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雄霸海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之雄霸海外- 第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要不是军队的严格训练,经常进行过夜袭偷营的训练,否则那些脸上抹得象鬼一般的部族人真有可能得手。

    当第一声枪响的时候,周全斌一个激灵,即时醒来,霍然弹起!

    他连鞋子都没穿,给自己戴上头盔,穿起了鹿皮护具(上衣),拿了刀子,背上燧发手枪和火药袋子,披上他的绶带,刚出营帐,就见到自己的两个护兵扛着他的团旗和军旗过来和他会合。

    天刚蒙蒙亮,正是人最慵懒的时候,赖床!

    部族人想当然这是个杀人的好机会,没想到东南府陆战队员们准备起床,五分钟的内务后就准备跑步,如今部族人杀来,不过是将跑步运动改为了战斗。

    枪声大作,喊杀声和惨叫声不断传来。

    周全斌充分履行了自己军官的职责,他武力高企,乱战中有优势,往时他早就杀个痛快了,现在则四处奔跑,把他的部属动员起来。

    那是个前所未见的混乱场面,由于营地没有彻底地建好,部族人在多处杀进营里,行进在各个营帐中,而陆战队员们则纷纷向他们开枪!

    陷入大混战的周全斌指挥着这场战斗,吼叫着“保持密集队形,保持密集队形!”就象一个部族酋长一般,他根本无视在他头顶和身侧飞过的弓箭和投枪,最近的一个人死在他面前,鲜血溅到了他的脸上!

    部族人看到他的绶带特别醒目,知道这是一个大官,纷至沓来想讨取他的人头,而他周围的官兵则奋力保护着自己的长官。

    四周的陆战队员们都在创造着英雄事迹,他们没有一个人后退的,哪怕是没见过血的新丁,也端枪上刺刀和部族人拼杀,而在他们的后面,战友们给枪支上膛!

    让部族人始料不及的是陆战队员们很快反应过来就投入了战斗,而且在乱战中哪怕部族人杀到近前也没有手颤。。。长期训练形成的条件反射让他们飞快地装填了弹药,向着部族人脸上开枪!

    轰!

    霰弹打得部族人成了个花脸猫,凄惨地叫着。

    在战斗中有一个新成员,军报记者!

    颜大少是穿来的,自然知道“文宣”的重要性,所谓谎言百遍成真理,控制舆论对于统治无异于一支生力军,因此他建立了一份叫做“碧海银沙”的军报,采取油印,所有的舰船都派上十份,大舰二十份,欢迎部队投稿,养了记者。

    此时,这位叫做泽宇(笔名)的随军记者正在作实况转播也似!

第114节 征服中的战斗(二)() 
他用笔战斗,就在他的营帐前,坐在小马扎上,使用简易桌子,应用沾墨的钢笔(即蘸水笔)写作,无视周围的刀光剑影。

    “部族人正从四面八方向我们进攻,前面的拿着投枪和砍刀,后面的用弓箭,他们小部分披着鹿皮甲,大部分人无装甲,有的人是光着上身,身上,脸上抹满了诡秘的图案。”

    泽宇继续写道:“他们插到了我们营寨中间!”

    “我们的士兵向他们开枪,火光四射,只要打中,打出一个个血洞,近距离我们使用了霰弹枪和手枪的威力很大,几乎一个一个准儿,中者立倒!躺倒的部族人渐渐增多,空气中洋溢着一股浓重的血腥气。”

    是的,采取了达姆弹,在近战中极大地加强了攻击的威力。

    “一个强壮的部族人注意了我,他拿着一把明晃晃的砍刀向我扑来!”

    别人在装弹,泽宇老兄在装/b,他大厮样地坐着拿笔写字,别人不砍他才怪!

    于是泽宇写道:“我坐着不动,那个部族人冲到了我面前,这时我的耳边象霹雳的一声巨响!”

    “有人在我耳旁开了一枪,打中那个家伙,对方立仆,倒在我的面前,我什么事都没有,就是听不见,也没受伤,他x的,战后我的右耳失去听觉,因此我得到了紫心勋章(一种表示受伤的勋章,东南府里,受伤也可以得勋章),尽管我不想获得这种勋章!”

