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主法兰西》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主法兰西- 第6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虽然海战中已经大量运用上了火炮,但火炮能对坚固的船体形成的伤害有限,它们更多时候起到的是威慑及破坏敌舰风帆的作用。因而,海战到了最后便回到了冷兵器时代,以接舷战来处理一切。

    地中海舰队有二十艘战舰,且在单舰人数上比荷兰方面更多,因而,若进入接舷战,即便是在迷雾天气下亦能稳胜券。然而,这样的迷雾天气使得正不断开炮的大西洋分舰队无法知晓友军的行动。最后,地中海舰队的战舰也遭遭到了轻微的打击。

    上午9时,迷雾终究逐步散去,大西洋分舰队也终究停止了射击。此时,荷兰舰队已经有三艘沉没,五艘重创,而地中海舰队方面也有一艘沉没,若干艘风帆零落、桅杆断裂。

    大西洋分舰队的战斗已然停止,但地中海舰队的战斗仍在继续。

    荷兰战舰投降的越来越多,到了上午只剩下旗舰还在顽强抵挡。不过,又二十分钟后,旗舰也降下了荷兰旗帜。

    这场发生在加莱海峡的海战最终以荷兰海军全军覆没终结。法军虽然没有任何战舰损伤,但他们在人数的伤亡上亦不在少数。此战,荷兰伤亡四千余人,法兰西伤亡亦在一千七八百左右。但是,在如此伤亡之下,荷兰的丧失并非是只比法兰西多死伤几千那么简单。这意味着荷兰的海上势力完全覆没。

    同日下午,法兰西大西洋舰队在荷兰外海击败了寻求突围了荷兰留守舰队。大西洋舰队以沉没一艘三极战舰的代价击沉三艘荷兰战舰及巡航舰、护卫舰共八艘、俘虏一艘,荷兰留守舰队只能龟缩回港。

    论坛贴子链接

第五百二十五章马斯河战役

    第五百二十五章马斯河战役

    当加莱海峡和荷兰外海的海战结束后,近在咫尺的陆地上又展开了一场大会战。

    会战的双方分别是法兰西的诺曼底军团和荷兰陆军。

    佛兰德斯原本是诺曼底军团的防御范畴,诺曼底军团采用着分兵把守的战略而化整为零,但就在月前,随着从本土开来的民兵的来到,诺曼底军团也得以在布鲁塞尔集结,重新恢复编制。

    佛兰德斯各个城镇、堡垒的防务虽然交给了民兵,但这些民兵并非不堪一击的农民,他们的战力也许不如正规军,武器熟练度亦不如正规军,但在军事战技方面并不比正规军差。在据城防守的情况下,他们亦能够发挥一定的效用。

    荷兰陆军利用突袭的方式在最初取得了一些胜利,边境的几座城镇被其占领,然而,随着他们深入内地,佛兰德斯遍地军事工事的特点得以展现。荷兰陆军三万人开始举步维艰,以至干脆停滞了前进步伐。

    诺曼底军团来到荷兰陆军侧翼,荷兰陆军为防止被夹击而被迫撤离,由此,两军展开了一场追逐。

    诺曼底军团的指挥官是贝克里伯爵,这位昔日曾率领十几名骑兵追赶远赴不列颠的法兰西王储的年轻军官,如今已经是一位以治军严谨闻名军界的将领,但是,他并未因而丧失年轻时的锐气。他见荷兰陆军不敢迎战、避走,便干脆挥军追赶了上去。

    荷兰陆军先前“凯歌频奏”,无形间也丧失了锐气,更因连续几日行军而筋疲力尽。反过来,诺曼底军团刚经过了一小段时间的休整,其士气、锐气都在顶点。这一场追逐下来,两军虽未间接大战,但荷兰的溃势已显。

    荷兰陆军大多由德意志雇佣兵组成,但这些雇佣军并非是精锐的黑森…卡塞尔雇佣军,只不过是德意志亡命徒,因犯罪或生活所迫才投身军旅,其战斗力及纪律与黑森…卡塞尔雇佣军相差甚远,距离普鲁士、奥地利等国正规军的素质也差距很大。

