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丈此言可谓言不由心!”罗开先直接下了这样一个断语之后,跟着便说道:“晚辈稍知历史演化,久远之事不提也罢,只说前唐溃灭之后,北方之契丹人、室韦人、党项人,西方之突厥人、羌人、吐蕃人、南方诸多杂苗,多少外敌掳我汉家女儿?再说近世,据晚辈所知,檀渊战事之前,北方契丹人南下打草谷,这宋国边州被虏汉家女儿几何?不知老丈所言须眉男儿何在?”
虽然经历诸多坎坷,骨子里罗开先仍旧是个炮筒子脾气,这一番话也算是事有凑巧,反正他从未想过臣服于这赵宋皇朝,也就根本不在意所谓得失,若非眼前这位一副‘女人就该呆在家中相夫教子’模样的老丁奎是武人出身,他真的不屑于一辩。
话说出口之后,他就完全不在意了,任由老丁奎面红耳赤瞪着泛红的眼睛如同愤怒的公牛一般揪着胸前胡须大口喘气。
站在这个桌位侍立的随从和不远处忙碌的店伙都被吓到了,想要上前却被老丁奎瞪着眼睛阻止在远处。
唯一能够保持平静的只剩下罗开先一个人,他施施然的提起还算温热的茶壶,给已经空了的两只茶碗重新斟好了茶水,然后除了偶尔看看窗外,就这么静静地等着老丁奎平息下来。
没人计算过时间过了多久,老丁奎眼中的愤怒与焦躁渐渐开始褪去,他的呼吸也终于恢复平静,捏着已经开始有些变凉的茶碗一饮而尽,“卫四郎……你究竟是何人?”
“老丈莫非迷了心窍?某来自灵州,姓卫,家中行四。”罗开先的表情依旧如故。
老丁奎终于缓了过来,心知这位自称“卫四郎”的年轻人绝非等闲,甚至名字都可能只是掩饰,他却知道自己不能拆穿其中的蹊跷,不为别的,只凭对方这份镇定就非是常人所及,至于对方适才所说一切,更是令人振聋发聩的威力,如若透露出去,必定会在整个宋境引起轩然大波,而且必将是没人能够按压得住的那一种。
想到这里,他不禁苦笑说道:“是了,好个卫四郎!只是一番话便害得老夫心神失守,可知若卫四郎你方才所言传扬出去,这大宋天下必将有千万户家宅不宁?”
“老丈此言过矣,世间之人皆有双目,但有几人看得懂人间是非?世间之人皆有双耳,有几人听得懂明辨之言?”罗开先摆出一副不在意的样子,坦然说道:“卫某所言即便传出,又能如何?十人之中能有一二人懂得已是邀天之幸!”
“好你个卫四郎,又来欺心之言!”老丁奎吹着嘴边凌乱的胡子,瞪着眼睛说道:“便是百人之中有一人懂得,三五载之后也会转为滔天之势,老夫虽是年迈,还未昏庸!”
被这老丈看穿了,罗开先也没什么不好意思的表情,反是摊手问道:“家宅不宁也好,滔天之势也罢,总比某日受外人所迫,保不住妻儿更佳,老丈以为然否?”
“唉……”老丁奎想要反驳,却发现实在无话可说,只得感叹一声,直言说道:“小哥莫要小窥我大宋边军之悍勇,岂容外人随意践踏?且朝堂诸公皆是一时栋梁,怎知没有万全之策?”
听这老丈还在嘴硬,罗开先说道:“老丈所说边军悍勇,卫某确曾得见,不过将兵之人却多为庸碌之辈,至于老丈所言朝堂诸公,卫某不曾得见,只不知若逢战时,有几人肯亲赴杀场?”
老丁奎又哑了,对方寥寥几句,轻飘飘,却又如砧如磨,每个字词都仿若长矛刺击在薄弱之处,难得这宋国在灵州人眼中竟如此不堪?他本来是想亲身试探一下灵州人虚实,如今几番言辞过后,却被对方区区一年轻后生针砭时弊辩得无言以对……他怎能甘心?
