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对于袁术他并不知道他的胃口到底是什么,反观袁绍倒也好办,真是在这样的前提之下,他比任何人都更谨慎,如果他只是要江东,那么大家皆大欢喜,袁绍得青州,他得徐州,袁术取江东,可如果袁术也想染指徐州的话,那么首要的一点就是如何平衡利益,第二次徐州之战,可以说就是因为分赃不均导致最后功败垂成,大家各有心思,都想着在战胜刘澜之后如何去算计对方,结果反被刘澜个个击破,而现在的曹操在吸取教训之后,首要考虑的是如何先击败刘澜,再去考虑之后的分赃,可是别人却未必能有这个觉悟,所以他一旦贸然出兵,很可能是为别人做嫁衣,甚至是为自己引狼入室,毕竟到时候袁绍南下,处在他的威胁之下的可不只有袁术,还有他。
曹操回到许都,他把自己的目光投向了徐州,在徐州城的赵云现在是他的主要对手,甚至在地图之上,他刻意在徐州城画了一个大红圈,每一次议事,所有人都能看到,也都明白曹操的深意,可是对于曹操这样的表现,刘澜反而放心了,他明白曹操的意思,可他更清楚,徐州反而是安全的,最少现在是,他可有不用去过多考虑,但是并不等于他可有视而不见,
浔县之围,要准备开始解除了,下令部队撤到九江,不过这道命令在将要传到之时,被放弃了,因为他收到了张飞传来的最新消息。
徐庶没有让他失望,他准确计算到了纪灵的逃跑路线,那么这样一来,浔县之围就不能解,最少在余汗县之战结束之前不能撤。
但从信报来看,反而让刘澜的目光不得不转向了吴县,他从一开始就知道没人愿意让他轻易夺下吴县会稽,所以他迟迟没有动这两郡,而现在看起来,吴县之战要缓一缓了,毕竟这个时候,一切以九江之战为先,只要能吃掉纪灵,就算晚打几日吴县也不要紧,当然了现在最主要的就是不逼着曹操和袁绍出兵。
这样一来,恐怕袁术是最不甘心的了,而他却可以保证,只要吴县一日不易主,那曹操就一日不会出兵,而曹操不出兵,袁绍短时间内南下的可能就不大,别看他现在张牙舞爪,号称随时便会南下,可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更像是在集中兵力,只要大军没有彻底集结,或者说没有曹操这个盟友相助,他短时间内是不会出兵的了。
现在回过头来看九江之战,刘澜不能说成功,但也不能说失败,最少刘澜战前的目的都已经达到了,但是如果能够预料到把袁绍和曹操再一次吸引到他身上的话,刘澜是绝不会来九江的,毕竟孙策最后还是跑了,可如果能够消灭纪灵的话,那这一战就结果来说,他还是很满意的,只要能消灭纪灵,这就为日后消灭袁术创造了条件,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得大于失。
而且,刻意避开袁绍和曹操也不是回事,毕竟在当今的天下格局中,这两人终归都是刘澜所无法绕过去的两个人,这个坎现在不去解,等以后就更不好解了。
既然早面对晚面对迟早要面对,那么就不如现在就再来一次徐州之战,将两人再败一回,当然了,这一战必须要在他准备之后,而现在可不是最佳时机,所以吴县还不能动,等他从九江撤兵,就可以大胆去攻吴县了,到时候他曹操反应过来,也晚了。
当即,刘澜去信给太史慈,让他暂缓攻打吴县,这个时候他得到的吴县骑兵是他刚夺取阳羡,稍作休整就会进攻吴县,而以太史慈加张颌的组合,别说是轻易夺取吴郡了,连带着把会稽拿下都不是不可能的,所以刘澜在信中说的很直接,要么围而不攻,要么干脆就驻守毗陵,对吴县保持着攻势。