    倒霉的泽宇因为火枪距离过近导致右耳膜被震破从而失去了听觉,不过他那篇战地实况报导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官兵们争相传阅,认为他写出了真实战斗历程,在他那篇报导中写到那天陆战三团陷入了一场疯狂、混乱的大乱战中,进行了几百次野蛮的白刃战,枪响个不停,最好用的是霸弹枪,它们口径大,枪管锯短,非常合适近战,而且威力胜过手枪(泽宇的耳朵就是听了霰弹枪的砰响后。

    战斗从清晨开始,那时四散的部族军不停地进攻,直到上午九点才结束,陆战三团取得了胜利。

    泽宇去视察战场,发现周围成了屠场,死掉的部族人几乎把营地和营地外围堆满了,死掉的部族人后来统计足足有三千六百多人,堆积的尸体成了座小山。

    而陆战三团也战死了一百六十七人,近五百人受伤,可谓是大胜,但也足足一半人失去了战斗力。

    取得战果的士兵兴奋地嚷嚷着,而丧失战友的士兵们则为战友和失声痛哭,妈祖庙里的祭师被请来,为阵亡将士祈祷,战地人生百态尽显无遗。

    泽宇的报导一直持续,他跟随陆战三团到周围清剿部族。

    山连山,水连水,到处是郁郁葱葱的树木,鸟语花香,却饱蕴杀机,泽宇曾经看到,一位年轻的连长,带头走在部队的前面,结果一枝箭飞来,不偏不倚,正中他的脖子,他嘴里不断地咯血,被士兵们围着,叫来军医也无能为力,十分钟之后,他牺牲了!

    东南府的官兵年龄普遍偏低,这个连长甚至不到二十岁,业务素质过硬,带兵有一套,是很有希望的军界之星,可惜了!

    他虽然被追记战功,但军方认为他本应在队伍后面他的连指挥位置去指挥一切,而不是去扮演尖兵,万一他死掉时敌人大至,很可能他的连队因为失去指挥就会崩溃。

    虽然没有崩溃,让他的连队苦恼的是,那枝箭是从树林里射出,哪怕是官兵们搜遍这片树林,也找不到凶手!

    不过,他们就近找到了一个部族聚居点,姑且就算是凶手所在的部族吧,于是偷偷地潜伏过去,天亮的时候发起了突击。

    突然袭击取得了极大的胜利,以轻伤三人的微小代价将这个百人的部族拿下。。。泽宇的记录上含糊其辞,其实那个部族所有的男人都被处死,以为他们亲爱的连长报仇!

    泽宇深入战斗之中,勤于写作,哪怕在乱战中他也没有停止他的笔,时常周围投枪、弓箭乱飞,战士们就在他身边打响火枪,他也没有停止过。

    很快地,他的报导引起军部的重视,专门派了一个班(十人)去保护他的安全!

    确实,他写得很有价值,不仅是实地战斗描写,还涉及到战斗中的方方面面。

    例如他描述了山区丛林地带的群山、河流、部族村落、灌木林、水网稻田地等地貌、地物相互错落,地形极为复杂,对军队的作战指挥与协同造成很大的影响,极讲究单兵作战和小队战,对部队的战斗素质提出了极大的要求!

    潮湿环境中,火药枪经常不易打着火,在这种环境下,陆战三团的士兵们紧急动员起来,取油纸包裹火药,不易受潮,需要时咬破油纸,倒入火枪的火池里,如此点火率高。

    军部之后即普及了定量防潮子弹小包装,除了丛林战中使用,在海上作战也非常地有用。

    丛林山区人烟稀少,物资缺乏,军队补给几乎全部要靠后方供应,而热带山岳丛林地山岳连绵,地势险要,天气多变,易导致交通中断,军需物资腐蚀、霉烂,人员发病率增高,这一切需要更多的物资供应和技术保障,从而无形中增加了后勤、装备保障任务的艰巨性。

