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嫉妒吗,就算不嫉妒,也会生产些许变化,或者说任何人遇到他这样的情况心里都会如此,这就是人性。
英雄怕见老街坊,老街坊虽然会说起他曾经的糗事,可说白了还不知道过去的底细,但换个角度何尝不是以认得他为自己脸上增光嘛,但曹操这样的情况又不同,有时候他甚至再想,自己对刘澜是否与袁绍对自己一模一样。
每次想到这里他都感到可笑,其实就现在来说,他有怎么可能威胁到袁绍的地位呢,只不过就是迎接了献帝罢了,而刘澜却是从兵不过万到了今天,真要有什么的话,也轮不到他袁绍,而是自己才对。
他嫉妒,甚至有些羡慕,如果当年吕布和张邈再晚十天半月,让他拿下了徐州,可能现在就没刘澜什么事了。
第一千六百九十四章 徐州之战(290)()
二桃杀三士,这一计是曹操对付袁绍的最后手段,逼不得已不会轻易使用,他有些后悔,要知道荀彧会用出来,他应该早一些与他商议,而不是现在事情出现而后悔,曹操有些无奈,甚至非常生气,可当郭嘉大笑出声说现在是最好的时机时,他不解了。
郭嘉笑着说道:“这件事一点都不早,袁氏三兄弟争夺世子之位几乎可以说是人尽皆知,而要对付袁绍,就现在来说,从外部是很难攻破他的,而内部也就只能从他们三兄弟身上做文章,可太早袁绍能够把这些麻烦解决,于事无补。
太晚,大局已定,此计又会失去伤敌效果,而现在这个时候此计出现,只会让他们三兄弟之争更为激烈,但这一计要出效果,没有个三五年是不会有效果的,而袁绍应当已经知晓了我方用意,可他并没有兴师问罪,从中可以知晓袁绍虽然对这一计反感,但他为什么没有兴师问罪?
这就说明了,他虽然知道了我们的心思,但没有心思,或者说他现在派人来可能都是无奈之举,甚至在心里还要感谢我们,可是他心里好像了,这样就能彻底确保了袁尚的世子之位,但袁谭和袁熙二人肯定不愿见到此事成真,接下来他们献帝斗争将会真正白热化,未来必然会因近日之因而兄弟相残。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
“不会有第二种可能。”曹操斩钉截铁道:“袁绍不会没有瞧出文若的意图,他要真瞧不出来的话,是绝不可能派使节来的。”曹操太了解自己这位发小了,所以直接打断了郭嘉。
“既然主公如此肯定,那这件事也就没什么大不了的了,主公完全可以不必介怀,毕竟要有所效果,也得是几年之后,看来文若也是瞧出了这一点,所以才会擅作主张,。”郭嘉一语双关,算是为文若开脱甚至是求情,虽然二人在很多事情上有着极大的矛盾,但这并不妨碍郭嘉对他这个人的欣赏,最少他还是非常喜欢荀彧这样的正直君子的。
二人是朋友,也是曹操最为依赖的谋主,虽然在许都就谁才是文胆一事争论不休,但就今日这一件事,郭嘉就甘拜下风,他不如文若远矣,他与文若看似奇虎相当,实则不然,他乃是真正的王佐之才,只一计,便助主公未来战胜袁绍,而他是万万想不到这等妙计,杀人于无形,覆冀州于顷刻。
这一计不管成败,未来的冀州都不会安生,而冀州不安生他们就会有机会,甚至是汉家天下就会有机会,他制定荀彧这一计并不是为司空,而是为汉天子,但有些话可以现在说,可有些话却不能点破,哪怕司空已经想到。
