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另外一个角度上来说,也可以证明帝国在当代的亚洲周边国家里有着多么庞大的影响力。
这种汉式教育的推广,也不仅仅局限在朝鲜,越南王国、日本三国等国家基本都在做。
亚洲的这些小国,看到了帝国进行改革成功后,一个个都是把帝国的改革视为成功道路,争先恐后的进行仿效,再加上这些国家都是处于传统的汉文化辐射地区,受到汉文化影响已经不是一两百年,而是几千年了,因此对此并没有什么抗拒。
这种不抗拒,也和当代没有什么现代国家、民族等概念有关。
后世普遍意义上的现代国家概念,是在十九世纪末期的民族主义兴起后,才逐渐形成的现代国家概念。
而在这之前,所谓的国家一般只是说‘王朝’,即家天下,这一点对于亚洲地区的传统儒家地区而言更甚。
即便是在现在的帝国,同样是处于王朝国家的阶段,而不是后世人所认为的现代国家的阶段。
这从军人发起冲锋的时候喊的口号就可以看的出来,他们喊的是为陛下死战,陛下万岁之类的口号,而不是说什么中国万岁之类的。
帝国的海陆两军,效忠的并不是中华帝国这个国家,而是林哲这个皇帝。
所以当代的帝国,和后世的现代国家是截然不同的。
帝国都如此了,其他国家的情况自然也是差不多。
因此当代的普通民众,对国家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对割让了多少领土基本不怎么关心,至于什么文化丧失、民族消亡这些概念,很多人听都没听过。
因此帝国在亚洲方向推广汉文化的,非但没有受到排斥,反而是受到了欢迎。
因为这样一来,很多当地一些贵族、上流人士才能够学习并解除到的汉式教育,能够被中下层更多的民众所接触并学习到。
和历史上的西化在亚洲地区受到普遍排斥不同,汉化则是受到了普遍的欢迎。
袁保恒一边看着朝鲜王国最新成立的‘汉城高等中学’的开学仪式,一边想着,要让朝鲜彻底加入中华帝国,仅此还是不够,必须再加把劲。
而这种情况下,还有什么比联姻更适合的!
很快,在袁保恒的推动下,朝鲜方面准备了送王室女子到南京。(。)
第六百六十五章 李允慧见闻()
听闻朝鲜王国那边要给自己送女人,林哲有些无语!
但是无语归无语,但是这种非常明显的政治联姻却是不好推迟,因为这不仅仅是送来几个女人这么简单,而是代表着朝鲜上层对帝国积极靠拢的一个明显举动,林哲如果直接拒绝的话,恐怕朝鲜那边都以为帝国有什么不满了。
不就是几个女人嘛,林哲的皇宫那么大,多养几个女人也没有什么。
所以很快就是准了。
朝鲜方面的动作非常快,很快就是派遣专门的使团准备出发前往南京。
这个使团乃是朝鲜最近几十年来派遣到中国来的人数规模最大的使团,不仅仅有部分朝鲜方面的高级官员,同时还有大量准备到中国学习参观的年轻官员,当然了,其中最重要的还是两名被送到中国联姻的朝鲜李氏家族的女子。
要和帝国联姻,给数亿人心中至高无上的天子送女人,这女人就必然不能是普通女子,朝鲜那边的普通女子绝对不行,王臣贵族的女子也不行,必须是朝鲜李氏王室的女子。
要不然的话,就不是来送女人联姻,而是来打帝国的脸面了。
只是不知道是血脉问题还是怎么滴,朝鲜李氏王室的血脉单薄到堪比清末时期的满清爱新觉罗氏,前面几代王国愣是一个女儿都没能留下来,最近的一个王室嫡女,也就是朝鲜哲宗李昪的女儿,即永惠翁主已经是在去年死掉了。
