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雄霸海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之雄霸海外- 第3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今时不同往日,勒克德浑见到的每一支明军,都是死战不退!

    如此火器就能够发挥出威力来,虽然清军目前死伤不多,但勒克德浑已经预见到双方真的碰撞起来的残酷性!

    他的预见是对的。

    ……

    北伐军利用营垒和城池作掩护,一路向北。

    他们得到城池后,立即进行修补,屯积军资,派驻军队保卫,随着他们距离济南的接近,与清军打得火起,激情四溢!

    每一支的明军都高吼着口号给自己添加勇气:

    “遇敌必战!”

    “为领袖而战!”

    “大明万胜!”

    不需要过长的口号,“遇敌必战”提醒了每一个军人,不能轻退,敢退者斩,直系三代直属流放东南亚!

    “为领袖而战!”经历了这么多年,军队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效忠的对象,不再是虚无缥缈的“为皇帝而战”或者是“皇帝万岁”。

    之前的皇帝缩在九重深宫中,大家无缘得睹天颜。

    即使喊出为皇帝而战,也不知道他能不能听见,会不会被战士们的牺牲所感动,会不会感谢战士们?

    但现在他们年轻的领袖,许多人是见过面的,甚至有幸与他交谈过,受过他的鼓励,他们从他的手里,接受过他给予的表彰,接过武器、接过战旗,甚至他与战士们一起吃过饭,看过战士们的训练、出操,亲自为战士们喊过口令。

    颜常武入主南京之后,花了很多时间去视察,大部分的时间都在部队里。

    大家都知道这位领袖是真的关心大家的,他关心他的军队,给予他们良好的待遇,把战士们放在他的心上。

    战士们就算战死,也可以入南京建成还不到一年的忠烈祠,接受春秋二祭,而烈士们的家属,有专门的部门进行照顾。

    将士们得到的是实打实的好处,知道那个英气勃勃的青年是大家的人,同为军人,是大家的统帅、英明的领袖!

    那么,就战吧,为他而战!之后才轮到了为了大明万胜而战!

    向北的道路上,枪炮声不断地响起,一队接一队的明军,原本那些被清军杀得抱头鼠窜、可以一骑破千的明军,他们顶住了清军的进攻!

    他们使用他们手上的武器,拼命地打击清军,就算是死,也要拉着清军垫背!

    杀伤清军,杀不了,就杀他们的马!

    前线的消息不断地传到了济南,让那里的清军大酋郁闷不已,作声不得。

    噩meng成真!

    一旦明人雄起,一对一的话,很快就能够拼光清军所有人!

    此时此刻,在一些清军大酋的心中,想到的是先皇黄台吉的圣断,同时,大酋们心中,更想把那些汉奸、贰臣们掐死!

    是儿欲使吾炉火中耶!

第750节 北伐之鞑子被汉奸坑了() 
先前,清军在黄台吉的率领下多次突破明国的长城防线,进入明国北方,一路烧杀抢掠,如入无人

    见到明军如此肉鸡,诸酋野心勃发,劝黄台吉取北京,大家花差花差。

    黄台吉以时机没成熟进行推搪,但他对心腹们推心置腹地道:“华夏地大物博,人才众多,仅二个混得不怎么样的李开芳和范文程就已经让我们受用非浅,更遑论他人!

    明朝并非缺乏人才,无论是熊廷弼、孙承宗还是袁崇焕、洪承畴甚至吴三桂,都是一时之俊杰,却因为内部党争,这些人才不是被自己人迫害、杀死就是被自己人逼得不得不投降我们,所谓“太阿倒持”是也!”

    “一旦明人醒悟,若有英主出世,我辈皆无葬身之地矣,连老家都不能回!”黄台吉的话,犹在一些大酋的耳中回荡。

    汉奸一开始并非是汉奸,而是因为满腹才华不被重视或者新主子能够给予他们建功立业机会而成为汉奸。武则天认为“此才不用,宰相之过也”,大量人才不是被浪费就是被流失,明朝灭亡岂能避免?