现在的司空,没有野心,或者说他的野心才刚刚建立,这需要一个过程,所谓饱暖思**,刘澜这话虽然俗了些,但却是天下最大的大实话,连兖州都保不住的时候,曹公又怎么可能会有称霸天下的野心,可不要忘记,野心的膨胀,永远都是随着权利的滋长而产生,现在的曹公也许没有,但未来未必没有。
就算没有,那就是他真的看走眼了,当然这世人的人心,也并不是他郭嘉都能看穿的,就好像刘澜,他就有点看不透,所以才会害怕,而曹操也一样,可这世上也只有曹操才能护他周全,所以自己只需对一人尽忠即可。
可曹公就算没有野心代汉,可真到了权利之顶时,很多事情却也不是他能够左右的,就好像他与刘澜之间的交战,完全是帐下部将与刘澜方之间的冤仇。
郭嘉的话,让曹操冷静下来,对荀彧的不满也随之化于无形,其实就算这件事荀彧瞒着他,他也不会因此就对荀彧惩处,对于他荀彧的存在是无人能够取代的,这话听起来可笑,似他这样的大汉朝司空,居然会在乎一人,还是朝官,说不通,可现实就是如此,并不是他帐下无人可以取代荀彧,而是世上没有第二人能够与其比肩。
假如有一天,曹操当真对荀彧强硬起来,那也就等于曹操再也不需要他了,但是现在,曹操不会,因为需要他,需要他匡扶汉室,扫清寰宇,比起这些事情,其它都算不得什么。
曹操叹了口气,有些事情郭嘉不说,他也不想继续往深了想,想太多,他害怕打破现在的这点默契,他情愿一直糊涂着,虽然是在自欺欺人的骗自己,可在文若这件事情上,这样难道不好嘛?非要搞清楚了又能如何?
难得糊涂,有些事情想清楚了糟心,反而不如就这样一直糊里糊涂,这就是他对荀彧的态度,不用知晓真相,甚至是他害怕知晓真相。
二桃杀三士,这一计是曹操对付袁绍的最后手段,逼不得已不会轻易使用,他有些后悔,要知道荀彧会用出来,他应该早一些与他商议,而不是现在事情出现而后悔,曹操有些无奈,甚至非常生气,可当郭嘉大笑出声说现在是最好的时机时,他不解了。
郭嘉笑着说道:“这件事一点都不早,袁氏三兄弟争夺世子之位几乎可以说是人尽皆知,而要对付袁绍,就现在来说,从外部是很难攻破他的,而内部也就只能从他们三兄弟身上做文章,可太早袁绍能够把这些麻烦解决,于事无补。
太晚,大局已定,此计又会失去伤敌效果,而现在这个时候此计出现,只会让他们三兄弟之争更为激烈,但这一计要出效果,没有个三五年是不会有效果的,而袁绍应当已经知晓了我方用意,可他并没有兴师问罪,从中可以知晓袁绍虽然对这一计反感,但他为什么没有兴师问罪?
这就说明了,他虽然知道了我们的心思,但没有心思,或者说他现在派人来可能都是无奈之举,甚至在心里还要感谢我们,可是他心里好像了,这样就能彻底确保了袁尚的世子之位,但袁谭和袁熙二人肯定不愿见到此事成真,接下来他们献帝斗争将会真正白热化,未来必然会因近日之因而兄弟相残。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
“不会有第二种可能。”曹操斩钉截铁道:“袁绍不会没有瞧出文若的意图,他要真瞧不出来的话,是绝不可能派使节来的。”曹操太了解自己这位发小了,所以直接打断了郭嘉。