当初为了联姻的李昰应的袁保恒两个人把李氏王室的名册往上翻了三代,愣是一个适龄、未嫁的王室嫡女都找不出来。
别说适龄、嫡女这两大要求了,就算是庶女、未嫁的一个都没有。
如此不得不让袁保恒唏嘘无比,你这朝鲜李氏的皇帝生育能力虽然都不错,但是这夭折率也太高了吧,就没几个王室子女能够长大成人的,反倒是我大中华帝国,四大皇子无一夭折,由此可见,这朝鲜真不是什么好地方,连儿子和女儿也养不大。
李氏的王室嫡女找不到,庶女也找不到,所以只能是把目光扩大放到李氏王室的旁支里,这范围扩大了,倒是找到不少适龄的女子,最后一番挑选后,选出了两名女子出来。
而李允慧就是这两名女子之一,她虽然说是李氏宗室,但实际上她的家族和王室嫡系已经隔了好多代了,这从她的家境就可以看得出来。
她们家虽然号称是李氏宗室,但实际上家中过的也就是普通生活,家中有田百亩,房屋十余间罢了,这等家境如果放在帝国这边来,顶多也就是乡下土财主的水平,甚至还有所不如。
不过不管怎么说,他们家都还是李氏宗室,这宗室女子自幼也是接受了必须的教育,尤其是汉文化教育,所以她的一手中文毛笔字写的勉勉强强过得去,口语也还算流利。
当然了,这并不是她能够入算联姻人选的原因,因为汉文化这些东西是朝鲜上流社会必须懂的东西,身份背景和自身的学识水平大家其实都差不多。
真正让她被朝鲜上层选中的原因很简单:此女相貌上佳!
这联姻的对象不是普通人,而是中华帝国的大皇帝,身份背景要过得去的同时,这相貌自然也是必须上佳的。
要知道李昰应可是从上百个宗室女子里选中了她,此女的相貌自然是差不到那里去。
李允慧被选中了后,立即被赐予‘允慧公主’,这是朝鲜王妃所生的女儿才有的封号,不过为了李允慧的身份更匹配一些,所以是特赐了允慧公主的封号。
而后就是迅速跟随使团踏上了客轮前往中国。
当她在码头看见那艘庞大的船只时,不由得愣住了,哪怕是透过面纱,旁边跟随的侍女也是能够看到她的震惊表情。
只是露出震惊表情的不仅仅是李允慧,也不仅仅是这几个女人,就连是这支朝鲜师团的团长金弘基都是目瞪口呆!
因为此时出现在他们眼前的并不是现在汉江上能够看见的一些小吨位火轮,更不是什么木船,而是一艘吨位达到了两千多吨的海军战舰。
该舰乃是帝国皇家海军所属之铁甲舰盘古号,该舰作为帝国第一代的远洋铁甲舰自从1863年服役后,已经是度过了足足十一年的服役生涯。
该舰在去年的时候就是由主力舰改为了预备舰,并转往第三舰队服役,而第三舰队在帝国皇家海军序列里,定位是‘后备训练’舰队,船只以老迈战舰以及训练舰为主,主要责任是为帝国训练培养军官和水兵。
当然到了战争的时候,第三舰队里的战舰哪怕是老迈的战舰和训练舰,但是必要时候也会上前线参加战争,而这就是第三舰队的‘后备’任务了。
盘古号到了第三舰队后,承担其了训练船员和官兵的任务,这一次本来是进行常规的远洋训练,预定航程是抵达釜山军事基地的,不过出发前却是接到任务,让他们给去迎接来自朝鲜的和亲使团。
海军之所以把任务摊派给盘古号,主要是因为盘古号本来就有训练任务,只不过是把目标从釜山改成了汉城而已,这种情况下,海军方面自然不会专门另行抽调军舰给和亲使团进行护航的。
当然了,朝鲜的和亲使团自然是不会住在盘古号上,好歹和亲使团里有着两位帝国未来的嫔妃呢,尽管现在还不是,但是以后是啊,所以军方可以不搭理和亲使团里的其他朝鲜人但是李允慧以及另外一名和亲的朝鲜女子却是不能无视的。
实际上,皇家海军只负责护航,接送朝鲜和亲使团的乃是外务部。
