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张颌将军,他奉命正以最快的速度向秣陵赶来,现在已经到牛渚了,不日就能赶到。”
“张颌将军?”虽然太史慈没有说出援救的人数,而因为信鸽的原因,所写内容又极其有限,信中也不可能写明援军人数,但只一个张颌率军回援,就足够说明问题了,最少是他率领的本部前来,而那可是足足一万人的精锐。
从兴平元年许贡从吴郡都尉继任吴郡郡守之职距今已有三年,继任之处,许贡先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为了消除后患,迫害前任太守盛宪,但最后还是被高岱所救,后来更是要对高岱加害,却又在高岱好友的帮衬下得以逃脱。
虽然此事已经过去三年,可因盛宪与高岱逃走,他却一直耿耿于怀,这说明了他在吴县的根基并不稳,虽然这三年在吴郡他一直以雷霆手段去打压这些拂逆他的刁民,成效也十分明显,可在这个时候,太史慈不攻城还好,那样这希尔也不敢轻举妄动,可一旦当真攻城的话,这些人就难保不会做一些小动作,一旦这些人当真死灰复燃,到时候与太史慈里应外合,献城投降,那在阳羡的他可就危险了。
许贡的心思,帐下的几员将领都清楚,他是不放心吴县城里的那些大族,虽然这些年对他们的打压他们很难在掀起什么大浪,可太史慈现在一出现,再加上一旦攻城,势必就会对守军造成恐慌,就守城的那些郡国兵,哪一个经历过战争,对守城没一点经验,立时就被吓破了胆,这些被他打压的氏族落井下石没什么好奇怪的。
“郡守放心!”许贡帐下的一名将领信誓旦旦的说道:“这太史慈不过是之前刘繇帐下的一员小将,没什么大能耐,虽然投降了刘澜,也不过就是被委以平定山越之乱,对付这些个山越野民也许搓搓有余,毕竟是五千刘澜主力兵马,训练有素,百战之士,可他们毕竟就只有五千人,掀不起什么大浪来,就算攻城,也不足为虑。”
对他的这番说辞许贡听得已经厌烦了,这番话从他听说太史慈到吴郡之后就不停有人在他耳边念叨着,对于他们这个言论,许贡清楚是怎么回事,秣陵那是什么地,如果能打下来,那收获将是空前的,可回吴县呢,就算是击败了太史慈又能如何,吴县还是那个吴县,他们付出的伤亡付出的代价却没有任何收获,自然没人愿意干这得不偿失的事情,所以与其跟着太史慈的屁股后面团团转,倒不如他去打我们的吴县,我们去打的秣陵,看最后是谁先打下对方的城池,谁又沉不住气率先撤军。
这个主意,在当时确实把许贡说心动了,尤其是在将领们提醒他之后,他这才有了不按兵不动的决定,他就是怕出现什么意外,毕竟这些当兵的可以不管吴县的死活,可他不行啊,吴县才是他的根本所在,吴县被破,他就算夺下了秣陵又能如何,还能霸占着不走?
和刘澜这位年轻人比许贡有自知之明,小小年纪就在右北平从了军,不到二十就因军功当了卢龙令,身经百战,而他呢,同年龄的时候还只是吴县的一名小吏,怎么能与刘澜比打仗,所以说啊,有的事可为,有的事呢,不可为,他这次出兵,压根就没想过和刘澜起冲突,说白了就是做个样子,结果却碰上了太史慈这么个愣头青,立时就让他变得尴尬起来了,本来他就打算在阳羡这么和太史慈对峙着,互不相犯,可没想到太史慈却又进犯了吴郡,这就逼着他想不应战都不能。
可既然要动真格的了,帐下所说的直接杀奔秣陵无疑是最佳的选择,可他却深知,一旦他真去动了秣陵,那势必就会引刘澜从九江撤兵回来与他拼命,最后得利者只会是袁术,那时他危机是化解了,可他呢,在刘澜的雷霆之怒下,又怎么可能保得住吴郡,
他现在犹豫正是出于这样那样的顾虑,而现在他必须要做出决断。
而与此同时,在太史慈准备攻城之时,从秣陵飞来的信鸽却出现在了太史慈面前,上面只写了几个字,可这几个字却让太史慈露出了许久没有的欣喜之色,我们的援军来了。
这消息足够鼓舞人心,军中众将无不是心中大喜,连忙问道:“却不知是哪位将军带兵回来,又有多少人马?”
