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枭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清末枭雄- 第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历史上也的确如此,许乃钊由于无法抽调太多兵力反攻上海,导致年逾都没能攻下来,并与次年被革职,清军最后还是依靠上海租界洋人的支持,在英法殖民军队的协助下,最后才在1855年初攻下上海。

    现在嘛,许乃钊听见林哲这个名字,看到了一丝希望,自己江苏这边是没没办法抽调太多兵力反攻上海的,但是浙江那边却还是有着一个余胜军啊,如果林哲能够率军驰援上海,而且余胜军之前的战绩不是吹出来的话,那么夺回上海应该不是什么难事。

    但问题的关键是,林哲率领的余胜军并不归他许乃钊管啊!

    要想让林哲率兵驰援上海,这难度不小,不仅仅要让林哲同意,同样还要让浙江巡抚黄宗汉同意。

    不过就算难度大一些,许乃钊还是要打算尝试一二的,不管怎么样总比让上海小刀会盘踞上海强得多。

    许乃钊请求浙江遣军救援上海的公文很快就是送到了浙江这边,黄宗汉看着许乃钊的这份公文,当即就是冷哼一声:“这个许信臣倒是打的一手好算盘,我浙江花费银钱无数,辛辛苦苦维持才有今天这个局面,才报的浙北免受贼军的祸害,他如今张张口就想要让我们派兵三千帮他们收复上海!”

    “如今我浙江防务甚紧,皖南那边的贼军可是对我们虎视眈眈呢,前些日子都能派兵上万过来,虽说被林哲率军打退了,但是谁知道他们会不会再派兵南犯!”黄宗汉说实话,心底里是很不愿意派兵北上救援上海的。

    如今他手底下可用的兵力原本就不多,除了林哲的余胜军,其他的绿营、八旗以及其他团练都分散各地住房,防务甚为吃紧,如今还能够支撑下来,很大一定程度上还是依赖了林哲的余胜军。

    林哲的余胜军驻防湖州,可谓是凭借一军之力就是恭维了浙北门户,大大的解放了浙江其他清军的兵力,使得黄宗汉可以把其他清军派往浙江其他地方防备太平军,弹压地方。

    黄宗汉不愿意派兵去上海,而这个时候,湖州府城的林哲也是接见了许乃钊的一个幕僚。

    此人姓黄名以典,年约四十,乃是一名举人,目前在许乃钊帐下出谋划策,自从许乃钊决定向浙江林哲求援后,他就是自告奋勇亲自前来湖州,试图说服林哲早日出兵上海。

    “林大人,你我皆知上海之南就是嘉兴,而嘉兴乃浙北门户,一旦上海贼军势力渐大,成席卷之势后,唯恐嘉兴不保,一旦浙北门户陷于贼军,浙北千万百姓怕是要生灵涂炭啊!”黄以典继续说着。

    “到时候恐怕林大人的余胜军也难免和贼军对上,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能先发制人,在贼军势大之前一举歼灭他们,消后患于无形呢?”

    听着这个黄以典的话,林哲的表情并没有什么明显的变化,实际上他根本就没有仔细听黄以典的话,他身为一军主将,练军打仗也有半年了,哪怕是普通人但是他也知道一些显而易见的战略发展。

    上海的小刀会如果真的势力快速膨胀,到时候横扫江苏苏松太地区以及浙北是有可能的,而把浙江视为自己后方根据地的林哲自然不会坐视这种事的发生。

    实际上不用等许乃钊的说客来湖州,也不用等黄宗汉的命令过来,林哲自己就已经是开始准备出兵上海了。

    为什么?

