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罕想了想,答道:“回陛下,多是粮食、草料之类,奢侈之物也有,不过较之西边要少不少。陛下,草民斗胆一猜,陛下是想让往那边去的商队都停了?”
“哦?”李世民被猜中了心思,不由笑道:“那你且说说,你为何这么觉得?”(未完待续。。)
第990章 阿尔罕封官
阿尔罕见皇帝问他,觉得自己能做皇帝面前说这么多话,倍感骄傲。
于是当下便很是显摆的说道:“回禀陛下,阿尔罕以前听侯爷讲过,这叫经济战。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国,人多地狭,粮食不够,只能从周边的各国来买。买的越多,卖给他粮食的国家就拿捏得他越很。一旦得罪了卖给他粮食的国家,那个国家不跟他做生意,不卖给他粮食了,他自己的粮食就不够吃,粮食不够,将士们就无力作战,百姓们就心中不满,还没真开战,就先让他败了一局了。侯爷还说,可惜大唐现在的粮食也不多,自己都不够吃,加上林邑国的也不仍旧不足够,否则,大唐就可以往周边的国家大量低价卖去粮食,让他们都学会吃粮食,不再吃牛羊,这么一来,他们就要依靠大唐的粮食来生活,有朝一日大唐断了他们的粮食,他们就没有东西可吃了。那样一来,大唐不用出兵,就打败他们了。”
“你还知道这个?”李世民笑着对阿尔罕说道:“也算是用心了。”
阿尔罕抓耳挠腮的,说道:“小的也是饭局上听侯爷同那些小公爷们说的时候听过几句而已。”
李世民笑着点了点头,略微一想,说道:“阿尔罕,你虽身为胡人,却立身大唐,朕的贤婿素来对你称赞有加。这一回,你又为朝廷收来如此多的棉花,解决了朝廷的燃眉之急,可谓是大功一件。既有功,朕便当赏之。阿尔罕,朕便任你为互市监监丞,且先仍在朕的贤婿手下留用,管理商队之事务。”
这阿尔罕虽然不知道互市监监丞是何职位,但是也听得出来这是皇帝让他当官了,当下便立刻激动的一下又跪倒在地上,嘴里面不停的谢恩,说着说着又叽里咕噜的,激动得母语都说出来了。
李世民一阵朗笑,摆了摆手,对夏鸿升说道:“朕看他还不知晓自己的职务。贤婿且告知于他,然后便令他回去了。之后,贤婿且去书房,朕另有要事安排。”
“是!”夏鸿升行了一礼,恭送李世民离开。
待李世民走出了院子,离开了,夏鸿升回头看看,见阿尔罕还在地上闭着眼睛叽里哌啦的满嘴跑火车不知说些什么呢,于是到跟前推了推他:“哎,陛下已经走了,起来吧!”
阿尔罕睁开眼睛一看,这才从地上起来,一脸的傻笑。
“别笑了,傻了吧唧的。”夏鸿升看他笑的眼睛都挤没有了,于是说道。
“侯爷!小的多谢侯爷提携!若没有侯爷,小的万万不会有今日!”阿尔罕又给夏鸿升行礼:“全靠侯爷栽培!”
“拉倒跟我可没干系。”夏鸿升摇了摇头:“事情办不成,本侯也不会举荐于你。归根到底,还是要看自己的本事。你阿尔罕有这份本事,才有今日。日后就是大唐的朝廷命官了,更该尽心做事才是。”
阿尔罕立刻不停点头:“是!阿尔罕万万不敢不尽心!侯爷,阿尔罕也不懂,您说陛下给让小的做的,是个甚么官?”