    荷兰陆军的另一组成部分便是荷兰本地出生的青年,然而,荷兰政治上的分裂自治及王权派、共和派之争也影响到了这些青年。荷兰的联省制度注定了这个国家的国家概念薄弱,地域概念却强大,荷兰籍的士兵也因而缺乏“荷兰”概念,更多的是乡土情结。而最为致命的是,王权派的士兵认为这场有利于威廉五世扩大影响力,因而,他们愿意开战,与之相反的是共和派的士兵,却认为这场战争会摧毁荷兰共和的制度,因而,他们的士气低落,并不对战争兴奋。

    在外有追兵、内部不稳的情况下,荷兰将领的头脑非常清醒。荷兰陆军不断后退的原因,也正是因为其指挥官认为如今的军队不堪一击。然而,荷兰和佛兰德斯的土地有限,后退不可能不断进行。

    荷兰人逃过了边境,法兰西人追了上去。荷兰人来到了横贯南部土地的马斯河畔,法兰西人也追到了马斯河畔。

    马斯河发源于法兰西的香槟,先是向北流入佛兰德斯,在进入荷兰后又转道向西,在横穿过荷兰南部之后注入北海。这条河是形成莱茵河三角洲的重要水流之一,也是荷兰南北间最后的一条天然屏障。因而,荷兰陆军已经退无可退。

    3月17日下午3时,疾走两昼夜的荷兰人终究停在了马斯河畔。然而,上至将军,下至士兵,无一人有战斗的意志。

    将军费尽心力收拾了走散的军队,结果清点之下发觉军士减员三分之一,三万军队已经凭空消失了一万人。这不见的一万人不少是德意志雇佣军,也有不少出生于北方省份的荷兰籍士兵。

    人数的减员还在其次,更重要的是武器的丧失。

    仅存的那两万人虽然人手一枪,但弹药、刺刀等物件丧失极多。至于最为重要的火炮也有三分之二被丢弃在了路上,而那剩下的三分之一火炮大多也只剩下了一门火炮,留存的弹药极少。

    士兵和弹药缺额巨大,荷兰的将军也无信心再战。虽然与法军还未大一仗,但战争的结果早已经分出了。

    在此情况下,最明智的战略是撤过马斯河,炸毁河上的桥梁,以马斯河这一天然屏障挡住法兰西人的铁骑。然而,正当荷兰的将军打算这么做是,威廉五世的信件却到来了。

    荷兰军队中的将领大多为王权派,他们支持奥兰治家族对荷兰的世袭统治,因而,共和派人士也抓住了军队败退的机会在议会中对威廉五世进行攻击,威廉五世为挽回政治上的败局而干涉了军事,间接以执政的身份命令陆军在马斯河南岸迎战,重新攻入佛兰德斯。

    马斯河并非界河,其南岸有荷兰四分之一的土地。威廉五世并不明白军事战略,只以为同在本土作战,过不过河都一样,因而便愚蠢地放弃了这条天然屏障。

    最终,荷兰军队放弃了短暂的逃生时间,在河的南岸列开阵型迎战。

    诺曼底军团一路北上未受阻击,但贝克里伯爵并不敢因而而大意。这一路上,诺曼底军团四万人都以整齐的军阵行进,途中虽也有士兵掉队的事情出现,却未发生重武器丢失事件。当诺曼底军团到达马斯河畔时万人枪几乎完整,一百六十门大炮及弹药更是无缺。

    下午4时,诺曼底军团来到距离马斯河三公里处。由于河岸前的荷兰人已经列阵以待,贝克里伯爵只能命令军团一字排开,准备迎战。

    四个步兵师被分为了四个部分。第一师被安排在正中,徐步往荷兰人的阵地推进。第二师和第三师分属左右两翼,在战争开始后向荷兰人的两翼包抄。第四师则作为预备军留在后方待命。

    与此同时,两个骑兵团被集中在一起,由贝克里伯爵亲身率领。一百六十门火炮以炮兵连或营的编制分散在第一师的战列中,以用作火力压制。

    下午法军列阵完毕,贝克里伯爵下令进攻。

    荷兰人虽然是一字排开,可他们并非是一字列阵,相反,他们以团、营为单位分别部署在跨河两岸的若干座桥前,只是因为横列过长,而显得似乎连在了一起。不过,这无法改变他们更像是随时准备过河逃走的败兵这一现实。

