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雄霸海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之雄霸海外- 第3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亲自迎战,亦被击破。

    满达海,清朝宗室,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之孙,礼烈亲王爱新觉罗·代善第七子。

    崇德五年(1640年),随皇太极围攻锦州,次年封辅国公。

    崇德七年(1642年),任都察院承政,顺治元年(1644年),随清军入关,晋爵贝子。之后又跟随英亲王阿济格、肃亲王豪格讨伐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义军。

    瓦克达,代善第四子。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随多尔衮入关,镇压李自成农民军,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封三等镇国将军。又从多铎征喀尔喀蒙古苏尼特与土谢图汗兵,顺治四年(公元1647年)晋封镇国公。

    明人入侵,硕塞、满达海、瓦克达皆为亲王,对抗明军。

    鞑靼人没立皇帝,曰打败明军后再议。

    “情况真是非常的令人头痛啊!”所有鞑子们看着地图,无奈地摇头。

    他们好不容易才拼凑了一万二千骑兵,其中一半是老弱之兵,另一半的战斗力也不容乐观,怎么打?!

    硕塞问道:“大家说说,怎么办!”

    见众人不说话,满达海还是有点见识,他森冷的目光抖了一下,把右掌放在地图上,在图纸上直到沈阳城的位置做了一个切的动作。

    “把盛京(沈阳)以南的城市全部放弃,然后尽最大的努力,一半人死守沈阳,另一半人想方设法,切断明人的补给线!在条件没成熟前,不能与明军大战。”

    “再有,连盛京都弃了,我们重返龙兴之地!”满达海嘴里迸出了一句话。

    大家顿时呆滞了,按他的想法,真是一夜回到造反前!

第811节 鞑靼人的部署() 
    噺8壹中文網。x8om 哽噺繓赽捌1小説蛧

    该批鞑靼人的渊源为建州女真,女真族三大部之一,分布于今牡丹江、绥芬河及长白山一带,乃是遥远的通古斯野人向南辗转到达牡丹江与松花江汇流地方,是胡里改乌德盖人、斡脱怜二万户的部族族民,酋长阿哈出、猛哥帖木儿,之后分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东海女真三部分。

    满达海说要回龙兴之地,最远处要返回牡丹江与松花江两江汇流地方,说得好听,但环境之艰苦,用黄台吉的话来描述:“……跟随父汗起兵,为的是打下地盘,能过舒心日子。当年在费阿拉老城,父汗盖了七间大房,其余数十间草房,兄弟子侄们都住在一起,闲时渔猎,战时出征,日子过的很是苦楚,哪有什么享受!”

    关外资源丰富无比,鞑靼人却不会开发,若不是得到地盘后驱使汉民耕地织衣修路开矿,各地还是风吹草低现牛羊哩!

    即使如此,他们一路南移,对于开发地方也不上心,如此收到后果,而今要重返那些落后地方居住!

    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硕塞身上,他惨然道:“先辈父汗血战得到的地盘,我等弃之,大不孝!”

    “如若不弃,我辈战死事小,致宗庙无香火,更加不孝!”硕塞痛苦地道。

    “所以,本王决意用满达海的方法,弃守盛京以南地区,本王亲自守盛京!”硕塞断然道,大家钦佩地看着他,他选择了最艰难的任务。

    “但也不能便宜了明人!”硕塞这边恶狠狠地道,那边心底话:“也不能便宜了你们!”

    按他的意思,设两营精锐骑兵三千人一营,分由满达海和瓦克达统领,对明军采取袭拢、埋伏的作战方法,遇强辄走,遇弱而战,让明军不得安定。同时坚壁清野,把人口、物资向盛京方面转移。

    这是应有之举,满达海和瓦克达接受了任务。

    硕塞的目光落在一个满臣的身上,交代他道:“索尼,由你率领部属民众,奉两汗老野猪皮和黄台吉梓宫向北转移,退到建州卫吉林一带,松花江边!”

