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龙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汉龙骑- 第128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完成任务同时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可如果完成任务还要送死,一个人都活不下来的话,那又能有几个人会咬紧牙关去拼命呢?战争,意味着死亡,能活到今天的九江军见过的死人甚至不比活人少,他们敢来零陵自然是勇气的表现,可并不意味着他们就真的愿意去送死。

    一千人降到七百人用了一个时辰,但七百人到三百人绝对用不了这个时间,毕竟**百人的九江军是能够做到面面俱到的,所以在战场上秣陵军并没有占据多大的优势,但当秣陵军的人数不断下降,九江军的防守也就没那么容易了,秣陵军可以轻松找到他们防御的弱点进行进攻,犹如洪水绝提,向他们猛扑而来。

    刘澜在中军驻马而立,观望着敌阵,露出了难得一见的笑容,九江军最初的韧性是真正让刘澜发自内心的去欣赏,这么多年来能够得到刘澜欣赏的部队屈指可数,甚至连曹操的青州军刘澜都没有夸奖过一个字,但是当与这支九江军遇上的最初阶段,刘澜真的有点大吃一惊,毕竟他经历了这么多的战斗,让他有深刻印象的对手实在太多,可要从中挑选出某一只与其有相似地方的部队却也让他一时间想出了很多优秀的部队。

    但这些部队却很难让他选出一支较为合适甚至是可要与其相等的部队,比如说陷阵营,虽然他必须承认九江军恐怖,但是他们的恐怖却并没有陷阵营的可怕,那是真正让他会感到头皮发麻的对手,和他们作战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如果不是最后数万摄山营团团围困逼高顺投降,想逼这几百人投降,他得付出上万的代价,甚至更多。

    战场上两军交锋互不相让,当然不管九江军多么英勇顽强,兵力上的劣势很难弥补,而在经历了连续的作战后,九江军如今已经不到六千人,伤亡达到了三分之一,这样的结果,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胜负很快就会分出分晓。

    “校尉,我们必须得撤了,而且要尽快撤,不然没有一个人能活着离开!”亲兵再一次来到了他的身旁,提醒他,可校尉连正眼都没有看他一眼:“刚才我该说的已经都说完了,什么时候退我自有分晓,不用你再来提醒,我还要再警告你一句,如果再敢乱我军心,吾定斩汝项上首级!”

    校尉突然冰冷的声音让他打了一个冷颤,目瞪口呆看着他,这还是他头一次见到这个样子的校尉,因为他真的感受到了他的愤怒,也相信如果再一次提撤退,校尉会毫不犹豫的取下他的脑袋,心中叹息一声,就算他的想法正确,但在校尉面前,他现在需要做的就是带兵继续向秣陵军冲杀而去,而在他临走前,校尉又说了一句话:“不成功便成仁!”

    一句话已经彻底表达了他的态度,也让他终于明白了校尉真是的想法,脸色瞬间变得难看,他们这帮能活到今天的老兄弟,哪一个不是在鬼门关走过几十回的人,所以能够活到今天真的不容易,但校尉这句话算是彻底把他们这一千人都交代这里了。

    虽然他们从来零陵到留下来抵御秣陵军就已经有战死沙场的觉悟,可如果能够完成任务的同时又能安全离开的话,那又何必非要付出牺牲的代价呢,值得吗?在他心里或许这些牺牲都是没有必要的牺牲,并不值得,可他却没有办法去改变校尉的决定,反而还要执行校尉的命令,不成功便成仁,死战到底。

    六个字,足以让他不在有过多顾虑,因为每个人都知道自己接下来面对他们的将士什么,而这会让意志再坚定的人都会崩溃,没有任何人能够直面死亡,更何况本有逃生希望,却必须去拼命,心气一散是非常可怕的,如果这个时候刘澜选择将他们彻底包围,校尉选择拼死一战还真有可能得到好结果,但是刘澜用兵一向讲究围三阙一,留给敌军一条生路,就是害怕敌人狗急跳墙,临死反扑,所以校尉的选择也许是正确的,但他在处理这件事的细节上却犯下了致命的失误。

