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生斜长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横生斜长集- 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根据现在北京的情形,除了石曾先生之外,有谁能去做中华大学校长? 

     听了吴稚晖的长篇唠叨,胡适也站起来说: 

          我绝不想回北大去,故我自己绝不成问题。吴先生说,蔡先生能容七十人,石曾先生能容 

      四十人。我自己至多能容四十五人罢了。但我不想做北大校长,故绝无问题;但石曾做北大校 

      长,却有问题,故我提议,仍维持国府原案,蔡先生仍为校长,由石曾先生代理或可救济一点。 

     吴稚晖反对胡适的意见,继续发表长篇议论,批评胡适不应“用蔡先生 

… 页面 71…

去牵制李先生”。他说:同李石曾合作,这是上上;不合作,那是中中;同 
他捣乱,这是下下。又说:好比一把破茶壶,李石曾先生要拿这把茶壶,就 
让他拿去吧。我们只希望他不要耍阔少爷脾气,抢去摔了就完事。只希望他 
好好地用。末尾,吴稚晖强调说:最可怕的是蜀洛相争。 
     当日会议中,吴稚晖已经几次谈到蜀洛相争,胡适忍不住了: 
      “蜀洛相争是没有的事。” 
      “没有!怎样没有?他们不曾通缉易寅村先生、李石曾先生和我们吗?” 
吴稚晖跳起来了。1926年3月18日,段祺瑞等下令枪杀到执政府门前请愿 
的群众,接着又下令通缉“群众领袖”徐谦、李大钊、吴稚晖、李石曾、易 
培基(寅村)等在北京工作的国共两党领导人和进步文化人,共50人。吴稚 
晖所说“通缉”,指此。 
      “没有的事!我们几个熟人之中,人格上总信得过,不是他们干的事。” 
陈西滢等人反对学生投入学潮和政潮,三·一八惨案后发表过一些批评“群 
众领袖”的言论,但是,胡适认为他们不会向北洋政府提出逮捕建议。 
      “你就是反革命!高一涵在《京报》上明明说三·一八的惨案是我们干 
的。我留下《京报》为证。”吴稚晖再次跳了起来。 
      “我那年八个月不在北京,不知道你们打的笔墨官司。但……”胡适于 
1925年夏末去武汉,然后到上海,直到1926年5月才回到北京,因此他想 
辩解。 
      “东吉祥胡同这班人简直有什么面孔到国民政府底下来做事!不过我们 
不计较他们罢了。”反对女师大风潮,支持章士钊的北大教授当时大都住在 
东吉祥胡同,吴稚晖始终对他们有余恨。 
      “大家的意见既然一致主张石曾先生。我也只希望他的亲戚朋友规劝 
他,不要把这把破茶壶摔了。我说的是一种忠告,不是什么捣乱。”在李石 
曾是否适合当中华大学校长问题上,胡适让步了,但是,他不能同意吴稚晖 
的所谓“捣乱”的说法,特别加以声明。 
     会开完了,吴稚晖从口袋里摸出几张电报来,丢到胡适面前,说: 
      “人家人都派定了,还有什么说头呢?” 
      “吴先生,你若早点给我们看这两个电报,我们就可以不开口了。”胡 
适打开一看,原来都是李石曾打给张静江、易培基的,报告中华大学校长事, 
四星期后始可就职,兹派人先行接受,云云。 
     一切早就决定了,拿到会上讨论,意在走个过场,造成民主空气,然而 
胡适不知内情,白白地吵嚷了一番。他觉得很懊恼,当了“笨人”。 
     吴稚晖辱骂胡适是“反革命”。第二天,胡适想了又想,气不能平,写 
了本文开头的那封抗议信,然而他想了又想,终于没有发出。 
     北大复校的事,折腾了很久,一直到1929年8月6日,南京国民政府才 
决定恢复“国立北京大学”的校名。 

… 页面 72…

                         国民党时代的“天天读” 