毗陵地理位置极为重要,不仅靠近着丹阳郡更紧挨着吴县,进可攻退可守,虽然境内山越比较头疼,可有他们这支大军驻守,山越人也翻不起什么大浪,至于许贡,自然更不会有什么威胁,除非他敢再来挑衅,若真是那样,那就是真找死了,到时候刘澜也就不会拦着了。
可是,让他真正没想到的却是,在他的信传到太史慈处时,太史慈却把一封许贡求和的回书给他送了过来,信上的内容让刘澜气得骂娘,这个许贡还真够无耻的,用他们占据的两个县来换取和谈的机会,这当然被太史慈拒绝了,可没想到刘澜却给他穿了一份暂缓进攻的急件,现在好了,这边刚拒绝了人家的和谈,现在再去主动谈,那许贡只会得寸进尺,随即,给太史慈回复了一封信,创造机会和谈收兵,如无可能,围而不打。
~~~~~~~~~~~
余汗县内,纪灵率领的寿春军很快就被淹没在了秣陵军密集的箭雨里,但随着寿春军快速做出反应后,大范围的伤亡不见了,取而代之的,则是寿春军开始依托盾牌的掩护,破坏搬离着拒马和鹿角。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寿春军开始快速前进着,并迅速向前方的秣陵军接近着。
秣陵军的弩机看似气势汹汹,可在敌军有所防备之后,大半的弩箭都失去了作用,在秣陵军中指挥战斗的乐蒙脸上终于变得严肃起来,看向了身边的岑宁,之前脸上还流露着笑容的他,是真没想到,原来这些寿春军还真有点能耐,而并非是岑宁自己的问题。
他开始认真对待起来,之前他把这一切都归咎到是岑宁指挥有误,给了不堪一击的寿春军可乘之机,现在看来是他对困难估计不足,甚至没有听岑宁的劝告,可是人性却又是如此,有的时候,就算是明明知道自己犯了错,也不得不错下去,这个时候,他可不会去主动承认错误。
敌军的距离越来越近,眼见着突破了他不知的鹿角阵,离他们不过一箭之地了,他将长枪一提,大吼一声,向寿春军发起了主动冲锋,随后,秣陵军在他的率领下,冲杀了上去,他们发出了震动山河的呐喊着,大叫着,向寿春军冲杀而去。
对面的寿春军,足有两万,而他们不到五千,可如此悬殊的实力,乐蒙依然选择主动进攻,绝不是他疯了,而是因为他清楚,在兵力并不占优的情况下,想要有所收获,甚至是以少胜多,那么主动出击无疑是最佳的选择,这能极大的鼓舞士气,而一味死守,反而可能在敌军的猛攻之下陷入恐慌,一旦被敌军猛烈进攻之下突破防线,那将会演变成一场大溃败,到时候敌军就能够长驱直入,如果因此而把第三道防线一并突破了,那他就是罪人!
在他的率领下,秣陵军个个奋勇厮杀,嚎叫着向敌军攻去。
突然的出击杀了敌军一个措手不及,他们的推进速度非常快,如同巨浪一般,瞬间就把寿春军淹没在巨浪之中,所过之处,尸骸遍地。
尤其是一马当先的乐蒙,在他的长枪之下,皆是一击毙命,每一枪都直指敌军要害,在他的带领下,寿春军无不是神色慌乱的开始四散而逃,虽然纪灵也有过几次结阵还击,但显然,在被动之下的应急这一项,他远不如纪毣。
寿春军开始不断后退,人心惶惶,越来越有崩溃的趋势,见此,不仅是乐蒙,就连岑宁也选择了主动出击,虽然他和他帐下只短暂休息了不到半个时辰,但这已经足够了,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再添一把火,当然这把火最后能烧多旺就不是他所关心的了,他只是助乐蒙一臂之力罢了。
在他也杀入敌军之后,原本就是一边倒的厮杀,变得更像是在屠杀了,寿春军再也没有抵抗的勇气,纷纷落荒而逃,随着一个个向后逃命,恐慌开始蔓延,很多人甚至不知前方发生了何事也跟着逃跑,人群疯狂逃命,这就是乐蒙主动出击想要达到的目的,而现在他要看到的结果出现了,寿春军崩溃了,他自然不会轻易放弃,加大了进攻的力度。
