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雄霸海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之雄霸海外- 第2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531节 熊文灿升官() 
公元1637年的年号为崇祯十年,东南府的官吏民众说他们的生活从来没有这么好过,英明的领袖、充实的物质和饱满的工作热情,让每个人似乎都有使不完的劲儿。

    当年婆罗州地区得到的黄金达一百万个银元!

    这还是大伙儿老实交代的,低调的人们还隐藏了相当数量的黄金,不止百万银元。

    其中有三十五万个银元的黄金是颜大少自家公司,他把所有的收益都花在了婆罗州的建设中,不仅没赚,还给多了三十五万个银元,弄得他自己又没钱了。

    不断的投资让爪哇、婆罗州、马都拉岛、巴厘岛和香料群岛形势蒸蒸日上,没得说了。

    大家都很高兴!

    当然,有人高兴有人愁,例如粤督熊文灿,在为升官发愁。

    背景为:

    3月,张献忠率军自潜山出,连破太湖、蕲州(今蕲春南)、黄州(今黄岗)等地。二十五日,献忠率军与明军大战于太湖之鄷家店。献忠以数万兵围明军数重。又遣将统军阻击史可法等援军。时天雨,农民军从四面进攻,短兵相接,斩明将潘可大等四十余人。明军大败,损兵六千余。献忠率军乘胜东取和州、含山、六合等地。

    消息传出,明朝廷大震!

    崇祯皇帝坐在皇位上左右盘点,那个愁啊,找谁去对付张献忠。

    这个官员很笨,那个官员只会吹牛!

    现在的崇祯不再是初哥,他秉政十年,也知道了许多东西,发现东林党只会放空炮,论起政事个个慷慨激昂,一片赤胆忠心的样子,但真的需要他们去给朝廷弄钱去支出赈灾和军饷时,他们就一筹莫展,尽会说皇帝你要节约开支哦!

    节约,节约个毛!

    劳资的龙袍都打补丁了,还是周皇后动的手!

    然后东林党又说:“哎,皇帝你吃得太多了,学学人家东南府颜老大,人家四菜一汤哦!”

    四菜一汤是东南府接待标准,东南府一向用来吹嘘自己的节俭,世人皆知,现在东林党要皇帝向东南府看齐。

    得,干吗不说说东南府行政老大陈衷纪吃不完就打包?前大明帝师现东南府留守孙承宗出去吃大排档呢?

    东林党花天酒地,在秦淮河上花艇吃花酒,却美其名为风流!

    朕说是下流才是真的!

    光说不练,迂腐无能王八蛋!

    崇祯皇帝的悲哀在于:要是没有外敌和内患,给他一些时间,醒悟过来的他说不定会收拾掉东林党,可是现在这种情况,他无力对付东林党了!

    找来找去,找到了熊文灿,这哥们是能员一枚啊!

    钱粮供给朝廷稳定,稳中带升。

    其实粤省财政收入不只这么少,给熊文灿为首的贪官吞了大多数!

    粤省仿东南府行发展经济之策,大力拓地开垦,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收入丰厚,实际上冠于诸省。

    但粤省的官员非常聪明!

    他们贪污受贿,把钱拿走,才不傻到上交朝廷这么多。

    如果上交朝廷过多,朝廷需索无度,更大的麻烦是引来东林党和清流!

    因为粤省发展经济,有许多手段是不合法的,也没经过朝廷批准,比如准许红毛番来广州,准许粤人出海贸易。

    目前东林党不来惹熊文灿,那是大哥不说二哥,东林党的家乡走私甚烈,东南府的手里攥有他们的账!

    清流巨讨厌,你向朝廷交得多税粮,他们居然弹劾你,说你是不是向老百姓搜刮得太多了?

    得,清流咱惹不起,这税粮留给咱!

