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狼》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山狼- 第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由于自己现在一门重武器也没有,所以赵世勋将训练的重点放在了轻步兵进攻和防御上。

    进攻一方,主要训练口令识别,散兵队列行进,侦查和隐蔽,攻击路线选择,轻机枪使用与阵地选择,班排协同。

    防御一方,主要训练口令识别,战壕与散兵坑挖掘布置,隐蔽和伏击,伏击阵地选择,交火原则,轻机枪使用,火力协同以及反击时机。

    为了能提高训练速度和质量,赵世勋在训练的第八天便打破死板的训练方式,开始让民兵们分为两组,一组负责攻击,一组负责防御。进行针对性极强的对抗训练,以贴近实战的训练让民兵们迅速进入战斗状态,在对抗性训练中迅速积累作战经验。

    每天上午,由赵世勋会亲自讲解进攻和防御的各种要点,带领大家进行行军攻击侦查等方面的训练,然后再带领大家学习阵地的选择,战壕散兵坑的布置。对于挖掘战壕这个训练,周宇一开始觉得没有必要太过投入,因为八路军主要作战方式属于敌后游击战,打伏击和遭遇战比较多,打阵地战的条件实在太少。

    对于周宇的想法,赵世勋直接选择无视。中国军队武器火力弱于日军是难以改变的事实,如果再不在掩体上加强训练,那战斗中的伤亡绝对会居高不下。有着常年跟日军打阵地战经验的赵世勋很清楚,一个好的掩体甚至强过几挺轻机枪!在战场上,只有让更多的人活着才可能赢得胜利,一开战都成了炮灰还打个屁啊。

    半个月后……。

    神泉寨东边的一处山谷内,午后的阳光下,三十二个民兵成散兵线分散开。

    队伍前方大概是十三个人成扇形分布组成战斗的前锋,他们由周宇带领,是大柱子带领的一个班的战士。虽然是进攻,但前进中的民兵相互间隔达到了十多米到二十米不等的距离,站的可谓是相当松散。

    散兵之间保持一定距离,这个距离是赵世勋提出并要求严格执行的。赵世勋以前曾经接触过中央军德械师的德国教官,从他们那里赵世勋了解到了德国最新的步兵进攻战术。这种战术由于提出的比较晚,就是德国都是在讨论中,所以国民政府并没有在战前推广。

    起初赵世勋也只是抱着好奇的原则学习了一下,但是经过几年的对日作战,赵世勋越来越觉得这个战术非常有效。德国人认为,在进攻战斗中,步兵往往是最后夺取胜利的决定性兵种,其他各个兵种都为步兵战斗提供支援。但是面对自动火力尤其是轻机枪迫击炮的普及。防守方往往可以在班排阵地集中大量的自动火力给予进攻方极大的杀伤。就算是自动火力匮乏的日军,在一个步兵小队54人都配备有三挺轻机枪,三具掷弹筒!

    在这样的火力下,步兵线列冲锋虽然有利于发起白刃战,但是承受的伤亡也是巨大的。太原战役的时候,赵世勋的所处的阵地曾经发起过一个加强营级别的冲锋企图夺回丢失的阵地。但是面对一个小队日军防守的阵地,国军在不到三百米的进攻锋线上居然伤亡二百余人!这还是只是步枪轻机枪和掷弹筒手雷造成的!

    经过一次次血的教训,赵世勋才终于认识到散兵战术的作用。在民兵整训的时候,赵世勋力排众议,要求大家必须在进攻战斗中保持距离,直到进入白刃冲锋前才允许集结。

    十三名前锋民兵身后三十米左右的距离,是一个六人的机枪小队,他们两人一组的分散开来紧跟在前锋的后面,相互间隔十几米的距离,专门负责支援作战。这个距离也是赵世勋要求的,这样既能保证和前锋的顺利沟通,也能保证机枪兵在战斗中时刻处于进攻队形中有利的位置。