………………………………
注:1花蕊夫人,本文中指的是五代十国时期,前蜀亡国皇帝孟昶的妃子徐氏。
2:十四万人齐卸甲,宁无一个是男儿:出自花蕊夫人所著《口占答宋太祖述亡国诗》,全片内容是——‘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
第七十三节 卫四郎与丁老怪 下()
之前停留在这福贵居迎宾楼三楼,除了观景静心,再就是摆出一副太公钓鱼的架势,找个愿者上钩的地头蛇类人物聊聊天,现在很显然,罗开先没遇到地头蛇,而是个地头龙——老丁奎可不是个简单人物。
罗开先之前所说,可以称得上是率性随性,但他可没想过真的与人辩论出个什么人间大道之类的结论,更没想过去挑战一位老军人的尊严和信念,尽管这位只是个局限于时代的古典老军人。
所以看着老丁奎开始变得越发难看的脸色,他打算见好就收,“晚辈一时妄言,丁老丈大可不必放在心上,此类家国大事非是晚辈与老丈所能决策。”
“卫家小哥所言极是……”老丁奎沉默了半响,终于没了发怒的想法,有些颓然的坦承事实,转而又有些不甘的说道:“小哥好见识,只是……如此见识却仅为购粮之官,莫非灵州人士皆如小哥这般不凡?”
“老丈过誉,区区浅见实不足挂齿……老丈该知我灵州人远行数万里,途中所遇少有良善,除却匪盗,虫蛇乃至野兽均可害人生死……”坦然描述了一番路上景象,罗开先带着一丝欣慰的表情继续道:“非是晚辈夸口,灵州有众约十四万,年迈老妪也敢与饿狼正面搏杀,而不是闻风而逃……诚然,老妪不见得能够杀掉饿狼,但此等胆魄更为珍贵!老丈以为如何?”
听着罗开先平静诉说的言词,老丁奎闭上眼睛,仿若能看到几个老妪手持弯刀与饿狼对持,待饿狼踟躇不前之时,有战力彪悍者挥舞长刀瞬间将狼头砍下,鲜血四溢处,换来的不是妇人惊恐的瑟瑟发抖或尖叫,而是纷涌而上的纤瘦身影……那该是怎也悍勇的场面?
老丁奎可不是一心只读圣贤书的闭门书生,无论是早年间征战杀场,还是荣养之后经营家业,活了八十载的他见识过太多,若说人间疾苦,又有几个比他更为清楚?
一个连同老妪都敢与饿狼正面对持的族群定居在了河西商路上,会带来什么样的变化?河西的党项人、吐蕃人、回鹘人甚至羌人会如何?西部边州又会如何?
很久没有思索这类的事物,老丁奎感觉脑子里乱哄哄的难有头绪。揉了揉额角,又沉默了半响之后,他才沉了沉心态问道:“卫四郎,你家将主率众囤聚灵州,所为者何?落足未稳,便派你等为使节前来我宋京,莫非欲借购粮之名,行探看我宋国山川地理之实?”
这话就不是先前一般称得上友好了,而是更像带着审视与敌意的质问。
罗开先环视了一下四周,然后面色如常的回道:“想必老丈听人提起过,我灵州众乃昔日大唐安西军后裔,久居异邦,如今远归而回,我家将主对宋国也并无敌意,此次使团开封府,纯为签订互不侵犯之盟约,购粮亦是此行目的……不知卫某所答,老丈满意否?”
“前唐后裔?老夫确曾有闻,不过为甚你家使团正副使皆为胡人?”虽然荣养多年,老丁奎依然保留着一些军人的素养,这一刻全部觉醒了过来。
罗开先有些不耐烦了,他是想找人聊天的,而不是接收什么审问的。他坐直了身体,正色道:“卫某乃老丈手下囚徒乎?”