    完成任务同时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可如果完成任务还要送死,一个人都活不下来的话,那又能有几个人会咬紧牙关去拼命呢?战争,意味着死亡,能活到今天的九江军见过的死人甚至不比活人少,他们敢来零陵自然是勇气的表现,可并不意味着他们就真的愿意去送死。

    一千人降到七百人用了一个时辰,但七百人到三百人绝对用不了这个时间,毕竟**百人的九江军是能够做到面面俱到的,所以在战场上秣陵军并没有占据多大的优势,但当秣陵军的人数不断下降,九江军的防守也就没那么容易了,秣陵军可以轻松找到他们防御的弱点进行进攻,犹如洪水绝提,向他们猛扑而来。

    刘澜在中军驻马而立,观望着敌阵,露出了难得一见的笑容,九江军最初的韧性是真正让刘澜发自内心的去欣赏,这么多年来能够得到刘澜欣赏的部队屈指可数,甚至连曹操的青州军刘澜都没有夸奖过一个字,但是当与这支九江军遇上的最初阶段,刘澜真的有点大吃一惊,毕竟他经历了这么多的战斗,让他有深刻印象的对手实在太多,可要从中挑选出某一只与其有相似地方的部队却也让他一时间想出了很多优秀的部队。

    

第二千零二十七章 平定扬州(58)() 
丹阳军在这个时代甚至很长一个时期都是当之无愧的兵员点,不管是越甲三千吞吴还是带领五千丹阳死士的李陵,又或是孙坚走向天下的江东,乃至于让陶谦坐稳徐州牧,使曹豹、笮融有胆量与刘澜一战高下都是因为丹阳军,而现在刘澜的丹阳军只是组成了一直摄山营。

    虽说摄山营的战力同样可以傲视群雄,但却远无法达到江东军的程度,如果没见识过江东军,可能刘澜还真会一直觉得摄山营已经达到了步兵的顶峰,但现在看起来摄山营也必须要和他的近卫军一样进行拆分了。

    一直以来不管如何裁军,刘澜从来就没想过裁摄山军,但现在看起来他需要重新考虑一下了,不能因为是关羽的缘故,就一直这么拖沓着,当然了如果真要拆分摄山营的话,也必须要有一个较为合适的借口,不然关羽哪头真要闹起来,让他骑虎难下那就真真尴尬了,以前刘澜在后世对诸葛亮传书关羽劝他接受五虎将的事实还多少不甚理解,但现在他亲自接触过之后才彻底理解。

    所以刘澜前思后想,最后觉得如果拆分的话,张飞那里较为合适,当然也可以抽徐晃回来,现如今的徐晃其实已经无需继续留在辽东了,他的历史责任已经完成,而随着刘澜对辽东的布局完成,现在的徐晃留在那里其实还真没什么必要。

    不管是田豫还是阎志完全能够继肩负起辽东的重任的,其实当年如果田豫愿意跟着他留在辽东的话,那刘澜说什么也不会留徐晃,毕竟中原战场在当时是需要去开辟的,比起辽东这里更重要,而有徐晃这的大将在,更能确保成功,但田豫最终还是回去了辽东,刘澜也就只能在徐晃和关羽之间做出选择。

    而如果拆分摄山营,那么第一难关就是关羽,他的天生傲骨注定了刘澜不可能用平时的方式去对待,反而还要照顾他的情绪,而正是这么多年刘澜一直以来以这样一个方式对待关羽,才使得关羽和他的摄山营变成了一群骄兵悍将。

    好处肯定有,军中第一人,武人能够撼动他的地位,坏处也有,那就是他在的时候有他能够震着,可如果他不在了,那在秣陵再无一人能够控制他。

    以前刘澜不明白为什么开国的功臣大多没什么好下场,但现在刘澜终于能够理解了,关羽和他们很像,也有成为他们的可能,最不济也会是第二个周亚夫,虽然关羽肯定是无条件支持刘源,但几十年后刘源凭什么让关羽臣服,所以啊他现在是真的理解,甚至如果真到了那一天,他会怎么处理这样的难题。

