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拿下了广州可不代表就能够掌控整个广东了,诸多地方都得一一清理,尤其是中华军执行的是彻底绞杀一切非法武装,甭管是清军还是土匪又或者是地方上的县勇、团练、乡勇,通通都是在清剿的行列之内。
然后在安徽皖北、河南以及山东大部分地区,为了清剿地方上的各种多如牛毛的土匪、地方武装,当地的少量皇家陆军以及大量的协防军基本上每天都会爆发战斗。
这些清剿性的战斗虽然不可能对中华军造成多大的人员伤亡,但是打仗就得花费各种作战物资啊,要打仗你得需要火药吧,得需要炮弹吧,子弹得要吧,粮食得要吧。
这林林总总加起来,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目前来说,要让统帅部这边凑齐起来足够三四万主力部队两个月作战所需的物资,除非北边的施清瑄已经攻克北平,北伐战事告一段落才有可能,不然的话是相当困难的。
但是陈云陶知道这些,而且他非常清楚石琅翼肯定也知道这些的,然而石琅翼依旧在这个关节眼上亲自从安庆回到南京寻求统帅部的支持。
因为石琅翼有着必须这么做的理由,他不仅仅担心着江西局势出现的变化会影响到后续帝国的西进计划,他更担心如果自己继续坐视江西局恶化,进而会影响他在陛下心中的影响。
因为两年前的犹豫,他石琅翼已经是被陛下冷落了足足两年,去年年底虽然成功出任第四军军长,但是他在军方内的地位已经是远不如当年,曾经被誉为余胜军内最优秀的将领,林哲麾下的头号战将,他无法忍受自己逐渐沦为二流甚至三流。
他需要一场战争来体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第三百七十九章 争论和妥协()
自去年年底出任第四军军长后,石琅翼就已经是谋求着重新崛起的机会,而要想在中华军这个体系里崛起成为众人瞩目的明星,唯一的渠道就是来一场大捷。
然而别看中华军这几年来似乎胜仗不断,但是并不是每个中华军的将领都能够捞到大出风头的机会的,当施清瑄在上海之战里大出风头的时候,更多的人则是默默无闻的苦熬机会。
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驻防皖南、赣北地区的第四军将士了!
第四军的前身则是余胜军时代的第二混成团,后续的第四师,再以第四师为核心组建了第四军。
这支部队在余胜军时代乃是最负盛名的一支部队,在徐言青的率领下,创造了一路奔袭数百里攻克镇江、威胁南京的壮举,在1856年年底,以第二混成团为核心,再加上第十混成团等部队组建的第四师在徐言青的率领下攻略浙江,在短短两个月不到的时间里就是攻克了浙江全境。
徐言青率领第四师占领浙江后,奠定了中华帝国的基础,促成了林哲最后决定登基建制。而徐言青也是顺势和林成飞、施清瑄两人一起成为了中华军里的三大将领之一。
后续第四师参与了西进计划,但是从1857年初一直到现在为止,第四师的表现可以说是相当一般,进攻皖南、赣北的时候虽然也是胜仗打了不少。但是和北伐战争、苏南和英法联军的战争,三次广州战役比起来,却是要显得渺小的多。
这种情况在石琅翼担任第四军军长后依旧没能得到改变。
第四军所属的各部队。尤其是第四师几乎要沉寂在中华军各师之中,从1857年初到现在,就没打过一场大规模的战役。
没有仗打,就没有战功,没有战功就没有晋升!
第四军上下,尤其是第四军所属的第四师的军官们几乎是眼巴巴盼着帝国尽快发动西进战略,然后挥军西进立下显赫功劳。谋图公侯之位。
第四军的军官们如此,而一门心思谋求着重新上位。获得林哲重用的石琅翼也是有着类似的想法。
所以当江西以及湖北那边局势出现变化之后,让第四军上下都是看到了希望,上个月他们就是等着统帅部的命令让他们进攻九江了,然而统帅部那边的目光依旧是放在北伐上。
所以不得以的情况下。石琅翼是亲自从安庆返回京师,试图说服陈云陶这个联合参谋长以及其他各部的总长支持西进计划。
看着石琅翼诉说着提前西进的必要性,说着如果现在不进攻九江的话,后续就更难打之类的话,陈云陶也是相当无语。
军方的高层将领都知道,他陈云陶自己是支持提前发动西进计划的,为此他已经是在十一月份的御前战略会议上正式向各部同僚以及圣上提交了自己的战略构想,但是随后却是不了了之,别说没有同僚们支持他的了。就算是圣上林哲也是对提前西进抱有诸多疑虑。
这种情况下,陈云陶自然也是只能放弃这个想法,转而把所有心思都是放在了支持北伐作战上来。
如今石琅翼来找他。陈云陶自然不会拒绝支持他,但是就算是陈云陶支持他又如何?他这个联合参谋长虽然权势不算小,但是依旧没有权力单独决定这种整体上的战略规划。
如果现在要发动江西战役的话,就会让如今帝国的整体战略规划出现变化,而这种涉及到整个帝国战略规划变化的事,别说他陈云陶了。就算是所有军方大佬们加在一起也决定不了,整个帝国能够决定这种事的只有一个人。
那就是圣上林哲!