“是张颌将军,他奉命正以最快的速度向秣陵赶来,现在已经到牛渚了,不日就能赶到。”
“张颌将军?”虽然太史慈没有说出援救的人数,而因为信鸽的原因,所写内容又极其有限,信中也不可能写明援军人数,但只一个张颌率军回援,就足够说明问题了,最少是他率领的本部前来,而那可是足足一万人的精锐。
从兴平元年许贡从吴郡都尉继任吴郡郡守之职距今已有三年,继任之处,许贡先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为了消除后患,迫害前任太守盛宪,但最后还是被高岱所救,后来更是要对高岱加害,却又在高岱好友的帮衬下得以逃脱。
虽然此事已经过去三年,可因盛宪与高岱逃走,他却一直耿耿于怀,这说明了他在吴县的根基并不稳,虽然这三年在吴郡他一直以雷霆手段去打压这些拂逆他的刁民,成效也十分明显,可在这个时候,太史慈不攻城还好,那样这希尔也不敢轻举妄动,可一旦当真攻城的话,这些人就难保不会做一些小动作,一旦这些人当真死灰复燃,到时候与太史慈里应外合,献城投降,那在阳羡的他可就危险了。
许贡的心思,帐下的几员将领都清楚,他是不放心吴县城里的那些大族,虽然这些年对他们的打压他们很难在掀起什么大浪,可太史慈现在一出现,再加上一旦攻城,势必就会对守军造成恐慌,就守城的那些郡国兵,哪一个经历过战争,对守城没一点经验,立时就被吓破了胆,这些被他打压的氏族落井下石没什么好奇怪的。
“郡守放心!”许贡帐下的一名将领信誓旦旦的说道:“这太史慈不过是之前刘繇帐下的一员小将,没什么大能耐,虽然投降了刘澜,也不过就是被委以平定山越之乱,对付这些个山越野民也许搓搓有余,毕竟是五千刘澜主力兵马,训练有素,百战之士,可他们毕竟就只有五千人,掀不起什么大浪来,就算攻城,也不足为虑。”
对他的这番说辞许贡听得已经厌烦了,这番话从他听说太史慈到吴郡之后就不停有人在他耳边念叨着,对于他们这个言论,许贡清楚是怎么回事,秣陵那是什么地,如果能打下来,那收获将是空前的,可回吴县呢,就算是击败了太史慈又能如何,吴县还是那个吴县,他们付出的伤亡付出的代价却没有任何收获,自然没人愿意干这得不偿失的事情,所以与其跟着太史慈的屁股后面团团转,倒不如他去打我们的吴县,我们去打的秣陵,看最后是谁先打下对方的城池,谁又沉不住气率先撤军。
这个主意,在当时确实把许贡说心动了,尤其是在将领们提醒他之后,他这才有了不按兵不动的决定,他就是怕出现什么意外,毕竟这些当兵的可以不管吴县的死活,可他不行啊,吴县才是他的根本所在,吴县被破,他就算夺下了秣陵又能如何,还能霸占着不走?这个主意,在当时确实把许贡说心动了,尤其是在将领们提醒他之后,他这才有了不按兵不动的决定,他就是怕出现什么意外,毕竟这些当兵的可以不管吴县的死活,可他不行啊,吴县才是他的根本所在,吴县被破,他就算夺下了秣陵又能如何,还能霸占着不走?