    这些苦恼,完全是他自己庸人自扰罢了,而眼下最现实的问题如果要拆分摄山营,那么换了任何人来,都不会让关羽服气,说句实话,也没那个资格,哪怕是张飞也是如此,但徐晃一定是唯一一个让他心服口服的人,在关羽屈指可数的老上级里,现如今也就只剩下了徐晃和刘澜两个人,就凭这一点,刘澜真要拆分摄山营由他和徐晃去统领,关羽也不会有二话。

    部队太多了,对他本来就是考验,而以他的能力,带五万摄山营虽然没有问题,但是却很难顾全所有,这也是摄山营在各方面的资源都很优渥,却很难与江东军相提并论的原因,部队太多,兵员太杂,虽然做到了万里挑一,却很难做到优中选优,如果把摄山营拆分之后,将部队保持到三万人,甚至直接减到一万人,试想那个时候的摄山营必定会飞起来。

    刘澜甚至有点期待有朝一日他的摄山营能够媲美上述这些丹阳军,甚至是超越他们,那他才算是真正走成功了精兵这条路,要不然还是摊大饼。

    刘澜对他的部队有过数次改革,但最影响深远的两次较大的改革,则是第一次在矿山的改革,那一次确定了部队的训练和制定了兵器的统一标准,可以说是矿山军能够纵横右北平乃至辽东的关键,而第二次改革则是在徐州对兵制进行改革,将部队进行了精细化改制,重新修订了军令,也是刘澜之后能够走向成功的关键。

    而之后包括这一次的改革,则是在第二次改革的基础上进行,将部队更加细分,彻底走精兵路线,未来除了刘澜自己的中军,不会再有超过指挥三万人的独立将领,他们都只会带一万人,当然关羽和徐晃或许会是里外,但这会根据刘澜接下来的发展,如果他的规划顺利进行,有足够的人口和地盘,只要能够保证粮秣后勤,那给他们两人三万人也无妨,但无法保证的话,一万人也无妨。

    丹阳军在这个时代甚至很长一个时期都是当之无愧的兵员点,不管是越甲三千吞吴还是带领五千丹阳死士的李陵,又或是孙坚走向天下的江东,乃至于让陶谦坐稳徐州牧,使曹豹、笮融有胆量与刘澜一战高下都是因为丹阳军,而现在刘澜的丹阳军只是组成了一直摄山营。

    虽说摄山营的战力同样可以傲视群雄,但却远无法达到江东军的程度,如果没见识过江东军,可能刘澜还真会一直觉得摄山营已经达到了步兵的顶峰,但现在看起来摄山营也必须要和他的近卫军一样进行拆分了。

    一直以来不管如何裁军,刘澜从来就没想过裁摄山军,但现在看起来他需要重新考虑一下了,不能因为是关羽的缘故,就一直这么拖沓着,当然了如果真要拆分摄山营的话,也必须要有一个较为合适的借口,不然关羽哪头真要闹起来,让他骑虎难下那就真真尴尬了,以前刘澜在后世对诸葛亮传书关羽劝他接受五虎将的事实还多少不甚理解,但现在他亲自接触过之后才彻底理解。

    所以刘澜前思后想,最后觉得如果拆分的话,张飞那里较为合适,当然也可以抽徐晃回来,现如今的徐晃其实已经无需继续留在辽东了,他的历史责任已经完成,而随着刘澜对辽东的布局完成,现在的徐晃留在那里其实还真没什么必要。

    不管是田豫还是阎志完全能够继肩负起辽东的重任的,其实当年如果田豫愿意跟着他留在辽东的话,那刘澜说什么也不会留徐晃,毕竟中原战场在当时是需要去开辟的,比起辽东这里更重要,而有徐晃这的大将在,更能确保成功,但田豫最终还是回去了辽东,刘澜也就只能在徐晃和关羽之间做出选择。