    粤省官员聪明到自己吃肉,给下面人喝汤,让老百姓啃骨头。

    反正不会闹到天怒人怨,而是给百姓一条活路,因此熊文灿管辖的地盘上既没海匪,也没盗贼,就连广西一向闹事的民族部落也很老实与他们公平买卖,不欺压他们,适时动用火枪兵巡逻展示武力,他们就乖了。

    比起其他地方来那是善战者无赫赫之功,一些地方受灾,地方官员夸耀自己赈灾活人无数,又说镇压了盗贼多少,今天杀二个人头,明天拿了一血,好多功劳哦。

    两广地区从不见报来这样的“光荣”事迹。

    崇祯皇帝已经回过神来,这种不声不响的才是大牛,你瞧,前河北巡抚丁魁楚就任闽巡之后,就彻底潜水,每年除了按时上交税粮和报平安,P字不发!

    那是那是,老丁同志忙着组织船队出海捕捞作业呢!

    就是这样的地方官,他们管辖地方才最有力!

    关键在于那些说赈灾、杀人的地方官说得天花乱坠,也不能把税粮按时交足!

    这种不添麻烦的官员得到欣赏,于是崇祯皇帝对熊文灿同志是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喜欢,正巧,朝廷中有杨嗣昌者为兵部尚书,扬扬洒洒,作“四正六隅十面网”之战略部署。以陕西、河南、湖广、江北官军为“四正”,责“四巡抚分剿而专防”;以延绥、山西、山东、江南、江西、四川为“六隅”,责“六巡抚分防而协剿”,谓之“十面网”。

    有了防御,就得有人负责进攻,杨尚书同样象崇祯皇帝点手指头,不同的是他连脚趾头也点上了,点来点去,矮仔里出高佬,就点中了熊文灿,举荐他率官兵进攻农民匪兵。

    真是君臣所荐略同哪,崇祯皇帝大悦,准备升熊文灿的官,着他明白上奏剿匪事宜。

    听说要对他大用,熊文灿的反应是大晕!

    这些年来,他做粤督做得有酒有肉,有金有银,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滋润得很。

    要他移驾?

    这等重任还是给别人承担吧,咱老熊其实是病猫一头,力弱得很!

    有心不想去,可是封建社会,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君要臣去,臣不得不去,想来想去,他干脆装傻,抓笔在手,给崇祯就写去了份奏折。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奇文之一:《五难,四不可》。

    几天后,这道奏折以八百里加急飞抵京城。崇祯看完后差点没把胡子拔下几根来。这叫什么玩意:

    “古之用兵者,无不择时而发。”你不发兵,可张献忠他发兵,咱都等着挨刀?

    还有这个,“贼之所忧者,粮也。可将湖南等五省之粮,焚之。贼必败崩”。真天才也,贼人不一定饿死,可那五省的人必定饿死了!

    老熊装傻,崇祯不傻,不多说废话,直接下旨,拜文灿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代王家祯总理南畿、河南、山西、陕西、湖广、四川军务。

    去不去?不去,就夺职下狱!

    去了,搞不定张献忠,一样夺职下狱!

    于是升官的熊文灿象上刑场般地哭丧着脸走马上任!

第532节 熊文灿破张献忠() 
熊文灿是有钱人最怕死,乃大起粤兵,带了二千火枪兵,装备的都是东南府的燧发枪,训练大纲是东南府给的,逐条训练过关,军官也去东南府军校进修过,统兵大将正是东南府颜田,领了个大明总兵头衔。

    再有二十四门六磅行军炮和二十四门一磅炮,炮兵为五百人。

    又有三千盾牌兵,用的盾牌乃是藤牌加上阻燃剂,十分轻便。

    熊文灿这家伙带粤兵,然而亲卫队二百人却是闽兵,纯属东南府正规军转职而来。

    因为是颜大少的岳父,颜大少给闽兵们下达如此指令:“要是熊文灿死了,他们没死,皆斩!”

    于是这伙闽兵的忠诚没得说了,比起粤兵更放心!

    有这等精兵,他们动作很快,进抵安庆,此时崇祯皇帝中官刘元斌、卢九德监勇卫营军者亦至,召集诸军陆续赶到。

    且说刘元斌、卢九德两个TJ进粤军军营,受到惊吓!

    因为粤军方阵排列整齐,横是一条线、竖是一条线、直也是一条线!

