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龙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汉龙骑- 第10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起衣袍,在小臂处用匕首一抹,一篷鲜血便即滴落在弯刀刀锋之上,随后火红的刀身传来嗤的一声响,欧冶坚才将弯刀端出,放入冷水之中,之后又取出放在磨铁之上打磨,不时在刀锋之上撒些水。

    一般来说这样的炼器只有达到百炼后方才是真正的上品,可看眼前这模样分明就是一蹴而就练了一回,一行人看得目瞪口呆,却没有人敢出声。

    而欧冶坚在打熬之后忽然大笑一声宝刀问世,骤然间发现司马刘澜和一众人都已经到来。笑说:“德然前来正是时候,看看此刀如何?”

    刘澜远观此刀,果如心中所想一般,再加上刚才那震撼的滴血场面,更是啧啧赞道:“世间工匠炼器,莫不是百炼或是几十练,不想伯固炼器却是遵循古法以身饲剑,今日一睹,叹为观止。伯固,上古欧冶一族的冶铁术,当真了得啊。”

    刘澜这番话说得众人频频点头,一边的关羽更是抚髯而说道:“伯固练器犹如医者行医,铸剑这份定力实属生平仅见,光是这一气呵成的气度,就如手中这把弯刀一般充满杀气,这刀方才入世,便可入神兵之列了。”

    “神兵与否,只要试上一试便可。”

    刘澜有心一试,将腰间的环首刀摘下,拔出鞘来,横持手中,说道:“伯固,你用这弯刀往这环首刀上砍一下,看看此刀与百炼环首刀相比到底如何。”

    欧冶坚提起弯刀,往环首刀上斩落,擦的一声,环首刀应手断为两截。

    四周不约而同叫了声:“好!”这弯刀当得上是世间罕见的宝刀了,就算是入神兵之列,也怕毫无疑义了,当然最让人惊叹的还是两刀相交,全然没有金铁交鸣的铿锵声音,反而斩断环首刀的一霎那如同是砍削木材,只此一点便可知此刀神奇了。

    众人上前贺喜,贺喜刘澜得宝刀一柄,贺喜欧冶坚铸宝刀一柄,不想欧冶坚摇头,原来关羽张飞徐晃三人武器早已练成,今日弯刀出世才派人将四人招来,三人各得一柄蛇矛一柄偃月刀一柄两刃斧,左右查看居然都不比司马的弯刀差,啧啧称奇对欧冶坚的锻造之能更是佩服的五体投地。

    随后众人便言说兵刃名号,只不过三人武器都已有了名姓,唯独刘澜至今未取,众人还当他如小马驹一般不起名号,不想却石破天惊取了一个甚为诛心的名一一屠龙刀。

    ~~~~~~~

    好不容易进城了,军营里禁酒,此时的张飞眼巴巴的看着刘澜那眼神别提多幽怨了看着怪可怜不忍心的,只说了句下不为例一行五人便来到了城中集,沽了两瓮好酒,点了些肉食和果蔬。

    郡内自抓捕黄巾之后便人心惶惶的,往日里繁华的市集喧嚣的酒肆异常冷清,偌大的酒肆就他们一座,只是酒过三巡之后,便有一人匆匆而来,正是刘安,他说郡守相招,找了好久了,让他快些去太守府,好像发生了什么大事。

    几人不敢怠慢,骑马快速前往太守府,一路通行径直来到议事厅内,此刻厅中除了太守温恕外还有奋威将军鲜于银,郡都尉鲜于辅何涿县县长(暂领县令)与县尉。

    今天的议事主要是几件事,一件是大将军何进屯都亭,置函谷关等八关都尉。

    第二件事则是赦天下党人。

    而第三件事则是继冀州黄巾大肆攻略郡县后南阳黄巾张曼成击斩太守褚贤。

    而且如今黄巾贼势朝着不可抵挡的趋势蔓延,首先以太平道为首的黄巾起义在太一之前冠以中黄二字,当与五德终始说有关。原来东汉光武帝得赤符称帝,以火德自居。五行相生说是以木-火-土-金-水的次序,火可生土,五行中土居中,色尚黄,黄为大吉之色。所以张角自称黄天,其部师三十六方皆着黄巾为标帜,是表示顺五行、应天运之意。

