

    他闻声之下,一瞅军用手表,时针即刻指向8点,心想:看起来,安南军队的起床时间比中**队要晚一些。

    邓建国重新据起svd狙击步枪,视线透过瞄准镜察看军营。

    现在晨雾已散去大半,塔楼和营房清晰可见。

    沉睡一夜的军营热闹了起来,士兵们迅速地洗漱完毕,然后早餐,接着他们背着ak…47冲锋枪、pk轻机枪、pg…7火箭筒和82无后座力炮,以及木柄手榴弹等步兵轻武器,径直奔至操场上集合。

    一阵忙碌过后,他们排成两个六列纵队,甚是整齐。

    邓建国乘机粗略地估算了一下敌军的人数,这座军营里至少驻扎有三百五十多名士兵,有一个步兵营的兵力。

    连队主官例行训话完毕后,士兵们齐声高喊着震耳的口号,随即以班为单位展开晨练和例行巡逻

    。

    操场的面积和一个足球场差不多,士兵们以两列纵队绕着跑道打圈,显然是在进行五公里武装急行军训练。

    霎时之间,现场响起一大片解放鞋踢踏的脚步声、喘息声和枪支、水壶、手榴弹等金属物事的碰击声。

    山梁上,邓建国看着敌军士兵们跑完全程,同时默算出他们的平均成绩在二十五分钟左右,一点都不比中**队的水平差。

    接下来,士兵们便以班为单位在操场上展开军事训练。

    敌军31fa师的武器装备均为俄国制造,训练项目和标准却效仿着中**队,可见这个部队的军事主官极有可能在中**事院校留过学。

    操场一角,一溜儿草人靶前方,三十六名士兵正在进行刺杀训练。

    他们尽皆手持ak…47冲锋枪,三棱钢刺映日生寒,咄咄逼人。

    排长朗声喊道:”一班注意,刺杀准备。”

    十二名士兵排成一路横队,虎步跨到草靶跟前,刷地出枪,蠢蠢欲动。

    排长高喊一声:”弓步上刺。”

    “杀…”声出人动,士兵们抬起右脚,原地猛力下踏,齐整的脚步声响处,左脚向右侧跨出一步,身子向左拧转,同时左臂上挡后摆,右手挥刀猛力由下向上刺出,成左弓步,十二把钢刺齐刷刷地刺中草靶胸部。

    士兵们一齐收刀,右脚靠拢左脚,还原成立正姿势,排长接着高喊:”上步侧刺。”

    “杀…”响遏行云的喊杀声中,士兵们一齐上右脚,同时由右向左,横着用力猛刺草靶左侧。

    排长继续高喊:”马步侧刺。”

    “杀…”喊杀声依旧响彻天宇。

    远处的山梁上,邓建国饶有兴味地观赏着敌军士兵们的精彩刺杀表演,自己仿佛又回到了几年以前,陆军学院大一时,即当新兵期间的那段峥嵘岁月。

    不过身处高危地区,邓建国无暇去追忆往昔,将瞄准镜的十字分割线的中心点压在那个排长的脑袋上,食指预压扳机,迫切想开一枪试试。

    他心里对这把缴获而来的俄制svd狙击步枪不太放心,尽管该枪已经被枪械管理员精确归零。

    对于他这样的顶级侦察兵高手来说,枪其实就等同于忠实的伙伴,是有生命有脾气的朋友,而非简单的物质工具。

    对于普通部队那些冲锋陷阵的士兵来说,枪无非就是件作战武器,只要是枪,只要能射杀敌人就算数,至于什么横风、地心引力、温度、湿度等因素可以忽略不计,就是计了也不一定管用。但是对于讲求一枪毙命的狙击手来说,这种误差就极端危险,轻则会让整个任务功溃一篑,重则连自家性命都要搭进去。因此,邓建国对配发给他的枪支特别挑剔,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他是不会主动去使用缴获来的枪支。当然,像ak…47冲锋枪这种自动轻火器就另当别论了,只要火力够猛,持续性强就行。

    邓建国不太喜欢俄制svd狙击步枪,或者中国仿造的79狙击步枪,是因为svd的技术比较落后,连续射击时在六百米距离上,弹着点的散布大约四米,pso…1瞄准镜在一千米上误差也有二米

    。此外,该枪后座力过大,超过六百米上射击精确度便差强人意,勉强能当专业狙击步枪使用。

    他现在迫切想对准那排长的脑袋开一枪,试试这把svd狙击步枪的可靠性是否真达到了自己的要求。

    瞄准那排长的脑袋,他感到右手食指有些许发痒,忍不想扣下扳机。为防止出现意外情况,他只好把食指从扳机上移开,置于护圈上方,微微弯曲并且紧贴枪身。

    眼里的十字分划线在操场上的一颗颗脑袋上滑来滑去,邓建国的脑海里不时地浮现出目标人头崩裂,脑浆杂混着鲜血,像豆腐脑搅拌西瓜汁一般四散迸射的惨怖情景。

    他长吐一口气,摇了摇头,把十字分划线从一个少年兵的脸蛋上挪开,扫过一群正在练习军体拳的士兵,停留在操场东南角的一栋水泥小楼上。

    这栋水泥小楼颇为抢眼,不时有穿着安南陆军常服,头戴大檐帽的军官进进出出。

    邓建国心想:这座小楼八成是31fa师三团团部的办公楼,因为进出的军官都肩扛着校级军官衔。

    时间一分一秒地从邓建国身边溜走,雾气愈来愈稀薄,阳光越来越强烈,阵地里的气温也在慢慢地升高。虽然他的狙击阵位在山冈背阴面,植被也比较深,瞄准镜的镜片极难反光,但观察的时间太长的话,他的眼睛非常难受,血丝悄悄地蔓延开来。

    又不知过了多久,军营里的敌军士兵已经停止苦练刺杀、越障、体能、投弹等军事技能,正分批赶往饭堂里吃饭。

    邓建国事先食用过异常能挡饥的压缩干粮,并不感到饥饿,只是觉得口干舌燥,非常焦渴。

    士兵们用过午饭后,陆续地回到宿舍进行午息。

    时针指向中午1点钟,邓建国发现除那些站岗值勤和外出巡游的士兵以外,军营里已经看不见随意走动的人了,偌大的操场更是空无一人。

    邓建国把目光转向公路,空荡荡的,杳无人迹。

    又将军营外围观察了个遍,毫无新奇的发现,邓建国的眼皮开始发胀发痒,全身的肌肉开始僵硬,血液渐渐变得流通不畅,四肢有些麻木。

    他轻轻地抬了抬腿,扭了扭脖子,索性翻转身体,仰卧在掩体壕里,闭目养神。

    赤日炎炎,火云如烧。

    邓建国位于山冈的背阴面,未有遭到烈阳的凶猛炙烤,只不过闷热难当。

    亚热带雨林的气候当真是阴晴不定,喜怒无常,昼夜温差相当悬殊,晚上冷得让人磕牙巴,白天太阳一出来就晒得叫人流油。

    闷热倒容易克服,枯等却让邓建国的精神和毅力倍受煎熬,口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