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雄霸海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之雄霸海外- 第29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确实,在东南府做官,比起大明做官更不容易,颜大少要的是实打实的政绩,要的是官员们拿出真金白银的税收,军官得到的胜利,这作不了假。

    许多东南府官员,甚至是不挨边办公室的凳子少做,一天到晚在外,向上面跑项目,为了争夺移民人口而与上级请求、与隔壁市县争吵,考察地方,视察民情,忙得要命!

    而在明朝做官,太轻松太容易了!

    北方的官员,天子眼皮底下,还不敢这么放肆。

    而南方官员,比如南京六部,他们地位高无人监督,往往是白天睡觉,晚上到秦淮河上班。

    科道官员,大打地图炮,说三道四,骂这个说那个,然后什么事情都插手,俨然自己什么都行,别人怕他们,巴结讨好他们,他们的日子过得舒适轻松,叫做“清贵”!

    所以对比两个政权,想干事的人就留下了,不想干事的就离开了东南府。

    陈新甲事件殃及池鱼,东南府进行了学习与整顿,中心内容是“加强保密工作!”

    制定了更加严厉的《保密法》,规定官员不得在一般场合讨论公务,公务应该在官衙办理,不得泄露公务内容,不得把文件带回家中等等规定。

    孙承宗严厉地道:“君失秘失其国,臣失秘失其身,海那边的事件教训不可谓不深刻!”

    他要求各衙门先学习,然后自查,他组织专门的督察组进行检视检查,搞得人人紧张,单位里如鸡飞狗跳!

    带来的一个好处是狗汉奸范文程试图派人打进东南府,结果那些人问多一句,即引起东南官员的注意,不耐烦的人不理他们,更多的是给那些人装弹弓,交给情报局接手,范文程花费钱财和人力,一事无成,招致北虏方面的严厉训斥!

    ……

    且说明清两国初步达成和谈条件,索尼翘首以待,却等来的是主和派陈新甲入狱的消息,不由得苦笑道:“自作孽,不可活啊!”

    黄台吉得知消息,亦是摇头:难得哥今日心情好,不想杀人,明人却头皮痒痒地伸头过来哥的刀下凑乎,不杀他们就过不过去了。

    他下旨进攻明国!

    也怪大明不争气,满人入明旅游,大明不仅给人报销路费,还给打包,满人不多来才怪!

    军事会议上,豪格大叫道:“进攻宁远,夺取宁远,山海关!”

    “对!”大家一起应道。

    独有索尼力主道:“不可刺激,应该保留宁远和山海关不攻。”

    要不是看他是根正苗红的满人,大伙儿险些认为这是一个披着满人皮的明人。

    让人大跌眼镜的是黄台吉支持了索尼的看法,决定清兵还是绕过宁远和山海关不打,分道从长城入塞。

    佟养性说道:“有一处地方必打!”

    大家忙问:“哪里?”

    “天津!”

第656节 天津保卫战之部署() 
天津一定要打下来!

    如今大明南方有两广、闽省和江浙的钱粮输送往北方帝都都走海运,天津港是终点站。

    天津除了是钱粮聚集地,佟养性更关心的是大明设在天津的制炮厂!

    这个制造厂是大明北方主要枪炮制造者,为大明提供源源不断的火器,那里出产仿制的红衣大炮、鲁密铳、三眼铳、虎蹲炮等等,还制作火药。

    攻占天津,可以得到大清梦寐以求的技术人才,进一步攻克清朝仿制红夷大炮和燧发枪的技术难题。

    佟养性受命主持清朝的火器铸造,主攻方向就是红衣大炮和燧发枪,技术上老是不过关,红衣大炮造得比东南军的重上一半,威力还小过东南军的火炮,而且不能持久,连续发射二十发以上,中间不停顿的话就可以会炸膛!

    这么一来,谁来敢用佟养性的炮!