    “遵旨!”索尼拱手道。

    又着贝子屯齐助硕塞守盛京,巴牙喇兵章京希尔根为满达海副将,爱松古为瓦克达副将。

    此三人,屯齐为庄亲王舒尔哈齐之孙,先后跟从英亲王阿济格讨伐明军有功。再跟从郑亲王济尔哈朗侵略锦州、松山、杏山,九战九胜。

    屯齐又跟从黄台吉攻打锦州、塔山,击败明兵,再跟从多尔衮围攻锦州。

    顺治元年1644年,进爵为贝子。再跟从豫亲王多铎击破流寇,平定陕西、河南并有功,

    爱松古为纳喇氏,满洲镶白旗人,清初将领,自叶赫来归,屡从征伐。

    曾破李自成数阵,立有功勋。

    至于希尔根,乃觉尔察氏,满洲正黄旗人,世居长白山,黄台吉居藩邸时,希尔根任护卫。

    崇德元年,从伐明,连下昌平、宝坻十馀城,迁巴牙喇甲喇章京。击败明太监高起潜兵,擒总兵巢丕昌。

    顺治二年,从英亲王阿济格讨李自成,围延安,大败其众。其将有一只虎者,称骁果,数犯我师。希尔根三战皆克,遂至西安。自成奔湖广,逐北至安陆,贼据城拒战,复与鼇拜攻克之,

    此三将,为清军末期能战者,将尽力而为。

    又着谭泰领军从事坚壁清野,把人员与物资往北输送。

    于是分派完毕,待诸人出去后,满达海对硕塞道:“建州卫是我们最后的机会,索尼心慕汉制,只怕不尽心。”

    硕塞不以为然地道:“你的看法不对,索尼是大清的忠心臣子,能力出众,你也晓得,我等领兵打仗不在话下,但说起政事管理,还得他来办!”

    “况且,他是个聪明人!”硕塞眼神幽幽地道:“万一,将来事不谐时,他会明白怎么做的!”

    满达海明白了他的意思,不得不点头,眼神充满了无奈!

    ……

    且说明军向北前进,初时皆无敌踪,没有战斗。

    反倒是清军造成的破坏如拆毁桥梁、堵塞道路、破坏水源给大军制造了一点微不足道的麻烦,仅此而已。

    明军有工程兵,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至于水源被毁?

    小事一桩,明军有上好的地图,各处河流水源知道得一清二楚。

    甚至比清军还要清楚!

    为了对付清军,颜常武在与鞑靼人做买卖时,已经派出间谍去打探山川道路,画出地图。

    夺取北京后,有不少的鞑靼人投靠,当中的一些,已经成为了带路党,他们领着明军出动!

    那时期落后,河流水源充足,可不象现代化后到处水泥硬底化,导致苏州水乡变成平地,周庄实际就是有一条臭水沟而已,现在出了县城门就有大湖,小河无数。

    进入各处城市,皆荒废,没有物资,鞑靼人临行前把物资搜刮一空,带不走的就焚毁与破坏,他们还把一些汉人老头老太留下来没杀,丢给明军做包袱,还是小事!

    不过那些老人对待明军冷淡,毕竟他们在鞑靼人的银威下生活,害怕鞑靼人卷土重来。

    大军过境,物资充足,养些人不在话下。

    明军收复前屯、高台堡!

    进抵宁远城,进入宁远城!

    在此之前,明军舰队已经收回了觉华岛在宁远对出海面。

    不费一枪一弹重返宁远,如祖大寿、何可纲等关宁故将都是感情复杂。

    他们曾经在此地浴血奋战过,一路打着退却,鲜血满路!没想到再进军时,强如鞑靼人也望风而逃!

    而不是他们明人逃跑!

    一路留下官兵把守,如宁远城留了五千军,有五千民壮留了下来。

    立即干活,修葺城防,以积极的态度准备应付不测的未来。

    无论是军队还是民夫,态度非常明确,就算是死,也要咬掉鞑子一块肉!

    出了宁远,路上死尸渐多,散发出阵阵臭味,都是汉民,他们在鞑子撤退时跟不上大队,被鞑子立斩当场。

    在一处河滩上,密密麻麻死了一地人,许多地方是成排成排的死掉,头颅与尸体分开!