夏鸿升给他解释道:“本朝设互市监,隶属少府,司掌陆路上对外之贸易,及同周边属国之马匹贸易等事务。互市监有监一人,从六品下;丞一人,正八品下。掌蕃国交易之事。你便是这正八品下的互市监监丞,专司对大唐之外的诸国贸易之事。”
“就是说,小的要做的事情,还跟现在一样,但是小的身份,却不是商贾,而是大唐之官员了?”阿尔罕问道。
夏鸿升点了点头:“差不离。”
阿尔罕顿时激动,又开始祈祷这个感谢那个了。
兴奋了一会儿,阿尔罕突然好似想到了什么,脸色一僵,愣了愣,一张脸垮了下来,变得沮丧起来,说道:“侯爷,这……这陛下今日只是嘴上这么一说,可……可谁知道小的成了互市监监丞了啊?谁认得小的?这……”
夏鸿升看他的脸上跟变天气似的,也顿觉好笑,说道:“陛下金口玉言,一言九鼎,既然说了,就是真的。这几日,便自会有人替你准备官服及印绶,三日之后,你自去互市监应卯便是。那时他们已然会得到了交代的。”
听了夏鸿升的解释,阿尔罕果真脸上跟变天似的,又是瞬间的阴转晴了。立刻又眉开眼笑了起来。
夏鸿升见他明白了,于是又道:“好了。记得棉花一运回来,要立刻通知本侯。运回来之后,直接拉到军机坊。另外,你出宫之后,莫要让任何人知道本侯来了长安,更不能让任何人知道本侯在宫里。”
“是,小的遵命!”阿尔罕又对夏鸿升连连行礼,然后才告退,离开了皇宫。
让阿尔罕离开之后,夏鸿升便去了李世民的书房,李世民正在批阅奏疏。其实唐代的奏疏,或者说明代之前的奏疏,都不能算是十分多的。因为在明代之前,三省大臣,亦或是后来在宰辅丞相,是可以直接去找皇帝面对面的商议事务的。不用必须以书面的形式上奏皇帝,再等皇帝批复。唐代奏疏之中,最多的其实是各地官员上报的情况,经由三省合议之后,选出来重要的,需要皇帝亲自批复的那些,才交给皇帝批阅。
见夏鸿升进去,李世民放下手中的奏疏,没等夏鸿升开口拜见,就先行说道:“朕准备在军校中祭祀当年战死辽东之将士,以激军心民意。届时,朕需开放军校,使长安百姓见朕之祭祀。这件事情要快些准备好,祭祀之后,朕会的即刻宣布招募征辽将卒之事。这件事情,其他人来安排朕都不大放心。唯有交给贤婿去办,朕当可无忧。”
哎,这场面活还是得本公子来做啊!
夏鸿升听了李世民的话,心里感叹道。嘴上却说:“岳父大人放心,小婿一定安排妥当。”
李世民点了点头,又说道:“朕不会直接下诏于你,朕会下诏给李卿,让李卿以他的名义去找你安排。”
“是!”夏鸿升点头行了一礼,应承了下来。(未完待续。。)
第991章 祭祀英魂
时节已经是泛起秋凉,又方才停罢一场秋雨,到处都是一番萧索和清冷的意味。
清早出门,一阵夹杂着湿气的秋风吹过,卷起落叶的同时,也不禁让人不由自主的缩了缩脖子。
却正是个昏辉残霞,老树寒鸦,飞鸿影下。
城中百姓早早的往长安城外过去。早在前几日,城中就张贴了皇榜,昭告了百姓,今日皇帝要亲赴军校英魂祠拜祭当年辽东之汉家亡魂,愿与百姓共祭之。
今日正是时候。
辽东,那是百姓心目中的一道旧伤了。
前些年,敢问关中之地,谁家没有个男丁,被征兵入伍之后,就没再回来过的?
甚至于当年的那首反诗,许多人都仍记在心里,还没忘记呐!
左右备身府的将士,拱卫着皇帝的銮驾,从皇宫中出来,往长安城外而去了。
没有清街,长安城中百姓随行,万人空巷。
军校门外,已经面容已经颇显老态的李靖,眼中却精神抖擞。站得仍旧挺拔,身侧站着夏鸿升和马周,身后则是如同标枪直刺大地一般站立着的军校学员。
“贤侄,你准备的那些东西,可都安排好了?”李靖低声向夏鸿升问道。
“小侄已然检查了许多遍,一切妥当。”夏鸿升点了点头。
二人话音刚落,远处便看到了皇帝的銮驾。
伴随而来的,则是一声雄浑高亢的唿喊:“圣人至!”