     经历过“文革”时代的人,对“天天读”都会记忆犹新。那时,神州大 
地,不论是在办公室、车间、商店,抑或是军营、教室、田野,只要是有人 
群的地方,天天早晨,都会出现这样的景象:人人手棒“红宝书”,或朗朗 
诵读,或默默研习,时间或长或短,读完之后,才各做各事。由于天天如此, 
雷打不动,成为仪式,所以称为“天天读”。 
      “天天读”虽然诞生于“史无前例”的年代,被认为是项伟大的创造, 
其实,它并非“史无前例”,那例证,就是国民党时代已经有了。 
     不信吗?请查1929年10月21日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 
     会的第44次会议记录。那次会上,通过了一项《各级学校教职员研究党 
义条例》,规定神州大地的各级教职员,不论是否国民党员,都必须研究“党 
义”。所谓“党义”,其内容为《孙文学说》、《三民主义》、《建国大纲》、 
 《五权宪法》、《民权初步》、《地方自治开始实行法》、《实业计划》等, 
都是那时的“国父”——孙中山先生的著作。“国父”也者,国家的父亲, 
是个包含无限神圣、无限伟大、无限崇高、无限光辉等诸种意义的头衔。 
     该条例规定:“研究程序分四期”,每期研究期间以一学期为限,平均 
每日至少须有半小时之自修研究,每周至少须有一次之集合研究。”你看, 
四个程序,四个学期,每日平均至少须有半小时,不是“天天读”是什么? 
只不过该条例的适用范围仅限于“各级教职员”,没有“文革”时代那种全 
国、全民的规模,而且,是否真正雷厉风行、雷打不动地实行过,也很难说。 
比较起来,国民党的“天天读”真是差多了! 
     国民党那时为什么会有如此举动呢?原来当年3月,国民党召开第三次 
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决定,以孙中山所著《三民主义》、《五权宪法》、《建 
国方略》、《建国大纲》及《地方自治开始实行法》等著作,作为训政时期 
 “中华民国最高之根本法”。决议称:“吾党同志之努力,一以总理全部之 
遗教为准则”,“总理遗教,不特已成为中华民国所由创造之先天的宪法, 
且应以此为中华民国由训政时期达于宪政时期根本法之原则”。此后,国民 
党当局就不断采取措施,将孙中山偶像化,将孙中山的思想和学说教条化。 
于是,就出现了那个时期的“凡是”派,“认先总理的一切主张及计划,是 
天经地义,先总理传下来的一言一字,都是不可移易的真理。敢讨论总理学 
说的是大逆不道;敢批评总理主张的,罪不容诛”。胡适因为写了几篇文章, 
对孙中山的某些思想有所批评,结果受到浩浩荡荡的“围剿”。国民党人纷 
纷指责胡适“侮辱本党总理,诋毁本党主义,背叛国民政府,阴谋煽惑民众”, 
要求惩处胡适,有的人甚至要求将胡适“逮捕解京”。上述所谓《各级学校 
教职员研究党义条例》就是在这一形势下出笼的。 
     孙中山思想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产物,其中有不少真知灼见,在民主革命 
时期曾经发挥过巨大的作用,但是,其中无疑有肤浅的部分,有不成熟的部 
分,有谬误的部分,有只适合于某一特定形势的部分,有尚须补充、修正、 
发展的部分,将孙中山的思想视之为“先天的宪法”、“最高之根本法”, 
每天恭读,句句照办,不容辨正,不容批评,不容变更,其结果,必将使人 
们思想僵化,堵塞了真理发展的道路。 
      《各级学校教职员党义条例》公布后,胡适的朋友们立即跳出来反对。 
他们提出,孙中山自己就说过,他的 《实业计划》“不过是一个外行人根据 