外务部早就是雇请了皇家航运公司所属的一艘中等吨位的邮轮充当坐船。
尽管只是从盘古号下的码头路过,都是让诸多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庞大战舰的朝鲜人震惊无比。
这些朝鲜人,除了少量出使过中国的外交官员以及少量好帝国海军打过交道的官员外,其他人都是没有亲眼见过这等庞大的战舰的。
以往他们都是听说过帝国有着长百米、宽数十米,近望如山的庞大战舰,但是真正亲眼见过的却是没有几个。
这个时空的朝鲜人,实际上比历史的时空里的朝鲜和外界的接触更少一些。
原时空里,朝鲜在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时候,可是相继接触过英法日本等国的,最后是被坚船利炮轰开了国门。
但是在这个时代,帝国的强势崛起,却是让英法等国在东海海域的踪迹几乎灭迹,而帝国向来视朝鲜为后花园,英法等国除非冒着引起战争的危险,不然的话是不会擅自跑到朝鲜来,玩什么炮击江华岛的事。
一方面来说,是帝国的崛起保护了朝鲜不受西方的干扰,但是另外一方面,帝国的崛起也是让朝鲜继续保持了愚昧,未开化的状态。
朝鲜和亲使团的几个高官甚至还获得邀请,前往盘古号上参观,而他们所看到的一切都是让他们震惊不已。
他们之中很少人知道,盘古号这种铁甲舰,已经是十几年前的落后货色了,在缺船的帝国海军里,都只能是充当预备战舰或者训练舰了。
如果让他们看到帝国最新锐的万吨巨舰,比如蚩尤号,他们还不得被吓死。
李允慧这个少女倒是没有和那些朝鲜的高官们一样感触那么深,她只是觉得这船好大好大,但是却也没有什么具体的感受。
等和亲使团的人都上了船后,邮轮和盘古号铁甲舰则是离开码头,然后横渡黄海,直奔上海而去。
由于是第一次坐船出海,李允慧有些晕船,甚至一度呕吐不止,好不容易到了上海后,帝国外务部的官员看见和亲使团的人晕船实在严重,所以是不准备安排他们换成内河客轮到沿着长江去南京,而是准备让他们在上海乘坐火车到南京。
这到了上海后,首先入眼的就是长江口和黄浦江里密密麻麻的船只,上海作为当代帝国最大规模的工商业城市,航运非常发达,各种船只多的不得了,而在黄浦江口,更是帝国皇家海军的最重要基地之一淞沪海军基地,那里停泊着帝国皇家海军的大量主力舰,其中就有一艘蚩尤级战列舰应龙号。
看到停泊在码头上的万吨巨舰,又是把和亲使团的朝鲜人给吓了个不轻,原本他们以为盘古号就够大的了,但是没有想到和所看到的万吨巨舰比起来,这盘古号就是三岁小儿啊。
进入了黄浦江后,除了黄浦江的船只外,黄浦江北岸的诸多高楼也是给予了他们极大的震撼,下船上岸后,坐上马车经过外滩大道,入眼的一片又一片的高达砖石建筑。
上海乃是中国工商业之精华所在,而外滩大道更是上海的精华所在,一条外滩大道,堪称是当代帝国工业化改革的最明显代表,乃是帝国最闪亮的名片。
别说是这些来自朝鲜的未开化之人,就算是第一次来上海的欧美国家的商人们,也无一不被外滩大道的繁华所震惊。
当晚,朝鲜和亲使团下榻外滩饭店,第二天则是前往上海火车站北站。
这被巨大的战舰和上海外滩的繁华震惊了后,朝鲜人对火车倒是没有露出太大的惊讶了,这倒不是他们觉得火车不够震惊,而是震惊多了,也就麻烦了,反正他们现在所看见的东西已经是颠覆了他们以往的认知。
当然了,好几个以往出使过中国的朝鲜外交人员倒是不会这样,他们有的在中国已经待了好多年,早已经习惯了帝国的变化,甚至习惯了帝国的近代化生活。