李靖整理衣冠,率先而去,夏鸿升与马周紧随其后,往前迎了过去。
走到近前郑重行礼,李世民让他们免礼之后,走了下来,换做步行。
李世民的目光看向了夏鸿升,夏鸿升看到了他眼神里那询问的意思,微微点了点头。
李世民亦点点头,然后迈开步子,朝着军校里面走去。
军校大门敞开,随行的文臣武将,护卫的将士,长安的百姓,皆随之进入了军校。
英魂祠前,面积巨大的英雄广场上,很快,就已经整整齐齐的站满了人。百姓们被军校的学员引导着,亦整齐的站成了方阵。
巨大高耸的大唐英雄纪念碑,如同一杆直刺苍穹的利箭,周围再也没有比它更高的建筑了,更显得高耸入云,格外显眼。
李世民,李,还有夏鸿升,三人缓缓的走上了纪念碑下的台阶上面。
三人相视看看,夏鸿升先前一步,拿起了铜皮作的喇叭形状,聊胜于无的简陋“扩音器”来,提足一口气,然后沉声说道:“二十二年前,炀帝声言“眷彼华壤,翦为夷类”,又责高句丽兼契丹之党,虔刘海戍,习之服,侵轶辽西,不肯入朝,下令东征。然炀帝无能,军令不行,后军不至,致使兵败辽东,数十万汉家儿郎,尽成枯骨。天下死于役而家伤于财。疆场之所倾败,劳敝之所殂殒,虽复太半不归,而每年兴发,比屋良家之子,多赴于边陲,分离哭泣之声,连响于州县。老弱耕稼,不足以救饥馁,妇工纺绩,不足以赡资装!宫观鞠为茂草,乡亭绝其烟火,人相啖食,十而四五!”
说罢,夏鸿升暂且停顿了下来。底下鸦雀无声,针落可闻。不拘是百姓还是将士,皆面露戚色,神情悲粲。
“三征高句丽,第一次,将士一百三十万,民夫二倍之。第二次,将士六十余万,民夫亦六十余万。第三次,将士百万,民夫无数……三次征伐,将士身死辽东者,数十万计,而民夫身死路途者,无数!”夏鸿升顿了顿,又继续说道:“曾有大唐行商,至于高句丽。见沿路沿江有山者,巍巍森然,阴气逼人。纵炎炎夏日亦觉酷寒,虽朗朗干坤亦闻鬼哭。问之。乃傲然对曰:此虽高句丽之山,却为汉人之所筑。其高句丽人道:前隋炀帝无道,三伐高句丽,死者百万,具收其头颅,筑为京观。见风走沙去,其下白骨森森,绵延不绝,尽是我汉家儿郎之头颅,如今已成他乡之枯骨啊!那京观之下,枯骨之中,可有尔等父子兄弟,可有尔等手足同袍?!”
“有!”下面的将士,还有百姓之中,不少人禁不住高声应和起来。
“高句丽人,竟将我们的父子兄弟,将我们的手足同袍,筑作白骨京观,以为炫耀。可怜我汉家儿郎,生不得凯旋回还,死不得入土为安!”夏鸿升高声唿号道:“我恨呐!”
此言一出,顿时下面便有人眼中泛泪了。
“二十二年了!”夏鸿升继续喊道:“二十二年!今日,有一批当年将士的尸骨,被朝廷破除万难,给带回了家!”
下面顿时哗然,人们纷纷四下寻找起来。
“这些人,已经不知道他们生前的名字了,可能叫赵大,也可能叫王二,现如今,都不知道了。”夏鸿升继续说道:“可我们知道,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汉家儿郎!今日,他们等了二十二年,中原的亲人们,终于还是将他们接回来了!”
言罢,只听得一阵鼓号齐鸣,哀乐忽而响起,却见从一旁突然走出了一线队伍来。
那队伍排成整齐的一线,身上穿着齐整的军装。整他们每个人的手中,全都抱着一个木盘,那方形的木盘上面,却是几根残缺的枯骨,亦或是半个森然的头颅!
“老天爷啊!这都是我汉家的大好儿郎啊!”一个老臣失声痛哭了起来,几欲昏倒:“老夫的三个孩儿,尽没于辽东,如今亦成如此般枯骨!”
