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点是黄忠最满意近卫军的地方,不亏是刘澜最重视的部队,他们称得上是秣陵最强步军,论单兵能力,刘澜帐下的所有步兵就没有任何一支是他们的对手,就算是摄山营也不行。
但是这么强的近卫军眼下却在江东军面前毫无办法,他甚至一度怀疑这是自己指挥的问题,但随着他亲自冲锋直捣黄龙,在与江东军进行正面对决后才发现,江东军的战斗力居然一点都不输近卫军。
这让他大吃一惊,这世上他所知晓的步兵,除了北军之外,就是在长安见识过的摄山营了,但是看到他们,他才明白当年孙文台能够在短短时间就闯出偌大的名声是必然的,因为他有着一支非常恐怖的部队。
这样的部队谁看到都会眼馋,似他们这样的将领,宝马、宝刀和美人是最大的喜好,可真要说最在乎的,不都希望能够训练和统领一支战无不胜的部队出来吗,比起什么战场斗将,训练一支强军,才是他们最大的骄傲。
这是每一名将领的梦想,谁不希望自己能够练出一支强军,关羽这么多年来不断努力寻找加强摄山营的办法又为了什么,不就是要向世人证明他的能力,不就是要让世人摘掉他武夫的帽子。
每一名将领都一样,都不愿意背上武夫的帽子,就拿关羽来说,他就喜欢用儒将来形容自己,这类情况刘澜看着都有些好笑,很重要吗,这不就是对外的一张名片罢了,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但是刘澜不在乎这些,可是对于从底层走到今天的关羽,却很在乎。
刘澜记得后世好像戚继光也总以儒将自居,没想到关羽居然也一样,可在他眼里,他们都不算儒将,而周瑜、陆逊乃至于王阳明则可入儒将之列,但他们既然喜欢,刘澜也不会在这些事情上和他们去争论,输赢又能代表什么呢?
杜普在阵前舞动着长枪,带领着近卫军从侧翼对江东军发起进攻,但江东军的侧翼防御非常顽强,杜普发起的几次猛烈进攻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时间就这样一分一秒的过去,看着中军黄忠处占据优势却有奈何不了江东军,他的心境别提有多着急了,如果这个时候他这里也能取得胜利,那就可以前后对江东军发起进攻,到时候江东军左右无法兼顾,必败无疑,可越他是着急,就越是无法战胜江东军。
现在他们被堵在战场,进不得退不得,而与秣陵军攻守互换了几次之后的孙召已经察觉到了这一点,想要在正面战场别说击败秣陵军,就是击退都很困难,所以孙召必须要想办法,做出决定,要么就干脆撤退,要么就干脆死战,而选择后者,以现在的情况来看,多半是要与秣陵军进入无休止的缠斗之中,最终全军覆灭。
而选择前者或许会付出一定的伤亡代价,但这无疑是眼下最好的选择,想到这里,他心中有些不甘心,毕竟已经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如果就这样撤,内心过不去,可是身为将领,最忌讳的就是犹豫不决,越是眼下这样的情况,就越要快刀斩乱麻早作决定,越犹豫不决,就越会错过良机,只要坚定信念,那就越早撤越好,早点撤还有一线希望,如果再晚撤,可能想走都走不了了。
孙召在下达最后的决心,而黄忠和杜普也一样在想着破敌之策。现在很显然他之前作出的分兵决定已经不可能有任何结果了,两面夹击已经失败,而黄忠功其一役,直取敌军中军也同样失利,在连续受挫后,黄忠现在想要再想个破敌的办法,还真一时间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
只能不断与江东军拼消耗,而这样的进攻一早就已经证明是毫无意义的,不管多么猛烈的攻势,如果能击败江东军的话,也不会是现在这个结果,早就取得最终的胜利了,黄忠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这与他保守的用兵有一定的关系,可如果不是他的保守,刘澜也不会派他过来。
黄忠用兵没有七八成把握是一定不会轻易用兵的,所以机会出现的时候胜算可能就只有一半的机会,但因为他保守的性格错过了,等他觉得有七八成的机会时,机会又与他擦肩而过了。
黄忠现在也很恼火,而在他来之前,他可是充满了自信,在他看来几千江东军他亲自出马那还不是手到擒来,再说了他率领的可是秣陵最精锐的近卫军,如果是郡国兵甚至是沛县军的话,他还真没多少信心,但是近卫军,这在当世都能排的上号的步兵,还有什么能阻挡他们的步伐?