可是,当他们的推进越来越深入的时候,却突然发现,他们居然被包围了,而从始至终,这一切,都是敌军的圈套,纪灵的圈套。
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大战开启(18)()
吴郡领一十三县,郡治为吴县,也就是后世的苏州。
因黄巾之乱后大量北民南迁,使全郡人口激增至七十万,在南方绝对是首屈一指的大郡,其人口足足比丹阳郡多出一倍,虽然吴郡在汉顺帝时期从会稽郡分离而出,但吴县毕竟是原会稽郡治所,城市规模大,人口密集,七十万的人口,光一个吴县就有二十八万,在籍十万户,而吴县,更有着常住人口近十万余人。
十万人的大都市,虽然无法与长安雒阳邺城这些百万大都市相提并论,可在南方绝对是首屈一指,所有城镇都难与之比拟,当然,除了刘澜正在兴建的秣陵城,不过这是后话,就现在来说,吴县绝对是绝对是江东地区最大的城镇,而因为人口众多且密集,它的商业极其发达,光城内的市集就有三座,而城外的草市更是数不胜数,若非战事,每日里络绎不绝进出草市的商人天南海北有上千人之多。
而随着战争到来,原来车水马龙的吴县城繁华不在,可是当太史慈的部队抵达吴县之后的第二日,惊奇的一幕发生了,草市居然又开张了,当然在草市贩卖的百姓都是来自各亭里的百姓,这些天他们手中的一些农货因为闭城卖不出去,可他们必定是要生活的啊,知晓秣陵军对民秋毫无犯,他们便壮着胆子在草市又做起了买卖。
对此张颌还有些担心,可太史慈却不以为意,反而还从他们手中以大量购置了一些鱼肉果蔬。
这一幕刚开始张颌还担忧其中有诈,这要是许贡在食物里投毒,他们可没半点应对,可太史慈却说了一句大胆吃,完全不当回事,对此张颌还是保持谨慎的,可过了几日,发现并没有任何异常,这些收起了小心。
只不过毕竟财货有限,到后来太史慈居然下令,以物易物,用军粮换取时令果蔬和鱼肉海鲜,这对于张颌来说,绝对是新鲜的体验,其实太史慈又何尝不是,以为大军出征,士兵吃的,不过就是白米饭,和这时代的老百姓没多大的区别,后来刘澜提倡改善伙食,准备了大量的腌制肉脯,可这些和他们现在的生活比起来,那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这伙食,比在军营时还好上不少呢。
太史慈对此开始深思,想着以后再出兵还有没有这种可能,或者如何创造这样的条件,让商人随军虽然看似异想天开,也不是不可能,不过怕是没多少人真的敢挣这份钱,毕竟以为抽调农夫运粮都不轻松,更何况还让商人去冒如此大的风险。
“子义。”
张颌出现找到了他,他迫切的想要知晓太史慈为何对这些农夫如此信任,一点也不害怕他们从中做手脚,因为这类的事情太常见了,因为他们在进攻毗陵时,就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当时的毗陵百姓,帮着他们夺下了毗陵县,在夺下毗陵县后主动售卖一些他们需要的生活品,所以这些对太史慈来说一点也不奇怪,在吴县见到这一情况之后,自然就不会加以制止。
而这些,刘澜其实也早已察觉,其实这个时代的百姓对于国的意识很淡薄,国对于他们的概念并不强,他们并不关心这个国是谁,对于他们来说,他们只需要交赋就好了,那交给谁,对他们来说其实也就一点也都不重要。
不管是许贡还是刘澜,对他们来说,是一样的,正因为这一点,所以才出现了毗陵县的百姓帮助太史慈夺取毗陵,一次突袭就把许贡赶到了阳羡。