    而在太平经中说水王则火少气,火少气则化为灰,化成灰则变成土,便名为火,付气于土也。根据五行相生、相制的运序,火衰则土代旺,汉以火德王,汉运衰,代汉而兴者当为土德,土色黄,故张角自称黄天,起义军皆着黄巾,意思已经非常明显了是要代汉而立。

    而张角选择甲子年三月五日发动起义,虽然唐周告密提前,但依然如之前部署一样提出了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这充分体现了他们的宗教观念。而选择甲子年起义就是说将大吉大利,张角的黄天将取代苍天,开创一个新的朝代。

    而起义日期定于三月五日也有这层意思。汉代谶纬神学宣扬三五说,认为其相包循环意味着朝代兴替。所谓三五,是指天、地、人三正和金、木、水、火、土五行,太平经说:三五气和,日月常光明,乃为太平。

    而与此同时,张角兄弟三人分别称天公将军、地公将军和人公将军,其下依次为八使、三十六渠帅,这些称号是与神道信仰有关的。天、地、人三正思想流行于汉代,它也是太平经的核心观念。太平经说:元气有三名:太阳、太阴、中和。形体有三名:天、地、人,有天治,有地治,有人治,三气极,然后跂行万物治也。

    而在汉代,公往往指神,张角三兄弟自称天公、地公和人公的将军,是表明他们是黄天派下来的将军,是神。八使、三十六方渠帅可能与八卦神观念、一年有三百六十天约数有关,以体现太平道的宗教术数观念。

    刘澜听得愣愣的,但从中也能看出这些乃是温恕这几日的收获,从那些被捉的黄巾党徒口中抠出来的消息。

第二百五十三章 黄巾大起义() 
东汉从灵帝熹平元年到中平元年这十二年间除了会稽许昭起义和庐江黄穣起义外(史料)就再也没有任何记载,然而这种沉寂局面显然只是表象,因为更为壮大的张角领导的黄巾大起义爆发了。

    但受农民起义局限性,农民起义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因此他们并不能使革命走的更远,最终被地主阶级利用成为了改朝换代的工具,要知道东汉本来就是世家扶植起来的政权,如今爆发了这么大的起义,灵帝能不担心会有士族世家参与其中?

    所以天子在权衡之后宣布了废止党锢再度启用党人,这是士大夫与宦官斗争的一次胜利或者说是宦官集团迫于压力的一次妥协,从延熹九年的第一次党锢开始,多达六七百之数的士人或被杀、或被党锢,几乎将天下的名士一网打尽。

    所谓的锢,就是禁止做官,本来禁锢的只是当事人。但到了熹平五年的第二次党锢,因为永昌太守曹鸾上书为党人鸣冤激怒了天子,不但将曹鸾抓进槐里狱掠杀之,又下诏书,扩大了党锢的范围,凡党人门生、故吏、父子、兄弟,乃至五族之内,皆在党锢之列,凡有任官的,悉数罢免,禁锢终身。

    二次党锢一直延续到今若不是黄巾的暴乱,还将继续延续下去,直到灵帝去世都有可能。

    但也正是这样,当废止党锢再度启用党人的消息传来后,倚门望月的刘元起似是看到了希望,不是他可以出仕而是大汉朝由大乱而开始大治。他幻想着阉党就此衰败外戚不再专横,党人大儒执掌中枢辅助天子开创盛世。

    刘元起已经六十岁了,知天命的年纪,几十年前三君没有办到的伟业他终于能够看到了,他曾幻想过多少次这样的时刻来临,可是真要来临的时刻他却并没有老泪纵横,因为他又想到了那位幼孙,还有那位义子。

    而此时的刘澜则在郡守府议事厅与众人议事时得到从北新城传来的一条消息,冀州黄巾大肆进犯涿郡,刘澜得温恕指示连夜带兵前往北新城驰援。

    刘澜带着他的本部向他的敌人杀了过去,既然说敌人?换句话也一样,黄巾军同样也把你视为敌人。

    这样的敌人只是一个广义的称呼,因为你根本就不知道他们叫什么名字,或许是来自哪里。也不知道他是否真的内心邪恶。

    但刘澜唯一知道的却是,他们是被什么样的谎言欺骗,使他远离家园前来作战?