黄忠充满了自信,豪情万丈来到了战场,并且下达了对江东军的猛攻,然而这才过去了连一个时辰都没有,之前那一往无前的气势便再难看到,当然士气虽然大不如前,可是近卫军们的进攻依然猛烈如同骤雨一般。
这一点是黄忠最满意近卫军的地方,不亏是刘澜最重视的部队,他们称得上是秣陵最强步军,论单兵能力,刘澜帐下的所有步兵就没有任何一支是他们的对手,就算是摄山营也不行。
但是这么强的近卫军眼下却在江东军面前毫无办法,他甚至一度怀疑这是自己指挥的问题,但随着他亲自冲锋直捣黄龙,在与江东军进行正面对决后才发现,江东军的战斗力居然一点都不输近卫军。
这让他大吃一惊,这世上他所知晓的步兵,除了北军之外,就是在长安见识过的摄山营了,但是看到他们,他才明白当年孙文台能够在短短时间就闯出偌大的名声是必然的,因为他有着一支非常恐怖的部队。
这样的部队谁看到都会眼馋,似他们这样的将领,宝马、宝刀和美人是最大的喜好,可真要说最在乎的,不都希望能够训练和统领一支战无不胜的部队出来吗,比起什么战场斗将,训练一支强军,才是他们最大的骄傲。
这是每一名将领的梦想,谁不希望自己能够练出一支强军,关羽这么多年来不断努力寻找加强摄山营的办法又为了什么,不就是要向世人证明他的能力,不就是要让世人摘掉他武夫的帽子。
每一名将领都一样,都不愿意背上武夫的帽子,就拿关羽来说,他就喜欢用儒将来形容自己,这类情况刘澜看着都有些好笑,很重要吗,这不就是对外的一张名片罢了,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但是刘澜不在乎这些,可是对于从底层走到今天的关羽,却很在乎。
刘澜记得后世好像戚继光也总以儒将自居,没想到关羽居然也一样,可在他眼里,他们都不算儒将,而周瑜、陆逊乃至于王阳明则可入儒将之列,但他们既然喜欢,刘澜也不会在这些事情上和他们去争论,输赢又能代表什么呢?杜普在阵前舞动着长枪,带领着近卫军从侧翼对江东军发起进攻,但江东军的侧翼防御非常顽强,杜普发起的几次猛烈进攻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时间就这样一分一秒的过去,看着中军黄忠处占据优势却有奈何不了江东军,他的心境别提有多着急了,如果这个时候他这里也能取得胜利,那就可以前后对江东军发起进攻,到时候江东军左右无法兼顾,必败无疑,可越他是着急,就越是无法战胜江东军。
现在他们被堵在战场,进不得退不得,而与秣陵军攻守互换了几次之后的孙召已经察觉到了这一点,想要在正面战场别说击败秣陵军,就是击退都很困难,所以孙召必须要想办法,做出决定,要么就干脆撤退,要么就干脆死战,而选择后者,以现在的情况来看,多半是要与秣陵军进入无休止的缠斗之中,最终全军覆灭。
而选择前者或许会付出一定的伤亡代价,但这无疑是眼下最好的选择,想到这里,他心中有些不甘心,毕竟已经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如果就这样撤,内心过不去,可是身为将领,最忌讳的就是犹豫不决,越是眼下这样的情况,就越要快刀斩乱麻早作决定,越犹豫不决,就越会错过良机,只要坚定信念,那就越早撤越好,早点撤还有一线希望,如果再晚撤,可能想走都走不了了。
孙召在下达最后的决心,而黄忠和杜普也一样在想着破敌之策。现在很显然他之前作出的分兵决定已经不可能有任何结果了,两面夹击已经失败,而黄忠功其一役,直取敌军中军也同样失利,在连续受挫后,黄忠现在想要再想个破敌的办法,还真一时间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
