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雄霸海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之雄霸海外- 第8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钟先生不与他争辩,只说道:“拭目以待吧!”

    ……

    钟先生于三天后离开了台湾,带着刘之凤的奏折回大陆。

    这三天中,刘之凤走过了东南府不少的地方,发现颜陈两人所言非虚。

    民间欣欣向荣,农田水利发达,水渠众多,无惧大旱。

    百姓勤奋地耕种和工作,创造的财富惊人地多。

    到得晚上,他们开始玩起了吹拉弹唱,民间音乐舞蹈盛行。

    尤可虑的是东南府孩童入学率之高,实冠于大明天下。

    当民间孩童从小为父母帮工的时候,东南府的孩童却一个二个背上书包上学去。

    在每间学堂中央醒目位置立有颜常武的大幅戎装像,每周一学童都在他的画像下进行升旗仪式!

    潜移默化,假以时日,他将在新一代的心里生根!

    他们学习的东西非常多,有国学、语文、数学、历史、地理、生物学、

    更为离谱的是东南府的小孩子从小就开始军训,象后世湾湾诋毁大陆说大陆小学生背着钢枪去上学,在现时的台湾小学里真正的出现了!

    高年级的小学生背着火枪军训,当刘之凤看着学生们熟练地装填火药,瞄准开火时,他已经说不出话来了!(东南府小学有一年级升上去的小学生,也招一些年龄比较大的小学生直接就读高年级)

    而且小学生毕业前务必做到五项达标:一百米跑、三千米跑、一千米游泳、推铅球和跳远,实在是非同小可!

    用刘之凤的话认为是“打下了东南府穷兵黩武的基础!“

    看得越多,刘之凤动摇了,他觉得钟先生说得有理,但越是有理,他就越是悲观,认为自己将会有负皇命,无法让台湾归心大明!

    他写给皇帝的奏折将东南府的实力描述一番后,表示自己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

    ……

    一周后,台湾府衙开门,当天非常的热闹,颜常武亲自率东南府行政大员们到贺,送上花篮,给足面子。

    第二天台湾府衙就变得门可罗雀……东南府民众都知道这里说了不算,颜常武知道皇帝要派官员来,那就有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官员来没问题,东南府无任欢迎,表示对朝廷恭敬的态度。

    如今东南府运行有序,设立行政中心处理诸事,他们有人力有资金,台湾府衙是个纸糊的衙门,大陆支付官役的费用都不错了,哪有资金给他们使用!

    知府的职责掌一府之政令,总领各属县,凡宣布国家政令、治理百姓,审决讼案,稽察奸宄,考核属吏,征收赋税等一切政务皆为其职责,无外乎是劝农桑,兴水利、捕盗贼、断讼狱,还有县学科考。

    劝农桑,如今土地都是颜常武的,农民签的合同是与颜常武的,知府有个毛用!

    至于水利和仓库什么的,他又没钱,就算有钱,这地都是颜常武的,怎么,不经地主同意来乱动?

    颜常武可以告他惊扰他地里的风水哦!

    赔偿费可大可小,看心情,不爽的话,折我一条树枝我也要你刘之凤一万银元!

    捕盗贼?警察是东南府发的工资,不会听从刘之凤的调遣。

    断讼狱?东南府设立法庭,法律也是自家颁布实施,不兴大明律。

    县学科考,都简体字了,谁来考,考出来的学历,偶东南府不承认哦!

    至于军队,刘之凤想想得了,连军营门都不给进!

    彻底架空,让他知道什么是“有心无力“!

    除了他带来的十数位从人,他连一个东南府人都无法招了,招聘的文书贴出去,从无人来!

    出入都有东南府的人员跟随,走到哪跟到哪。

    ……

    刘之凤到处碰壁,搞明白为什么没有一个县官跟随他到东南府任职的原因。

    人家真聪明!

