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雄霸海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之雄霸海外- 第3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以方战力之强,让苏祥兵大凛。

    大明在北方的官军兄弟们,对上这等敌人,难为他们了!

    好在出动的是正宗的东南军,死战不退,才得到的机会,要是调用官军,真的可能被他一骑破千都不无可能!

    问起那个甩石灰的老差役,他笑称曰有时遇到江湖剧盗,疯起来官府做公的都得狼狈而逃,但又不能不捉,只好用下三流的招数了,他还提议说可以用沾水的粗绳去围这些猛人,刀砍不断,棒砸不烂,亦有特效。

    “果然什么人都有他们的长处啊!”苏祥兵赞叹道,声明要重赏那个老差役及其它捕头差役们。

    被那个鞑子一闹,里面的人都跑了,苏祥兵希望之前的布置起效。心中有如十五个水桶七上八落。

    好在不到一会儿,就有人跑来,兴奋地道:“捉到他们了,一个都没有逃掉!”

第704节 大鱼落网() 
在那个鞑子的掩护下,内进的人乘机逃了出去,他们一行九人往江边而逃,搭上了一条阔乌蓬船,顺流而下,只要给他们逃开来,那就是龙归大海,无影无踪了!

    没想到下游地带,数条早就等待的大型的挠桨船迅速冲来,当中一条猛然撞将过去,乌蓬船当场沉船,里面的所有人都掉进水里。

    “扑通!扑通!”声中,诸挠桨船上几十条汉子跳入江中,二三人服侍一人,将那些掉水里的人尽数制伏,捉上挠桨船上!

    汉子都是浪里白条,开玩笑,东南军以海军称雄,水性不行哪行呢。

    他们捉到人后,并不急于捉上船去,先灌他们吃水,吃得差不多的时候,再送到船上,如此他们没有了抵抗力,只能任由摆布!

    这一招确实必要,那些人中不乏好手,事后清点,至少有十个能战,当中四个虽然不及那位鞑子猛将兄,乃是真鞑子,也有不俗的战力,如果动起手来,只怕东南军死伤亦会不少!

    捉到的人,东南军经验丰富,先给他们把水逼出来,然后上了精制的铁镣铐,嘴上都给上了核桃(防止咬舌自杀),用竹竿子将他们的手脚绑上,两人抬一个,就象抬野兽一般。

    共有十三个人,统统抬回了先前的王家里内进大厅里,粗暴地扔在地上。

    里面已有六人被执,乃是汉人,而新到的十三人当中,认出了四个是真鞑子,其余的都是汉人,可能是汉奸,统统都是鞑子。

    俘虏中间有范承志,把他从竹竿上放下来,让他站着,取出核桃。

    范承志满脸愤怒地道:“你们知道我是谁吗?胆敢对我无礼……”

    一名精壮的汉子上前用拳头大拳大拳地猛击他的嘴巴!

    范承志给后面两人押着,后退不得,照单全收了拳击,立即被打得说不出话来。。。

    对方并不是折磨他,不过是让他不再说话。

    苏祥兵的目光在那些人的脸上掠过,然后他手一指道:“将他提起来!”

    大家注意到随着苏祥兵的指示,范承志的脸一下子变得惨白!

    从竹竿子里提起来的是一个中年文士,看眉毛眼角轮廓的,与范承志有几分长相肖似。

    眼下他虽然狼狈,但是依稀有上位者的气质存在。

    他站直了,一言不发,而苏祥兵亦看着他,不过半晌后道:“挑了他的脚筋,砸掉他的牙齿!”

    诸人一惊,这是对“大人物”的待遇啊!

    挑掉脚筋,他就很难逃走,砸掉牙齿,是避免他的自杀。

    那个中年文士倏地大惊,急得他想挣扎说话,却哪里能够反抗。

    随苏祥兵来的特工有熟手的,立即将那个中年文士“服务”周到,将他变成了废人!