    也许他们宁愿留在家乡,过着和平的日子,可原因却是他们无法在家乡生活,所以才迫不得已远离家园。

    沉思中的刘澜一直没说话,反而是张飞几人早已是手舞足蹈还未真上战场一战就已想着获功领赏了,想想也是像张飞这样的身手获军功自然是手到擒来只不过千万不能小瞧了战场的残酷,但这些刘澜不能说,他们都是新兵,士气是最重要的,所以现在自信些对他们来说是好事,总好过未战先怯不战自败。

    关羽几人也出现在了司马身边,一向话少的徐阿泰依然没开口,只是和张飞并排的关羽说了句:〃谚曰:关西出将,关东出相。如今三明(凉州三明段颍张奂皇甫规)已故,朝廷真正算得上名将者无有一人,也不知朝廷是如何应对这些黄巾乱党的。〃

    刘澜知道关羽这是来探口风,说白了这是军中还算有些见识的军卒所担心的,如果连朝廷都无法做出应对他们这些临时拼凑起来的杂兵就算能保一州也无法保全天下。不过刘澜自然知道事态的发展,就算不知道之前在议事厅见温恕时也已经知晓了朝廷任命皇甫规之侄皇甫嵩为左中郎将、持节,先交州刺史,谏议大夫右中郎将朱隽为右中郎将,再加上北中郎将卢植共发五校、三河骑兵及募精勇,合四万馀人共讨黄巾。而这位皇甫嵩有叔父遗风,可说是一位兵法天才,所以黄巾猖狂不了多久,而且各地义兵都在集结,大家氏族筑坞堡自保,要不是我知道这些,想来也会像你们一样也会担心的”

    刘澜一番话算是安了众人之心,看着他们的表情笑了笑只是嘴上却感慨了一声道:〃山东乱天下乱,山东宁天下平,可惜了,浪成于微澜之间,风起于青萍之末。〃

    徐阿泰听到了司马的感慨,嘿嘿笑道:〃虽然黄巾在青州兖州冀州闹的凶,末将亦闻见了血腥,可要说这个天下要乱,只怕有些危言耸听了吧。〃

    刘澜摇了摇头,却又点了点头,历史还会继续稳步向前还是走向岔路?不知道,因为那无力改变的挫败感,只能勉强笑笑好像只有如此才能吐尽心中的愤懑。

    大家见司马怅然若失,李翔却是咧嘴一笑,道:〃不管怎么着,反正老子这辈子就认准一件事了,跟着司马混,保管没错!〃

    刘澜被这小子夸张的表情逗笑了,拍着他的肩膀说你们呐,别看现在黄巾闹的凶,准保三五个月七八个月到了夏秋之际也就算到头了,就算它是百足之虫,到了冬日就算不死也僵了,轻轻一脚,大汉依然是大汉,乱党啊,就只是一具具冰冷的死尸了,只可惜这些人归根结底,还是我汉家的种子啊。

    忠君思想容不得刘澜有这样的感慨,叛逆就是叛逆如何能去怜悯,可刘澜不一样,他是来自后世,就算是受过这样那样的教育可长大了成人了道理也就懂了。一个人可以不爱他的政府,但不可以不爱他的国家,而黄巾乱党就只是一些受到政府盘剥无路可走的百姓,他们有没有错,为了生计而革命没有错!

    只是既然心中认为他们是对的,刘澜为何还要去阻止他们,甚至与他们为敌?