    先前,那些聪明人在他赴台前都说他在台湾呆不下去,要不无所事事地浪费大明公帑,要不被颜常武驱除,办溜溜地离开台湾。

    不过,刘之凤转变了他在台的策略,由想搞破坏变成了关心台湾府事宜,他做起三件事。

    第一件事,他认为台湾人喜种水稻,但有的地方水稻产量不高,而当地水量充足,可以考虑发展养鱼业,养殖淡水鱼。

    他给出了一种令人觉得脑洞大开的养殖对象……养鳄鱼!

    这是他听一个暹罗(泰国)的行商说的,说台湾的气候和地方合适养鳄鱼。

    鳄鱼一身都是宝,肉可以吃,皮可做护甲、皮带和皮包等,同时,加强养鹿,养猪,反正他的目的是减少宰牛,多养牛干活,提高农户的工作效率。

    好哇,宰鳄鱼不杀牛,我喜欢!

    委实让颜常武刮目相看,没想到大明的官员也有点能耐啊!

    别人不知道这养鳄鱼的利弊,颜常武却知道实在可行,因此他给台湾府衙批了一笔钱,请刘之凤牵头一试,养殖鳄鱼!(别人的想法,颜常武还做不出厚颜无耻地强抢人家的创意)。

    又有,刘之凤指出台湾应该发展山地水果种植,充分利用地形,增加农民收入!

    颜常武又给他批了一笔钱,请他进行相关的研究。

    接着刘之凤又得到了一笔钱,这家伙将在台湾推广种植烟草!

第202节 台湾金色产业() 
    谈起烟草,似乎古今中外,老幼皆知。其实不然,对绝大多数国家来说,烟草是舶来品,不是土特产,而且并非古已有之。

    烟草的原产地在拉丁美洲的厄瓜多尔及其附近,其范围可能北起墨西哥,南达玻利维亚,东到委内瑞拉。

    欧洲大航海时代开始后,西班牙人进入美洲后,发现烟草提神醒脑,传播很快,

    1565年从法国传入德国,接着传入俄、日、英、印尼、印度及菲律宾等地。

    17世纪以后,吸烟之风传遍了全世界。烟草传入中国,大约在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由菲律宾的吕宋岛传入厦门,所以当时叫它为“吕宋烟”。种植最早的是漳州。但也有人认为是先传入台湾,再传入漳州、泉州。传入的确切时间、年份已不可考,最早的说法认为是在万历三年(1578年)。

    万历以后到明朝灭亡的25年间,吸烟之风在中国已经很盛行。不然的话,明朝末代皇帝崇祯也不会严令禁止种烟草和吸烟了。烟草是一年生草本植物,用来制烟的部分为烟叶。17世纪以前的制品,主要是雪茄烟、斗烟、鼻烟及嚼烟。

    台湾是新开之地,一直以来忙着种稻米和种甘蔗,颜常武又专注于军事,而陈衷纪则军政双肩挑,其他人等,因人手实在短缺,工作上有所欠缺,结果刘之凤闲着也是闲着,挖空心思,竟然让他独得先机。

    ……

    烟草这东西,好过鸦/片,虽然烟草会带来各种各样的问题,可是你不种烟草,别人也会种,种了之后你的子民会将白花花的银子给外人。

    种了烟草,你给自家的烟草收点税,外来的烟草收重税,则本地子民都会抽本地烟。

    否则你不种烟草,外地人种烟草来本地卖,你再重的税,本地烟民都会抽外地烟,除非你彻底地禁烟。

    这怎么可能?想想我大天/朝的烟草财政收入,颜常武就红了眼睛,立马支持刘之凤种烟!

    ……

    于是刘之凤大忙起来,台湾府民众也忙起来,他们得到了东南府加多二十亩地给他们发展多种经营:除种甘蔗和稻米之外的(这二项有死保的面积),百姓们种烟草、种菜、种蕃薯、种土豆、种水果、养鱼、养牲畜家禽等等,生气勃勃,呈八面开花之势。

    颜常武和陈衷纪视察过后,觉得经济更有活力了。

    一些事项交由刘之凤来办理,他尽心尽力,忙前奔后的,很快就见到成效。

    育种育苗、请来大陆方面的师傅和能手传授经验,发动民众干活。

    塘鱼养得更多、水果树种起来、烟草亦种起来!