    苏祥兵根本就不用询问范承志与那个中年文士,而是叫来好手,分开来询问其余俘虏。

    询问自然不是那么友好的,阵阵鬼哭狼嚎之声响起来。

    那些人普遍意志坚强,但世间还有许多比死更可怕的刑罚,东南府不会用华人来试验,不过有许多的土著当“试验品”,从而“经验”丰富。

    很快就有了消息,报给苏祥兵,他先是一楞,随即爆发出一阵狂笑:“哈哈哈!”

    他满面春风地向中年文士打招呼道:“久仰了,范大学士!”

    大汉奸范文程落网!

    范承志是真名,乃范文程的侄子,小汉奸一枚。

    苏祥兵同样将范承志给予与其叔一样待遇:挑掉脚筋和砸掉牙齿。

    经过对他们带来的人突审后,苏祥兵了解到范家叔侄被北虏派遣,前往江南遂行间谍之事,想刺探东南府军情和给东南府上眼药,在江南营造反东南府的气氛。

    但是,他们的任务注定失败!

    东南府领地里,被打造得水泼不进,针插不入。

    而江南、东南沿海各阶层与东南府形成了紧密的利益链,说什么都没有用,唯有财帛动人心,东南储保障了海路贸易,各地的物资才能够换回源源不断的白银,这么多的白银是范家叔侄给不了他们的。

    捕到大鱼了!

    之前的牺牲就值得,否则苏祥兵都不知道怎么样向领导交代。

    他的脑袋飞快转动,对于他们的处置有一送给大明南京刑部进行公审,但世事难料,不能完全相信明朝官员的德性,说不定两个狗汉奸会死在狱中,得不到应有的惩罚,甚至被救走呢!

    明朝官员奇葩,还是别冒险了。

    想通的苏祥兵当机立断,将他们急送回台湾!

    行动起来,将俘虏中所有的汉人押回船上送走,而二个真鞑子则交给了镇江的差役,如此他们可以向上面交差。

    掘地三尺,刨出了数万两白银,遂给了镇江差役的两个捕头一人千两,那个立功的老差役也是一人千两,其他的人一百两银子,剩余的则由苏祥兵带走。

    他可以给多点,但差役们将会无福消受,适可而止。

    ……

    船到了南京,苏祥兵启用了他的金牌,亮明身份,找到了停泊在南京长江边的东南府巡航舰,紧急动用他们,将那些人运回台湾!

    他做得非常稳妥,先是派人好好照顾那俩叔侄,然后挥笔急书一封书信,写明缘由,嘱人急投南京兵部左侍郎杨铖新,请杨大人出面摆平余事。他则亲自押船,随船一起回台湾。

    杨铖新,崇祯元年进士,福建海澄人,不折不扣的乡党!

    借用东南府的力量,他升职很快,现在能够帮助东南府了。

    明朝分北京六部和南京六部,南京是陪都,官员职权不显,但南京户部和兵部还是很有权力。

    有他出面,摆平事情不成问题。

    ……

    平安地将人犯送回了台湾,立即在高层里引起了轰动!

    颜常武看了消息,重赏一干人等,有点好奇地想去参观大汉奸是怎么一个模样,想想有失身份,派了战争部总检察长祁彪佳去审问他们。

    祁彪佳见着范文程,见他虽居牢狱,境地凄凉,居然还是一副泰山压顶也不变色的样子,不禁可惜地道:“卿本佳人,奈何作贼!”

    祁彪佳着人去了范文程的刑具,让他坐下喝茶,两人交流,范文程不方便说话,遂以毛笔代说。

    “可曾后悔?”祁彪佳问曰。

    “事已无可挽回!”范文程回答。

    “可愿招供?”祁彪佳再问道。

    “愿写回忆录!”范文程很合作地道。

    “甚好!”祁彪佳点头,叫来牢头,给范文程一个单间,好生侍候着,让他写回忆录!

    于是他就撰写回忆录,写起他的童年是快乐的,写到他进学成为生员,但遭遇不公,考试时明明考得好的,却给考不好的官二代凌驾其上,冒名顶替,用他的时文得大宗师青眼赏识。之后别人中了举人,而他却名落孙山!