    粤军军制仿东南府,而东南府治军严明,首重军姿!

    军人就得象军人的样,他们膀大腰圆,士兵年轻都不超过二十五岁,皆虎卉之士也!

    粤兵服役只三年,到期即退役,年轻有活力,显示出的精神蓬勃向上,其余到来的明军无一比得上他们的精神面貌。

    而且他们装备精良,燧发枪、西洋行军炮、还人人护甲,戴头盔!

    诸军将到达,见粤军如此精锐,顿时士气振奋无比。

    等不等洪承畴、曹变蛟(两个猛人哦)应召而来,熊文灿立即督促军队,与张献忠战于南阳!

    粤军近六千人摆在中军,二千盾牌兵在前,二千火枪兵后,接下来是火炮,再一千盾牌兵为后备队,这一千盾牌兵的前面则是熊文灿和两监军中官,他们打起罗伞,干脆在山坡上坐下来观战,颜田则在前军指挥。

    再有边将冯举、苗有才为左翼,京营将黄得功等为右翼,各率军五千,合计万六人。

    而张献忠(别号八大王)、万庆(别号射塌天)、罗汝才(别号曹操)、贺一龙(别号革里眼)等多达十三家妖魔鬼怪超过十万,看上去声势浩大,如汪洋大海一般。

    然而一旦开战,即时原形毕露。

    “杀啊!”农民军蜂拥而来,他们手里的兵器多是木棒,甚至赤手空拳,拿着金属兵器的不多,只是仗着人多,疯狂地冲来。

    他们的装甲,就是布衣,甚至是皮肤…衣服都没得穿。

    这哪是兵,纯属没经过训练的老百姓。

    说他们的贼头,性喜流窜,挟持民众参军,大量人员上阵,十分吓人,只是遇到精锐的官军时,那来再多都是送菜。

    “放!”伴随着颜田一声令下,东南军的火炮猛烈开火,火枪密集射击,霰弹和子弹扫过,农民军大片倒下,没死的人纷纷向后逃去,闹哄哄地向后逃。

    “前进!”颜田见此情况,竟然下令军队直接推进!

    一般地,火枪兵偏重于防,多用于消耗敌人进攻态势后才转入反攻。

    两军都没打上几下子,农民军没死多少人,粤军就转入进攻?!

    中官卢九德知兵,见状不禁跳脚:“岂能这样用兵的?”

    而熊文灿则淡定无比地道:“本官的指挥权下达给前线指挥官,不必多说,中使(对TJ的尊称)尽可静候佳音即可。”

    卢九德哪能安稳,不过很快他就见到了最精彩的一幕!

    盾牌兵拒敌!把农民军顶在阵外;

    火炮延伸射击,和火枪实施弹幕射击,密集的弹丸打得农民军成排倒下。

    当农民军聚多时,就请他们吃大炸弹!

    当空乱甩手榴弹和毒气弹,打得非常的热闹!

    农民军崩阵!

    前军咳嗽着、哭着喊着,纷纷向后逃跑,立刻让自己雄厚的中军被他们冲了个落花流水,想不阵脚大乱都不行了,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无法组织起进攻,只能眼睁睁的看到弹丸飞过,农民军像是被大风袭过的稻浪,成排成排地倒下。

    于是大溃!

    张献忠这些鸟人都是不讲义气的,见势不妙,他们不是步兵,有码的,于是打马就跑!

    其他小贼见贼头都跑了,哪还会傻到挨枪子儿,一哄而散!

    看到漫山遍野散开的农民军,刘元斌、卢九德眼直了,而熊文灿满意地道:“传本官之令,左右翼与中军一起出击!”

    打顺风仗谁不会啊,官军沿途追杀,可怜农民军许多人因为吃不饱,跑着跑着中途没了力气,给官军追上,幸运的事情发生了!

    官军纳降,民众只要蹲在地上,一个不杀!

    熊文灿拈须微笑,道貌岸然地道:“都是我大明子民,被挟制而已,饶他们一命吧!”

    刘元斌惊叹不已,不禁赞道:“熊大人真仁义也!”

