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雄霸海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之雄霸海外- 第5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那就是种地和养牲畜为必修项,选修项目其实也是官府的安排,必修一项,安排到什么就学什么。

    每个人都收到了一份油印的资料,名称很响亮,叫做《生存大全》,就包括了武器的使用、生存能力和生存技能,这是朝廷的馈赠了。

    而官员们军事训练少了三天,他们学习如何发动人力、鼓动人心和发展经济等比较劳心的技能。

    要命的是,包括了指挥作战!

    辖下很可能不一定有军队,那么文官就要顶着上。

    更要命的是,遇到敌人,文官不能逃。

    否则!

    新明律法,规定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处决逃跑的官吏!

    谁吃皇粮,就不能逃!

    用一个文官的话来说:“朝廷学乖了!”

第1317节 树立信心() 
学习、培训!

    东南王颜常武的特色是对于吃皇粮的人们的一个要求就是要他们多学习,增加修养,知识与时俱进,高级官员也不例外,甚至要学习得更多。

    甘辉利用春天兵事不兴的时候召集高级官员们开完会,机会难得,大家一起学习!

    学习的重点正是最新编撰的东南国历史,这本书由东南国内阁总理大臣陈衷纪主编,调集了大批精英学者一起编辑,即为“修史”。

    在封建社会里,有一项使命极为荣耀,譬如说介绍到陈衷纪时,第一项内容是东南国内阁总理大臣,第二项内容是“兼修国史”,地位还排在了陈衷纪贵为“东海公”的世袭公爵之前,非同小可!

    为国家修史,百年后同上史书,非常荣耀!

    东南国历史记载了东南国华人筚路蓝缕、砥砺前行的艰难历程,展示了上至君王、下至小兵的军中英雄战史,人物刻画得生动形象,栩栩如生。

    甘辉亲自主讲,讲述了东南王主抓的两件大事:一是东南国的发展,二是收入,正是为官者的操守。

    “东南国的发展涉及到方方面面,包括了疆土的开拓、统治、经济、科学、文教的发展、军队的发展等各方面的全面提升,收入有财政收入和老百姓的收入时代不同了,要以发展经济为第一要务,经济发展起来,社会才能进步,才有稳定的财政收入,我们的统治的核心思想也要与时俱进,要让老百姓们得到实惠,拥护我们的统治,是为大仁大义”

    “社会各阶层的收入提高,也包括了我们军官、文官!让官吏们得到实惠,要让官员们过得体面和荣耀,所以王爷一再提升诸位的俸禄,王爷说过‘要想马儿跑得快,又想马儿不吃草’是不可能的”

    “提高俸禄后,诸位就没有了借口,王爷对于军队的要求非常高,是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招之即来体现了军队的服从,一声令下,即刻开拨,面对强敌,毫不畏惧!来之能战则表明了军队作好了备战,后勤补给没有问题!战之能胜表明了军队要以大无畏的精神,坚定地粉碎一切敌人!我们绝对不是新明军,”

    “王爷的军事思想是进攻、进攻、再进攻!无论是什么敌人,都坚决出战!所以,必须明白到这一点,文官要以经济发展为考核要点,武将则以敌人的人头论英雄!”

    “我们当前之敌,是困扰了中国二千多年来的北虏,其机动灵活,凶残顽劣,大敌前,作战任务十分艰巨,我们要作好大战的准备,有战役的整体观念,在座诸君要严守纪律,积极准备,密切配合,协同一致,动员每一个人的力量,以顽强的战斗,迎击敌人的袭拢,战而胜之!”

    甘辉的讲课是在密云军营里的大会场,参加者包括了武将与文官的高级官员们,他们人手一本东南国历史,不同于对老百姓军训教育所用到的油印本,他们的东南国历史是精装版,印刷精美,还有插图,每本都有东南王的亲笔签字,写着“颜少阳与君共勉”的字眼儿,还有他的印章。

    “少阳”是已故大明帝师孙承宗给颜常武取的字,孙承宗是天启帝师,却在赋闲回乡后到了台湾任职,履历十分奇特,时人评价孙承宗把气运都带给了颜常武,因此东南兴起,在所难免。

    御笔!