随着军乐,那一线队伍用庄中而严肃的姿态,以礼步一步一步的缓缓走来。
“看看吧!都看看吧!”夏鸿升在上面大声的喊道:“这里面,说不定就有尔等的父子兄弟,就有尔等的手足同袍!”
那些捧着枯骨的军校学员,神情庄重而肃穆,缓慢的随着哀乐,迈着礼步,从人群中渐次穿过,从一排排的人群面前依次走过。
那枯骨惨白,破败,空洞洞的眼窝之中,似乎有说不尽的怨恨。
骨骸路过之处,哀哭之声遍布四野。(未完待续。。)
第992章 国仇家恨
风声呜呜,犹如鬼哭一般。那骸骨被军校的学员端着,在所有人的面前经过。大唐的文臣和武将,当中不乏当年去过辽东的,亦不乏有亲族友人身死辽东的。
百姓之中更多。
此刻骨骸经过,那段惨痛而悲哀的记忆被勾起,想起了自己那战死辽东,音信全无的父亲、孩子、兄弟、挚友……
骸骨从每一行人面前经过,然后又回到了前面,端着那些骨骸的军校学员,又齐整的站成了一个方阵。
夏鸿升看着下面哭号的人们,是时候为他们树立起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观念了。
“二十二年之前,这些将士们打着隋朝的旗号,慷慨赴死,前仆后继的,奔向了辽东。”夏鸿升继续说道:“辽东,广沃不亚于中原的一片土地。这片土地,自周之起,便属于中原之国。燕国设郡,秦名辽东,自古以来,便是汉土。汉分三国,晋取而代之。晋分南北,隋一统之。纷乱之际,辽东之地为高句丽贼人所窃。占我汉土,奴我汉人。前隋欲收复辽东,怎奈炀帝无能,作战无法,非但未将辽东之地收回,未惩夺我汉土之高句丽,反又葬送无数汉家子弟!”
下面的声音,随着夏鸿升的话渐渐停息了下来,都在凝神听着夏鸿升讲道:“前朝之时,高句丽称吾中原之人为隋人。如今,高句丽称吾中原之人为唐人。可不拘是隋还是唐,我们都还是我们,我们族曰华夏,传于炎黄。七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在此落脚繁衍,七千年后,我们都是炎黄子孙,华夏传人!”
“祖先将这广沃的土地交给我们,我们却没能守好它!自古以来,我们都在努力将祖先留给我们的土地夺回来!”夏鸿升继续喊道:“南边,有占族,夺我林邑之地,如今,咱大唐终于将其收了回来;东边,有和族,汉朝之时,光武帝念其恭顺,将和族首领封倭奴王,他的后代却忘本自树,占据东瀛,自号日出之国。大唐亦灭之,收回了东瀛;西北,有过匈奴,有过柔然,有过铁勒,有过突厥,不仅占了原本祖先留给咱们的土地,还不停的南下犯边。大唐,于是灭了突厥,灭了吐谷浑,压住了薛延陀,西域诸国称臣,以大唐为宗主,以陛下为天可汗。现如今,只剩下东北了啊!辽东!还在高句丽人的手里!”
夏鸿升的演讲还在继续:“高句丽人,同我们有国仇和家恨呐!”
“让老夫来说!”李靖被夏鸿升的话激的激动,突然上前一步,从夏鸿升的手中夺下了扩音的东西,提气说道:“辽东之地,本为汉土,高句丽趁中原之乱而占据之,夺我国土,杀我百姓,强迫我汉人以高句丽人自居。故而炀帝恨之,当今朝廷亦恨之。炀帝誓收辽东,征调大军,熟料他无领军之才,亦非将帅之料。我数十万汉家子弟死于高句丽人之手,为其筑成京观,炫耀武功,此仇可不报?此乃国仇!数十万汉家儿郎,尽成一片枯骨。这枯骨之中,又有多少家中为父者,为夫者,为兄者,为弟者,为至交者,为同袍者?!他们的仇恨,岂可不报?!此家仇也!我数十万汉家好儿郎啊!……”
李靖突然泣不成声,再也说不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