所以面对石琅翼的请求。陈云陶不是不愿意,而是无能为力!
不过即便如此,他还是应承了下来,说如果石琅翼能够获得统帅部其他部门,尤其是军需部以及后勤部这两大部门的支持,那么他就会在后天举行的御前战略会议上支持石琅翼。
得到了陈云陶的首肯后,石琅翼此行的目的也就算是达到了,他来见陈云陶也就指望过单靠陈云陶就能够推动帝国提前发动西进战略,他只要在后天的御前战略会议上陈云陶能够支持自己就足够了。
辞别了陈云陶后,石琅翼马不停蹄又是去见了军需部总长李秉同以及后勤部总长魏铎立。
不过和联合参谋部总长陈云陶同样是野战军出身不同,军需部总长李秉同以及后勤部总长魏铎立这两个人却不是野战军将领出身,而是文职将领。
后勤部总长魏铎立虽然是军人出身,但他一直从事的都是后勤相关事宜,先后担任过余胜军后勤处帮办、后勤处总办,1856年底组建统帅部,成立后勤部后,他顺势成为后勤部总长。也就是说,他一直从事的都是后勤事务,并没有真正的上过战场。
而这人其实在中华军里还算好的了,要知道军需部总长李秉同以前甚至都不是专职军人,他早年在林哲幕府中是担任的幕僚,在齐宣浩手下负责军需采购事宜,一直到余胜军更名为中华军,组建统帅部后,李秉同担任军需部次长,这才被首次授予陆军少将,成为一名军人,在齐宣浩脱离军界,转而担任财务部大臣后,他则是成为了第二任的军需部总长。
不管是魏铎立还是李秉同,这两个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是文职将领,他们对打仗之类的一窍不通,整天都是和文件打交道。
而这两个人为首,和一大票文职军官们一起。组成了中华军内一个非常特殊的体系,那就是文职军官体系。
你说他们不会军人吧,一个个都穿着军服戴着军衔。但你要说他们是军人吧,他们只会和文件、数字打交道,很多人甚至连枪都没摸过,更别提让他们去打仗了。
因此这两个人和陈云陶、石琅翼等人的想法是有着极大不同的,所以和石琅翼会面的时候,面对石琅翼说要提前发动江西战役,请求统帅部这边给予作战物资支援的时候。这两个人不约而同都是打起了文官才会有的官腔,说这困难。说那不容易,总之就是一个意思,没有陛下首肯,一颗炮弹都别指望他们会给第四军送去。
石琅翼在南京里转悠了两天。几乎上把在南京的军方高级将领挨个见了一遍,试图让更多人支持自己的西进方案。
而等到了一月三号的御前战略会议上,石琅翼也是公开向林哲提交了提前发动江西战役,夺取九江的战略计划。
林哲对石琅翼会提交这个方案并不意外,因为石琅翼之前在多道密折中就已经陈诉了提前攻占江西的必要性,而今天不过是把这事拿出来公开讨论而已。
按照管理,林哲只是略微看了看后就是道:“众爱卿怎么看?”
然后就是开始了这次的御前战略会议,大多数时候林哲都是坐在上面,脸色平静的听着他们进行讨论甚至说争吵。不到最后时刻林哲基本是不会说话的,而一旦林哲说话基本上也就代表着林哲做出的决定。
所以别看御前战略会议上诸多将领们彼此间进行激烈的争论,但实际上他们的目标并不是说服对方。而是要说服林哲。
众人争吵了将近一个多小时,林哲一字不漏的全部听了。
如今的状态是石琅翼、陈云陶为主,支持提前展开西进战略,调派兵力进攻九江然后进军江西,夺取南昌、赣州等重要城市后控制江西。
而反对者则是第五军军长林成飞、第一近卫师师长林迈岚、第七军军长邴曲松等野战军的将领,另外海军部总长林达标也是保持反对的意见。
而统帅部的各部总长们大多保持中立意见。比如说后勤部总长魏铎立,军需部总长李秉同、军械部总长韩向方等人。基本上是不参加编练,他们的态度很明确,反正这些打仗的事和他们关系不大,他们只诉说困难,说以中华军目前的后勤供应、军械生产、军需采购以及新兵训练等诸多现实情况来看,中华军是无法同时支撑起两线的大规模战役的。
至于最后打谁,往哪里打,他们不参加意见,只要圣上林哲做出决定,那么他们就怎么做。
所以辩论主要还是陈云陶、石琅翼以及林成飞等人野战军一派的将领们之间进行。
这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林哲听了一个多小时,发现这些人都是老调重弹,说来说去也没有讨论出一个双方满意的结果来。
这种情况下,林哲知道不能让他们继续争论下去了,不然的话吵一整天也没有结果。
所以林哲这个时候右手抬起然后往下略微压了压,虽然没有出声,但是会议室里瞬间就是安静了下来,之前吵得口水横飞的众人立即停下整顿,然后各自抬头挺胸坐直了。
安静下来了后,林哲才是用着一如既往的平静语气道:“北伐不能停,统帅部这边依旧要优先保持对北伐各部,尤其是第六军的作战物资的供给!”
