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雄霸海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之雄霸海外- 第3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魏忠贤去世工商税三次被废。由于当时辽东战事吃紧,空虚的国库根本无法应对巨大的军费开支,于是魏忠贤出现了,他再次开整工商税,使得国库又开始充足起来。然而好景不长,天启皇帝死后,在崇祯皇帝支持下魏忠贤迅速倒台,东林党再次掌权。于是工商税再次被废,导致辽东战事吃紧,则是怎么省钱怎么搞,再加上将领的层层盘剥,导致辽东缺饷愈演愈烈,甚至激起兵变,而东林党则将责任全部推到了辽东军官身上,指责其贪污军饷、指挥不当。

    没有了钱,皇帝也成了街道边的乞丐,想做什么事都办不成。

    东林党成天花天酒地,包养秦淮美女,一唱一和,美其名为风流。

    他们哪里舍得自掏腰包支援前线?但是公然拒绝国家大事肯定不明智,所以他们就把看家本领搬出来了,宣称不征收工商业的税赋是先祖皇帝定下的规矩,不可破坏,同时极尽一切手段,攻击毁谤边疆统帅将士有通敌叛国的嫌疑,

    他们掌握了语话权,被污蔑的武将们岂能不怒,之后战争不尽人意,不得不说官兵们因文官而士气不高。

    。

第713节 东林党罪过罄竹难书(二)() 
其罪三、东林党撤销监察机构,官员贪污现象加剧。

    天启皇帝驾崩后,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迅速倒台。至天启七年(27年)十二月,阉党基本被清算一空,于是崇祯帝组建了一个全新的,以东林党为首的内阁。

    东林党人认为东厂等特务机构对官员的监察,就是对他们道德操守的严重怀疑,是对善于“修身”的读书人的一种侮辱,于是在这个全新内阁的建议下,崇祯撤销了东厂这个最大的监察机构,还有撤销分派往各地的其他监察机构和监察太监,例如各省的河道太监、茶税太监等。

    傻乎乎的崇祯,后来大家对比东南府,发现这个家伙收税收得狠,而且成立了有史以来中国最大的情报系统保障了他的、东南府的安全,高下之分,皇帝不如小海贼!

    之前嘉靖皇帝怀疑河道官员贪墨治河工款,于是派遣太监监督河工,这种监察让各地官员“深恶痛绝”,于是隆庆时期便被废除。万历皇帝亲政后,他要求各地河工款项一律要交由太监过目,甚至规定,一旦洪水过堤,则立即处死监督太监。

    皇帝想杀臣民,并不是想杀就能杀,但tj是家奴无人权,皇帝可以随便处置。

    这个做法极大的“激发”了监督太监的工作热情,他们极力敲打工部和地方官员,这再次遭至了东林官员的憎恨,于是天启朝后河道太监再次被废。直到魏忠贤掌权之后,河道监察太监制度才再次恢复,不过随着魏忠贤阉党的失势,这项制度再次被废。

    河道监察太监的被废,直接导致从天启元年开始到天启六年魏忠贤掌权之前,全国上下河道修缮基本荒废。而在崇祯撤回河道监督太监开始到李自成攻破京城为止,十七年间河道的修缮再次被荒废。

    河道不修缮,河流决堤,形成水灾,灾民流离失所,活不下去,那就反了吧!

    预防永远比事后补救要省钱和有效得多,可是东林党的衮衮诸公都看不到这一点。

    其罪四、明末农民起义同样与东林党人有脱不开的干系

    明朝灭亡,除了辽东与后金的战局不利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明末天下各处的农民起义,而农民起义的全面爆发,同样与东林党人密切相关。。。

    工商税的减少导致西北农业税加重,百姓苦不堪言。明末时期,南北发展差异巨大,北方依旧主要以传统农业为主,而南方的工商业则极为发达。而由于进入崇祯年间工商税再次被废除,且各地税监被撤回后,导致朝廷茶税、矿税、海关税等税收急剧减少,例如到崇祯十年(37年),仅浙江一省的茶税就从万历、天启年间的二十万两降到了每年十二两白银。

    区区2两白银,一省的茶税,这可是出产茶叶的大省!

