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意思是,她乃是……”
“父亲所说不错,他就是被分出的旁支,自分家之后,这位叔父便辗转到了兖州沛县。”当年的事情算得上是家族之耻,夏侯渊并不愿提及,可是对他这位庶出的兄弟,夏侯渊还是多有关照的,只是后来随着曹操起兵,征战四方,也就与他们渐渐少了联系,尤其是他们一家越来越得势,这样的纽带也就越来越薄弱,虽说富在深山有远亲,可毕竟当年发生的事情,却也让这位兄弟羞于见他,再加上分家之后逐渐没落,大多沦为庶民阶层,自然没脸再见他,如果真如长子夏侯衡所说,他真是他的女儿的话,这事还真能动些文章。
“如果他真的是你叔父夏侯杰,看来我们该与他联系联系了。”
夏侯衡默默点头,当年的事情他还小,并不是太过清楚,可是有一点他却知道,驱离旁支庶子时,夏侯杰是父亲力保留下的,只不过因为当时夏侯惇被庶子告发,再加上这位叔父也颇有些豪气,自认能闯出一番天地,父亲三番五次也没有劝他留下,这才让他离开了宗族,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再听到他的消息,居然是他的女儿嫁给了张飞。
“听说他在沛县一直郁郁不得志,最后干脆以务农为生了?”
“是的父亲,这些年虽然您一直在外征战,可叔父那边母亲却一直有在暗中接济,所以孩儿知晓的比较多些,而且当时叔父也暗暗问过孩儿与张飞联姻的可能,只是孩儿当时并没有多想,也就默认了。”当时的情况比较特殊,算是夏侯衡自作聪明了,毕竟当时与吕布打的不可开交,又处在劣势,如果能与刘澜再亲近一些,真要有个什么危机时刻,还能向他求助,就算不求助,叔父当时的情况,在沛县如果能成了张飞的丈人,那也算是彻底翻身了,这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他哪有拒绝的道理,就算退一万步来说,真要有个问题,大可告诉曹伯父这是旁支庶子之女,曹伯父自然也就不会在追究家族的关系了,毕竟这么多年宗家和这些旁支的关系僵的很。
“这事你做的不错。”夏侯渊表扬了自己的儿子,他确实做得不错,当然前提是此女并非是其他旁支庶子之女。
而此时,夏侯衡也完全明白父亲想法,其实其实父亲一直想将他接回宗族,只是一直忙于战事,所以这事也就耽搁了,如果能借此机会将叔父召回府来,想到这,夏侯衡却又不得不摇了摇头,道:“父亲的想法虽好,只怕叔父他未必会愿意再回来,所以孩儿建议可以一步步慢慢来。”
“你的意思是,先给他恢复族籍?”夏侯渊混了这么久的官场,虽然勾心斗角说不上炉火纯青,可长子是什么打算,他只要一开口,他这个当父亲的就知道他是什么打算,而就像他说的,此时此刻绝不能忙着与他这个兄弟撇清关系,不然他可就再难回到宗族了,可要向主公交代,那么给他恢复族籍,使张飞与他们夏侯家拉扯上关系无疑是最好的结果。
得长子这么一提醒,夏侯渊立时赞同,道:“现在必须要让他与宗族再联系到一起,这样,我们便成了张飞的娘家,这样的猛将,就算刘澜信任他,可是有了这层关系,刘澜就算还能重用他,只怕帐下也会出现非议,对我们来说,百利而无一害。”
“父亲所言甚是。”夏侯博有些阴险的笑了起来:“这样一来,我们不仅可以造成徐州内部的分裂,甚至还有可能趁机将这位族婿拉拢过来,这张飞,可是当世公认的熊虎之将啊。”
夏侯渊眼睛立时眯了起来,笑容可掬:“你说的不错,这个张飞成名已久,虽然独子领兵没什么傲人战绩,可是论起战阵厮杀,那可是凶的很,那郭嘉、程昱更是称其与关羽为万人敌,刘澜则称其为天神,关羽更说他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就这番话,虽不足全信,但也可知其人的能耐如何了。”