    成群的野狗和乌鸦在那里开动,走近些,臭味熏人欲呕,黑压压的大群苍蝇飞舞,尸体露着牙,嘴唇处的肉已经被啃掉了,被啄去的眼睛成了黑洞,从被咬开的肚子里,流着粘粘的绿荧荧的内脏……看他们的衣服,都是汉民,竟有五百多人!

    祖大寿飞马驶来,看到眼前的一幕,目眦欲裂!

    事已至此,鞑子还敢欺我耶!

    佰度搜索 噺八壹中文網  词

    

第812节 鞑靼人的战术() 
    明显是鞑靼人的战术,以此吓阻我军前进。

    他愤怒地下令道:“传令部队,一人双马,追上去,杀死鞑子!”

    “不可!”儿子祖可法赶快阻止道:“我军顺大路依兵法进军,无有不胜,如果我部临时变更,会影响到友军部署,鞑子就是想激怒我们,从中取利!”

    祖可法也很恼怒,但他更清楚只要步步为营,不给鞑子可趁之机,则功劳垂手可得。

    祖大寿部队为前锋,骑兵较多,而整支明军骑兵少,祖大寿的骑兵部队除了开路前进之外,还负有支援后面部队的任务,毕竟他们四条腿跑得快。

    要是前出脱离大队,就导致后面部队有受到敌人骑兵攻击的危险。

    将领们都有专擅之权,即不一定受统帅指挥就可发动攻击,但起码得见了兔子才撒鹰,现在前路没见敌踪,贸贸然就冲上去,不是好事。

    祖大寿冷静下来,以快马骑传去通知甘辉。

    不一日,一小队骑兵一人三马,赶到祖大寿军中,当中三名骑兵,却穿着清军服饰,也确实是前清军,乃以前投降的鞑子兵,现在的带路党,他们受命前往鞑子大队与他们交涉。

    祖大寿看甘辉的指示,叫他一路记数,将来汉民死多少人,就双倍杀回来!

    那三个带路党,快马追上了清军后队,很快见着了满达海,满达海见押着三个已军装束的人过来,就问:“怎么回事?”

    “明军那边来的,说带来了明军大将军甘辉的一封信。”有人说道。

    满达海眯缝起眼睛,望着三个脸色苍白的前清兵,为首一个小兵,伸手从怀里摸出了一封信交上来。

    “我们是被俘虏的,明军进攻京师,来得太快,统领们都死了,我们无法反抗”那个小兵解释道。

    满达海拆信看道:“大明前军大都督甘辉致清军指挥官:两军交战,不斩来使,不伤及无辜百姓,不杀俘虏,乃将帅美德!战场上刀枪无眼,各安天命,生死与人无由!然而你军却滥杀无辜百姓,则我军必以牙还牙,除入八分者不赦之外,将来俘获你方军人、民众者,必以双倍无辜百姓、我方俘虏虏死难数杀回,走着瞧!”

    满达海冷笑道:“明人胆敢恐吓本王!”

    小兵怯生生地道:“他们说他们说到做到,现在点到了八百零七人,将来就杀回我们一千六百一十四人!”

    气氛一下子就沉静下来!

    和鞑子们说什么他们不一定当回事,但精确数字一出来,就表明了明军的决心,否则他们没必要点得这么准确!

    感受到压力,满达海阴郁着脸没说什么,吩咐将三个小兵押上去,让他们加入已军,不得他们乱说什么,将来遇敌头一批派他们上!

    明军继续进军,发现路上死掉的人不多,甚至发现了一些还没死的弃民。

    鞑子怂了!

    祖大寿长长地出了一口气,这样的事情多少年没见过了!

    要知道鞑靼人凶残,把汉人视如猪狗,想杀就杀,何时顾及到汉人的想法,哪怕是汉人大军在侧也敢暴起杀汉人。

    没想到甘辉轻飘飘书信一封,即将往时不可一世的鞑靼人吓得遵守纪律了!

    对待鞑子,你就得比他们更狠、更凶!