    由于民兵们经过缴获有多达三挺机枪,火力上算是不俗了,因此赵世勋在每个班专门抽出三个人,在训练中组成一个战斗机枪班,集体学习机枪射击技术的同时以战斗班的建制参加对抗训练。

    机枪班的后面三十米的位置,铁娃带领一个班成散兵线形负责押后,组成了战斗队形的后卫。

    按照赵世勋的布置,两个班三十二人组成一个战斗小队,负责在预设地域模拟攻击设防的防御一方。攻击方伤亡超过一半算进攻失败,防守方被多占阵地或者伤亡超过一半判定失败。

    由于没有教练弹,赵世勋便大胆的选择实弹演习。这道不是赵世勋丧心病狂,而是面对极端的作战环境被逼出来。

    当然,实弹演习并不是真用实弹互相打,而是一种判定演习。

    赵世勋上过军校,他清楚在西方和日本,演习的主要方式是防御方自行布置阵地,并预设阵地标靶。进攻方在进攻时,用火炮,轻重机枪,迫击炮,飞机等火力配合步兵对预设阵地上的标靶进行攻击。当预设阵地上的标靶或者掩体被规定弹药量摧毁到一定数量时,即判定防御方失利,退出战斗。同样,防御方也会在进攻方布置的进攻路线上进行标靶射击,按照特定的伤亡计算方式,当防御方在规定时间内消耗一定数量的进攻方战术目标后,判定进攻方伤亡过大进攻失败。

    ……未完待续,求收藏,求推荐!

    求收藏,求推荐!

    (本章完)

第68章 机枪与步兵。() 
演习中防御和进攻方都对预设靶标进行攻击,通过数据判定决定战术战役演习的成果,分析演训数据。

    当然,赵世勋目前绝对不可能进行这样的演习,为此他决定对演练方式进行大规模简化。防御方直接就地构筑阵地,而进攻方则在进攻时射击两次简易标靶,然后直接冲锋白刃战。通过一些简易的战斗设定,判定进攻和防御方取得的战果。以此达到在接近实战环境下锻炼部队的目的。

    队伍行进了两里地后,眼尖的大柱子第一个发现了四百米外山坡上的伏击阵地。

    “砰砰砰!”

    突兀的,山谷里响起了连续三声盒子炮枪声。这是赵世勋设定的一个信号,意思是防御方已经发现进攻分队。再往前就开始进入演习判定范围。

    “全体卧倒!”

    随着大柱子一声怒吼,整个进攻小队全体卧倒,就地开始隐蔽。

    瞅了瞅身边的环境,大柱子冲身后的机枪手大吼道:

    “机枪手前出到右侧的山腰突起的地方占据有利位置,等待后续命令!”

    听到大柱子的吼声,六个机枪兵迅速移动起来,很快在前锋右侧的一处土坎上布置了机枪阵地。

    山谷左侧的山顶上,赵世勋举着望眼镜一刻不停的观察着山下的战斗,老不死的则坐在一块石头上啪嗒啪嗒的享受着自己新买的旱烟。

    “恩,大柱子不愧是老机枪兵出身,这麽快就准确找到了最佳的机枪阵地位置。”

    “那是,怎么说者这小子也是打了四五年仗的老兵了。龟儿子的这点门道再要你提醒,那就别吃这碗饭了。”

    美美的吐出一个烟圈,老不死的将破军帽的帽沿尽量拉低一些,不爽的瞅了一眼火辣的日头。

    因为目前自己的队伍唯一的重火力就是轻机枪,因此赵世勋对机枪和步兵之间的配合非常重视。

    对于机枪运用的培训,赵世勋专门将全体民兵集合在一起,连续三天给大家讲解了轻重机枪在战斗中的使用方式。

    以前,在很多民兵心中,机枪掩护就是一帮子步兵冲出战壕,一窝蜂似的冲向敌人,而身后的机枪则突突不停地扫射,压制远处的敌人。

    但是这样一来就会造成一个严重问题,机枪火力很容易杀伤到冲锋的友军。民兵们也清楚这个问题,但却不知道怎么解决。

    鉴于这个疑问,赵世勋告诉大家,其实这个问题根本没有必要担心,因为专业的机枪兵打仗不会这么虎,都是讲究战略战术的。

    而冲锋的步兵也不会黑压压一大片一起往上冲,因为那样即使不会被自己人打死,也会被敌方火力一窝端。实战中,我方一个班成员之间都是尽量拉大距离的,一般保持在十五米到三十米之间,以降低被轻重机枪和或者炮弹一窝端的概率。