只能不断与江东军拼消耗,而这样的进攻一早就已经证明是毫无意义的,不管多么猛烈的攻势,如果能击败江东军的话,也不会是现在这个结果,早就取得最终的胜利了,黄忠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这与他保守的用兵有一定的关系,可如果不是他的保守,刘澜也不会派他过来。
第二千一百一十二章 平定扬州(143)()
说糜家和甄家是世界上最大的商会可能有点夸大了,但在大汉朝那绝对是翘楚,尤其是甄家,几乎遍布全国都有他们的商号,只不过刘澜自己也没想到橘中秘会如此热销,据他所了解,它的销量之高仅次于孝经。
当然能有如此之高的销量,主要还是因为将棋的普及,尤其是在刘澜治下,不说在百姓之中的普及,光是部队,几乎所有的士兵都会将棋,可以说将棋成为了大多数士兵业余文化,尤其是在枯燥的军旅中,将棋成为了他们为数不多的娱乐方式。
因为这个原因,刘澜一度甚至考虑有什么后世可以直接上手的体育甚至是娱乐方式,但最后发现好像没什么比将棋更简单易懂,而橘中秘也是他当年在幽州教关羽张飞时使用到的,只不过当时受形式所限,别说出书了,就是想找些纸都极其困难,刘澜想要把明朝才出现的橘中秘移植到汉代还是非常困难的。
所以橘中秘只是在很少的一部分人中流传着,但随着工匠们在造纸技术上多年来的发展并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后,纸张再也不像是蔡侯纸寸张寸金,雒阳纸贵了,而造纸术的提升再加上印刷术的出现,书籍的售价自然就下来了,但这只是对刘澜治下,而对外,除了军事物资刘澜进行着严格的把控之外,任何新出现的商品,其他地方无法买到的商品,都会强制征收过税。
毕竟刘澜在茶具上吃过大亏,所以他这样做的目的其实就是减少秣陵便宜的书籍流出,道理很简单,因为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出现,书籍的价格降了数倍,商人们从秣陵购买书籍到他们所在的郡县出售,其价格甚至要比丝绸和差距还要赚钱,毕竟这些地方的书籍价格一直都是居高不下的。
所以刘澜增加税收的目的就是为了把控这样的情况出现,不是不让商人们赚钱,而是要让让他们的收入减少一些,而他们则增加一些,甚至刘澜还提出了每增收的书籍税收将会分为三部分,一部分作为税收入库,另一部分奖励造纸术和印刷术的科研团队,而这一计划是长期的。
为了任何商品只要是外地商队购买其他地方没有只要秣陵才有的商品,都会有特别税增收,而增收来的特别税一律按照与科研团队平分的原则,虽然只是一点蝇头小利,但是这却是对他们这些默默无名者的一种肯定。
而刘澜将收取的这部分特别税也不会做他用,而是会全部拿出,奖励今年所有新研究出来的科技人员,任何有价值的新生物都可以来竞选,而工曹农曹和商曹会进行选择,最终交由内阁选出其中三项给予奖励。
刘澜觉得这个设置虽然不敢一定能媲美后世诺贝尔,但他希望能够成为有哪怕一点的效果,只要能够鼓励创新,那么他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没有白费,更何况这些钱本来就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其实刘澜一毛都没有出。
但现在只进行了不到半年,新的科技或者商品还没有出现,所以眼下还无法看到效果如何,但这却是一种尝试和创新,不管能不能成功,不管效果好不好,哪怕是刘澜自己掏钱,他也会一直坚持下去。