    荷兰人如此陈列也将战线的横面拖得很长,然而,这并未打乱法军的部署。

    进攻令下达后,法军左右两个师斜向行军,与中路的第一师形成了一个扇形向荷兰人逼近。贝克里伯爵此时的目的并非是为了歼灭敌人,而是为了迫使敌人退过河,从而一举消除荷兰人对佛兰德斯的要挟。

    荷兰人不是普鲁士,荷兰的将军也非是腓特烈二世那样的将才。若此时在法兰西人面前的是腓特烈二世统帅的普鲁士军团,那法兰西如此战法便极可能遭到精锐的普鲁士军团的反冲击,并因而而在人数占有优势的情况下败北。

    扇形合围战术在兵力占优的情况下使用并无差错,但其本身存在难以挽回的缺陷。法军的三个师排开横列向前推进,其结果便是横面太长而纵身不足,若是敌人以纵列突击,反而容易被突破。贝克里伯爵故意留下第四师作为预备队,便是为了防止这样的结果出现。

    第一师推进至荷兰人的面前五十米处,随即全线停下。

    步枪的有效射程在一百米内,最大杀伤距离是在三十米内,五十米并无法形成敌人的最大伤亡。贝克里伯爵并非是心慈手软之人,多年的军旅生涯早就令他练就了一颗钢铁之心,他如此做的原因只是为了给左右两翼流出必要的空间。

    “轰轰轰……”

    火炮轰鸣,实心弹从法军各个方阵间的空隙射出,直击列阵于马斯河前的荷兰人。

    “瞄准……开火……”

    “乓乓乓乓……”

    一连串枪声随即响起,白sè的硝烟亦同时弥漫在了战场上。

    法军陈列成三排,第一排射击后蹲下,第二排射击,完毕后蹲下,由第三排射击。三轮射击之后,五十米外的荷兰人死伤无数。

    虽然步枪的命中不高,但在**情况下,又是射向两万人的群体,最终所形成的震撼xìng效果不可避免。这三轮射击后,荷兰人的第一排几乎有一半以上倒地。

    正面的攻击并非是贝克里伯爵战术的重点。荷兰人在狭窄的空间中派成了四排、五排,因而,他还是很害怕荷兰人的反突击。

    两轮对射后,荷兰和法兰西都有损伤,然而,贝克里伯爵最担心的突击并未出现,相反,两翼的两个师的包抄却开始了。

    左翼和右翼的两个师由三排横队转换为三列纵队,沿着五十余米的空隙突入战场。在此情况下,原本便军心涣散的荷兰人更是士气大衰。

    荷兰人开始了大溃退。然而,在溃退过程中,踩踏、倾轧之事屡屡发生,狭窄的桥梁虽然多,却也无法供荷兰大军一起通过,因而,不少荷兰人在这一过程中被推落了马斯河。

    贝克里伯爵眼见着荷兰人溃逃也不追赶,只是命令炮兵集中向法兰西军队还未赶到的区域轰击。

    夜幕降临,晚上荷兰有三分之一的士兵逃过了河分之一的士兵投降,其余的不是死在法兰西人的枪下,便是被自己人踩踏致死或淹死在马斯河中。

    此役,贝克里伯爵获得了大胜,他所率领的法军只在战场上丧失了三千人。然而,在胜利之后,他却犯下了一个战略错误——炸毁马斯河上的所有桥梁,从而无法渡河支援即将从荷兰东部攻入的国王路易。

    论坛贴子链接

第五百二十六章阿纳姆城下

    第五百二十六章阿纳姆城下

    第五百二十六章阿纳姆城下

    马斯河战役结束之后,荷兰陆军约七千残兵逃到了河北岸,并在第二日,也就是3月18日清晨撤退到了距离战场不过五十公里的荷兰东部重镇阿纳姆。然而,这些残兵败将并未得到真正的安全阿纳姆东方便出现了无数的法兰西军队。