    如果真的需要冲锋,基层指挥员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派人摸清敌方的布防及重武器火力点具体位置,如果自己有炮兵,则当然是提前肃清对方的火力点。如果没有,为了减少伤亡,就要尽量缩短冲锋的距离,要尽量让步兵潜伏在离敌人更近的地方,减少步兵在进攻发起后处在火力通道上的时间。

    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在后方布置好轻重机枪的位置,以便能给冲锋的步兵以强有力的火力支援。当然,在战斗中,轻重机枪布置的位置是有讲究的,决不能随意布置,尤其不能傻傻的在阵地前方的正中央。

    正确的机枪布置位置,应该是分布在阵地的两侧的位置,并尽量占据制高点同时获得良好射界。当然,布置在侧面并不是布置在阵地前沿侧面,而是隐藏在前锋兵力50至200米之后的地方。这样安排才是最佳的安排,不仅比正中央命中率高且不会杀伤到冲锋的友军,还能形成交叉火力点,达到战术侧击的效果,对敌人造成更大的杀伤。

    以上工作完成后,接下来就是划定轻重机枪的射界了,这也是关键所在。所谓射界,就是以轻重机枪所在的位置为原点,而形成一个扇面,这也就是这挺重机枪的扫射范围,在接到新的命令前,机枪手不得擅自扩大自己的射界。而在发起冲锋之前,也会给自己的步兵讲明白火力射界和火力通道的位置。所以步兵们在冲锋时,就不能一窝蜂的乱冲,严防进入自己的火力射界造成误伤。

    那么问题来了,要打击射界之外的目标,而又怕伤到自己人怎么办?

    此时便可以进行“超越射击”。所谓超越射击就是以一定的角度进行射击,利用地心引力的影响,使子弹呈抛物线从自己士兵上方通过,然后从头顶击中敌军目标。当然超越射击对机枪手的要求非常高,不但要会测算射击距离和角度,还要经过严格的理论和实践训练,光在培训中消耗的弹药数量就大的惊人,这也是重机枪数量有限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赵世勋在训练中对超越射击只是简单的说了一下,并没有将其列入训练内容。

    ……

    “不过这个周宇也不错,虽然挂着一个副队长的头衔,但还真能放下架子去学。倒是以前让我老不死的轻看了他。”

    “恩,这小子有文化,有胆色,还不骄不躁。倒是一个可造之材。咦,大柱子摸上去了。”

    ……

    山谷中,周宇大柱子带着前锋匍匐前进,朝前方摸了百多米占据了一处土坎后,便冲机枪班打了旗语。

    很快,机枪班迅速朝前移动了百多米,再次在民兵队伍侧后建立了新的机枪阵地。

    机枪战地建立后,只听一声枪响,前锋前方百米的位置,一排半米高画着人物的木板被立了起来,木板大概有二十几个,有的画着日军步兵,有的则画伪军士兵。

    此时,演习进入掩护压制与冲击阶段。按照赵世勋的规定,步兵们会在机枪的掩护下进行一次百米冲锋。冲锋胜利的要求很简单,前锋和后卫的损失不能过半,否则既判定进攻失利。

    木板人立起来后,周宇立刻下达了进攻命令。

    “后卫朝前移动,准备加入进攻序列。机枪兵准备!”

    很快,铁娃带领的后卫班赶了过来,与前锋班汇合到一起。

    兵力集合完毕后,大柱子第一个站了起来吼道:

    “一班的兄弟!准备冲锋!”

    “二班准备掩护,每人打一发子弹!”