… 页面 73…

很有限制的资料想出来的一个粗简的大纲或政策。经过科学的研究及详细的 
调查,修正及改良是不可避免的”,并不自认为都是真理。他们尖锐地质问 
国民党:“所谓先总理的学说及主张,不许讨论,不许批评,在《中山全书》 
上有什么根据?”自然,他们不赞成“天天读”。那个时代,南京国民政府 
初建,尚未建立一套完整的法西斯统治制度,所以,胡适和他的朋友们的“狗 
头”居然没有被砸烂,也没有被踩上千万只脚。 
     伟人是应该受到崇敬的,但是,不能偶像化;伟人的思想是要学习、研 
究的,但是,不能教条化。“天天读”之类,随着“文革”结束而结束,历 
史在恢复它的常态方面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 页面 74…

                                 蒋介石拒绝以 
                             牛兰夫妇交换蒋经国 

     蒋介石1931年12月16日日记云: 

          苏俄共产党东方部长,其罪状已甚彰明。孙夫人欲强余释放而以经国遣归相诱。余宁使经 

      国投荒,或任苏俄残杀,而决不愿以害国之罪犯以换亲儿。绝种亡国,天也,余何敢妄希幸免! 

     但求法不由我毁,国不为我所卖,以保全我父母之令名,无忝此生则几矣。区区嗣胤,不足撄 

      吾怀也。 

这一则日记涉及当时的一项重大事件。 
     本世纪20年代,国共合作之际,苏俄和共产国际曾向中国派出过许多顾 
问,参与中国革命,加伦将军、鲍罗廷、罗易就是其中的重要代表。1927年, 
国共两党关系破裂,苏俄顾问回国。其后,苏俄即通过其在华使馆和各地的 
领事馆继续予中共以支持。1927年12月,因苏俄驻广州副领事哈西斯在幕 
后指挥中共在广州暴动,国民党军冲进领事馆,将其捕杀。南京国民政府随 
即宣布断绝与苏联的关系。此后,共产国际陆续召回了它在中国的代表。 
     1928年6月,中共在莫斯科召开第六次代表大会,向斯大林提出,要求 
共产国际继续向中国派出其代表。1929年2月,共产国际东方部在上海成立 
远东局,借此帮助中共中央工作,同时,负责联络东方各国共产党。远东局 
下设政治部与联络部。联络部主任为阿布拉莫夫(Abramor),其手下工作人 
员有牛兰(Hilaire Naulen)夫妇等。牛兰,原名雅科·然德尼科,又名保 
罗·鲁埃格(Paul Ruegg),原籍波兰,曾在共产国际南洋局工作,1930年 
3月奉调来华,在阿布拉莫夫手下当联络员,负责管理秘密电台、交通及经 
费等事项,同时兼任红色工会国际分支机构泛太平洋产业同盟秘书处秘书。 
1931年6月15日在上海四川路235号寓所内被公共租界巡捕房逮捕。8月9 
日,在上海高等法院第二法院受审。14日,由上海警备司令部移解南京。 
     牛兰夫妇被捕后,国民党当局以为抓到了一个大人物。他的职务被说成 
为共产国际远东局负责人,不仅指挥中共南方局,而且指挥中共长江局及北 
方局,就连印度、菲律宾、马来亚、朝鲜、安南、日本等地的共产党,也均 
在其管辖之下。每年活动经费有50亿元之巨云。上引蒋介石日记所称“苏俄 
共产党东方部长”,即指牛兰。 
     为了营救牛兰夫妇,中共保卫部门和苏联红军总参谋部上海站迅速共同 
制订了计划,由潘汉年和该站工作人员里哈尔德·左尔格共同负责。此后, 
宋庆龄即与他们密切配合,为营救牛兰夫妇做了许多工作。 
     宋庆龄于1931年7月因母丧自德国回国,8月13日到达上海。没过几 
天,即接到美国著名作家德莱塞、德国劳动妇女领袖蔡特金以及著名版画家 
珂勒惠支等多人来电,要求宋庆龄设法营救牛兰夫妇。蔡特金在电报中说: 
 “因为您是伟大的孙逸仙教授理想的真实的承继者,我希望你会热心努力的 
救援泛太平洋产业同盟秘书局的工作人员。”蒋介石日记表明,宋庆龄曾于 
当年12月到南京,面见蒋介石,提出以遣返蒋经国作为释放牛兰夫妇的交换 
条件。 
     蒋经国为毛氏所生,蒋纬国为戴季陶与日女重松金子所生,寄养于蒋处。 
在这两个孩子中,蒋纬国由于活泼天真,更多地赢得蒋介石的疼爱,但是, 
蒋经国是蒋介石的亲骨肉,因此,蒋介石对他的希望最大,教育也抓得最紧。 
不妨摘录蒋介石日记及其部分家信: 

