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下的两间上房,一间是王相的亲戚租住着,他来海州城替王相采购茶叶,据说宫里也在用他的茶叶,这人撵不走。最后那套上房虽然有点破败,但好在院落很大,修缮一下,住上二三十口人不成问题。再说了,姑娘借住这套房子也是临时的,等现任知县走了,我们自然要把最好的上房留给黄大人……”
黄娥稍稍犹豫了一下:“我就租那套吧……我自己在哥哥那里有屋子,这处只是为了回避风言风语租的,破败点也没什么……嗯,我哥哥三名徒弟就是‘三星班’的班主,让他们出面修缮一下,我与老苍头两个人暂时住在那里……院子破败没什么,也不能全破败吧,只挑两三间好的屋子收拾一下,花钱不多,等我父亲到了,他愿意搬进去就搬,若不愿意搬进去,则又是另外的话。”
掠钱事务官冲时穿拱了拱手:“长卿兄原来是三星班的师傅啊,我听说三星班最擅长建筑茅厕,如今海州城大户正在纷纷效仿,我正琢磨着,是不是要将上房也修缮一下……恰好,我手里还有一笔维修资金,不如这修缮上房的工程就交给三星班。”
黄娥赶紧接过话题:“好呀,我正担心这房间大,哥哥不在身边夜里会怕得睡不着觉,三星班过来修缮的话,哥哥可以暂时住在上房,现场指点三星班施工……”
掠钱事务官皱皱眉,那位老苍头也皱下眉,林翔嘴唇蠕动了一下,马上又闭紧了嘴。
黄娥打算怎么住,是她的家务事——掠钱事务官皱完眉头,只管低头跟黄娥签署租赁合同,而后收取了一个月的租金,便拱手告辞。黄娥也跟着向县尉大人告辞……蒙县尉亲自恭送黄娥出了县衙,一回头去找掌书记誊录他弄得的那份衙门文卷,谁知掌书记皱着眉头看了半天,却不肯下笔:“蒙大人啊,这份文书有点不妥,可是,瞧文字书写格式,似乎是老公文做下的——你是不是上当了?
你说这是黄娥的结案卷宗——仅仅是黄娥吗?文告上怎么还有时穿时长卿的名字,从措词上来看,这份文告仿佛是两个人的结案报告。”
蒙县尉搔搔脑袋:“没什么不妥啊?当初,施衙内他们发现桃花观案发现场时,确实只有时穿与黄娥站在院中说话,其余人都被蒙汗药麻翻了。”
师爷叹了口气:“我为什么说这是文卷老手写的,就在于此处——文告开头从叙述现场情况着眼,提笔是两个人,落尾是两个人,整个文告顺理成章成了两个人的‘认归文书’。这文卷最后,再度提到时穿与黄娥时已经水到渠成,等于说黄县令‘认归’时穿与黄娥两人,而不仅仅是自家女儿一人……
算了,这也不是什么大事……索性我添上几笔吧,把这份文告弄得结结实实。嘿嘿,这份文告是黄县令之女口述的,纵有什么不妥,移交的时候黄知县也不好反驳。”
提笔在文告上补了几句,书记官拿起案卷来轻轻摇了摇头,他其实是想提醒蒙县尉,这份文告根本不合法,因为现在桃花观案的司法管辖权已经变了,县衙没有权力出结案文件了。
但想了想,掌书记想到这份这份案卷的当事人:一位是下一任知县之女;另外一人已经获得了“大将”的任命……再纠缠于细节已经没有意义了。
这位书记官叹着气,将案卷确立的日期狠狠往前提,提到桃花观案件发生后不久——那时,桃花观案件还归县衙管。等做完这一切,掌书记不能不给自己一点好处吧,他又随手将县衙分给时穿的赏金略略提高了一点,而后招呼蒙县尉签名盖印……
蒙县尉做好自己的工作,书记官填上了日期,盖上官印,低头琢磨着怎么把那笔多余的赏钱提出来装自家兜里,顺嘴感慨说:“这样的日子,怕是不长了——光看其女,就如此精明,新来的黄知县怕不好相处哦。”