“非也,老夫……仅是……”望着眼前罗开先挺拔的身躯,老丁奎猛然意识到了自己先前话语的不妥——灵州使团这些人显然远非无知的胡人可比,至少荥阳城没有能够对抗的力量。
“丁老丈,妄言掩饰可非君子所为!卫某不过区区粮官,亦非等闲可以要挟!老丈若有他意,不妨先虑自身安危!此外,请恕卫某直言相告,我灵州并无东土汉胡之分!”与之前平静的话语截然不同,罗开先这番话说得可谓是声色冷厉。除了表面上掩饰自己的身份,他并不介意暴露一丝实力,若是对方真有歹意,他并不介意放倒所有直立在他眼前的人——这对他来说,并不比收割玉米秆困难多少。
或许是连串的话语警醒了老丁奎的头难,他同样坐直了身躯,连同有些驼的后背也仿佛扳回了许多,“卫四郎,切勿误会!老夫不过试探之言,绝无他意,何苦这般冷面相对?”
说了一大顿类似外交辞令的话语之后,听到对方的软化的反馈,罗开先也对应的收敛了一下自己,努力让自己的表情变得和善,说道:“非是卫某言词冷淡,还请老丈谨记,我灵州并非宋国臣属,不劳外人质疑!”
“是……是老夫失言,还请……小哥见谅……”老丁奎彻底丢下了自己的面皮。所谓江湖越老,胆子越小,他同样没能逃离这个藩篱,至少他难以舍弃眼下安宁的荥阳城。
让一个无涉怨仇的老人向自己道歉可不是罗开先的本愿,所以老丁奎说出‘见谅’二字之后,罗开先抱拳做了一揖,恭声道:“谢老丈体谅晚辈,不过言语纠葛,事关国事,却与私人无涉。”
老丁奎的脸色同样缓和了很多,抬手回了一礼,赞了一句,“……小哥好气度!”
不远处,七八个面目紧张的店伙和随从脚步无声地向后退了开去。
紧张的气氛终于缓和下来,罗开先开口说道:“先前晚辈所述皆无虚言,老丈若为宋国朝堂所急,即可传报贵国皇帝与近臣……老丈不必推辞,所谓事无不可对人言,卫某胸怀坦荡,何惧之有?且听晚辈说完,某家使团自绥州入境,刺史李继冲言及快马递报贵国朝堂,然卫某一行众人抵这荥阳城,仍未曾见贵方鸿胪寺官员前来接洽,莫非宋帝觉我灵州地少人寡,不屑一顾乎?”
“这……”无论老丁奎地位如何尊贵,距离决定国事的宋国朝堂仍然远得很,听了这段话之后,顿时陷入迟疑。
罗开先的目的也很简单,灵州与赵宋之间,表面上的实力差距太过悬殊,为了避免无谓的纠葛,选出一个中间人作为沟通渠道和缓冲是很有必要的,这种人物古今从不缺乏,汉时叫做‘说客’,在后世也有一个形象的词汇——国际掮客,这个时代则被叫做‘牙人’。
而且,很显然,寻觅不如巧遇。他之前曾经有所考察的商人努瓦克和贾仁也是备用人选,但若是涉及这种‘国事’,二人地位格局远远不够,眼前这位宋国开国伯老丁奎就强得太多,实是一个合适的人选。
主意打定,也不等老丁奎表态,罗开先继续道:“老丈无需顾虑太甚,仅需居中传话即可。之前卫某所言句句属实,且请老丈如实报知贵国朝堂,不知老丈意下如何?”
“居中传话?老夫明晓了……卫四郎你是属意老夫做居中牙人?”老丁奎终于明白了罗开先的意图。
罗开先点点头,“确与牙人仿佛,然不需老丈美言,仅需老丈不偏不倚,实言相告即可,老丈可有异议?”
老丁奎的心境彻底平和了下来,理了理嘴边凌乱的胡须,郑重说道:“若老夫亲赴朝堂,把适才四郎你所言全部告知我国陛下,何如?”
“晚辈曾说事无不可对人言,老丈无需隐瞒,尽可言之!”罗开先这话说得斩钉截铁般果断。
“好!”思量了一下,老丁奎豪气大发,喝了一声彩,断然道:“既然卫四郎你坦率直言,老夫便走这一遭……只是陛下与朝中大阁如何决断,并非老夫所能左右,如之奈何?”
罗开先表情一松,平静回道:“既与老丈无干,卫某亦非目盲之人,自不会归罪于老丈!至于贵国朝堂如何决断,无非受与不受,非卫某所能决判,尽可由之!”