    要知道官军向来够狠,经常杀良冒功,你当熊文灿真的是这么好心?

    这家伙是以青壮年一人一个银元,妇孺十人一个银元的价钱,把俘虏当作卖猪仔卖给东南府,将他们背井离乡,送东南亚开荒!

    终究还是没杀这么多人!

    熊文灿大获全胜,枪杀炮轰五千人,俘二万五千人!

    老熊会做人,把卖猪仔的钱分一些给诸军,他们欢声雷动,皆称老熊是好官。

    张献忠出逃,熊文灿分遣诸将追杀之。

    知道粤军犀利,各路官军似吃了定心丸,努力追剿,农民军望风而遁,一时间形势大好。

    ……

    大帐里,刘元斌和卢九德共同起草给皇帝的奏折,报告监军事宜,而熊文灿早就露布报捷,送捷报上京师了。

    “熊大人果然是马到功成,早就应该起用他了!”刘元斌兴奋地道。

    卢九德摇头道:“熊大人并未上阵指挥,起作用的是他的部将颜田,我听闻,那是来自东南府的将军,是东南侯的亲戚!”

    “人家善于将将,也是他的优点哪!”刘元斌仁厚地道。

    两TJ不禁默然。

    他们都在宫中,消息灵通,知道颜常武的名字代表的是什么!

    熊文灿居然用谋逆之人的部将为指挥官,而他是如此慓悍,一叶知秋,想想东南军就可怕!

    ……

    官军士气旺盛,屡战屡胜,而农民军狼奔豕突,四处逃散,任由宰割!

    形势一片大好,摆在熊文灿面前的是将采取什么策略,是彻底地消灭农民军,还是……

第533节 聪明熊大() 
“该抚之,可赦献忠、汝才等罪,授之官,以安其心,俾使诸寇有样学样,平定贼乱不成问题!”师帐里,熊文灿与诸人侃侃而谈。

    “下官以为万万不可!张献忠狼子野心,坏事做尽,天怒人怨,该当捉拿,明正典刑,以儆效尤!”佥事张大经与他据理力争。

    “不然!”熊文灿耐心地道:“本官在闽省,抚之即平,天威所至,诸寇安定,海波不起,闽海平靖!”

    张大经粗起脖子争论道:“张献忠罪不可赦,其破凤阳,毁皇陵,拆龙兴寺(就是老朱出家的皇觉寺),如若赦之,天下尽反矣!”

    “正是如此,如能赦之,则贼必感受朝廷恩德,不复反矣!”熊文灿强辩道。

    又有通判孔贞会委婉地道:“督师大人,流寇非海寇比,公其慎之!”

    两监军TJ和武将们一声不吭,看着帐内文官们争执。

    虽说老熊官高,但明朝的文官很叼,敢连皇帝都不鸟,至于TJ,TJ是人吗?还有武将,好好听令打仗得了,其他的事不关他们的事。

    仅仅上述一个谁说话的小细节就知道明朝为什么打败仗的原因了!

    颜大少军队开战,上至统帅将军、中至参谋、下到侦察兵,谁都有发言权,畅所欲言,一切只为了打胜仗!

    军议最终以熊大的胳膊粗而强行通过了计划招抚张献忠之事,派出使节,与张献忠等谈和,约定只要投降,朝廷既往不究!

    TJ和武将们默不作声,而文官们则愤愤不平,鱼贯而出。

    帅账内留下熊文灿坐定,面色阴睛不定,心中思绪万千。

    低级文官都知道张献忠等人不可信,他老熊会不知道?!

    流寇非海寇比,确实!

    东南府颜常武,虽为海寇(大明朝廷对他的看法),却为人阳光、性格豪爽,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乃国士无双,又智珠远照,深得军民之心,胜过朝廷的衮衮诸公。

    方有熊文灿将最喜欢的小女儿熊永媚送给颜大少作妾,嫁妆是熊氏女中最丰厚的。

    要知道明朝等级严格,一个穷秀才之女,甚至都不嫁给城中有钱的宰猪佬的儿子!

    更不用说剿海寇总督的女儿嫁给海寇之子,而且还是作妾。

    传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