    “领袖神降,乃天佑大明!天佑我黎民百姓!”祖大寿以手加额,为自己和国家庆幸。

    否则,一旦沦为亡国奴,大伙儿就要顶上那难看的猪尾巴辫子,穿上难看的马褂,哪象现在这么自由自在地,想留什么发式、穿什么都行。

    一路前进,明军过了塔山、大兴堡、杏山,进驻锦州!

    道路平靖,敌踪不现。

    在锦州稍事休整,继续前进,他们进入松山、右屯、大凌河堡。

    至此,自督师袁崇焕起建立的大明宁远锦防线,之后不断失守,败退,现在全部被明军夺回,重建态势!

    部队奇迹般地齐装满员,他们也不及勉怀,往北前进,尽量赶在入冬前夺回沈阳,把鞑靼人赶出到野外吹风吃雪去!

    鞑子在玩诱敌深入的把戏,这一点已经是很明显的了,往沈阳的道路很长,鞑子们尚有空间。他们现在是在用空间换取时间,用空间换取实力。

    等明军进入的地方越深,补给线也越长;占领的土地越多,兵力自然也越分散,就有可趁之机。

    尽管军官们不断地强调加强警戒,但随着时日的推移,喊着狼来了一直没见狼来了,绷紧的弦不由地松懈下来,即时受到血的教训。

    在军出山海关的第二周,部队离开了大凌河堡不过一天,傍晚,祖大寿正在忙着处理部队安营扎寨的事儿的时候,听到急促的尖哨声,表明与敌接战。

    当祖大寿赶到战场时,战斗已结束了,在营寨右侧一条小河的草地上,横七竖八地躺着七八具尸体和五六个躺在血泊中痛苦呻吟的明军士兵,一群明军正在警戒,几位军医和医护兵正为他们疗伤。

    现场只留下了一具鞑子兵的尸体,被明军砍得血肉模糊以泄愤,还有一地杂乱的马蹄印。

    情况很明显,打老仗的祖大寿用屁股想都清楚是怎么一回事。

    鞑子骑兵埋伏起来,对来到河边取水的帝国士兵进行突袭。

    坚壁清野时必定破坏水源,水井会被藏起来或者投入死尸粪便不能饮用,同时守军会在河流处进行伏击。

    这些取水士兵受过教育,但还是大意了!

    倒是是负责援救的官兵警惕性高,很尽责地来得快,让鞑子没来得及清场,否则那些伤兵都得死。

    过得大凌河堡,仿佛一夜间鞑子兵睡醒了,他们开始了疯狂地袭扰与埋伏!

    他们分成一个个的小队,多达百人,少则十人,骑马高速而来,来如影,去如风,采用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的游击战术进行偷袭。

    不贪功,打了就跑,也不让马力疲倦,而且还有埋伏,致使准备了双马追击鞑子兵的祖大寿也不敢轻易投入兵力。

    他的部队还好,起码他们骑兵为多,鞑子有所顾忌,而后面的步兵部队和辎重部队则饱受袭扰,鞑子如同苍蝇般可恶,让出征明军自大堡河堡直到前屯,处处示警,仿佛遍地烽火!

    

第813节 鞑靼人不行了!() 
“启禀大都督,情况非常混乱,我们根本无从判断起鞑靼人的主攻方向,也捉摸不到鞑靼人的主力位置!”军中参谋向甘辉报告道,同时奉上伤亡情况。

    战死三百一十八人,受伤千人之众,敌军死掉七十一人,比率实在难看。

    鞑靼人的攻击非常迅猛有力!

    我军毕竟行军半个月,虽然经过训练,但长途行军,人毕竟不是铁打的,终究疲倦了。

    鞑子则养精蓄锐,暴起伤人,且他们更熟悉地形,有此战果在所难免。

    值得欣慰是我军没有一支部队崩盘!

    行动或许缓慢,但依旧前行,向北。

    搁以前明军不可想象的,鞑子狠厉,前明军受袭后,要不大溃,要不掉头就跑,不跑的也是步步为营,以龟速前进,导致战机丧失。

    “好,命令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