    浙北是余胜军的基本盘,余胜军在绍兴招兵,而后续也有可能在临近的宁波府、杭州府、湖州府甚至嘉兴府募兵,而湖州府由于湖州厘捐局的开办,更是目前余胜军的主要军费来源地。

    要知道目前余胜军军费开支巨大,官府只承担了每月几千两银子而已,后续的主要军费都要依赖这个湖州厘捐局的收入支撑,而未来可以预见的是,浙江厘捐局的开办范围进一步扩大,到时候余胜军就可以从中获得更多的军费,从而真正奠定这支军队的军费基础。

    所以说,浙江,尤其是浙北地区就是余胜军的基本盘,容不得任何人染指,不管是太平军还是小刀会,如果威胁到了浙北的安全,这就等于威胁到了余胜军的生存空间。

    除了出于保护浙北战略安全的考虑外,林哲也不得不考虑另外一点,那就是他的军械来源几乎都依赖在上海那边,外购的火炮、弹药都是从上海买的,而为余胜军供应所有步‘枪以及部分弹药的林德机器厂就在上海。

    上海的小刀会的崛起,已经算是直接威胁到了余胜军的生存空间、军械供应。

    然而尽管心中已经早早就决定要出兵上海,但是林哲开口却是满是推脱之意:“我余胜军月前一战损失惨重啊,千余将士为国朝捐躯,至今都没能缓过气来,而且我军目前训练缺乏,骑队紧缺,根本无力东进上海啊!”

    林哲的推脱在黄以典的预料之内,这年头就没几个军头会爽快的帮别人打仗的,来湖州之前,他已经得到了许乃钊的一定授权,可以向林哲许诺一定的好处。

    所以他当即就是开口了:“大人的难处我自然也是知道的,我家大人也绝对不敢让贵军兄弟白跑一趟,只要贵军愿意驰援上海,我们这边自然会提供协防费的!”

    林哲不是政治家,也不是商人,所以他没有兴趣和黄以典绕来绕去,直接就是开口道:“多少?”

    黄以典惊讶于林哲的直白,不过还是迅速回道:“三万两,如果贵军能够一个月内拿下上海县城,肃清匪患,那么再加白银两万两!”

    林哲听罢摇了摇头:“黄先生可知道我余胜军每月开支多少,至少两万两?如果前往上海打仗,这弹药抚恤所费少说也得三万,合着我带人去上海给你们打白工?我就算答应了,恐怕我手底下的兄弟们也不答应啊!”

    黄以典面露为难之色,这林哲倒是敢说,五万两还没有赚头?骗谁呢,这余胜军左右不过千把人,要说打一个月仗下来要花五万两,打死他都是不信的。

    不过他没有说这些,而是谨慎道:“那林大人您的意思是?”

    林哲张了张手:“十万两,这样勉强可以走一趟!”

    说了这句话后,他不管黄以典的惊讶之色,而是继续道:“另外你也知道,我这边骡马奇缺,如果要出战是必须有骑队配合,所以还得劳烦贵方提供乘骑战马三百匹!”

    黄以典听罢后有些皱眉,许乃钊给他的权限还是比较大的,说只要林哲愿意出兵并能够打下上海城,给个十万八万两银子都没问题,虽然江苏那边缺钱,但是这缺并不是特指江苏巡抚衙门,而是江南大营,而且所缺的也不是什么几万两,而是几百万上千万两银子。

    再说了,就算给林哲钱也不是花许乃钊自己的,而是官方的钱,如果能花十万两银子就让林哲出兵并收复上海,这对许乃钊个人没什么损失,但要是长时间夺不回上海,那么他许乃钊就会被革职,这倒霉的就是他自己了。

    两者相权衡,所以许乃钊才是给黄以典放下了极大的权限。

    钱的事好办,马匹却是不好搞,江南、江北大营里虽然骑兵不少,战马也多,但这些都是用来对抗太平军主力的,可不好挪用。

    看着黄以典面露为难之色陷入了沉思,林哲也不催他,而是一边手持茶盏一边等着。

    粉嫩新人冲榜好难,上周差一点就上首页新书榜了,而现在新的一周到来,还请兄弟们助雨天一臂之力,把枭雄送进首页新书榜,让更多的人看到这本书!xh118

第五十三章 东进上海() 
林哲提出的条件里头,钱的事好商量,但是战马这一条却是林哲非常需要的,过去的数个月里,林哲一直用各种手段收集马匹以作军用。追哪里快去眼快