    东南军制作的燧发枪有不少落入清军手里(明军有好枪也战败),用来仿制,制作出来的燧发枪毛病多多,经常哑火,打了多枪之后枪管就变形,他们缺少上好钢铁制造宾枪机,而且火药质量也差。

    清军拒绝使用这些武器,那些旗下大爷说了:“我们更信任自己的马刀与弓箭……”

    本来,在平行空间里,清军曾经中大奖,一次是一条海边洋人沉船,把船上上好的夷造红衣大炮给送到了清军的手里。

    另一次是叛徒孔有德,挟制了登州制炮厂的技师,把火器制造技术传给了清人,同时还附送水师。

    但在颜常武来了之后,洋人的船只不许过长江,就没了沉船大礼包。

    孔有德的叛变也给颜大少干掉了,就没有卖一送一的事情给清军。

    因此,清军的制造枪炮技术始终不过关,为此事,佟养性没少挨黄台吉的斥责,他苦不堪言,遂甩锅说技术难题不攻克,大清确实制造不出上好的火器,要求利用这次进入明国的机会,打下天津,俘获制炮厂人员为已用。

    清军开始行动,领军人物是阿巴泰,从长城界岭口突破成功,进入明国地方,这是第五次大兵进入,明国北方大震!

    由多尔衮率军三万破蓟州天津蓟县,兵锋南下,直逼天津,趋势非常明显,一时间天津风声鹤唳,乱成一团。

    17世纪的天津,北门外是通往京师之路;东门外临海河,顺流东下可观海上日出;西门外绿野丛林,花艳鸟鸣,炊烟缥渺;南门外的平原则是一片一望无际的稻田。

    一派田园风光,秀丽恰人。

    作为北方漕运中心和商运中心的天津,江南粮船汇集河上的繁忙,再有海船泊岸樯帆如林,天津三卫的左营马军驻扎在大直沽一带的营寨的情景;七十二沽平阔涛静的景象;皓月当空时海河幽美的夜色……

    然而,如此的美景胜地,很快就要迎来了兵火的侵袭!

    多尔衮有情报来源,知道天津知府是田见龙,总兵是周遇吉,他很快就知道这两个家伙是什么货色了!

    田见龙,崇祯元年的赐同进士出身,升得很快,此时他听闻清军大至,不但不惧,反倒跃跃欲试。

    他与周遇吉商量军务道:“此战有赖周将军了!”

    周遇吉,明末锦州卫人。又按周氏家谱称其原籍为今江苏睢宁县风虎山,原名时纯。为人勇武善射,加入行伍之后,在与后金的作战中极为勇敢,逐渐从普通士卒提拔为明朝军队的京营游击。

    崇祯九年(1636年),满兵进攻北京。周遇吉从尚书张凤翼数血战有功,连进二秩,为前锋营副将。明年冬,从孙应元等讨贼河南,战光山、固始,皆大捷。十一年班师,进秩受。

    是一等一的勇将,他对田见龙拱手道:“田大人已早做准备,此战我军可操胜算!”

    “不可大意,当尽力而为!”田见龙道:“还请周将军主持军令,派遣军队。”

    “请!”

    “请!”

    在天津的文官武将都集中在这间房里,房中间放了城防的沙盘!

    天津城是在1404年明朝永乐二年间修建的。这座城当时东西长,南北短形如算盘,所以人称“算盘城”。它周长九余里,城高三丈五尺,设四个城门,分别以镇东、安西、定南、拱北命名。城的四角设有四个角楼,城内设东、西、南、北四条大街,中央为鼓楼。

    “本官计划把城外所有民众统统疏散,让他们坐海船离开,到东南府去!”田见龙说道。

    他如此说话,露出了他的真实面目,他是东南府的人!

    身为大明官员,已被策反,加入东南府。

    “只要不远离,那必定落入鞑子手里,必须走得越远越好,能够走的,离开的都给他们走!”田见龙道貌岸然地给了理由道,俺是为了他们好!