    刘之凤非常忙碌,好在大陆方面又过来了一个县官,却是刘之凤的本家,叫做刘广仕,字孝和,举人出身,乃是永安人氏。

    举人的地位高,地方民众的“投献”往往能够让举人吃用不尽,但汀州不近海,没有鱼盐贸易之利,而地方上山岭多,山上刨食不易,举人老爷也是境地悲惨,加上他水平不上不下,中不了进士,也无余钱去孝敬上司,到得五十余岁时还是蹉跎岁月,一无所成。

    这次台湾选官,本来轮不到刘广仕,可架不住没人去啊,虽然台湾的贼窝名声远扬,但刘广仕想来更惨也惨不过他现状,咬咬牙,到抚衙交了履历,然后抚衙出牌令,让他去台湾赴任。

    真不错,台南、高雄、嘉义三个县任选,让他想去哪就去哪,终究他选了台南,县衙与府衙同城。

    到达台南,马上被刘之凤分派任务,赶鸭子上架,后来他回忆起这段经历,觉得不堪回首,但也终于挺了过来。

    而刘之凤也感谢刘广仕的到来为他分担了责任,否则单是他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东南府的行政中心,对他的助力不足,一是行政中心人少,二来不待见他这个另类。

    在那段艰苦的日子里,两个大明官员身处“贼窝”里,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他们确确实实做了实事。

    塘鱼增加,民众生活改善,固然海鱼好吃,但出海捕鱼终究不如就在岸上养鱼有保障。

    出海捕鱼,会遇风浪,安全是个大问题。

    且看天吃饭,有时鱼满舱,也有时鱼获很少。

    水果到处种植,销路不成问题,军队大量引进,最终在伙食上形成了饭后果制度!

    只要可能,军人们的餐桌上必有水果,在军港供应不成问题,在外海时则用水果干或者糖腌水果供应。

    且民间舆论引导,东南府民众普遍喜吃水果,极大地丰富了大家的餐桌。

    ……

    更大的改变来自烟草业,台湾地处热带,合适烟草种植,产量逐年递增。

    而且颜大少连出二大招:

    一是卷烟,用纸包住烟丝来抽起来,一种方便快捷、容易携带的吸烟方式由此诞生。

    颜大少特意建立了一间造纸厂!

    除了为军政方面提供用纸之外,主要是为了卷烟生产。

    东南府出的卷烟纸经过多次实验得出最合适的纸张,没有异味,燃烧殆尽,别家的纸张谁都比不上!

    二是烤烟,使用木炭烘烤烟叶,得到了色泽金黄、口感更好的烟叶,一种更柔和的烟草随后广为流传。

    因为它的颜色,烟草产业被人称为金色产业。

    双管齐下,香烟问世了!

    以颜大少的知识面,立即让台湾烟叶形成品牌,推广出上中下品质的”特醇东南”、“健牌”“椰树台湾”三大香烟品牌,确保质量。

    分别印了东南府标志中的”山峰“、一头”小鹿“和一棵”椰树“作为商标,宣称”饭后一枝烟,快活似神仙“!

    种烟草成为了“贵族作物”,一年一获的收入就能够让家里人过得舒服,一些不种烟草的农民眼红那些种烟草的邻居说他们是“你家一年种烟,比我家三年种菜的收入还要高“,台湾的烟草进入了风光时期。

    颜大少对外首先用香烟毒害北虏,他既然在北方有据点,就出口香烟、朗姆酒和丝绸这些享受之物给北虏,换取北虏的人参和皮毛,运回大陆销售。

    第二个毒害的是他的老朋友江户幕府,等下次他与大御所德川秀忠会唔时,发现这位殿下手指夹着香烟吞云吐雾,颜大少暗暗叫好,即时送他一大包顶级的特醇东南。

    第三个毒害的还是他的老朋友…英国人,英国人大量贩卖香烟到世界各地,认为台湾香烟和加勒比的雪茄有得比!