让他们现在回到朝鲜生活的话,恐怕是要不习惯的。
李允慧倒是对火车的感觉好很多,因为终于不用晕船了。
这年头的火车走的慢,每小时不过几十公里的时速,走起来在后世人看来就是慢悠悠的,不过在当代却是最快捷便利的交通工具了,甚至比高速客轮走的还要快一些。
坐上火车,李允慧不时通过车窗看着铁路两旁的景色,大部分景象和她在国内看到的差不多,农田、劳作的农民,但是有时候却是会出现一些明显的不同。
比如说沿着铁路架设的电报线,还有旁边偶尔会出现一座大规模的厂房,厂房大多有着高耸的烟囱,并冒着阵阵浓烟。
有人告诉她,那是蒸汽机冒出来的烟柱,那些工厂都是用蒸汽机为动力的。
李允慧不知道蒸汽机是什么,也不理解什么叫现代化的机器工厂,她只是觉得这片国度和自己的国家不一样。(。)
第六百六十六章 世界第四海军()
朝鲜和亲使团的到来,这对于朝鲜本身来说或许是第一次以官方的姿态见识到了现代工业化国家的强盛,这给朝鲜带来了深刻的后续影响,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坚定了朝鲜方面李昰应为首的亲中派的态度。
那就是坚决抱紧中华帝国的大腿,采取全面的汉化改革。
不过对于帝国方面来说,朝鲜和亲使团的到来就是显得无足轻重了,就连林哲自己都是不怎么关注。
毕竟以帝国目前的强势,朝鲜自身的态度并重要,重要的是帝国对朝鲜的态度。
等到朝鲜和亲使团离去的时候,时间已经是进入了1875年。
1875年,对于帝国而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尤其是对于帝国皇家海军而言,更是一个非同寻常的日子。
这一年,帝国的第五艘万吨战列舰尧帝号正式服役,这是一艘舜帝级战列舰的二号舰,该舰在1874年就是完成了整体施工,在经过后续舾装和试航后,顺利于1875年的九月份加入帝国皇家海军现役,和舜帝号一起被编入第五战列舰分队。
除了尧帝号外,这一年帝国还服役了第三艘装甲巡洋舰青龙号。
如此也就代表着,1875年的今天,帝国皇家海军已经拥有了五艘万吨战列舰,三艘装甲巡洋,这八艘主力舰清一色都是1870年后服役的,舰龄最大的蚩尤号也不过五年而已。
这八艘主力舰,代表着帝国海军现今最精华的力量。
除了这八艘主力舰外,帝国海军尚有部分1870年前建造服役的二等铁甲舰,比如两艘夸父级、一艘天吴号、三艘炎帝级、五艘盘古级以及两艘近海铁甲舰毕方号以及帝喾号。
铁甲舰之外,尚有部分巡洋舰,包括快速巡洋舰五艘,常规巡洋舰八艘,数百吨的小型铁甲舰、浅水炮舰等一大堆。
截止到1875年九月,帝国皇家海军的总吨位约为十七万吨,其总吨位已经是超过了意大利、奥匈等国,仅次于英国和法国和俄罗斯之后,是为全球之第四海军。
不过帝国海军的总吨位和俄罗斯海军总吨位其实相差并不大,俄罗斯海军的吨位是二十万吨,只不过比帝国多了三万吨而已。
不过这世界第三或者第四一和世界第一和世界第二比起来,差距就很大了,当年英国皇家海军的总吨位约为六十八万吨,法国海军是约为四十八万吨。
但是帝国海军的总吨位虽然不如前面的这几家,但是有一点值得注意的就是,帝国海军的主力舰数量和吨位并不少。
这是因为帝国海军和其他几个海军的构成有所不同。
帝国海军因为缺乏其他的海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