    单是浙江的一个富春江茶就是一等品,你得明白,颜常武大力开拓茶路,得到了红毛番的积极响应(尤其是红毛番贵族,他们吃肉多,吃蔬菜少拉屎不出,喝茶就通便),一等品的茶叶卖到欧洲,甚至是一磅茶叶一磅白银,极品的是一磅茶叶卖一磅黄金!

    明末由于小冰河时期的影响,天灾不断,再加上辽东战事紧张,朝廷处处要用钱,导致国库极为紧张。于是朝廷支出的重担就压在了农民身上,农业税从张居正时期的二百万两,一直攀升到崇祯十二年的两千三百万两,这还是在各地大灾小灾不断的情况下,这导致北方百姓尤其是西北百姓苦不堪言,简直到了卖子卖女也交不起税的地步,百姓活不下去,岂能不造反。

    更有甚者,朝廷通过节省开支来维持运转,然而即使“节流”,东林党人也不愿触及自己的利益。在东林党人的主持下,“节流”被加在了基层小吏身上,例如驿站制度的改革,精简驿站支出。于是原本为银川驿站驿卒,以为捧着铁饭碗的李自成同志,就这样地光荣下岗了,没了工作的他,越混越回去,走上了造反之路,最终把他以前的大老板给送上了黄泉路。

    ……

    朝廷明刑正典,宣布东林党为逆党,将东林党诸人无论活的死的统统打入党册,褫夺死者生前一切荣誉,剥夺生者一切荣誉,没收家产,九族流放东南亚!

    良心话来说,东林党有的地方还是委屈的,譬如崇祯皇帝在发现了东林党的真面目后,疏远了他们,把东林党领袖钱谦益给送回老家让他去秦淮河吹风了,皇帝对于东林党的话也不大听了(但还是顾忌着他们,他们的喷功太厉害了)。

    但是呢,东林党倒霉是喜大普奔的事情,皇帝挂了总得有人来背锅,就他们了!

    东林党号称清流,影响天下舆论,一副老子天下第一的派头,对谁都说三道四的,见到不合心意就狂喷,早就引发了勋贵、tj集团和其他文官集团、武将们的严重不满,说他们遍地是敌不为过!

    不多说什么,单是一个裁撤驿站,让多少的官员在路上奔波,没有公家的支持,辛辛苦苦,连个安心睡觉和饭的地方都没有,彻底地失去体面,又让多少官员们失去了一个可以进项和安排自家人手的地方。

    天底下的官员永远都是对于新增一个机构强烈支持(多了位置出来!)对于裁撤一个机构而大力反对的,仅此一项,东林党就得罪了天下的官员!

    所以对于永明帝的旨意,举朝上下一片欢迎,热烈拥护!

    名闻天下的“东林书院”在五月十八日一个很吉祥的日子迎来了它的末日!

    东林书院,位于江苏无锡,亦名龟山书院,建于北宋政和元年即公元年,是当时知名学者杨时长期讲学的地方。

    临伯渎港,前临清流,周围古木森天与郁郁葱葱的庐山东林寺颇为相似,是一个研究和传授学问的理想场所,

    明朝万历三十二年,也就是公元04年,由东林学者顾宪成等人重新修复并在此聚众讲学,他们倡导“读书、讲学、爱国”的精神,引起全国学者普遍响应,一时声名大著。

    顾宪成撰写的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在心”写得确实有水平,可惜事与愿违,东林党沦为江南士大夫为主的官僚政治集团,更看中自己的官品、官位、利益。

    讽刺的是,当他们打倒了他们的阉党大敌,打倒了许多政敌,把朝中的宣党、浙党、楚党、齐党一古脑儿地赶了下台,没有了敌人,就轮到自己被消灭了。

    刨了东林党老巢的正是明末名人,前东林党人士阮大铖!

    随着他意气风发的一声令下:“拆!”