书记官不在县衙的行政编制中,但朝廷承认其官吏的身份,并且给予相应的品级,甚至承认其任职年限,唯一不好的是:书记官是当地主官自掏腰包聘用的秘书,薪水从主官的俸禄里出。所以,一般来说,书记官都是官员的心腹,继任者很少留任前任官员的书记官的,尤其是一个精明的主官,那就更不可能了。
蒙县尉挠了挠脑袋,答:“黄知县好不好相处都没什么,你算是脱离苦海的人了,黄知县一来就可以回家,而我还指望他给配一名都头,好让我从俗物中脱身,也享受下县尉的悠闲。”
都头跟县尉的区别,一是官一是吏,一个只能指挥衙役,另一个却还能指挥驻防厢军。蒙都头至今享受县尉待遇,干的还是都头的活儿——海州“县尉”在州衙眼里,也就相当于“都头”而已,这让蒙都头很是惆怅。
且不说县衙内一番计较,离开县衙的这一队人也不平静,老苍头抢先几步甩开时穿与林翔,凑在黄娥的车门边低声嘟囔:“姑娘,你租上房做什么?那套上房二十多间,你我两人怎住得下,倒是那院子房间空的多,咱就无法拒绝舅老爷来同住了……舅老爷身无长物,这样一来,姑娘不是得养着他。”
黄娥咬了咬嘴,回答:“哥哥曾经跟我说,有钱人分三种:一种人有了钱,立刻把银两铸造成别人搬不动的巨型银锭,并把这种银锭悄悄埋入地下,连子孙都不敢随意告之——这种人叫做守财奴,钱在他手里基本跟没有一样,他只是替别人守财而已;
还有一种人,有了钱摆在明处享受,买两碗饭吃一碗倒一碗,什么东西好吃什么,看似今生把该享受的都享受了,死而无憾了。可这样的人,活着遭人羡慕嫉妒恨,即使这辈子费尽心力守住财产没被人夺了去,幸而得善终,子孙后代也常遭报应;
还有一种人,有了钱不摆在明处,花出去购买人心,或者投资——哥哥说,购买人心也是一种投资,而且是回报率很高的投资。哥哥说,这样,钱才能如流水,源源不断流出流入,永无止境。
这次我在海州城幸而得到哥哥的庇护,有了一点自己的空间,有了一点自己的闲钱——孙伯,哪怕把我所有的钱财花出去,换来更多的一点点自由,我觉得值。钱财算什么,花出去能买到人心,那么总有一天会有回报,过去我不明白这个道理,如今,我不做守财奴。
哥哥专门请了闺学教导,端午过后,我们就要开始上课,不过教授的内容都是哥哥制作的课本……孙伯,这样吧,你以后每天陪我去闺学上课,我再留下几个仆人——就是哥哥手中的黑童子,让他们留下伺候舅老爷,不缺舅舅每天的饭食——这份供养娥娘拿得出,再多,恕娥娘有心无力。”
老苍头想了想:“这样也好,姑娘搬出去别院居住,外人再也说不上姑娘的闲话。至于姑娘今后还每天要去大郎的院子,那是去闺学上课,读书上学,谁敢胡言乱语?
舅老爷这头啊,咱留下童子,一边照看房屋,一边做些简单饭食,舅老爷每日能见到姑娘,也是姑娘读书上学的见证人。咱照顾舅老爷每天三顿饭,早晚彼此见一面,其余时间,舅老爷是游学也好,会友也好,都与我们无关——如此算一下,倒也花不了多少。”
黄娥与老苍头私下里算账,守候在衙门口的段小飘见时穿重新出现,立刻领着铁匠铺的兄弟围了上来,一付阻止他人靠近的模样。刚才环娘没有进衙门,她守在马车里等候,这会功夫跟铁匠们混熟了,还能在时穿身边钻来钻去,但其余人嘛……路上,时穿屡次召唤林翔上前,都被那些铁匠们又意隔开,直到抵达黄娥新租的宅宿务上房,时穿才找见机会,扯住想跟随黄娥进院的林翔。悄声问:“林兄,黄娥的母亲陪嫁价值多少。”
林翔看了时穿一眼,又紧张不安的看着院门——此时,他们是在院外说话的,走进院内的黄娥,回身见到时穿没有跟上,脚下曾停顿了一下,但发觉舅舅也没跟上来,她立刻放心的继续前行。
林翔回答:“一百万钱。”
“一千贯,怎么会有这么多?全花光了?怎么可能?”