    “我们城里准备了二年的粮食,打了大量水井,还有煤炭,足以打一场持久战!”田见龙蛮有把握地道。

    “我们军队五千人,征发城里八千青壮参军,让鞑子有来无回!”

    “城内实行军管,由军队与衙门差役共同组成,城里严禁无故聚集。”周遇吉说道。

    “大家看,城门各处都设置营垒,非请勿进,用来预防城里城外里应外合。”

    “我们准备了大量的枪炮和火枪,必让他们碰得头破血流。”

    “下面,本将军来作战斗部署,陈泰守东门、卫东玉守西门、蓝式辉守北门、关丹守南门,各门正兵一千,新兵一千五百人,其余的归本将军指挥。”

    “城里实行保甲制度,一人犯事,诸人连坐,出首者无罪有赏!”周遇吉杀气腾腾地道。

    严防奸细乃是一个将帅应有的素质,见识过太多的堡垒从里面被攻破的例子,岂能不防!

    ……

    大战来临,首先撤退无关人员,官府派能言善辩之士四处宣讲,把那台湾吹的如同人间天堂一般,东南府在天津经营了很久,民众都清楚了一去便有现成的粮食、农具,耕牛,只收少少的田赋,胥吏亦不凶恶,好过当清人奴隶多多。

    明朝的“户口”管理制度严格,普通人不得随便迁移,现借这个机会摆脱朝廷催赋的官差和自家的田主,去台湾岂不甚好!

    天津是个繁华之地,有大量民众迁台,足足十万人又跑去了台湾,每天大大小小的船只日夜不停的离开了天津,运人去台,周边的大船俱被租用,运人南下!

    待到鞑子到来时,他们看到的是城外一片荒无人烟的景象,没奈何之下,只能从更远的地方捕捉人口到天津来填沟壑。

第657节 天津保卫战之填沟壑() 
浩浩荡荡的清军步骑两军、辎重部队、火炮、民夫,黑压压的人头前后展开了十几里长的队列,就仿佛一股无边无沿滚滚浊流!

    周遇吉在北城上拉开造型精美的望远镜,看到眼前的情形,气恼无比!

    与清军多年交战,明军败多赢少,敢出外野战的军队已经销声匿迹!

    否则只要来一个侧击,包保让清军损失惨重。

    太阳高挂,带来的是阵阵寒意,清军驱赶着大量的明人,让他们扛着泥土和推着小车,上前填平天津城。

    周遇吉又是一个摇头,他看看侧边三位精神气质明显有异的南人,在那里无忧无虑地说着什么,画图和记数,这是东南军过来的参谋人员!

    他们组成了一个小小的参谋部,为田见龙与周遇吉参谋策划,帮助极大!

    例如他们兵棋推演,认为已方根本不能守住周围的卫星城市如军粮城、大沽口等,那么守不住就别守了,收缩力量专守天津城,把周围人口迁移,坚壁清野。

    这点做得非常好,清军一路破城,但在天津周边,毛都没捡到一根。

    这是一个城市的参谋部,而在一省乃至于一国的作战呢?

    周遇吉认识到参谋部的用途,他知道东南府很早就组建了参谋部,专司军令。

    与敌人一开战,东南府参谋部就全力以赴,掌控从上至下的一切军情,给予军队及时的指引,更好地打击敌人。

    而大明兵部呢,只是泛泛而谈,各级军队和官府各自为战,且兵部人员,多是文官,哪有这么多能够“以文臣行武事”的能人,发出不知道行不行得通的,甚至是自相矛盾的命令。

    东南府参谋部全是专业的军官,换作给他们指挥,哪里必守哪里弃守统统都清楚,尽最大能力保存自己,消灭敌人。

    周遇吉有了参谋部协助,觉得工作上真的轻松了许多。

    如果大明有参谋部制度,根本不会出现明人给清军捉来填沟壑的现象,清军连人都找不到!

    现在则没办法了,周遇吉脸沉似水,大叫道:“打!”

    炮手们一起点燃火炮引火绳,接着轰隆隆的炮声响成一片。

    实心弹拖着长长的烟迹,在人群中穿出了一道道血线!