    后来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准备向清廷献了山海关,为入关之事,清廷讨论,最为热衷的人群正是汉奸们。

    在范文程离开盛京前往江南之前,他已经鼓吹清军尽快入主北京,照他看来:“我国上下同心,兵甲选练,声罪以临之,衅其士夫,拯其黎庶,兵以义动,何功不成?”

    等真要入关之前,他的兄弟范文寀奋力支持入关,断言“可一战破也!”

    另一个汉奸洪承畴除了支持入关之外,还献上干货:“我军可出其不意,从藓州、密云近京处,疾行而进,直趋北京!”

    清廷采纳了他的建议,结果顺利入关,占据北京。

    如今回想起来,那些汉奸们为什么极力鼓吹入关,实际上为的是个人私利。

    他们要正名!

    他们要衣锦还乡!

    如果明朝屹立不倒,那么汉奸们永远就被钉在大明的耻辱碑上,他们被家族开除,是贰臣,是不孝子孙!

    但是清朝得势的话,那他们就可以风风光光地回到家乡,族老们笑脸相迎改朝换代了哦。

    清酋尚有忧惧,汉奸们则恨不得他们的主子马上夺了汉家江山,坐了龙廷,他们就得彻底地翻身,以新朝新贵的方式立足于世,甚至于这些汉奸走狗们比他们的主子更加热衷于入关,好让他们成了开国功臣!

    ……

    明军势炽,让清军大酋们忧心不止,要是不入关的话,就不会这么多烦恼了。

    把责任推到了那些汉奸的头上,全然没想到他们最爱关内的花花江山,汉奸们才会投其所好,如果主人不答应,狗能够作主?!

    多铎看着地图说道:“集中兵力,打他!”

    大家一看,他的拳头砸在了刘良佐部的头上。

    明将出身高杰为前锋,显示了他的强悍之处,而对于东南军系统,清军普遍敬而远之,因此发力点落在了刘良佐的头上。

    该部三万人,在北伐军的右翼位置,经过多日来的行军,已经突出,与友军距离较远,从而形成了清军的战机。

    决定作出,清兵立即出动,猛烈地袭扰北伐军各部:伏击、清晨、傍晚和晚上时时进攻不断,北伐军自然不会客气,与他们打得热火朝天。

    在一片混乱之中,清军完成了部队调动,首先出动了四万前明降军,让他们狗咬狗,自己人打自己人!

    他们的进攻选择了清晨时光,四万大军猛攻而来,他们从东向西攻,而刘良佐部面向东防守!

    半里地,立即受到了刘良佐炮兵的轰击,火炮不断发出火炮射击的轰鸣,一道道火光划破长空,那些炮弹在半空中发出的尖啸声越来越大,直射入伪军阵中,带出了一条条的血线,惨叫声不断!

    无论是真鞑子还是伪军,都恨得牙痒痒的不是恨明军,而是恨自己人!

    他们没有行军炮,装备的火炮又大又笨,在已方占优势时用于攻城可以,用于野战实在不行。

    行军炮涉及到火炮的质量,在以前,东南军的火炮能够做到重量只及清军的一半,射程却比清军多一半,射速比清军多几倍,近年来,清军火炮质量上升,但还是不及东南制式火炮。

    挨近百米时,伪军即吃上了霰弹,尽管他们准备充足盾牌和挡板车,但依旧被打得鲜血飞溅,一些弹道不规则的弹丸乱飞,收割了好些人命。

    当双方距离四十米远时,刘良佐部投掷了炸弹,更加难防,一颗颗点燃的炸弹要不落在伪军的头顶,轰然爆响,易得脑震荡,脸被炸成花脸猫!

    要是落在脚边炸开,更是糟糕,被爆了菊花!

    做狗不容易,护具缺乏,哪象明军,除了东南式的难看的头盔和护甲,明军大开仓库,清库,就连普通小兵都有充足的护具。

    明军火枪齐射,给伪军用盾牌抵挡,然后双方接战!

    “遇敌必战!”

    “为领袖而战!”

    “大明万胜!”

    刘良佐部居然士气大振,压着伪军来打!