    待到北虏破沈阳,范文程与兄长范文寀想到北虏缺乏文官,正是良机,于是卖身投靠,开始了他们卖国生涯……

    看到他的回忆录,颜常武评价道:“诚如是,则为黄巢矣,有司之过也!”

    黄巢出身盐商家庭,学识不差,曾多次应试进士科,皆落第,不是学识不如人,而是家世太差,别人不肯带他玩。

    他怒火中烧,不由写了一首《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诗中杀气腾腾,之后黄巢引导暴动,杀进长安,真的是满城尽带黄金甲!

    据说后来的统治者吸取这个教训,读书人殿试者皆不黜落,亦即是人人有份,以免人才失落。

    好在东南府横空出世,否则这位范老兄,不是黄巢,亦是黄巢类似的人物,真会倾覆汉家江山。

    现在他落网了,就让他的回忆录来警醒后人吧!

第705节 甲申之变(一)() 
腐朽的大明,终于走上了它的穷途末路!

    明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正月,李自成在襄阳建立政权,他在破承天今湖北钟祥后,号“奉天倡义大元帅”,号兄弟罗汝才曹操“代天抚民威德大将军”。

    谋以荆襄为根本,改襄阳为襄京,改承天府为扬武州。又以牛金星言,设官定爵。李自成无子,兄子李过及妻弟高一功迭居左右,亲信用事。以田见秀、刘宗敏为权将军,李岩、贺锦左金王、刘希尧改世王为制将军。以张鼐、党守素等为威武将军,谷可成任维荣等为果毅将军,凡五营二十二将。又置上相、左辅、右弼等文职,其下有吏、户、礼、兵、刑、工等政府官,还建府州县等地方政权。

    不要小看这立朝建制,它表明了一个敌对势力的势力丰满,不止于流寇,乃是正尔八经的政权,对于现存的正统的政权的冲击力极大!

    所谓天无二日,当初北虏在东北建立政权时,大明君臣集体失色,震骇无比是为这个道理!

    是年三月,流寇内部火并,李自成杀罗汝才,寻又袭杀蔺养成乱世王,夺马守应老回回兵。马守应改投张献忠,加上之前的被他杀的、死在官军手里的,至此,原本十三家反贼仅李自成、张献忠独存,号令统一,实力大增。

    五月,张献忠称西王,破汉阳、武昌,缚楚王朱华奎,笼之而沉入江。尽杀楚宗室,遂称西王。改武昌为天授府,设官、开科取士。发楚邸金赈饥民。蕲、黄等二十一州县皆归附,又一个反贼政权建立。

    大明祸不单行,自二月起,京师大疫,死者无数。

    说起来有够倒霉,如果闹什么旱灾和水灾,只要人活着,就可以投东南府,或者东南府直接运粮来买人走。

    可是流行病一发作,东南府的人赶快逃之夭夭,人都死光光了,大明真的麻烦大了。

    “传庭死,大明亡!”

    大明最后一位名将孙传庭在潼关架不住着急的崇祯皇帝催促,带着未经训练的新兵作战,被李自成打败,孙传庭自杀殉国。

    从此之后,李自成再也没有任何对手。

    作为大明王朝的最大敌手,李自成曾经数次在死亡的边缘,最惨的时候大军尽丧,身边只得18骑。

    可都让他逃过了一劫,最终逆袭。

    而明末的剿贼大局或者是在关外和女真的战斗,也都曾经出现过绝好的机会和曙光,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有的是崇祯皇帝的越级指挥,或者是突然地迁延而出现幺蛾子导致失败。

    现在,李自成就要大明的命了!