“父亲所说不错,这些年刘澜可一直都是大汉朝最风云的人物之一,同样的,他帐下的几员大将也因此享誉天下,虽然那徐州传来的武榜有哗众取宠之嫌,可是这张飞能排如此高位,只怕也是当真有些真能耐的,若其并非如上述几位所言,在战场之中并非是那心狠手辣之辈,只怕也难有如今的名声,所以说,他当了孩儿的妹夫,还儿还是颇为满意的,美女配英雄,最起码族妹并非所嫁非人,但是有一点父亲还是要清楚一点的好,这张飞深受刘澜恩惠,从一介屠户贱籍取得如今的地位,对刘澜必然感恩戴德,所以想把他从刘澜处拉拢过来,只怕没那么简单,甚至一点希望都没有,这事父亲需要考虑到计划之中才好。”
“这事不用你提醒我也明白,可是没有,刘澜现在是四面楚歌,袁氏兄弟恨他入骨,咱们这边又迟早会与其一战,你说,在这关东最强的三股势力夹缝之中想要生存谈何容易,到时候,刘澜一旦势败,那张飞考虑的自然便是我们这里,而因为他的存在,原刘澜的部将又会有多少因此而来我处,那时我们若得辽东悍骑,丹阳精锐,指挥更加强大,南定袁术,北平袁绍只是早晚的事情,我想你那叔父也是明白人,所以你要亲自去一趟,不要明讲,稍微提一下,他必然就会明白再回宗族的重要性,对了,你告诉他,我会给他正房嫡子的待遇。”以前他这个兄长没那个能力,但现在,他的一句话,只要不是曹操表态甚至不悦,就不会有人出来反对,所以他完全能够做了夏侯家的主,包括夏侯惇那边,不过他需要事先与他鹏哥头,向他传递一些信号,也好在族议时出现意外。
夏侯渊想到此,便即起身,吩咐夏侯博立即前往沛县,而他则去见了曹操,见人有主次,先说服主公远比说服夏侯惇更关键,说服了曹操,一切都会变得简单容易。
夏侯渊从曹操府邸出来不久之后又再一次在曹操书房之中见到了他,两人相对而坐,这几年来已经少有了,少到夏侯渊都有些不自然,有些拘束,这其实并非是两人许久没有这样单独的交流,而是因为随着身份的变化而发生了改变,使得夏侯渊在单独见曹操时有些拘谨,可这何尝又不是性格使然,如果是夏侯惇,便决然不会像他这般拘束。
如同做汇报一样,夏侯渊将所知的一切如实汇报给了曹操,并按照他的想法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得到曹操的支持。
可曹操在听到于夏侯渊派儿子夏侯衡前往沛县一事之后却沉默了,气氛有些怪,曹操正在考虑着夏侯渊的建议,虽然夏侯杰乃旁支,与夏侯渊并没有多大关系,可是现在他却要拉上关系,这让他必须考虑如此做会否出现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不过就现在看来,并没有。
曹操脸色缓和了不少,甚至露出了笑容,点点头,道:“嗯,既然你打算这么做,那么这件事还需要做到几点,把消息要尽快放出去,绝不能等到夏侯杰那边同意再说,更不能等到家族同意夏侯杰录入族谱之后再说,那就太晚了,难起任何效果。”
就像他所说的,现在最关键的不是张飞到底与夏侯家有没有关系,而是必须要让张飞与夏侯家族扯上关系,还好夏侯渊这一点看得比较透彻,已经派夏侯衡去了沛县,这一安排是值得肯定的,就算他这里反对,也能够及时追回来他,所以夏侯渊在这件事的处理上是比较合理的,值得肯定。
但是有一点却是曹操担忧的,那就是夏侯杰会否答应还是未知数,而且在攀上张飞这一能在徐州呼风唤雨的女婿后,夏侯杰还愿意回到宗族的可能性成疑。