    铁娃举起自己的汉阳造,瞄准了百米外的一个木板靶子吼道。

    看到大家准备完毕,周宇举起自己的盒子炮,瞄准前方一个靶标。

    砰!……“打!”

    砰砰……。

    一阵枪响,一排子弹打出,前方百米外的木板标靶被击倒了五六个。

    “冲……!”

    大柱子一声怒吼,第一个跨出战壕,猫着腰全速朝前方阵地冲去,一班的战士侧紧跟在他的身后,保持着一定的间距冲了出去。

    看到有人冲了过来,前方战壕里蹲着的民兵立刻举起了两个新木板靶子,上面则画着两个鬼子机枪手!

    木板靶子被竖起的那一刻,进攻队伍右后方的歪把子机枪立刻开火,开始进行短点射。

    哒哒哒……哒哒哒!

    枪声中,一个画着机枪兵的木板靶子被打得碎屑横飞,倒飞出去……。

    按照赵世勋的规定,后方机枪里只有十二发子弹,如果在步兵冲锋六十米的距离内,或者十二发子弹内不能打倒两个画着机枪兵的木板靶子。即判断一班的冲锋遭到敌人严重火力阻击,伤亡过半宣布失败。

    这种真枪实弹的演习虽然看上去不错,但是相当的危险且白白耗费了珍贵的弹药。不过目前赵世勋已经顾不得那些了,日本人的囚笼政策越来越严密,对山里的封锁越来越狠,已经威胁到了县大队的生存。如果自己的队伍此时不能快速进步,那就只有等着被绞杀殆尽的份了。目前这种状况下,只有真枪实弹的演习才能让大家更快的成熟起来,为此赵世勋力排众议,连续进行了三次实弹演习。

    前两次实弹演习中,由于周宇对机枪阵地的布置不够熟练,导致机枪射界受到影响,在规定的弹药内无法全部“消灭”鬼子机枪靶子。第一次冲锋直接失败,第二次则因为前期“损失”较大,导致后期因为兵力不足而遭遇失败。

    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演习开始前,周宇主动提出让大柱子负责机枪位置的安排,自己则跟着学习,从别人的布置中找出自己的不足。

    对于周宇的提议,赵世勋想都没想就答应了。虽然对方是这支队伍的副队长,但是如果他技战术确实有欠缺,赵世勋是也不会为了什么面子而去敷衍了事的。这次即使周宇不主动说,赵世勋也会让大柱子负责这此进攻的火力安排。

    ……

    未完待续,求收藏,求推荐!

    (本章完)

第69章 指挥与战术() 
大柱子带着一班的民兵一路小跑,当听到背后的枪声响起后,他赶忙看了看周围的手下。还好,自己的手下并没有慌乱跑错位置,一直在按照既定路线冲击。

    大柱子记得第一次演习时是喜子的三班和周大虎是四班负责进攻。结果演习开始么多久,先是喜子的三班因为机枪压制不合格而“全军覆没”,紧接着是增员的四班因为慌乱中跑进了己方机枪的射界而被宣布“误伤过半”退出战斗。

    那状况,别提多尴尬多丢人了,据说负责指挥的周宇当时脸都绿了。

    大柱子自认跟喜子和周大虎这俩战场雏鸟比还是有几把刷子,上次战斗失败,多半是因为周宇的战场经验不足导致机枪压制失败所致,这让大柱子一直耿耿于怀,肚子里一直憋着一股火。

    大柱子本以为这次还是陪周副队长“瞎玩”了事,却意外的得到了战场指挥权。谢天谢地,总算是轮到自己安排火力和组织进攻了,憋了一肚子气的大柱子非常珍惜这次机会,对机枪位置的安排可谓是非常上心。

    机会难得,他可不想在老长官赵世勋面前跌了份。顺便让周队长好好看看自己是怎么指挥的!

    不过虽然安排好了机枪的位置,但是这一开跑大柱子心里也开始微微有点发虚。虽说自己给机枪班找了最佳的射击位置。但是有道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能不能打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