    惨叫声、哭喊声立即响起,当他们越来越近城时,声音可谓是让石人都流泪了。

    发射霰弹!

    一发炮弹就有几百颗子弹散开,可以封锁几十米的正面,炸倒一片接一片的明人,他们倒在血泊中,惨呼着,挣扎着,情景无比凄惨!

    城上的小战士们不忍卒睹,但军官们无动于衷。

    慈不掌兵,要怪,就怪大明朝廷不给力、也怪那些人自己为什么不早跑点呢!

    当那些明人再上前的时候,枪声大作,火枪开枪,射杀近城者。

    城里生产的是旧式枪炮,守城士兵们用的却是东南府制的燧发枪,精度高,射速快,他们在军官的驱使下,向着自己的同胞射去了准确的子弹!

    一个接一个明人栽倒在地上,铅弹打得他们惨叫声和哭声惊天动地一般!

    东南府制铅弹被部族土著称为“魔鬼弹”,如今用在自己的同胞身上,悲剧,无奈!

    观战的多尔衮脸沉如水,他发现这一批五千多明人冲过去填沟壑,效果并不理想,几乎被打倒在地,护城河却还是波光闪动照样掩死人。

    他一挥手,清军齐拨刀,干净利落地将逃回来的二百余个明人,尽皆砍死在地上!

    然后再驱使又一批五千明人,继续去填沟壑!

    看到前面成片血淋淋的死尸,吓得那些明人哭号着,被清军鞭打着,甚至直接砍死了事,踉跄担土前行,当进入射程时,明军的枪炮毫不动摇地开火!

    死了也是白死!

    城头上三位东南军参谋李云才、许京军、陈进行一起摇头,悲愤无比,这样的事情,搁在东南府绝对不会发生。

    东南府参谋制度订得详尽,规定了各种应对措施。

    一旦强敌入侵,必定坚壁清野,一颗粮食都不会留给敌人,一个活人都不会让给敌人。

    民众绝对被武装起来,东南府规定得很清楚,遇敌必战!

    这个要求不仅针对军人,所有的民众也有份,遇上敌人,迎接他们的是有火枪!

    火枪的训练从小抓起,男的学,女的也学!

    女的就算不打火枪都好,也要学会装填火枪。

    不会出现白死的现象,每一个东南府的人命,敌人都必定要用更多的人命去换。

    可惜城下的明人了!

    城头上火药气味浓郁,士兵们动作沉着,虽然他们心中不忍,但他们更清楚要是让鞑子达到目的,那他们自己可能会死。

    没办法,打吧!

    多尔衮的脸越来越黑,他发现第二批冲上前的明人去填沟壑的效果同样不明显。

    对待远敌,使用弓箭与火枪是不同的范畴,拉弓十次,手就软了,二十次就拉不动了。

    而火枪是装填,扣动板机射击,准头难受影响,很是轻松,因此火力与精度始终不减。

    上万的炮灰消耗掉,一时间凑不齐更多的,无奈之下,多尔衮暂时休兵,成为头一回进攻当天毫无收获的清军,招致天津守军的阵阵嘲笑声,让清军上上下下浑不是滋味。

    多尔衮也算是沉得住气,一连三天不攻,自周边抢掠人口,收集攻城器械,力图准备充足。

    而城上东南军参谋们则在惋惜,要是东南军的话,敌人不来,那我军出动!

    组成枪阵,杀出城外,力挫敌军!

    东南军敢战,敢战的明军已经寥寥无几,天津守军算是不错了,但依旧不敢出城作战。

    多尔衮再次进攻,除了驱使民众去填沟壑,他动用了他们的大炮!

    这一次进入明国北方,清军带了三十门大炮,由民众打马赶牛拖着千斤的大炮,翻山越岭,辛辛苦苦地运到了天津城下。

    如此笨重兵器能够顺利进入明国内地,它们是极好的目标,却畅通无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