    如东南府进军台北,采取了有力措施是依托河运进行补给,在河边建立稳妥营地才伸出触脚,四处围剿部族,并且很少疲兵作战。

    如此,后勤给力,有病收治,官兵们也有足够的休息,起码在保护严密的营地里睡觉安心。

    热带雨林环境险恶,疟疾、痢疾易流行,但是进攻的陆战队后勤保障得力,军工紧紧跟上,譬如,只要条件允许,都要喝开水,夜晚烧了开水,供军人们携带,如此严重地减少了痢疾,再有哪怕是白天也全身遮掩,只露出一双眼睛,减少了被蚊子叮咬,少得疟疾。

    但是就存在着身体排汗不易,汗腌皮肤,导致皮肤溃烂,对付的方法即多回营地休整,解放束缚,同时使用皮肤药膏,喝清茶(辅助作用)等。

    前线部队的报导送到台南,然后东南府的丝绸总公司紧急动员,为前线提供了一种粗绸军装,属真丝面料,有良好的吸湿性,所以夏天容易出汗的人,很容易就把衣服汗湿,但是又由于真丝面料的透气性,只要有一点风,汗湿的衣服会马上干的,并且不会有不舒服、黏黏的感觉。

    由于是粗绸(比较粗的丝线或者多股丝线),耐磨合适在丛林中使用,陆战队的反响非常好,同时带来了一个吓坏外人的效果。。。东南府军队奢侈得不得了,居然穿起了丝绸军装!

    泽宇的系列报导受到了读者的极大欢迎,同时军方认为他写得远比那些大老粗的报告要好,动员他成为真正的军人,邀请他成为参谋,授予他为少校军衔!

    从此,他的报导如彗星般闪过天空后又消失,而军队里多了一个合格的参谋。

第115节 金铜童子() 
对台北的开发有条不紊,开荒、清除部族,建立营地,修路,那是大干快上!

    那些归顺的部族在历程中大显身手,无论是当兵还是开发,他们更能适应当地环境,当台南士兵和民众把自己裹得象只裹蒸粽,他们却能够在丛林中行走如飞,好象不受疟疾侵袭一般!

    所以他们成为了战场上和工地上的排头兵,工作积极也得到了丰厚的回报,米肉油糖蛋供给他们及他们家人吃喝,还有薪水奖金颁发。

    召集工匠开发金矿,当中有不少是从大陆来的,每一个人到来时,都要求填写“特长”,经验证过后,征召服徭役,一个月免费劳力后转为市场价雇佣。

    发现的(金瓜石)金矿是个特大型矿区,其形成与火山有关,形成特大型金矿脉,其自然金块很大,向东南府献上最大达五十两重的金块!又有“金包”,它的体积很小,一般只有几公尺直径,十馀公尺至数十公尺长,在一座数百公尺到数千公尺计的矿山中,金包的大小就有如掉在桌上的一粒芝麻,不是那麽容易发现的。

    然而所谓的富金包虽然体积很小,但是其特色是含金品位非常高,据许多开矿者言,最富的部分在一碗矿砂中便可洗出近半碗的黄金,而一个“金包”通常便可生产一吨或更多的金子呢!

    矿脉上部富集黄金,下部有大量铜矿,甚至有许多浅部矿体的黄金被雨水冲到河川之中。因此,金矿附近的溪流,甚至更远的基隆河,都可以发现砂金的踪迹。。。所有的黄金,颜常武恬不知耻地据为其有!