    民工们蜂拥而来,名闻天下的东林书院被拆成一片白地。

第714节 东林之殇() 
不得不说,什么样的人都有他的用处,用对了地方,能派上大用场。

    阮大铖,字集之,号圆海、石巢、南直隶安庆府桐城县人,除当官外,还是戏曲名作家,当时阮大铖的诗词“流传演唱,与东嘉、中朗、汉卿、白、马并行”,又得“识者推重,谓……实得词家正宗嫡派”,阮家戏班更是冠绝当时,号称金陵第一;兼且其门庭若市,“南中当事多与游,……呜驺坐舆,偃蹇如故;士大夫缱绻,争寄腹心”。

    不过他更喜欢当官,于万历四十四年1616中进士。天启初,由行人擢给事中,不久因居忧还里。阮大铖曾经列籍东林,为高攀龙弟子。同乡左光斗是东林在宪司的领袖人物,也是大铖倚以自重的朋友,他在打倒方从哲引入的非东林阁老史继偕等人的“斗争“中立下头功,因此名列东林骨干,在《东林点将录》中绰号“没遮拦“。

    哥也曾为东林而激情过!

    天启四年春甲子,吏科都给事中出缺,左光斗通知大铖来京递补。

    而赵南星、高攀龙、杨涟等一伙人因为与左光斗发生内讧,因此“以察典近,大铖不可用“,而准备改用高的另一名弟子……同为东林闯将的魏大中。

    等到大铖至北京时,赵南星一伙人使之补工科。吏居第一,而工居最末。本来按资历递补应该轮到吏科的阮大铖。此时魏忠贤出现了,他让阮大铖遂得偿心愿。但是,阮大铖的官没能做多久,东林的可怕压力就让他上任未及一月便弃官逃回老家。从此大铖与东林决裂。

    一入阉党,终身水洗不清。

    他想与复社和东林讲和,因此在复社领袖张溥为其师周延儒复相而奔走活动时慷慨解囊相助,表示愿意重归东林。东林反对周报答他,因此崇祯一朝终未得仕。

    东林党得势的时候,想让谁当官就谁就能当官。

    他们不得势的时候,照常厉害,想让谁当不了官,谁就当不了官。

    没办法,东林党的喷子厉害,堪称为生的可喷死,死的可喷生,能让皇帝唾面而走,大臣落荒而逃!

    好好好,你们东林党说谁不行就不行,俺们不与你们争!

    崇祯八年1635,农民起义军进入安徽。大铖避居南京,广召勇士,当时复社中名士顾杲、杨廷枢、黄宗羲等憎恶其为人,作《留都防乱公揭》驱之,曰“其恶愈甚,其焰愈张,歌儿舞女充溢后庭,广厦高轩照耀街衢,日与南北在案诸逆交通不绝,恐吓多端。”

    阮大铖那个恨哪,恨得牙齿格格响,但东林、复社势大,他只能强颜欢笑,寄情于戏曲中。

    文章憎命达,苏东坡在被贬职时大作连篇而出,而阮大铖的作品在他倒霉的时候同样不断,当中《春灯谜》、《燕子笺》、《双金榜》和《牟尼合》,合称“石巢四种“。从文采斐然、辞情华赡上看,他确实是在竭力追步汤显祖。

    突如其来,阮大铖命运改变。

    颜常武强势入主南明朝廷,想搞东林党,马士英极力巴结颜大少,推荐了阮大铖为其用。

    颜常武召见阮大铖,发现这家伙有才华,对东林党是恨之入骨,这下就找对人了。

    于是,阮大铖摇身一变,成为南明朝廷学士、左副都御史,专职清除东林党!

    明制,都察院主掌监察、弹劾及建议,相当于封建社会的纪委,专门管官员们的纪律,长官为左、右都御史,其下就到左、右副都御史。

    一朝得势,就把令来使!

    阮大铖亲自带领差役、民工,赶到无锡东林书院,将书院拆成平地!