    双方刀对刀,枪对枪,伪军的士气非常低落,给刘良佐部打得落花流水也似,四万人还打不过三万人。

    本来,从东攻向西,有阳光耀眼的“加成”,但没想到的是该个加成聊胜于无,没什么用。

    不过,后方的勒克德浑没指望伪军建功,他翻身上马,向身边传令兵道:“全军小步向前。”

    足足二万的骑兵,其中一万真鞑子,一万蒙古八旗,可谓是精锐部队了。

    战马小步向前。这骑兵冲锋便是如此,先令战马小步前进,待到两里左右,则用大步快跑,至两三百米之时,便令战马全速冲刺。飞骑都是身着重甲,手缚铁盾,以这般的重量,若是此时便冲将起来,跑到敌军阵地之时,战马早就累的不行,哪里还能负载骑士做战。

    二万多骑士自刘良佐部的右侧方开始动将起来,马匹带起来的动静已是不小,让刘良佐震惊不已,立即下令收拢右侧部队,并且马上将自己手上的归他指挥的三千东南军投入到右侧去。

    纷沓的马蹄声如雷般响起,迎面的是三千东南军,全火枪部队,他们结成了密集阵势,稳稳地拿着火枪。

    当潮水般重装鞑子骑兵将到时,那股气势足令普通明军肝胆俱裂,让鞑子们欣喜的是,东南军逃了,他们逃跑了!

    他们狼狈而逃,阵崩!

    ps:书友们,我是比萨饼,推荐一款免费小说app,支持小说下载、听书、零广告、多种阅读模式。请您关注微信公众号:dazhuzaiyuedu(长按三秒复制)书友们快关注起来吧!

    

第751节 北伐之创造新历史() 
下一瞬间,鞑子们从天堂跌落地狱。

    东南军退后,重新结阵,露出了前面的拒马枪!

    粗壮结实的拒马,锋利的枪尖向上,足以抵住疾马的动能。

    东南军更不慌不忙,大扔特扔,这回扔的不是炸弹,他们扔出了无数的……

    铁蒺藜!

    小玩艺儿,呈四面尖状,落在平面上,三面支撑,一面锋利向上,人或者马一踩上那面,就被刺到,尤其是奔马,即使钉有马蹄铁,蹄铁往往被刺穿。

    鞑子骑兵已是骑虎难下,明知前路凶险也得冲下去,他们怒气冲冲地取弓在手,拈箭发射。

    万箭齐发,打在东南军的盾阵上如雨打芭蕉般,东南军再还以颜色,向着马群中扔出了大炸弹,然后从盾阵的缝隙中开枪射击。

    鞑子骑兵在东南军的坚阵上碰了个头破血流!

    人仰马翻,马匹悲嘶,人员惨嚎,死伤难算。

    东南军的阵势不长,但清军进攻至其余明军的时候,遇到的是一模一样的架势,使用拒马枪、铁蒺藜、火枪或者弓箭、大炸弹。

    拒马枪有效地不让马匹冲撞已阵,哪怕是精擅骑技的清军策马跨栏,但往往跳不过去,跳得过去的马又遇到第二重的拒马枪。

    枪头扎进马腹,马匹被钉在拒马枪前,一时间一大堆马匹在东南军的阵前挣扎,鲜血如泉水而出,场面颇可一观。

    铁蒺藜则被马匹踩上,纷纷失去平衡,倒地痉挛。

    至于炸弹,即使战马披有马甲,也不会处处有,很难防备腹部炸起的弹丸铁钉,至于空中爆的弹丸铁钉,更是厉害,一打一大片,让战马嘶叫,人员惊惶。

    马上的骑兵,纷纷掉落地上,然后吃上了火器和弓箭。

    多罗贝勒勒克德心如刀绞,因为许多跟随他南征北战,安然地度过了数次进入明国北方干坏事,又跟随他入关的老兵,都被打死在这处不知名的小山丘上,他们的鲜血染红了山岗。

    步兵和骑兵交战孰优孰劣,难以说得清,但拥有远程火力的步兵,只要敢战,阵战中骑兵难以讨好,骑兵的长处在于机动性。

    汉人能战!