就算他答应,有一关键点是,夏侯渊是要以嫡子身份接回夏侯杰,这多多少少会让他心中有些不舒服,就算为了大局他同意了,却又是对夏侯惇的不公,因此夏侯渊这么做却是有些不妥的,可就现在来看,他这般做又完全是为了大局,也只有如此才会有机会让夏侯杰再回宗族,所以这里边的矛盾就不能让夏侯渊一个人去说服家族同意,看他我的亲自去和夏侯惇以及族内的叔伯们谈谈了,最少这样他们就算不同意,也不会对他们的决定产生不必要的误会,造成矛盾。(未完待续。)
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徐宣()
徐州开始发展,虽然因情况特殊,难以像辽东沛县那样全方位的改革,但在众人的智慧下,还是找到了一条较为合理的办法。
先是张昭上表带头鼓励劝农桑兴工商,正所谓容容熙熙,皆为利谋;熙熙攘攘,皆为利往。善为国者,天下下则我高,天下轻则我重,天下多则我寡,沛县之兴,商也,而商之本,农,农也,农兴,则百物蕃而利源可浚也。
而在张昭上表后,孔融、张纮诸人陆续上表支持,尤其是国渊,更是洋洋洒洒写就一篇上均田令:
臣闻量人画野,经国大式;邑地相参,致理之本。井税之兴,其来日久;田莱之数,制之以限。盖欲使土不旷功,人罔游力。雄擅之家,不独膏腴之美;单陋之夫,亦有顷亩之分。窃见州郡之人,或因年俭流移,弃卖田宅,漂居异乡,事涉数代……
国渊均田令通篇只有一个宗旨,就是井田制难以恢复,又无法像沛县土地改革,经过他在徐州几年的劝农,认为眼下最好的办法就是实施均田,为日后全面实施沛县土改做准备,而要实施均田,就应该再次丈量土地,(以前虽然丈量,却并没有包含广陵,后来收复广陵,又从广陵抽调人口补充徐州各郡,所以土地使用的真实情况并不太清楚,至于有没有官吏以公谋私更是不明)所以要实施均田,就必须要调查清楚每家人丁数量与土地到底有多少,使给他们分多少种多少能有个标准,要使劳力和田业相一致,这样徐州平民就能够获得养活自己的能力,而豪门大家也不能从多余的土地中得到盈利。至于主公(原本属于天子)的沼泽湖泊,则与沛县一样,可以平均地分散给亿万百姓;大山小山,每家每户都能得到一点了。
沛县土改之所以最终成功,甄豫的建议至关重要,以为他本身就是富户,明白限田鼓励工商的关键是与大户没有直接的厉害关系,很简单一点,官逼民反,却从未有富户逼反百姓,关键在于,富户就算在扒皮,他都需要百姓替他创造财富,所以他不会真的去逼死百姓,至少会给他们一点希望,哪怕是终身为佃农,可徐州真要施行均田的话,所有百姓都得到了田地,那么富户家所掌握的大量田产便没了百姓耕种,到时必然要出乱子。
虽然徐州大户糜、陈、张三家已经支持,但别忘了,汉朝本身就是一个豪族的时代,就刘澜自身还有大背景下,他并不想也没必要赶尽杀绝,从后世的经验来看,打倒土豪劣绅并没有真正的长治久安,反之由‘无赖’取代乡老管理乡里农村带来的负面效果更甚,最少乡老为自己的利益不会将百姓逼死,而无赖却会因自己的利益喝血吃肉。
刘澜将张昭、张纮、陈群、国渊糜竺、甚至是简雍与陈登都招到了徐州城,将自己的一点看法说了出来,立时引起了屋内众人的热议,简雍头一个发言,那就是将沛县的改革全部在徐州施行,在他看来,徐州的彻底平定,也是该加快对徐州的彻底改革了。
简雍资格老,就他来讲,刘澜帐下除了东莱太守阎柔与辽东郡丞田畴外,他是当之无愧的第三号人物,当然这一观点有他自己吹嘘的原因,毕竟他是追随刘澜最早的几人之一,只不过这在张昭陈登这些人看来,刘澜帐下虽然有论资排辈的传统,但那只是军队里的一套,而且就徐盛选贤与能后,这样的风气正在改变,所以就才干来说,简雍排第一确实没有这个资格。