    顾宪成的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在心”被扔进火里烧掉,将东林党的书籍一并焚烧,列为禁书,在市面上不得售卖。

    更有甚者,阮大铖下令将该处改为一个养猪场,要让东林党遗臭万年!

    按照朝廷旨意,阮大铖首先造《逆党录》,把死的、生的东林党人士一一登记上去。

    名字极多,当中不乏大官,长长的名单中有顾宪成、邹元标、赵南星、李三才、叶向高、汪文言、杨涟、左光斗、周朝瑞、袁化中、高攀龙、顾大章、黄尊素、周顺昌、缪昌期、周宗建、丁学乾、吴裕中等

    他代表朝廷褫夺死者生前一切荣誉!

    削尽其宫秩,迫夺生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

    此旨一下,不知道多少人家在嚎哭!

    譬如东林党首脑顾宪成死后,被崇祯追赠为吏部右侍郎,谥号端文。

    现在就什么都没有了,成为白板,就是布衣!

    其他的东林党死人亦是如此,比如叶向高,做过大明首辅,结果被剥光猪了,一切荣誉皆无。

    活人的话则惨的多,当官的被贬为布衣,和已经不在朝的,只要沾着边的,其九族都被流放至遥远的东南亚!

    如黄道周、姜曰广、许誉卿、解学龙、李若星、黄公辅、房可壮等现存东林精英,尽被一网打尽!

    阮大铖精神抖擞,挑灯夜战,会同刑部、大理寺将诸人一一定罪,虽然通宵达旦,亦觉不倦!

    他想捉一个人,谁?

    史可法!

    史可法师从左光斗,正是东林党的重要成员,史可法不是东林党还有谁是?

    可惜未能得逞,史可法一家人,都被护送离开,阮大铖追查下去,想看看何方人士这么大胆,但查着查着就查不下去了,保护史可法一家的正是东南情报局。

    颜常武因着史可法的忠贞,曾经力抗北虏,历史留名而敬重他,遂派人将他保护起来,由于圣旨不可违,将他一家礼送到东南亚任职。

    比起其他人等被押运而走,待遇要好得多。

    其实颜常武还想优待一个人,乃是黄道周,他是闽省人,家在漳州(老家蒲田),同乡也!

    封建社会很讲同乡之情的,必须关照一下。

    不过黄道周极有骨气,拒绝了他的好意,但颜常武还是礼遇他,特别派人去保护他的一家安然抵达东南亚。

    阮大铖掀起大狱,社会上一片恐怖,但是,社会没有动荡。

    朝廷有慈悲之心,是将他们流放,并不乱杀一人,哪怕是东林党首脑钱谦益也没挨砍头。

    不过,热衷名利的他并不甘心!

    于是,一位靓女登场了!

    。

第715节 青山见我应如是() 
颜大少灭东林党,引起南明上层一边倒的拍手称快,受到了一致的拥护。

    哥忍你东林党很久了!

    上层积极配合,各地大索东林党,押解他们出境,送上东南亚,涉及到的人员达到五万之众,且人数还在向上增加。

    除去逃跑的和抵抗的,倒是没杀多少人,东林党之众几乎都是束手就擒,根本没有还手之力。

    果然,书生造反,三年未成。

    东林党党首钱谦益被软禁在家,没受虐待,尚未被递解出境。

    不是阮大铖想放过他,而是涉及到许多东林党的事情要一一弄个明白清楚,以正视听。

    如明崇祯元年(1628),受阉党打压的钱谦益再度复出任詹事、礼部侍郎。此时正当推举阁臣的时候,钱谦益考虑如果礼部尚书温体仁、礼部侍郎周延儒并推入阁,则名在己上,故阴谋阻止,遂派门人、礼部给事中瞿式耜进言主推者抛弃温体仁和周延儒,以成基命及钱谦益等11人面上。这件事让钱谦益与温体仁、周延儒结怨。

    钱谦益主考浙江时,考生钱千秋科考作弊,将“一朝平步上青云”写在每段话的末尾作为暗号,与考场官员金保元、徐时敏勾结,事发后钱谦益受牵连被罚俸。此时,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