    也许这才是刘澜想要找寻的答案。

    一连几日刘澜都深深陷入到这样的迷惘之中,他为自己找一个借口,甚至是一个理由,这样的借口理由不难找,但想要说服自己很困难。

    好在一连数日的行军让他找到了答案。也许一个人在最疲惫的时候,连骑马都会打盹的时候才是最清醒思路最清晰的时候,也许刘澜是一个另类,或者说是后来人的原因,他对农民战争的了解让他说服了自己去阻止这场战争,原因很简单,因为他是汉族,因为心中那简单的大汉情结。

    他明白,历史上的农民战争虽然打击了一个个的封建王朝,甚至有的农民战争还推翻一个封建王朝,但是随之而建立的必然是一个更加强大的封建王朝,这就说明农民战争虽然可以削弱甚至推翻一个封建王朝,却并没有能力去阻止一个新的更加强大的封建王朝的建立,这是农民阶级或者说这是历史局限性造成的,这是历史的产物,而不是农民阶级追求的目标,而农民阶级想要摆脱这种历史的局限性,必须在先进的阶级领导下(资产阶级或是无产阶级)才能最终摧毁封建制度,代之建立一个新的社会制度。而如现在黄巾起义所要做的,不过是推翻一个腐朽的封建王朝,建立一个开明的封建新王朝。

    而这不是刘澜想要的,将主人推翻,自己去做主人然后再去压迫剥削其他人,再等若干年后再由这些被压迫被剥削的百姓起来造反推翻成为主人的王朝然后再去压迫其他百姓,这样无尽的循环必须要被制止要被打破,而这就是刘澜说服自己的原因。

第二百五十四章 北新初鏖兵() 
在路上刘澜获得了从各亭收取的最新情报,进入三月中旬,黄巾军主力由张角、张宝、张梁率领,战斗在冀州。而另外几支强大的起义军,由波才、张曼成等率领,分别战斗在颍川、南阳等地区战斗。

    黄巾军人数众多,声势浩大,东汉统治者诬称为蛾贼;而蛾贼张曼成所率领的黄巾军不但攻下了南阳还杀死了郡守褚贡;在巨鹿,贫苦百姓更是俘虏了安平王刘续和甘陵王刘忠,响应黄巾军。

    而同一时间,从冀州北上幽州的黄巾军开始向幽州门户北新城发动进攻,攻打北新城的战斗异常激烈,副帅邓茂连续督军猛攻了三日,依然没有拿下来。渠帅程志远非常恼火,派人给邓茂传话,如果第四天还不能攻占北新城,就提脑袋来见。

    邓茂苦笑着对传令兵说道:〃回去告诉渠帅,就说北新城内的守军已经所剩无几,明日必能拿下。〃

    坚守北新城的军民只有三千多人,其中一千多人还是各亭里间百姓为避乱党躲进了县城,他们大多拖家带口为了能糊口只能或自愿或被官府强拉充作炮灰,当然这其中还是有些血性汉子主动加入要誓死守卫北新城的。

    守城的北新城县令樊鹏三十多岁,是来自颍川的儒生,他到任之后勤勉宽厚,修桥铺路更是积极开拓阡陌受到一县百姓爱戴。黄巾入侵后,他没有仓惶而逃而是奉郡守之命带领着北新城内各掾史与郡国兵顽强守城,誓要将乱党拒敌在幽州之外。

    樊鹏在南城楼上指挥着守城军民奋力搏杀,汉时文人都懂些搏击之艺虽然和真正的军卒没法比可居高临下对上这些抗着榔头铁犁的农夫还是绰绰有余的,他的奋勇杀敌,鼓喝大吼声激励着守城军卒们的士气,在这样血脉贲张的场景中守城卒们一个个奋勇守备,舍命守城,心中就一个念头那就是死守北新城。

    黄巾蛾贼越来越多,城墙内外的喊杀声惊天动地,急促的战鼓声和激昂的牛角号声充斥了整个血腥的战场,不时会有致命箭镝从天空划过。

    “杀啊,不要让蛾贼前进一步。”樊鹏挥舞着已有无数豁口的佩剑战斗在第一线,双眸圆睁,神情激愤,将冲上城楼的黄巾蛾贼一一斩杀,

    战斗愈发惨烈,可黄巾蛾贼太多了,如同蝗虫一般顾守不顾尾,只是须臾之间城楼之上已经被黄巾蛾贼所占满,更有无数兵卒冲到樊鹏面前,只是还没到身前,从一侧又涌来了无数兵卒咆哮着救下了樊鹏并将数名贼兵乱刀砍死。

    然而防线已经被冲破,越来越多的黄巾蛾贼冲上城楼,很快樊鹏被逼到城楼下只是霎时便被围困,城门大开,从正门率大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