因为他知道这样做只有好处没有坏处,这样做只会促进和鼓励创新而不会再受到儒家的守旧的思想总想着回到三代治世,在刘澜看来,所谓的礼崩乐坏不过是因为社会在不断进步,百姓的需求在不断提高,而旧有的制度已经无法承载日益提高的生活与需求,所以他要做的非常简单,就是不断的创新,不断的丰富和为百姓提高更高效的保证,满足他们越来越高的生活需求,并保护他们所创造的一切价值。
说糜家和甄家是世界上最大的商会可能有点夸大了,但在大汉朝那绝对是翘楚,尤其是甄家,几乎遍布全国都有他们的商号,只不过刘澜自己也没想到橘中秘会如此热销,据他所了解,它的销量之高仅次于孝经。
当然能有如此之高的销量,主要还是因为将棋的普及,尤其是在刘澜治下,不说在百姓之中的普及,光是部队,几乎所有的士兵都会将棋,可以说将棋成为了大多数士兵业余文化,尤其是在枯燥的军旅中,将棋成为了他们为数不多的娱乐方式。
因为这个原因,刘澜一度甚至考虑有什么后世可以直接上手的体育甚至是娱乐方式,但最后发现好像没什么比将棋更简单易懂,而橘中秘也是他当年在幽州教关羽张飞时使用到的,只不过当时受形式所限,别说出书了,就是想找些纸都极其困难,刘澜想要把明朝才出现的橘中秘移植到汉代还是非常困难的。
所以橘中秘只是在很少的一部分人中流传着,但随着工匠们在造纸技术上多年来的发展并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后,纸张再也不像是蔡侯纸寸张寸金,雒阳纸贵了,而造纸术的提升再加上印刷术的出现,书籍的售价自然就下来了,但这只是【。】对刘澜治下,而对外,除了军事物资刘澜进行着严格的把控之外,任何新出现的商品,其他地方无法买到的商品,都会强制征收过税。
毕竟刘澜在茶具上吃过大亏,所以他这样做的目的其实就是减少秣陵便宜的书籍流出,道理很简单,因为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出现,书籍的价格降了数倍,商人们从秣陵购买书籍到他们所在的郡县出售,其价格甚至要比丝绸和差距还要赚钱,毕竟这些地方的书籍价格一直都是居高不下的。
所以刘澜增加税收的目的就是为了把控这样的情况出现,不是不让商人们赚钱,而是要让让他们的收入减少一些,而他们则增加一些,甚至刘澜还提出了每增收的书籍税收将会分为三部分,一部分作为税收入库,另一部分奖励造纸术和印刷术的科研团队,而这一计划是长期的。
为了任何商品只要是外地商队购买其他地方没有只要秣陵才有的商品,都会有特别税增收,而增收来的特别税一律按照与科研团队平分的原则,虽然只是一点蝇头小利,但是这却是对他们这些默默无名者的一种肯定。
而刘澜将收取的这部分特别税也不会做他用,而是会全部拿出,奖励今年所有新研究出来的科技人员,任何有价值的新生物都可以来竞选,而工曹农曹和商曹会进行选择,最终交由内阁选出其中三项给予奖励。
刘澜觉得这个设置虽然不敢一定能媲美后世诺贝尔,但他希望能够成为有哪怕一点的效果,只要能够鼓励创新,那么他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没有白费,更何况这些钱本来就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其实刘澜一毛都没有出。
但现在只进行了不到半年,新的科技或者商品还没有出现,所以眼下还无法看到效果如何,但这却是一种尝试和创新,不管能不能成功,不管效果好不好,哪怕是刘澜自己掏钱,他也会一直坚持下去。
因为他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