    这是难得的殊遇,官员们毕恭毕敬地捧着书本,准备把此书当成传家宝。

    东南王推行的学习特色确实不错,官员们通过学习,都明白到他治军、治国的脉络,也就跟上他的步伐,换言之就是“逢上”,说难听点就是“谄上”,上有所好,下必兴焉是必然的。

    一些明智的官员暗暗点头,当发展经济时,官员们的心思都放在上面,其他方面包括不臣、官斗就少了许多精力,军队为了胜利,一天到晚的操练,同样地没有什么力气去做什么坏事,东南王虽为海贼出身,却十分精明!

    哪怕是前明两榜进士出身,他们对于同为海贼出身的甘辉也不敢怠慢,因为介绍上的甘辉实在是战绩标榜,功劳大得吓人,助东南王在东南国开疆万里之遥,谁人可及!

    所以官员们认真听课,积极做着笔记。

    “我们出塞,移民百姓,建城立塞,占领漠南和漠北,驱除北虏,是功在千秋之事,在东南王的麾下从事此伟业,必定成功!”甘辉展示了出塞的建城图,以城为依据,建堡和军队出击!一旦建成的话”讲到激昂处,甘辉高声念道:“山是老子开,树是老子栽,谁敢来摘果,人头就落地!”

    虽是歪诗,但十分有气势,会场里顿时响起了一阵掌声和欢乐的笑声,当天上午的学习结束后,由于密云军营新建,条件简陋,会场变成食堂,炊事员笑呵呵地挑来几大桶热腾腾香喷喷的炖羊肉,甘辉亲自动手,带领大家把台子摆好,大家一圈圈围坐下每圈当中放一只大陶盆盛肉,热热闹闹地吃了起来。

    吃过饭,上茶来,大家乘机开开小会,相互介绍,尤其是一些报名出塞官员们更是到处拉关系,这是允许的,此行出塞,风险莫测,把命活下来让事情做成功是第一要务,要动员一切力量,精诚团结,彼此熟悉,有私人关系,事情更好办。

    下午开始战略部署,大家也不是第一次见到塞外建城的大地图,但每一次依旧都觉得心潮起伏,真要是成功,解决了困扰中国二千多年的北虏,把中国的疆域推到苏武牧羊的北海,即贝加尔湖,实在是一件功在千秋的大业,自己为官参与此事,一生受用无穷!

    扪心自问,还真的有很大机会完成此事,东南王雄才大略,要人有人,要枪有枪,要银有银,要粮有粮,上下一心!

    漠南诸游牧民族势孤力薄,难挡东南王大军,待到漠南建城,漠北骑兵南下,我们以逸待劳,未必不能战而胜之!

    不知不觉中,通过一次次的开会、学习,文官武将们的信心树立起来,他们准备着建功立业了!

    第二天,在他们共同见证下,第一支大明军队誓师出塞!

第1318节 王师北伐() 
本日的老黄历上写的清楚:宜祭祀、出行、修造、动土。

    天气晴朗,密云的冰雪早已消融,大较场上人头拥拥,人声鼎沸,军队、文官、同行的民夫、特意前来送行的社会贤达、士绅和老百姓等等,每个人的脸上都扬溢着兴奋的笑容,包括了武力值最低的民夫!

    好象不是去打仗,直面凶残的北虏,而是塞外有银子捡,大把大把的黄金机会。

    一位在鞑靼人数次入塞中幸存下来的士绅对比今昔,暗暗点头!

    曾几何时,听闻鞑靼人到来的消息,城市象炸了营一般,老百姓跑回家中,关门闭户,军人象待宰的鸡一般畏畏缩缩。

    现在呢,军人们闻战则喜,民工抢着报名,生怕没有了出塞的机会!