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初战交锋(58)()
太史慈退到毗陵的消息第一时间传给了张颌,原本他是想借此让张颌能够快些支援过来,可没想到这一消息传到张颌耳中之后令他大为生气,甚至在回文中直言太史慈避战,对他撤回毗陵大为不满,他之所以将他支援而来的消息传给太史慈,目的就是为了让他坚持到自己支援而来,可他根本就没理解自己的意思,更没明白主公的想法,如果只是为了保卫秣陵这么简单的话,完全可以从广陵调张南对秣陵支援,又何须调他率军回来呢,这是主公要对吴县有所动作了。
毕竟这对秣陵来说,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可受制于信鸽所能传递消息的内容有限,这些话便没有直接写出来,可不想太史慈果然没能理解主公的想法,或者说他理解了,却故意如此做,为了什么,不言而喻。
这一回张颌在回文中的意思很明白,而太史慈对张颌如此回文气愤不已,甚至看过回文之后大骂张颌拿着鸡毛当令箭,毕竟两人的官职相同,就算撤兵了,对此造成的后果他可有承担,但那也是由主公来对他进行惩处,却也轮不到他张颌说三道四,就像是训他帐下将领一员教训自己,换任何一个有血性的人都不可能不动怒。
可对于太史慈的愤怒,张北明白其中缘由,这事多半怪自己,是他曲解了主公的意思,如果按照太史慈的意思,不管是继续留在吴县还是前往阳羡,都是最佳选择,也不会让两位将军因此生出嫌隙,他只能从中当起和事老来,虽然陈果劝说了太史慈,但对于他将一切责任都揽到自己身上的做法,太史慈却完全否决了,毕竟他是主将,一切的选择甚至为此承担的后果都不会甩锅给张北的。
由此,张北知道,虽然这一仗,他会继续配合张颌,但他明白,两人的梁子必须得化解,不过这事还得等两人见面之后,他再当这个和事老,毕竟都是多年的老兄弟老朋友了,把事情说开了,相逢一笑泯恩仇不是不可能。
太史慈有些不情不愿的去了阳羡而不是吴县多少有些因为张颌信中那句避战怕死给刺激到了,说实话,这确实有点伤人,尤其是对太史慈这样的大将,为了证明自己,他自然不可能再去吴县,不然这避战怕死的名声不得在秣陵传开了?
第一时间,太史慈便起兵杀向了阳羡。
这时候的太史慈已经不顾一切了,这一仗对他来说完全就是正名的一战,大军抵达阳羡之后,便即命令张北前去挑战,按道理双方兵力如此悬殊,一战大战在所难免,可结果却出乎意料。
整整一整天的挑战,在阳羡的许贡压根就没有应战,到最后太史慈索性待在营中不出去了,面对不敢迎战的许贡,现在可就不是他避战而是许贡是孬种了吧,毕竟他们这里可只不过区区五千人,可面对五千人的挑战,整整三万人的吴县部队却顶着漫天的辱骂缩在城中不敢出战!”
对于这样的情形,太史慈真的有点搞不懂了,不理解为何许贡会下严令避战,但很快,张北就为他解了惑,太史慈一走一回这么诡异的情况,许贡能不多想嘛,如此怪异的举动,只能说明这其中一定有问题,不然谁会傻到主动用五千人去挑战三万人,如果是偷袭可能,可是正面对决,绝不可能。
这一定会被许贡视作是他们在搞鬼,甚至可能有埋伏,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许贡再没有搞清楚情况之前,自然要严令帐下,不准他们出战。
“你说的不错。”对于张北的分析,太史慈点头赞同,这是唯一的可能,最接近真相,如果换了他是许贡,也一定会怀疑,不会主动应战,对于不敢出城应战的许贡,太史慈反问了张北一句,道:“现在这个情况,我们接下来又当如何?”