第137章 一段佳话
林翔看外甥女进入院中,追也追不上了,这时,铁匠们走上前来,裹住了时穿与林翔,挡在宅宿务的院门前……林翔看架势,铁匠虽然围出了一个私密的谈话空间,但分明是不想别人听到这里的谈话,他索性站住了脚,与时穿聊了起来。
“一百万钱,听起来很多,但时兄也要想到,京城物价有多贵,黄兄参加了五次州试,这才考上了举人,然后是奔波省试——每次前往京城,算上路费以及一个月的住宿、吃饭、会友、宴客……往少里算,一百五十贯算是紧巴巴的了。手稍微松点,两百贯都不够。
黄兄曾参加五次州试,虽然人都说穷文富武,可穷书生也得要笔墨纸砚吧——这东西怎么也比馒头贵吧?五次州试,三年一届,要连续考15年,读书写字考试十五年,算七百贯吧。
中举之后,虽然不用承担赋税了,但去京城参加考试,更贵。自王荆公(王安石)变法以来,各地物价飞涨,新党每天折腾,诸样新法之下破家逃亡的百姓何止百万,走出县城,大路上劫道的、敲闷棍的,喂蒙汗药,拍花偷窃的,现在都每人负责一段,分片大包干了。行路不安全——我听说长卿兄就是被打傻的,应该对此深有体会。
百姓生活在这种氛围中,每年旱灾、洪灾、蝗灾、霜冻、水涝不断,黄兄虽然有举人头衔,享受免税待遇,但手里何曾积攒下钱,每年的收益连维持生活都很困难,还要不停的往里头贴补。都是举人了,举行一个文会,相互交流一下对时文的看法,认识几个同窗,拜会一下座师以便从座师那里得到指点,顺便让座师引荐几位官员,好让自己将来得到臂助——这都是平常事,可眼下这种物价,谁能受得了整日宴请?
但不宴请行吗?人都说‘闭门读书’,可你真要‘闭门读书’,不知道考官眼下的文章喜好,科考的时候写的卷子无法让座师喜欢,恐怕,一辈子别想登科及第。所以,举人们明知道这种生活花销大,却只能硬着头皮提醒自己: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等到考中了,一切都好了。”
林翔叹了口气,继续说:“考中了,真的好了吗——黄兄还算是幸运的,虽然花光了我姐姐的嫁妆,但总算是考成了进士……其实我也挺理解黄兄的,他登科之后,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了,无奈之下,只能接受女人的资助,才得以返回家乡——在这种情况下,他能不把那女人带进门吗?
但另一方面,我也能体谅姐姐的郁愤:自己花光了陪嫁,支持夫主寒窗苦读,游学交游。眼见得苦尽甘来,却有另一个女人跳出来摘桃子,她怎能甘心呢?
只可怜我那外甥女,年纪小小,母亲气死了,从此胆战心惊,怀疑一切,担忧一切,小小的人心事重重,没过上几天好日子……可怜我这个舅父,也不争气,连考了四次,依旧名落孙山——但我总想着,我已经考了四次了,花光了家中财产,或许再努力下,也能像黄兄一样苦尽甘来。”
时穿退后一步:“今年有科举吗?”