“既然主公如此肯定,那这件事也就没什么大不了的了,主公完全可以不必介怀,毕竟要有所效果,也得是几年之后,看来文若也是瞧出了这一点,所以才会擅作主张,。”郭嘉一语双关,算是为文若开脱甚至是求情,虽然二人在很多事情上有着极大的矛盾,但这并不妨碍郭嘉对他这个人的欣赏,最少他还是非常喜欢荀彧这样的正直君子的。
二人是朋友,也是曹操最为依赖的谋主,虽然在许都就谁才是文胆一事争论不休,但就今日这一件事,郭嘉就甘拜下风,他不如文若远矣,他与文若看似奇虎相当,实则不然,他乃是真正的王佐之才,只一计,便助主公未来战胜袁绍,而他是万万想不到这等妙计,杀人于无形,覆冀州于顷刻。
这一计不管成败,未来的冀州都不会安生,而冀州不安生他们就会有机会,甚至是汉家天下就会有机会,他制定荀彧这一计并不是为司空,而是为汉天子,但有些话可以现在说,可有些话却不能点破,哪怕司空已经想到。
现在的司空,没有野心,或者说他的野心才刚刚建立,这需要一个过程,所谓饱暖思**,刘澜这话虽然俗了些,但却是天下最大的大实话,连兖州都保不住的时候,曹公又怎么可能会有称霸天下的野心,可不要忘记,野心的膨胀,永远都是随着权利的滋长而产生,现在的曹公也许没有,但未来未必没有。
就算没有,那就是他真的看走眼了,当然这世人的人心,也并不是他郭嘉都能看穿的,就好像刘澜,他就有点看不透,所以才会害怕,而曹操也一样,可这世上也只有曹操才能护他周全,所以自己只需对一人尽忠即可。
可曹公就算没有野心代汉,可真到了权利之顶时,很多事情却也不是他能够左右的,就好像他与刘澜之间的交战,完全是帐下部将与刘澜方之间的冤仇。
郭嘉的话,让曹操冷静下来,对荀彧的不满也随之化于无形,其实就算这件事荀彧瞒着他,他也不会因此就对荀彧惩处,对于他荀彧的存在是无人能够取代的,这话听起来可笑,似他这样的大汉朝司空,居然会在乎一人,还是朝官,说不通,可现实就是如此,并不是他帐下无人可以取代荀彧,而是世上没有第二人能够与其比肩。
假如有一天,曹操当真对荀彧强硬起来,那也就等于曹操再也不需要他了,但是现在,曹操不会,因为需要他,需要他匡扶汉室,扫清寰宇,比起这些事情,其它都算不得什么。
曹操叹了口气,有些事情郭嘉不说,他也不想继续往深了想,想太多,他害怕打破现在的这点默契,他情愿一直糊涂着,虽然是在自欺欺人的骗自己,可在文若这件事情上,这样难道不好嘛?非要搞清楚了又能如何?
难得糊涂,有些事情想清楚了糟心,反而不如就这样一直糊里糊涂,这就是他对荀彧的态度,不用知晓真相,甚至是他害怕知晓真相。
二桃杀三士,这一计是曹操对付袁绍的最后手段,逼不得已不会轻易使用,他有些后悔,要知道荀彧会用出来,他应该早一些与他商议,而不是现在事情出现而后悔,曹操有些无奈,甚至非常生气,可当郭嘉大笑出声说现在是最好的时机时,他不解了。
郭嘉笑着说道:“这件事一点都不早,袁氏三兄弟争夺世子之位几乎可以说是人尽皆知,而要对付袁绍,就现在来说,从外部是很难攻破他的,而内部也就只能从他们三兄弟身上做文章,可太早袁绍能够把这些麻烦解决,于事无补。
太晚,大局已定,此计又会失去伤敌效果,而现在这个时候此计出现,只会让他们三兄弟之争更为激烈,但这一计要出效果,没有个三五年是不会有效果的,而袁绍应当已经知晓了我方用意,可他并没有兴师问罪,从中可以知晓袁绍虽然对这一计反感,但他为什么没有兴师问罪?