    十月,李自成破西安,改名为长安,号西京。

    十一月,李自成破延安改为天保府,又连下渭北诸地,北至榆林,西至陇右陇山以西。

    十二月,遣前锋东入山西,西破甘州今甘肃张掖。

    李自成一步步地制大明于死地,所到之处,毫无对手。

    一片坏消息接踵传来北京的时候,突然从北虏那边传来了一个利好黄台吉死了。

    清太宗黄台吉暴死,子福临嗣位,是为世宗章皇帝,由睿亲王多尔衮、郑亲王济尔哈朗辅政,改明年为顺治元年。

    这是一个迟到的好消息,大明一向苦于两边作战,北虏这边主少国疑,正好腾出手来对付流寇。

    但是,大明能打的将领都死了,能战斗的兵都没了。

    大明在一片凄风冷雨中迎来了崇祯十七年,是农历的甲申年,甲申之变即将到来!

    李自成建大顺政权,曰十八子主神器,明言要坐龙廷!初三日,李自成在西安建国,国号大顺,建元永昌,改西安为长安,称西京。封功臣,命官职,定军制,平物价,开科取士,檄告远近。

    正月初八,李自成百万大军(号称)自西安出发,东渡黄河,兵分两路,直扑北京!

    二月,李自成占太原李自成率大顺军陷汾州今山西汾阳后,初八日,攻占太原,执明晋王朱求桂。寻下上党今山西长治、彰德今河南安阳,破固关、真定今河北正定,义遣别将袭畿南。

    十六日,太原失陷,败报频至,京师大震!

    人心惶惶,皆言大明气数已尽,大明药丸。

    崇祯皇帝心忧如焚,对诸臣抱怨道“你等怎么不知道为朕分忧!“

    还是有忠臣的,左中允李明睿上疏称道“闯贼气焰嚣张,直逼京师,此诚危急存亡之际,惟有迁都南京,才可以解目前之急,从而再图征剿之功!”

    此为良策,想当年宋高宗赵构为了逃命,一路仓皇南逃,迁都不知道多少次,宋州、扬州、建康、越州、杭州等,都是他停留过的行在,最后定都杭州,十分狼狈。

    而崇祯皇帝的局面要比赵构好得多,北方与中原虽烂,但淮河以南却是完整,地方广阔,政权稳定,还设置有一套完全好的后备行政班子。

    实际上,在去年六月,周皇后就提过迁都之议,她“以寇急”,试探丈夫道“吾南中尚有一家居!”指的正是陪都南京。

    但迁都是件大事,以致于辅臣周延儒因提迁都而下狱,之后就不了了之。

    如今李明睿旧事重提,崇祯皇帝遂召群臣商议迁都,没想到赞同者寥寥无几,反倒是一边倒反对迁都。

    大臣们吸取经验教训了!

    之前大明有土木堡之变,皇帝被俘,北京受围,不是有人曾经提议和支持迁都吗?

    那些人的名字,都被牢牢地钉在了历史的耻辱碑上,而反对迁都的于谦,则名垂青史!

    谁还敢提迁都?

    关键是大家看透了崇祯皇帝的为人,万一迁都后,将来说起迁都之议,皇帝会说“不是朕想迁都,而是大臣们怕死,逼朕迁都!”

    得,谁敢提迁都谁就是自己找死,这皇帝没担待,不地道,我们犯不着为他火中取栗!

    而且大臣们还存在这样的阴暗心理,就算李自成真的推翻了大明王朝,改朝换代,他们这些泥腿子能治天下?

    治天下还得靠我们这些专业人士,我们不过是改换门庭,换个主子而已。

    于是,内阁大学士陈演、魏藻德在皇帝再三示意时,紧闭嘴巴,而他们的党羽,兵科给事中光时亨则跳出来,坚决反对迁都,他慷慨激昂地道“天子守国门,乃祖宗家法,这李明睿议迁都,有违祖制,且扰乱人心,不杀不足以定天下!”

    众口一词,群臣同一个口径出气道“臣等附议!”

    崇祯不得不表态道“祖宗辛苦百战,定鼎于此土,如果闯贼来了,朕一人独去,怎么对得起宗庙社稷,怎么对得起京师百万生灵,即使事不可为,国君死社稷,乃是大义之正,朕决不南迁!”

    为表示决心,借李明睿人头一用,李明睿被押菜市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