    而如果拆分摄山营,那么第一难关就是关羽,他的天生傲骨注定了刘澜不可能用平时的方式去对待,反而还要照顾他的情绪,而正是这么多年刘澜一直以来以这样一个方式对待关羽,才使得关羽和他的摄山营变成了一群骄兵悍将。

    好处肯定有,军中第一人,武人能够撼动他的地位,坏处也有,那就是他在的时候有他能够震着,可如果他不在了,那在秣陵再无一人能够控制他。

    以前刘澜不明白为什么开国的功臣大多没什么好下场,但现在刘澜终于能够理解了,关羽和他们很像,也有成为他们的可能,最不济也会是第二个周亚夫,虽然关羽肯定是无条件支持刘源,但几十年后刘源凭什么让关羽臣服,所以啊他现在是真的理解,甚至如果真到了那一天,他会怎么处理这样的难题。

    这些苦恼,完全是他自己庸人自扰罢了,而眼下最现实的问题如果要拆分摄山营,那么换了任何人来,都不会让关羽服气,说句实话,也没那个资格,哪怕是张飞也是如此,但徐晃一定是唯一一个让他心服口服的人,在关羽屈指可数的老上级里,现如今也就只剩下了徐晃和刘澜两个人,就凭这一点,刘澜真要拆分摄山营由他和徐晃去统领,关羽也不会有二话。

    部队太多了,对他本来就是考验,而以他的能力,带五万摄山营虽然没有问题,但是却很难顾全所有,这也是摄山营在各方面的资源都很优渥,却很难与江东军相提并论的原因,部队太多,兵员太杂,虽然做到了万里挑一,却很难做到优中选优,如果把摄山营拆分之后,将部队保持到三万人,甚至直接减到一万人,试想那个时候的摄山营必定会飞起来。

    刘澜甚至有点期待有朝一日他的摄山营能够媲美上述这些丹阳军,甚至是超越他们,那他才算是真正走成功了精兵这条路,要不然还是摊大饼。

    刘澜对他的部队有过数次改革,但最影响深远的两次较大的改革,则是第一次在矿山的改革,那一次确定了部队的训练和制定了兵器的统一标准,可以说是矿山军能够纵横右北平乃至辽东的关键,而第二次改革则是在徐州对兵制进行改革,将部队进行了精细化改制,重新修订了军令,也是刘澜之后能够走向成功的关键。

    而之后包括这一次的改革,则是在第二次改革的基础上进行,将部队更加细分,彻底走精兵路线,未来除了刘澜自己的中军,不会再有超过指挥三万人的独立将领,他们都只会带一万人,当然关羽和徐晃或许会是里外,但这会根据刘澜接下来的发展,如果他的规划顺利进行,有足够的人口和地盘,只要能够保证粮秣后勤,那给他们两人三万人也无妨,但无法保证的话,一万人也无妨。

    丹阳军在这个时代甚至很长一个时期都是当之无愧的兵员点,不管是越甲三千吞吴还是带领五千丹阳死士的李陵,又或是孙坚走向天下的江东,乃至于让陶谦坐稳徐州牧,使曹豹、笮融有胆量与刘澜一战高下都是因为丹阳军,而现在刘澜的丹阳军只是组成了一直摄山营。

    虽说摄山营的战力同样可以傲视群雄,但却远无法达到江东军的程度,如果没见识过江东军,可能刘澜还真会一直觉得摄山营已经达到了步兵的顶峰,但现在看起来摄山营也必须要和他的近卫军一样进行拆分了。

    一直以来不管如何裁军,刘澜从来就没想过裁摄山军,但现在看起来他需要重新考虑一下了,不能因为是关羽的缘故,就一直这么拖沓着,当然了如果真要拆分摄山营的话,也必须要有一个较为合适的借口,不然关羽哪头真要闹起来,让他骑虎难下那就真真尴尬了,以前刘澜在后世对诸葛亮传书关羽劝他接受五虎将的事实还多少不甚理解,但现在他亲自接触过之后才彻底理解。

    所以刘澜前思后想,最后觉得如果拆分的话,张飞那里较为合适,当然也可以抽徐晃回来,现如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