这就说明了,他虽然知道了我们的心思,但没有心思,或者说他现在派人来可能都是无奈之举,甚至在心里还要感谢我们,可是他心里好像了,这样就能彻底确保了袁尚的世子之位,但袁谭和袁熙二人肯定不愿见到此事成真,接下来他们献帝斗争将会真正白热化,未来必然会因近日之因而兄弟相残。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
“不会有第二种可能。”曹操斩钉截铁道:“袁绍不会没有瞧出文若的意图,他要真瞧不出来的话,是绝不可能派使节来的。”曹操太了解自己这位发小了,所以直接打断了郭嘉。
“既然主公如此肯定,那这件事也就没什么大不了的了,主公完全可以不必介怀,毕竟要有所效果,也得是几年之后,看来文若也是瞧出了这一点,所以才会擅作主张,。”郭嘉一语双关,算是为文若开脱甚至是求情,虽然二人在很多事情上有着极大的矛盾,但这并不妨碍郭嘉对他这个人的欣赏,最少他还是非常喜欢荀彧这样的正直君子的。
二人是朋友,也是曹操最为依赖的谋主,虽然在许都就谁才是文胆一事争论不休,但就今日这一件事,郭嘉就甘拜下风,他不如文若远矣,他与文若看似奇虎相当,实则不然,他乃是真正的王佐之才,只一计,便助主公未来战胜袁绍,而他是万万想不到这等妙计,杀人于无形,覆冀州于顷刻。
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 徐州之战(291)()
曹操派人去叫荀攸、程昱,方才回来升帐时,都是一众武将在场,而幕僚就只有跟着郭嘉前往徐州城的郭嘉,现在既然要商议徐州战事,很快几人便全部到来,到了们口,却发现是典韦亲自护卫,平日里如果非紧急情况,司空帐前只是普通的亲兵护卫,只有在一些特殊时期或者是战时才会由典韦亲自守护,几人忙上前拦下了正要入帐通禀的典韦,问道:“典将军,出什么事了?”
“袁绍派人来了,好像是天子册封了袁绍三子为邺侯,主公大发雷霆……”典韦所知并不多,也只能帮他他们了,让几人有所准备,这本来就是他们之间的一个默契,有时候甚至连曹操都会暗示他,有些时候有些事情并不必担心消息被泄露出去,但却可以让他们有所准备,这就好像是上大朝时一些议题都会提前知会百官,让百官有所准备,甚至前一天就告诉了一些主要负责的官员,而上朝时的笏板,除了记录天子的命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职责便是记录一些上奏的话。
“多谢。”几人躬身施礼,目送典韦入帐,他们几人随着典韦入帐脸色都在变化着,尤其是荀攸,刚才的事情太重要了,天子册封,避过了司空曹操,这事绝不可能发生,因为他的叔叔荀彧现在乃是守尚书令,总领一切朝物,可谓是大权独揽,其职位早已完全取代了三公,如果是天子册封,那么这件事肯定绕不个叔叔,也就不可能会册封成功,而若要册封成功,还能避开司空,就只有一种可能。
荀攸有些害怕,为叔叔荀彧担忧,他叔叔与他一同弃袁归曹,并迎献帝于许都,叔叔荀彧因为被封为守尚书令,这个守字其实就是个‘代’字,也就是代理或者说是见习和试用尚书令,而试用期为一年,这一年如果无大错,那么这个守也就可以去掉,假变为真。
而曹公自接献帝到许都册封叔叔为守尚书令至今,正巧满一年有余,所以叔叔这守尚书令也就变成了真尚书令,而尚书令的的职权也早与灵帝朝以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的权利越来越大,已经完全取代了三公,叔叔现在的地位,虽然是尚书令之名,却几乎等于宰相,是真正的大权独揽。
而就算早年间,其实尚书令的地位也是非常高的,在大汉朝有三独坐之谓,这三独坐说的就是在天子朝会时,三人能有专席专座,分别是司隶校尉、御史中丞以及尚书令,可见这三人的地位何其特殊。
如今叔叔在这样的重要位置上,并非是天子多么赏识,而是因为曹公的举荐,不然的话也不会弄个守尚书令出来了,但是以叔叔的才能这类的职位完全符合他的才能,甚至在他眼中都有些大材小用,可再想想,这大汉朝的朝官里,除了尚书令,好像还真没有更适合叔叔的官职了,毕竟这尚书令自认第二,还真没有人敢自认第一,就算是挂着司空名号的曹操,可能在职位职权上都比不了。
可曹操的情况有比较特殊,在曹操面前,叔叔始终是臣,只此一点,不管荀彧地位如何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