… 页面 75…

     1920年2月7日:“下午,与枕琴先生定经儿课表。” 
     1920年3月4日:“下午,定经儿课表。” 
     1920年4月2日:“写示经儿函。” 
     1920年8月30日:“经儿在江天轮次谒省,其言语举止,颇为明亮着 
重,心甚爱焉。” 
     1920年11月30日:“下午,谈起教育经儿事,母言陈腐,此儿恐为所 
害,言之心痛。” 
     1922年3月3日:“经儿已考入万竹小学四年级,颇为喜慰。”当日, 
致函蒋经国,要他每日印写楷书一二百字,并用心学习英文。 
     1922年9月13日,寄函蒋经国,要他勤奋读书、习字,熟读《论语》、 
 《孟子》等“四书”以及《左传》、《庄子》、《离骚》等书。函称:“目 
今学问,以中文、英文、算学三者为最要,你只要能精通这三者,亦自易渐 
渐长进了。” 
     1923年2月24日:“经儿去沪就学。” 
     1923年8月10日:“复谕经儿。近日经儿学业颇有进步,可慰。” 
     1923年11月27日:“致经儿长幅书。”函称:“凡是所学的东西,总 
要能够应用才好。如其单是牢记其方法成句,而不能应用,那学问也就枉然 
了。” 
     1924年5月1日,寄函蒋经国,询问其“曾看曾文正家训否”。 
     1924年5月30日,寄函蒋经国。函称:“曾文正公言办事、读书、写 
字,皆要眼到、心到、口到、手到、耳到,此言做事时,眼、心、口、手、 
耳皆要齐来,专心一志,方能做好。” 
     1925年8月13日:“经儿今日与汪婴侄等去沪,北上就学。 
     1925年10月1日:“复谕经儿,准其赴俄留学。” 
     蒋经国于赴苏后,进入莫斯科孙中山大学留学,时年16岁。次年,他曾 
写信报告学习情况,蒋介石很高兴,6月13日日记云:“接经儿禀,文理甚 
有进步,递与静江兄阅之。”1928年,蒋经国进入列宁格勒苏联红军军政大 
学学习,1930年毕业。1931年,因与驻共产国际中共代表王明对立,被送至 
莫斯科郊外的石可夫农场劳动。次年,又被送到西伯利亚。至此,蒋经国离 
开中国已经五六年了。 
     尽管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蒋经国曾痛骂蒋介石,宣布与其断绝 
父子关系,但是,蒋介石还是怀念这个儿子的。 
     1931年1月25日日记云:“余少年未闻君子大道,自修不力,卒至不 
顺于亲,不慈于子,迄今悔已难追。” 
     同年11月28日日记云:“迩来甚念经儿。中正不孝之罪,于此增重, 
心甚不安。” 
     又,12月3日日记云:“近日思母綦切,念儿亦甚。中正死后,实无颜 
以见双亲也。” 
     又,12月14日日记云:“晚间,以心甚悲伤,明日又是阴历十一月初 
七先妣诞辰,夜梦昏沉,对母痛哭二次。醒后更念,不孝罪大。国乱身孤, 
痛楚而已。” 
     又,12月15日日记云:“余心剧度凄酸,以手造之国家,辛劳八年, 
死伤部下三十余万,犹亲生扶长之子欲使一旦放弃不能相见。经国赴俄不归, 
民国犹在孩提。今日又为先母六十八岁诞辰。呜呼!于国于党为不忠,于母 

… 页面 76…

为不孝,于子为不慈,自觉愧作无地,未知以后如何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