“江西和湖北那边现在闹的有些大,也不能干坐着坐视局势败坏,如果时机恰当的话,可以适当插手江西局势!”
听到林哲说出这话,下头的石琅翼立即就是面露喜色,这说明他刚才的争取有了效果,陛下已经是倾向于提前出兵江西控制局势了。
“不过!”但是很快林哲又是接着道:“目前帝国的主要精力还是在北伐上头,即便是针对江西局势做出一些反应,但是也要适当的控制好,不到万不得已之下,不能破坏目前西线的均衡扩大战争规模!”
林哲说这些,基本上算是一个妥协方案,北伐要继续,但是也对适当的对江西局势做出反应,至于怎么掌控这个度,那就需要统帅部各部门,尤其是参谋部这边的努力工作了。
不过石琅翼、陈云陶等人高兴了,林成飞觉得帝国继续把核心目标放在北伐上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妥,唯一心里暗自叫苦的只有李秉同魏铎立等几个人。
这都什么事啊,再控制战争规模的还还不是还要两线同时开战,到时候你让我们从哪里凑集作战所需的物资?
难不成天上能掉下来不成?
第三百八十章 石琅翼的野望()
当林哲对今天的御前战略会议作出了决定后,详细的计划安排自然是由统帅部各部协商制定。
所以御前战略会议之后,陈云陶、李秉同、魏铎立等统帅部的高层又是开了数个小时的会议,最后才是初步拿出来一个计划安排。
不过这并不是作战计划安排,而是一份军需物资分配,后勤供应的计划。
这个计划书严格的遵照了林哲的圣谕,即依旧以北伐为核心,但是也适当增加对江西方面的物资投入。
具体下来就是统帅部凑集一部分物资,足够让赣北方向大约两万人的兵力支撑连续一个月作战的物资,在广东方向,则是为第三军补充至少一个月作战作物物资。
为了凑出这些作战物资来,统帅部这边可谓是四处调集,减少了对皖北、苏北、福建的剿匪作战物资,同时决定展缓第二军继续西进广西的战役,腾出物资来供应第三军。
同时由于补给线实在过长,除了弹药必须从上海、南京调运外,其他作战物资,尤其是生活类武器,比如粮食、被服等物资则是尽可能就地采购,以减缓后勤方面的运输压力。
统帅部那边怎么凑集物资石琅翼管不着,也不知道那些只会坐在办公室里的文职军官们是怎么凑集到这些物资,石琅翼只关心一点,那就是他谋划多时的江战略已经走上了正规。不用多久就能够彻底发动起来。
就当统帅部的后勤部、军需部、军械部等部门为了给即将参与江西战役的部队凑集物资的时候,联合参谋部的诸多参谋们也是经过紧张的讨论,从诸多的备选方案中选择了最终的战略方案。并提交林哲圣裁。
等林哲批准了后,中华军方面的江西战略也就宣布正式启动了。
该战略的核心目标有两点,一个是夺取九江,为后续西进湖北取得前进的桥头堡,同时避免镇胡军或者湘军利用九江为前出基地,继而威胁到中华军的西部安全。
第二目标则是夺取南昌、赣州等江西的重要城市,占领江西全省。
为了达成上述战略目标。统帅部决议增加了第四军的军力,调集第五师、第二混成旅、第一独立野炮团加入第四军的作战序列。
使得第四军的主力部队增强到辖有第四师、第五师、第二混成旅、第一独立野炮团。
此外近卫军里的第一近卫混成旅也会加入江西的战事中来。不过该混成旅不同于普通的皇家陆军或者协防军以及地方守备部队,近卫军在中华军里地位是特殊而独立的,尽管近卫军没有设立单独的指挥机构,但是其指挥权并不归属统帅部。而是直接归属皇帝本身,所以第一近卫混成旅的指挥官也不归属第四军,而是直接归属皇帝林哲本身。
简单说,第一近卫混成旅在后续作战里,基本上是独立自主的,统帅部或者第四军没有权力指挥他们。
广东方面,则是抽调第二军为主的兵力从韶关等方向北上赣州,考虑到广东地区也需要不少部队弹压,而目前南方的另外一支主力部队。即第三军既要弹压广州等广东大部分地区,同时又要驻防梧州和广西方向的清军作战,压力还是比较大的。
所以统帅部拟定从第二军所属的两个师中抽调了共三个步兵营。然后加上广州守备司令部的新招募并编练的广州守备团一千五百人一起组建皇家陆军第三混成旅,并加入第三军的作战序列,该混成旅将会驻防广州以及广东其他重要城市,和广州守备司令部所属的另外四个守备营一起肩负广东地区的主要防务。
第三混成旅的组建,也就是首次体现出了地方守备部队作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