    如此东南府又多了一项拳头出口产品,赚到手抽筋,化为了颜常武对外扩军备战的财富来源。

第203节 南虏颜常武() 
    台湾府衙。

    刘之凤正在书房里写着发给皇帝的奏折,听门子来报道:“刘知县来了!”

    “哦,快快有请!”刘之凤吩咐道。

    不久后,刘广仕进了书房,拱手道:“雍鸣兄(刘之凤的字)!”

    “重规兄(刘广仕的字),请坐!”刘之凤点头道。

    两人称兄道弟,刘之凤写奏折也不避开刘广仕,对他道:“香烟已渐成气候,今年已有十万两银子的利润(台湾已经收购大陆烟草去制香烟),明年一旦台湾烟草产出,只怕有三十万两银子以上的利润!”

    刘广仕也参与了烟草业务,闻言点头道:“有多无少!”

    不过他对刘之凤道:“雍鸣兄,你把这写进去,万岁必不会喜欢,只怕生出事端。”

    “为人臣者,该说的要说,不该说的,也要说!”刘之凤叹息道,挥笔疾书。

    在刘广仕来之前,他已经写了大半,很快写完,拿来给刘广仕看看。

    刘广仕指着其中一段道:“不太合适吧!”

    原来是刘之凤向皇帝请罪,说自己在台湾行事,是以东南府的名义而不是台湾府的旗号!

    如果台湾府的名义,等于颜常武出钱让刘之凤作秀,那是万万不允的。

    刘之凤不得不改弦易辙,东南府就东南府吧,但他这么做,等于犯了欺君之罪,皇帝要他到地方去守牧一方,他却不亮出朝廷的大义名份,朝廷岂不是白给俸禄给他!

    “必须写上!”刘之凤无奈地道:“做过的事,要有个交代!”

    “交代!”刘广仕感根地道:“我们向百姓有交代,可就没法向万岁爷交代了!”

    他们可以不做,就可以向万岁爷交代,现在他们做了,向百姓有个交代,却没法向万岁爷交代了。

    刘之凤豁达地道:“要是万岁爷不喜,削了我们的职,岂不正合我们心意!”

    “对极,对极!”刘广仕强笑道。

    在台湾行事之后,他有点舍不得这里的事业了,与大陆方面的尔虞我诈相比,这里崇尚实干,少说多干,做事切切实实有收获!

    不消说,在北平的崇祯皇帝陆续接到了刘之凤的奏折后,嫉恨象条毒蛇般噬咬着这位天下至尊的心!

    东南府一年的收入达到了五百万两白银!

    其中从西洋人那里收获过二百万两银子,从东洋人那里收获过一百五十万两银子,从大陆则收获也有百万两银子,提一句,刘之凤刺探出台北大量生产黄金!

    都是真金白银,台湾的人口才到八十万人,分为台北、基隆、台中、嘉义、台南、高雄六镇。

    想想吧,大陆八千万人口,国库收到的纯银才三四百万两银子(太仓收入),甚至连个东南府都不如!

    如果把东南府给收了,那五百万两银子尽归中央,何惧大明三大患!

    天灾有银子赈灾,对付北虏有军费,对付农民逆贼也有军费!

    皇帝眼红啊,妒忌啊!

    他也不想人家是怎么样砥砺前行,累死累活地赚银子,而是怪颜常武没有臣子本份,居然不孝敬皇帝,一文赋税都不肯上交,还要朝廷拨款给他!(不过朝廷也没有给钱)

    熊文灿(福建巡抚)误国!

    东南府不肯交税,他还附和,说台湾是野人聚居之地,难以收取赋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他要是说东南府有税源,皇帝要他去收,他怎么对付东南舰队?)

    相比于信他,崇祯皇帝更相信刘之凤,于是他召见了首辅韩爌,要他拿出一个切实之策来,想方设法把东南府的银子收为国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