    虽然说都是军用马匹,但是近代军队中的马匹也分好几个等级,最差的自然是役用马,也就是后勤用马,这些马匹要求相当不高,基本能拉着马车走就行了,甚至骡子都能用。

    再过来就是普通军官的乘骑用马,要求算一般,能骑就行了,对马匹的身高以及体重没有太大的要求。

    而正规骑兵所使用的马匹却是要求相当高,西方国家的骑兵战马一般都要求一米五上下,要求最高的胸甲骑兵需要战马身高达到一米五五到一米六之间,而普通的轻装枪骑兵、骠骑兵等则要求在一米五上下。

    当然,这说的是西方近代骑兵对战马的要求,而这个数据对于当代中国来说是不可能实现,因为世人皆知中国用的是蒙古马,平均身高在一米二到一米三五之间,超过一米四的屈指可数。

    说实话,这个身高数字对于近代骑兵而言已经是非常非常的差了,同样一个近代骠骑兵,人家骑着身高一米五的高头大马,你骑着一米三的矮个子,这相互挥舞着军刀发起冲锋对砍的时候,谁占据优势,谁占据劣势已经一目了然。

    受限于蒙古马的先天劣势,要想完全依赖蒙古马建立一支兵种完善的近代骑兵,其难度相当大。

    如果想要真正的建立一支近代化合格骑兵,其实路子只有一条,那就是引进西方战马,然后和蒙古马杂交,培育出适合远东地区使用的优良战马。

    俄罗斯的顿河马、日‘本的东洋马都是引来外来马匹然后配属搞出来的,而他们的近代骑兵就是建立在这些改良后的马种之上。

    这改善战马的事还太遥远,也轮不到现在的林哲去费心,受限于国内战马的素质问题,余胜军对骑兵用马的要求是身高必须达到一米三。

    这样的战马虽然对比西方的战马劣势很大,但是好歹可以勉强撑起余胜军骑兵的架子,让余胜军的骑兵挥舞着军刀进行冲锋。

    但是别看这一米三的战马身高对比西方马匹矮了很多,但是要在江南地区找到数百匹身高一米三以上的蒙古马,其不是说非常大,而是基本不可能。

    林哲搜罗了多月才找到几十匹,不过这一批战马随着泗安战役亲卫队的覆灭也是死伤过半,然后又从太平军手里缴获了一批,补充后使得合格的战马数量达到了七十多匹。

    然而这对于刚建立的骑兵连来说依旧远远不足!

    为了给骑兵凑足战马,林哲甚至亲自下令,把诸多军官们的马匹都挪用到了骑兵连,这些普通马匹虽然质量不咋地,但是好歹能先用着,至于那些军官们,只能是先委屈着换骑更次一等的马匹了。

    然而这**匹短缺的情况也不能一直持续下去,林哲一直想着如何解决马匹问题!

    而最有可能的办法就是从江南大营或者江北大营的清军手里头搞到马匹。

    如今黄以典找上门来,说江苏巡抚许乃钊请求自己出兵上海,这不就是天上掉下来的好机会吗,如果有许乃钊帮忙,自己从其他清军手里搞到一批战马应该问题不大。

    他林哲也不贪心,只要能够搞到两百匹就足够了!

    可惜这事黄以典也是有些为难,来之前许乃钊虽然给了他不小的权限,但这只限于银钱方敏,至于战马,说实话不管是许乃钊还是黄以典都是事先没有想到的。

    不过没有想到也没事,邀请林哲出兵上海是必须的,除非林哲狮子大开口,不然的话能满足就尽量满足。

    还是那句话,反正给林哲的钱、马匹不是他许乃钊的,更不是他黄以典的,那些都是朝廷之物。

    然而如果上海夺不会来,被革职的可是他许乃钊!

    用朝廷的东西换取林哲对许乃钊个人的帮助,这怎么看都是划算的事。

    所以黄以典只是沉思了片刻,然后就开口道:“战马一事虽然难了些,但也不是不可能,只是这三百匹数量太多,恐怕短时间内很难筹齐。另外如果要凑集这一批战马,所需的银钱也不少!”