    为了报名,许多民工抢着差点打起来,他们不仅仅是民工,许多人准备移民,官府说得很清楚,在塞外只要给军队或者官府当民工半年,分田的时候就能够分多五亩,最多可以享受三次即十五亩的土地加成!

    这次出塞,专业耕田者或者游牧者每丁可分得五十亩地,加多十五亩地,则达到六十五亩地,不少了!

    在初期的犹豫之后,这次征集九万移民结果是报名者跳跃,没有强行抽签摊派,许多人都信了东南王,也就信了朝廷,不以北虏为患,许多人吃后悔药因为报名迟了。

    哪怕士绅因为家中农田被强征收税而不悦,也不得不承认时代不同了!

    如此民工都这样振奋,更不用说军队。

    每个军人脸上没有惶恐,而是坚毅!

    甘辉深吸一口气,与李过、祖大寿一起迈步登上点将台。

    入眼处,校场上人山人海,大片的兵马已经等候在那里,旌旗在人海中飘荡,林立的枪刺在初升的太阳下闪闪生辉,铁甲人海如同洪流,。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百姓,开阔的校场边几乎全是人。

    站在前面的正是大明朝百战余生的将军们,他们有贺珍、牛万才、白文选、刘汝魁、马重禧、张能、田虎、杨彦昌、曾英、李占春、于大海、王祥、杨展、曹勋等将领;祖家军之祖泽润、祖泽溥、祖泽洪、祖泽清,祖泽远等。

    见他们登台,无数双眼睛望过来,人海中嘈杂地嚷嚷着:“甘大将军来了!”。

    甘辉抽出长剑指向北方,高呼道:“大明猛士,出塞!”

    此时此刻,哪怕是甘辉身经百战,也激动得有点声音发抖。

    在点将台下的两个方阵的军汉大声响亮地复述他的呼声,传得更远,一句话立刻点燃了将士们的士气,众军汉瞪圆了眼睛,激动地呐喊道:“大明万岁!”“为东南王而战!”“我军万胜!”

    呐喊声迅速在人海中蔓延,晴天之下仿佛有暴风雨席卷而至。

    祖大寿上前,宣读《讨北虏檄文》,声讨北虏为祸中原二千年,今大明朝廷、东南王决定,兴义师、讨不义……

    李过出列,宣布这次出动军队人员名单。

    贺珍为主将,率骑兵五千、一万步兵和五千民工出塞,步兵统领为白文选、曾英,步兵统领为祖泽洪、田虎。

    兵出古北口,向北,向北!

    授军旗!

    贺珍顶盔背甲,上台接过甘辉代表东南王授予的军旗,展开来,一只飞虎直扑入众人眼帘,他用力招展,军队再度爆发出:“大明万岁!”“为东南王而战!”“我军万胜!”

    “出发!”甘辉一声令下,军队列队通过点将台,接受他的检阅后,开赴前线!

    一些老百姓眼中淌泪:王师北伐,向北虏讨还血债了!

    过去的这些年来,北虏轮着大明一次又一次,多少大明百姓死在他们手里,妻离子散,血海深仇,仇恨深深地烙入他们的脑海中,令他们麻木,以为这一生再也不能复仇。

    在甘辉当天的日记上记着“……威武的军队在我面前列队而过,看着一张张年轻小伙子的脸,我知道他们当中可能很多人不再回来,但他们倒下的身影,换来的是中华民族的崛起!”

    “我信,我相信,我深深地相信,我们必能把我们的国界,推到北海!”

    ……

    通过古北口雄伟的关口,山谷间的人马如同一条长龙般,沿着蜿蜒的谷道在行进。

    出了坚城,将士们变得严肃起来,声音沉寂下来,不由得抓紧了手上的枪。

    前路莫测,固然有雄心壮志,但亦有悲壮,他们接到的命令是:“死也要死在塞外!”

    绝不能象前明军那样,逢敌而逃,而要遇敌必战,杀死一个够本,杀死二个有赚!