    莱茵河发源于阿尔卑斯山,由南至北经瑞士、德意志、荷兰注入北海。莱茵河在进入荷兰之前,几乎是一条河道,并无分支,但在进入荷兰之后,便一瞬间分出了数条支流,这些支流继而再逐一细分,最终构成了整个荷兰平原的庞大、复杂的水利系统。

    莱茵河在流经阿纳姆时一分为二。一条向北流去,往北注入北海,这一条被称为“艾瑟尔河”。另一条转道西行,与莱茵河的其他分流汇拢后也注入北海,这一条被称为“下莱茵河”。

    阿纳姆城便矗立在艾瑟尔河与下莱茵河分流口的北岸。

    阿纳姆是数百年前反抗西班牙人统治的荷兰诸省联盟中的海尔德兰省的省会,并因拥有城市地位而享有完全独立的行政权和司法权。与荷兰所有的城市一样,阿纳姆的造船业、商业和手工业十分发达,不仅如此,它的地理位置也非常重要。

    阿纳姆位于荷兰东部,往西六十公里便是荷兰中央都市乌德勒支,再往西六十公里便是所在地海牙。阿纳姆建有中世纪的堡垒城墙,且有艾瑟尔河和下莱茵河两条河流作为天然护城河,由此地往西直到乌德勒支,便再无堡垒和足以用来阻拦大军的大河,因此,阿纳姆亦可以算是荷兰东部的屏障。

    法兰西国王路易于3月15日率军由明斯特东部的森林出发,至18日到达阿纳姆城下,行军速度不可谓不快。然而,由于采用了分兵行军的方式,因此,到达阿纳姆的只是善于长途行军的阿尔卑斯军团及路易本人,六万莱茵军团还在遥远的后方。

    法军到达后并未立刻攻城,而是于艾瑟尔河东岸五公里处驻扎。

    傍晚,凉风徐徐,路易召开了军事会议。说是军事会议,不过是一场三个人的讨论会。这场讨论会的三个人分别是路易、贝尔蒂埃及阿尔卑斯军团的指挥官小亨利。

    童年的玩伴成为一支军团的指挥官,火速晋升的背后除却小亨利本人的能力外,他与国王间的关系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

    无论哪一国的军队都注重资历,除了高资历者能以丰富的资历令年轻人慑服外,更重要的便是高资历者一般都是年老之人,年老之人纵然能力不俗,却也没有了年轻时的冲劲和野心,因而不会发生叛乱事情。相反,若是依照能力来卓拔年轻人,那反而会令这些能力卓越的年轻人过早地触碰到权力,从而造成心中的质变,最终制造出拥兵自重、野心勃勃的军阀。

    路易在成为国王前并不在乎军中将领的年龄,更天真地认为依靠能力选拔将官天经地义,然而,当他成为国王,开始以统治者的视角来思考问题时,他也就逐渐重视起资历而非是能力。

    这一点在他选用内阁大臣方面便可看出。

    担任首相的韦尔热纳伯爵资历很高,但其能力普通,外交思想更是与路易相抵触,相比之下年轻的罗谢尔?费尔奈更为符合路易对首相的要求。但是,路易在这件事上并没有选择能力,而是选择了资历。一来韦尔热纳伯爵的资历可以增加王室的威望和政治盟友,二来过早将年轻的罗谢尔?费尔奈摆上台面,也容易使得这个年轻人发生不可预料的异变。

    重视资历的国王路易之所以会选择年轻的小亨利作为阿尔卑斯军团的军团长,完全是出于无奈。在战争开始之前,原先的老军团长为了躲避战争而宣布“病倒”,当时根本来不及找一位忠于国王的将领来充当军团长,因此,路易便只能调任小亨利来充当临时军团长。

    蜡烛微弱的光芒无法照亮整座帐篷,只能在桌子上散发出一缕亮光。

    路易双手伏案着一张能折叠的行军用小圆桌,同时说道阿纳姆北面的艾瑟尔河上有一座石桥,这是越过河去最快、最简洁的道路,但是,侦察兵报告说荷兰人已经在桥对面修筑起了工事。”

    法军纵然有四万人,可若无法度过河去,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