太史慈退到毗陵的消息第一时间传给了张颌,原本他是想借此让张颌能够快些支援过来,可没想到这一消息传到张颌耳中之后令他大为生气,甚至在回文中直言太史慈避战,对他撤回毗陵大为不满,他之所以将他支援而来的消息传给太史慈,目的就是为了让他坚持到自己支援而来,可他根本就没理解自己的意思,更没明白主公的想法,如果只是为了保卫秣陵这么简单的话,完全可以从广陵调张南对秣陵支援,又何须调他率军回来呢,这是主公要对吴县有所动作了。
毕竟这对秣陵来说,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可受制于信鸽所能传递消息的内容有限,这些话便没有直接写出来,可不想太史慈果然没能理解主公的想法,或者说他理解了,却故意如此做,为了什么,不言而喻。
这一回张颌在回文中的意思很明白,而太史慈对张颌如此回文气愤不已,甚至看过回文之后大骂张颌拿着鸡毛当令箭,毕竟两人的官职相同,就算撤兵了,对此造成的后果他可有承担,但那也是由主公来对他进行惩处,却也轮不到他张颌说三道四,就像是训他帐下将领一员教训自己,换任何一个有血性的人都不可能不动怒。
可对于太史慈的愤怒,张北明白其中缘由,这事多半怪自己,是他曲解了主公的意思,如果按照太史慈的意思,不管是继续留在吴县还是前往阳羡,都是最佳选择,也不会让两位将军因此生出嫌隙,他只能从中当起和事老来,虽然陈果劝说了太史慈,但对于他将一切责任都揽到自己身上的做法,太史慈却完全否决了,毕竟他是主将,一切的选择甚至为此承担的后果都不会甩锅给张北的。
由此,张北知道,虽然这一仗,他会继续配合张颌,但他明白,两人的梁子必须得化解,不过这事还得等两人见面之后,他再当这个和事老,毕竟都是多年的老兄弟老朋友了,把事情说开了,相逢一笑泯恩仇不是不可能。
太史慈有些不情不愿的去了阳羡而不是吴县多少有些因为张颌信中那句避战怕死给刺激到了,说实话,这确实有点伤人,尤其是对太史慈这样的大将,为了证明自己,他自然不可能再去吴县,不然这避战怕死的名声不得在秣陵传开了?
第一时间,太史慈便起兵杀向了阳羡。
这时候的太史慈已经不顾一切了,这一仗对他来说完全就是正名的一战,大军抵达阳羡之后,便即命令张北前去挑战,按道理双方兵力如此悬殊,一战大战在所难免,可结果却出乎意料。
整整一整天的挑战,在阳羡的许贡压根就没有应战,到最后太史慈索性待在营中不出去了,面对不敢迎战的许贡,现在可就不是他避战而是许贡是孬种了吧,毕竟他们这里可只不过区区五千人,可面对五千人的挑战,整整三万人的吴县部队却顶着漫天的辱骂缩在城中不敢出战!”
对于这样的情形,太史慈真的有点搞不懂了,不理解为何许贡会下严令避战,但很快,张北就为他解了惑,太史慈一走一回这么诡异的情况,许贡能不多想嘛,如此怪异的举动,只能说明这其中一定有问题,不然谁会傻到主动用五千人去挑战三万人,如果是偷袭可能,可是正面对决,绝不可能。
这一定会被许贡视作是他们在搞鬼,甚至可能有埋伏,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许贡再没有搞清楚情况之前,自然要严令帐下,不准他们出战。
“你说的不错。”对于张北的分析,太史慈点头赞同,这是唯一的可能,最接近真相,如果换了他是许贡,也一定会怀疑,不会主动应战,对于不敢出城应战的许贡,太史慈反问了张北一句,道:“现在这个情况,我们接下来又当如何?”太史慈退到毗陵的消息第一时间传给了张颌,原本他是想借此让张颌能够快些支援过来,可没想到这一消息传到张颌耳中之后令他大为生气,甚至在回文中直言太史慈避战,对他撤回毗陵大为不满,他之所以将他支援而来的消息传给太史慈,目的就是为了让他坚持到自己支援而来,可他根本就没理解自己的意思,更没明白主公的想法,如果只是为了保卫秣陵这么简单的话,完全可以从广陵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