    君不见汉匈战争时期,汉将李陵率步兵五千,遭遇八万匈奴骑兵,敌军十六倍于汉兵,汉兵半万枝箭齐射,匈奴骑兵耻辱地止步。

    要不是李陵箭尽,也不会兵败。

    现在的明军,勇猛地作战,切实地执行命令,越打越放开,越打越顺手,齐心协力,齐志成城!

    他们是前明军的老底子,人还是以前的人,却打出了不同的仗。

    火枪轰鸣,万枪齐发,鞑子骑兵如秋天落叶,弹雨一来,漫天洒落,鲜血淋遍大地!

    当鞑子骑兵冲来的时候,他们结阵迎敌,即使是小队,也敢于一战,而不是后退。

    此战打得气壮山河,鞑子失魂,伪军落魄,惨败而归!

    地上倒下了大堆的战马和鞑子,那些前明军手脚敏捷地给他们补刀,一边收拾战利品,自心中迸发出狂喜:我们胜利了!我们成为大战中取胜的明军,是多少年没有过的事情!

    主将刘良佐更是气壮如牛,象喝醉了酒般地熏熏然。

    他创造新历史了!

    阵战中打退了穷凶极恶的鞑子主力骑兵!

    自老野猪皮以十三副甲起兵以来,明军饱受鞑子凌辱,打不过,死伤的兄弟不知道有多少,丢失的城市无数,还饱受千夫所指,尤其被文官狂喷,喷得都不成人形。

    数不胜数的败北让明朝官兵们都麻木了,岂料在北伐路上,这个不知名的小山丘上,他们战胜了鞑子大军,把他们打得遍地死尸,狼狈而逃。

    原来,鞑子也会死的、伤的,他们也不是无敌的,他们就在今天,被我们打败了!

    刘良佐高兴得合不拢嘴,不住地向着两位赶来的东南军年轻的师长凌未风和张德仁表示谢意。

    他很清楚,他的胜利,正源于这两位师长的来援。

    刚才大战中,东南军第一集团军的116步兵师和108步兵师态度坚决,迅速向刘良佐部靠拢,致使围攻刘良佐部的鞑子部队解围而走。

    从而刘良佐逃出生天,否则挨打下去,难言未来结局。

    一直以来,明军各部野战遇到鞑子时,往往“阵前脱逃卖队友”,大家竞相比谁逃得快,逃慢者就倒霉,落入鞑子的魔掌,叫天不应,喊地不灵。

    指望队友,指望援兵,想都不用想!

    而现在的明军与东南军却不一样,一方有难,八方来援,不会有谁坐视不管,即使有私仇,也不敢这么做!

    胜利的来源刘良佐诚心诚意地道:“在领袖指挥下,我们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得到领袖教诲的军队,用领袖思想武装的军队是不可战胜的!”(以下省略千字,这话很熟悉啊)

    北伐军的行在领袖颜常武的指挥中心接报后,通令全军:表彰刘良佐部,按军律进行奖励,同时向后方露布飞捷!

    露布是一种写有文字并用来通报四方的帛制旗子,用来传播军事捷报,如刘良佐这一次胜利,那座原本无名的小山丘被称为胜利岗,是为胜利岗大捷,共打死鞑子骑兵五千六百余人,伪军八千四百余人,自己战死不到一千五百人,伤三千余人,可谓大捷!

    由于鞑子兵是战败,所以明军的伤兵都得到了很好的诊疗,逃出生天。

    胜利后的北伐军喜气洋洋,连带着沿途得到消息的明朝民众也是欢天喜地,至于败退的清军则是灰心丧气。

    清军大酋们震惊于明军突然爆发的战斗力,思忖着对策,而伪军中的聪明人则在窃窃私语,随军从征的宣大总兵姜瓖对dd姜瑄私下抱怨道:“若我明军之前都是如此,岂有我等受鞑子之辱!”

    姜瓖,明末清初将领,姜瓖世代皆明将,长兄姜让是陕西榆林总兵,姜瓖任镇朔将军印大同总兵官,其弟姜瑄为山西阳和副总兵。

    崇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