老丁奎奇道:“若是朝中有人质疑,何如?”
罗开先的表情更是平静,坦然回道:“若有人质疑,不妨遣军来试,无非一战而已……只是刀兵出鞘容易收回难,老丈应是军伍中人,自知此等道理,质疑之人必受反噬之果!”
最后这话他说的轻松无比,但内容却一点不少,甚至带上了威胁的意思——他想得非常清楚,最坏不过被宋人调兵围攻,若说战争,他又怕得谁来?何况在这赵宋腹心之地,真弱战起,怕的也该是对方。
火烧乌龟肚里疼正是适合眼下局面的一种战法,斩首之战更是罗开先所长,凭他手下精锐,虽然没有后世的热武器傍身,若真的放手而为,这赵宋京畿之地,必定会战火处处一片狼藉。
当然,那只是面对最坏的局面才能选择的做法——损人不利己的做法。
事赶事走到这个地步,罗开先心里明白得很,在这时代,限制他掌握这片土地的是时间与人才,而唯一能约束他的却只有后世带来的价值观,除此之外,再无其他。
————————————
附:荥阳故事将告一段落,求打赏!
第七十四节 细节交接()
罗开先与丁奎的这次会面说起来其实很有意思,说巧遇其实有着必然,说闲聊却又真的谈不上悠闲,若说做谈判,双方放在明面上的身份又都算不上什么朝政要员,甚至连谈判资格都无从提起。
但是偏偏两人说的私事甚少,大部都是家国大事,这里面就很耐人寻味了。
旁人不知,至少老丁奎晚上返回老宅的时候一晚上都没消停,前半夜把老儿子拎到面前敦敦教诲,后半夜难以成眠硬是辗转反侧了半宿,就为思虑白天接触的‘卫四郎’,还有这个‘卫四郎’所说的一切。
在老丁奎的眼中,那个自称‘卫四郎’的人本身就存在很多令他疑惑的地方,当然,他并没有确定卫四郎就是罗开先,而是认为这‘卫四郎’才是灵州使团真正的正使,毕竟据他所知,所谓的正使奥尔基一直忙于内务,并未公开露面。
而让老丁奎心中纠结的,还是‘卫四郎’所说的话语。
作为经历过战事、见掼权利纠葛的老牌勋贵,老丁奎非常清楚,灵州使团人数虽然不多,但远远不是荥阳地方所能应付得来的。作为一个老军,他并没有被使团表现出来的战力所吓倒,但他并不愿意调兵与使团在这荥阳城打上一仗,究根结底原因只有一个,荥阳虽不及开封府,但却是他老人家安身立命的上品瓷器,而灵州使团不过是外来穷横的破瓦罐,上品瓷器与破瓦罐碰撞,谁亏谁赚?
此外,对‘卫四郎’强硬的态度与言语,他并非毫无顾虑。事实上,夜半难眠的时候,他的脑海里浮现得最多的就是‘卫四郎’那张过分平静的脸孔。
老丁奎在荥阳勋贵圈子里,被称作丁家老怪并不是毫无根由的,一双识人的眼睛是他最大的长处,但是他看不透‘卫四郎’的冷硬表情。若说硬撑面子的人,他也不是没见过,但是他在‘卫四郎’的脸上没有发现丝毫心虚的表现。
那么,问题来了?这‘卫四郎’的底气何在?凭借那区区四百人的使团?
老丁奎翻来覆去的在床榻上折腾了一个晚上,也没想明白。
待到天明起身的时候,他做了一个决定——去开封府走一趟,至于灵州使团那些让人迷惑的家伙,谁爱应付谁去好了,反正他老丁家是不掺合的。
当务之急,最关键的是把这个让人莫名其妙的使团打发到开封府去,否则他老人家这个春节就别想消停了。
还有一个关于‘牙人’的许诺,老丁奎根本没当回事,他老人家的结论是——跑这一趟开封府就当是提携晚辈了,再以后?天高水长,下次甚时候再见都是难说的事情。
于是,迎宾楼闲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