林翔摇头:“明年有秋季进行州试,俗称秋闱;州试通过,则由各州学谕递解举子档案上京,参加明年大考,俗称春闱。”
时穿点头:“我听黄娥说她似乎有个姑姑,不过嫁的一般般,大约帮不上娘家什么忙。”
林翔叹口气:“妹妹那里,我已经很麻烦她们了。”
时穿也跟着叹气:“黄娥小小的人,心事如此重,全都是因为生活不堪承受——我替她减一点负担吧她就你这么一个舅舅,你如果有出头之日,能多少帮她一把,想必她的心情也会变得开朗点。
我剿灭了拐子,手里有点赏钱,可以资助你进京赶考,如果你家里过不下去,还可以把舅母孩子们接到海州城来……我不求别的,只求你们多给黄娥一点欢笑,让她觉得亲人的可亲——别提钱的事情,钱是小事,照顾几个人吃饭,我还能顾得过来。”
林翔轻轻点点头:“一文钱压倒英雄汉你有这个底气,我就不客气了。这几天,我在海州城打听了你的为人处事,刚才你走过来的时候,我也观察到街上人流对你的反应,别的不说,相信我妻儿搬来海州城,没人敢欺负……所以,凭你和黄娥关系,我就不客气了,若我能高中,一定照顾黄娥后半生。”
说完,林翔踮起脚尖,拍了拍后者的肩膀说:“你放心,黄娥父亲那里,我去说,怎也是一段佳话,不是吗?”
佳话?我资助你上京赶考,怎么成了佳话呢?
不过,既然林翔答应不去骚扰黄娥,不让黄娥因此猜忌因此痛苦焦虑……花多少钱都值。
时穿伸出两个指头,想了想,又加上一根指头:“三百贯,足陌,舅老爷这趟,想必够了。”
林翔思索了一下,心中似乎在挣扎,时穿背起手来,平静的说:“我只是一个忘记过去的人,能有什么积蓄,三百贯大约是我所有的闲钱了。”
林翔脸一红:“我却不是为这个犹豫,时兄还要留在海州城照顾娥娘,如果你倾尽所有,娥娘岂不是要跟着受苦……”
时穿满意的点点头:“没错,但我每月多少有点进项,虽然钱不多,可那是活水,细水长流源源不断地流进来,饿不着娥娘……林兄如果过意不去,那就给我留下十贯钱吧。你自己拿二百九十贯,省着点花,这次科考足够了。等你通过州试,再上京城的时候,我另有程仪送上。”
林翔深深鞠躬:“却要感谢时兄了……”
时穿挥挥手,吩咐段小飘:“你回铁匠铺准备材料,我这里还要巡街,等我转到你那里……”
不等段小飘答话,时穿牵着林翔迈步向院内走去,他脸上带着傻乎乎的笑,循循善诱的低声叮咛:“给个笑脸,多微笑,体现一下对娥娘的关爱……哦,你刚才你说王荆公变法,使得百姓流离失所,可我怎么听说王荆公变法,是为了裁减冗兵冗员冗费,使得朝廷因此财货富足,怎么你说的,跟我听的不一样?”
时穿说后半段话的时候,脚步已经迈进了院里,林翔显然对这话题很感兴趣,书生嘛,平常以文会友,全是指点江山谈论这些时局问题,其实主要是告诉别人——如果我执政,该是个什么政策?
林翔精神振奋,因为解决了后顾之忧,他脸上的表情舒缓了很多,此时他一甩袖子,潇洒的回答:“安石变法使得朝廷财货充足,这一点也不错啊朝廷是财货充足了,但‘财货充足’的只有朝廷——天下财富有定数,钱都到了朝廷那里,平民百姓手里的钱呢,朝廷的财货充足,背后是多少平民百姓毁家破产。
当初,郑侠上《流民图》描绘百姓流离失所的场景,连王安石本人,都不能当面辩解,为此罢相而去,新法就此破产——偏偏现在,无数人背后粉饰当时的情景,指责郑侠污蔑,哈,郑侠那份图,可是王安石本人都低头的,事后篡改事实,有用吗?
就说王荆公裁减‘三冗’——嘿嘿,王安石当初确实是喊着这个口号上台的,但上台之后,为了稳固地位,他发动了‘熙宁开边’,费了朝廷多少钱财,偶尔胜了西夏一场,但这场胜利给百姓带来什么?之后陕西百姓是否因此减少了军费支出?哈,再说,‘熙宁开边’那场胜利,是因为‘裁减冗兵’而取得胜利的,还是因为扩军备战而胜利的?冗兵,何曾裁减过。”
时穿点了点头:“王安石绝对裁减过冗兵,我知道——变法之后,军队总数量虽然因王安石的‘裁减’而增加了不少人,百姓承担的军费因这一‘裁减’而上涨了不少,但百姓本该享受的安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