    河砂淘金,采取了大量人手,用筛网把金粒淘出来。

    而矿金除了工具挖掘,多用燃烧的木头烧矿石,再泼以冷水,矿石热胀冷缩爆裂破碎。采金者再将其研磨成粉,以水用碗筛淘。这种淘金方法是古代人采金的主要方法。

    这方法效率低,东南府挖矿金,动用了炸药开路,把矿洞给炸开,炸松矿脉,形成矿洞。

    人在井下开采出金矿石以后,把矿石放进筐里,像打水一样用辘轳把筐提出来。

    第一道工序是磨矿:先将矿石放入水碓,通过水力作用将大块的矿石粉碎,然后用石磨磨成粉末,磨成玉米面那样粗细的粉。

    第二道工序是淘洗。就是将矿石粉末放在水中淘洗,去除不含矿的部分,留下含金较多的粉末,行话叫精矿粉。

    第三道工序叫制团烧结。也就是将含金的粉末和米饭等混合在一起做成球团,与木炭分层垒成堆,去除硫化物的硫、烧结成松脆的矿团。

    第四道工序叫铅还原冶炼。将矿团铅混合熔炼,进行化学置换,形成含金银的铅块。

    第五道工序叫灰吹法。也就是把含金的铅块放在草木灰上熔炼,吹入氧气,去除铅块的铅。吹去草灰,便可收获高纯度的黄金。

    炼金的最后一道工序叫做化火,这也是黄金冶炼最关键的一步!也就是将这些毛金化作金块,化火时,先用旺火将坩埚烧红,当熔炼的金水被提纯到一定程度时就倒入金模,黄金冶炼就到此完成了。

    使用的燃料是煤,东南府有煤,运用货船从台南运到台北。

    石磨则用牲力来使动,以牛、驴、骡子来干活。

    至于采矿的人力,东南府做起了奴隶主,从巴达维亚和菲律宾进口了大量土著干活(红毛番与东南府的奴隶生意向来做得不错,哪怕是战争敌对时期也照样做人口买卖)。

    嗯,什么,土著刁民,懒怠?

    发现一些荷人和西人监工对付土著有一手,他们能够做到把“一头狗熊教训得承认是只兔子”,那就连监工一起进口!

    上万土著干活,请了百名红毛番当监工,三年后,汉人们把红毛番的驯奴本事学到家,一脚把红毛番监工踢回南海那边,自行管理起来!

    干活产量的第一名有肉吃,最后一名吃鞭子!

    当然不会这么简单,东南府的作风是两手都要硬,除了强制措施(开矿不是请客吃饭),还给予奴隶们希望,例如每年都有百名表现好的奴隶归化入东南府,成为百姓,享受福利!

    再有十五年工作后的矿工被遣返回家乡,东南府送上小笔银元,算作补偿,结果,他们有这笔银元,反倒比起在家乡的收入还要高!

    消息传来,许多土著想成为汉人的奴隶。。。

    别人说起来,颜常武是个很仁慈的神子!

    金铜一齐开发,对于铜矿开采,国人有丰富的经验,他们采取了竖井与斜井、斜巷与平巷相结合的采掘方式,并且用各种技术手段解决了井下通风、排水、矿石提供和巷道支护等一系列复杂的技术问题。再建立了多座属于炼铜竖炉之中,结构合理,有通风沟、炉缸、金门(铜液和铜渣放置口)和通风口等,源源不断地把铜锭冶炼出来。

    可喜的是,铜矿的开采则有1000吨收获,之后稳步上升。

    如此一来,有了铜,东南府发行了自家铸造的铜币,由于成份高,造型精美,结果大受大陆和倭岛的欢迎,投放市场有多少就被收多少,经常不见影子。

    但铜,最重要的还是铸炮,以后再提。

    除此之外,又相继发现了基隆川筋砂金矿、瑞芳金矿、在牡丹坑山发现大型富金矿,多个金矿加起来,差不多一年有五万两黄金进入东南府库中!

    这些黄金有进无出,五年就有二十万两黄金,相当于欧洲银价的五百万两银子,实在恐怖之极,颜常武的经济堪称是富可敌国。

    颜常武看矿区报表,喜得他大呼“俺开局有钱!”

    钱是男人胆,黄金是独裁者的脊柱,加上源源不断的大陆的银子、幕府银子和西班牙银子、荷兰银子、英国银子,东南府的钱象发洪水般地流进银库中,让东南府可以大肆扩军备战,造船造炮,以暴力巩固了其实力,象拳王般展示他的肌肉,颜常武的一个马车号码就是00544(动动我试试)!

    开发经营,给予福利给民众收买人心,其民心归附。

    当时的福建巡抚熊文灿听闻东南府的金与铜大量出货,真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