陈群第一个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一句话,不同意,沛县试验是成功的,但刘澜入主徐州时同样也说过沛县的改革还需要时间检验,最少三年,若有成,则在徐州推广,而他现在依然是这个想法,或者说更支持国渊,先在徐州展开均田更稳一点。”
“徐州施行新政时不我待,卑职赞成简郡守之意,新政刻不容缓!”说话者乃治中从事萧建,东海人,臧霸投降后接替其为琅邪相,治莒,后为徐方所替,因才能而入郡守府为治中从事,主州府文书案卷,掌府内事物。在另一时空,他在吕布入主徐州后依附吕布,但被臧霸所破。
别驾糜竺起身,道:“萧治中所言不错,既为良法,就当尽早实施,惠利徐州。”糜竺的算盘打的很响,在徐州,新政推行成功,那自然有他的一份功劳,可如果出现偏差,就和他没多大关系了,先说新政,他在百姓中有另一个称呼,叫做子尼之政,而子尼便是国渊的字,可事实呢,新政却是以刘澜牵头,国渊说白了和简雍同为实行者,可国渊这傻小子却获取了本应该属于刘澜的功绩,当然这是因为国渊在沛县典农校尉却是干得出色,受民爱戴,自然刘澜也就极其大度不去计较,可是别忘了,你受到多少的荣耀,就要承担事后成倍的风险,现在国渊是风光,可是一旦再徐州推广新政出现任何一点差池,哪怕只是些许弊端,引起百姓不满,那这个责任可不会是刘澜这位真正的改革者去替你承担,而是子尼之政的本人国渊要承担的责任。
而糜竺之所以会有这些私心,却是因为他与陈群的关系不太好,两人一个是徐州第二人,在官职上,糜竺是别驾从事,州牧府内官位最高的属官,仅次于刘澜,总理着一州政务,而陈群则是徐州城的县令,掌管着徐州一县的政务。
可想而知,一个是徐州二号人物,在徐州城想事事说了算,一个是徐州城真正的一把手,有自己的立场与想法,在面对糜竺这位二号人物时难免就固执一些,甚至与他意见相驳,可偏生糜竺又没有罢免他的权利,矛盾一点点激化,而陈群与国渊呢,同为大儒郑玄弟子,相互支持,这个时候打压国渊就等同于打压陈群,他怎能放过这一隔山打牛的机会,不好好坑他一回。
“臣也同意简郡守,尽快在徐州推行新政。”说话之人不是别人,正是崔琰,其人正直,绝不因私废公,所以刘澜任命其为功曹从事一职,主人事选拔官员考核,正是看重了他的一身浩然正气,而他此时出面支持简雍,而不是支持同窗均田令,便可见一斑,可话又说回来了,这两个选项,不管是选了哪一个,都是在支持国渊,只不过选项的观点不同罢了。
正因为这一点,他在心中又不得不承认国渊还当真是奇材,虽然大致方针都出自刘澜之手,比如说改良市集,原来的坊臣从最初管卖一体变为了彻彻底底的监督,一切交易都由民间商旅自主交易,坊臣治下的交易所之从中抽取税额,坐收其利,可是抛开这些,在田间地垄,容易发生问题弊端之处,反而要远比市集发生的情况更少,这就是国渊的能耐了,也正因为他的能力受到崔琰的认可,所以他认为新政施行完全不用均田令过度,大可尽早施行,让百姓及早获利。”
刘澜算是看出来了,这一辩论大体分成了两大派,以国渊、张昭为首支持暂缓执行新政,以糜竺、简雍为首支持及早执行新政,会发生这样的情况,有徐州内部,陶谦时期留下的原因,可真正使得及早改革派呼声更高的原因,更多的却还是沛县改革的成果确实备受瞩目,同时,均田令对徐州大族造成的影响又是巨大的,所以不论于公于私,都会支持新政。这一点上糜竺可以说是在场诸人之中最无奈的一个,两项新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