    林哲听到黄以典松了口,脸上露出了喜色,银子虽然重要,但是战马更重要,如果许乃钊那边能够给他支援三百匹战马,那么拿的钱少一些也无妨。

    双方这一番简单的谈话,很快就是达成了一个口头上的协议:

    第一,江南大营将会分批拔给余胜军八万两银子的弹药、粮饷费,并承诺承担余胜军进入江苏后,一应粮草军需都由江苏方面供应。

    第二,江南大营将会分批在月内调派战马三百匹给予余胜军,以帮余胜军建立骑队。

    第三嘛,林哲将会亲自率军奔赴上海,驱除小刀会并保证在两个月内夺回上海县城,而江南大营也会酌情抽调兵力参与战事。

    这一系列协议里头,基本上江苏方面是包揽了余胜军进入江苏作战后的所有军需供应,嗯,除了弹药,人家余胜军又不是免费劳力,你请人家过去打仗,不仅仅要给钱,伙食你也得包啊,黄以典还代表许乃钊承诺,余胜军进入江苏后会劝说江苏士绅给予余胜军的最大支持。

    至于说江南大营派遣兵力支援余胜军作战,说实话林哲对此不报期望,不是说他认为清军不会派兵来,而是他认为清军排兵来也不管用,说不准还碍手碍脚呢。

    这个协议只是林哲和许乃钊之间的一个口头上的协议,自然也不会有什么正式文件之类的,双方约定后就是迅速施行。

    许乃钊兴许是害怕上海那边的小刀会继续做大,所以很快就是派人昼夜疾驰赶到,并送来了四万两的首批军费,至于后续的四万两将会等余胜军进入江苏后再分批拔给。

    至于那一批战马,许乃钊那边还需要一定时间,约定在半个月后余胜军可以直接到苏州一带接受首批一百多匹战马,后续的战马也会持续送到。

    既然拿了钱,林哲也不好拖延,毕竟这一次算是拿钱办事,许乃钊既然把钱已经送过来了,自己自然也不好拖延什么。

    再者,其实他就算不和许乃钊做什么交易,基于包围浙北战略安全的考虑,他还是要进军上海的。

    所以八月十五,已经拿了钱,充好充分准备的林哲率军北上!

    这一次北上,林哲并没有把余胜军的全部兵力都带走,他只带了第一步兵团全部、第二步兵团三个连、装备六门十二磅火炮的第二炮兵连、装备五门六磅炮的第三炮兵连、重建的辎重团三个连,尚未满编的骑兵连一百五十骑。

    总兵力约一千四百人,算得上是包含了目前余胜军的绝大部分精华部队。

    而留在湖州的还有第二步兵团三个连、刚成军半月不到,尚处于初期训练中的第三步兵团、装备五门劈山炮的第一炮兵连。

    第一炮兵连近期目前装备了两门八百斤劈山炮、三门五百斤劈山炮,但是该炮兵连的大量炮兵和军官都被抽调到了第三炮兵连,目前来说,该炮兵连战力比较低。

    此外还有同样正处于训练当中的一个辎重连,未满编的骑兵一小队十余骑。

    这些留守湖州的余胜军总数约千人,都算得上是新部队,还需要大量时间的训练,就算带着去上海也没有什么作用。

    出兵上海的部队再加上留守湖州的部队,也就是说到目前为止,余胜军已经扩充到了三个步兵团、三个炮兵连、一个骑兵连、一个辎重团,目前不满编的情况下约两千四百人。

    但是目前余胜军还处于扩充当中,一部分部队还没有满编,如果全部编制都满编的话,余胜军的总兵力将会达到两千七百人,拥有步‘枪两千余支,大小火炮十八门,乘骑战马两百五十匹,役用骡马三百余匹的规模。

    为了维持这个规模的军队,仅仅是人员薪饷以及骡马嚼用每月就得大约两万两银子,打仗开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