而这就是民心,因为秣陵的改革是显著的,虽然秣陵与徐州一样,远没有达到沛县那么深度的改革,可是税地之策,免除徭役兵役等政令却对近邻,尤其是毗陵百姓有着深远的意义,所以太史慈攻打毗陵时,会出现全民帮助太史慈的情形,就算是一些世家想通过自己的影响力来扭转局面也是徒劳,到最后也只得随大流。
而反观刘澜现在所处的柴桑,同样是这个道理,刘澜安抚柴桑,只是一纸安民令,秣陵军的秋毫无犯打消了他们一切的顾虑,第二日百姓又回复了往日的情形,好似什么都没有改变,没有发生一样。
这就是只有家而没有国的原因所在,不管是当今天子还是袁术,不管是孙策也好还是刘澜也罢,对于他们没有区别,反正他们要做的都是交粮,而这些人对于百姓,也只是剥削,为什么自古每一次的改革都是在限制兼并土地,因为百姓获得土地才能活,而只有更多的自耕农活下去,天子才能从他们身上抽取更多的利益,而从自耕农身上取得的利益,要远比大户要多。
可天子想着抑制土地兼并,而大户同样在想尽一切想着土地兼并,因为只有兼并更多的土地,他们才能获取最大的利益,所以这本身就是矛盾的,所以才会发生土地改革的法令在当时是完善之法,可随着时间推移,又变成了恶法,为什么,因为这些法令,本身就是这些所谓‘大户’所拟定,他们在设计时,就有着各类的漏洞从而讨巧。
所以土地政策在他看来,与其限不如宽,如同治水,疏而不堵,把什么食邑无须交粮的制度取消,在根据土地收取税赋而不是人户,最后则是提供工作的机会,这些也就是沛县的改革方案,而看沛县的情况,是完全可行的,但唯一的问题是粮食眼中不足,如果大范围施行,那绝对是在自寻死路,毕竟这个时代粮食亩产太低,所以与其推广沛县改革,不如先想办法提高粮食产量,只有这样,沛县的改革才能大范围施行,而这是刘澜最为头疼的一件事。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国渊已经有了应对之策,虽然现在还在调研阶段,但他相信,不久之后,会有惊喜呈现。
而现在,对于太史慈和张颌来说,他们的任务是对付许贡,不过随着刘澜的指令到来之后,他二人也算是可以松口气了,安安稳稳在无须城北三里外扎下,主公给他们的指令很明确,谈拢了,回毗陵,谈不拢就围着吴县,围而不打,对于这一点太史慈和张颌有共识,说白了就是迟早要收吴郡,但不是现在,而留在毗陵,只是为了日后夺取吴县,不过与其回毗陵,然后待攻打吴县时再来,反倒不如就这么围着,也不用和许贡谈,围个一年半载,到时候待主公一声令下,估摸着都不用攻城,许贡直接就开城投降了。
做好了长期围城的准备后,太史慈和张颌两人便开始加固起了营寨,反正就是固若金汤,而粮草辎重也源源不断从毗陵运来,当然了还有大规模从周边的百姓手中收购一些食品,反正就是做好了长期驻扎的准备。
~~~~~
吴县的太史慈做好了长期围困的准备,而在余汗县,乐蒙一马当先,率领着他的秣陵军杀向了寿春军,长期在月光下闪耀着,每一击长枪挥手,都会收割一具敌军生命,一具具倒下的寿春军将士,让他兴奋不已,这样的屠杀,让他有些恍惚,好像又跟着张飞将军正在冲锋一样,那感觉别提多兴奋了,听着前方传来敌军的哭喊声,乐蒙纵马一跃,单枪匹马杀入敌群之中,在敌阵中横冲直撞,一把长枪舞动如风,只一眨眼,就将周边数人尽数砍杀,随即继续向前,势不可挡。
可是随着突入的距离越来越深,他却发现证明的敌军防御却变得越来越严,知道这时,他才发现,四周除了身后是随他杀来的秣陵军外,都是寿春军,他们被包围了。
头皮发麻的乐蒙意识到了可能是中了敌军诡计,可是面对身后这帮已经杀红眼的士兵,他很难下达撤退的命令,长枪一挥,索性下达了从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