    这可不行,所以军队文工团是不可缺少,他们承担着鼓舞士气的作用,虽说军队也可组织,但专业人士更加有效。

    有人在路口打起了快板,鼓励军人们鼓起勇气,加快步伐!

    更让人振奋百倍的是一个年轻的、面貌姣好身材苗条的女军人站在道路一侧,为军人们唱起了“我和我的祖国!”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我歌唱每一座高山,我歌唱每一条河,袅袅炊烟,小小村落,路上一道辙……”

    这首歌来自东南王,那个女军人放声歌唱,她娇甜悦耳的声音在原野上回荡着,深深地激发了军人们的心绪:“为了自己的祖国、为了家乡,打击敌人,要活着回来!”

    贺珍经过了这个女军人,不由得放慢了马步,激赏不已!

    文工团、女军人来自东南国,在东南国,女军人很普遍,甚至有女将军,是实打实的战斗英雄!

    而在大明军队,也出现了女军人,但都是辅助战位,比如女歌手、女医生和文职女兵,但不得不承认,军队出现一个女军人,真的很鼓励士气。

    女军人都敢上前线,她都这么带种,男军人能丢得下这个脸?!

    在男军人的心中,更要为保卫她们而战,如果她们落入敌手,大伙儿决不能偷生!

    众人齐唱“我和我的祖国”,声音远远传出去,让远处的北虏游骑兵听得……年轻的北虏觉得这歌好听,而年长的北虏却觉得不妙!

    他听出了歌声中的不屈不挠,这会要了他们北虏的命!

第1319节 尚算顺利() 
塞外的蒙古人闻风而遁!

    一般而言,越靠近长城越温暖,蒙古人越多,但在春暖花开之际,蒙古人已经往北撤离。

    他们拖家携口,赶着牲畜先行离开。

    绝不能低估蒙古大酋的狡猾,他们清楚到大明军队积蓄了太多的怒气与不忿,挟怒而来,怎么都有点勇气,而蒙古人少,与明人硬拼划不来,于是蒙古人才不会傻到与明人硬肝。

    先行退却,避开明人锐气,待到他们懈怠之时,再行出击,翼将来可以来个不战而屈人之兵,如果明军重现前明军队那种腐朽气质,闻风丧胆,一溃千里,那蒙古人做梦都会笑。

    出塞明军一路上没有遇到任何抵抗,甚至没见到蒙古人,走了三天都是这样的景象。

    但是绝不能掉以轻心,否则会没命!

    行动的大军派出斥侯,前后左右地观察,每一个士兵都提高了警惕,就连民夫有空也玩弄他们携带的火枪,这次出动,民夫也全员武装,一旦部队缺员,需要时他们即时应征入征。

    路上植被旺盛,春风已绿长城外,青草地在短短时间铺满了天际,果然是畜牧的良好地盘,养肥了胡人、北虏的战马,南下让汉王朝陷入了血与火之中!

    他们依水源进军,二万人的队伍行军,若是路上没有水源,那就真的是大问题了。

    ……

    古北口城墙上,甘辉放下了望远镜,沉默不语。

    远处的草原上有几个蒙古包,还有一些羊群在吃草,那是蒙古人来了!

    少许蒙古人已然卷土重来,他们的游骑兵甚至嚣张地就在城外游荡。

    北方太大了,出动的二万军队简直是投石入海一般。

    “派人去杀他们!”甘辉淡然道。

    “是!”一个军官应道,很快地,足足千骑离城而去,隆隆的马蹄声让城墙震颤起来。

    蒙古人奔逃不迭,玩起了你来我走的游戏。

    “我们一定会成功!”甘辉给自己打气道:“那就来肝吧,看看谁怕谁!”

    甘辉如吕蒙,学识在入伍后急速提升,他对大明北方有清晰的了解,在中国历史上,中原王朝一直长期经营中原和江南地区,至于北方草原,经常不在中原王朝的势力范围之一,而是草原部落的势力范围。

    虽然在国力强盛的时候,中原王朝也会进行一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