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雄霸海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之雄霸海外- 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杨天生的笑容窒住,摇头道:“贤婿的爱好还是别具一格!好吧,我代为留意一下。”

    ……

    颜常武说得确实不错,初四他即视事,去到一号船坞看“北港三号”的保养。

    整条大船已经于春节前进坞,两侧被巨木固定,船身抬起,方便干活。

    工人们仅在初一休息一天,年初二已经开工,极是忙碌。

    船舱各处大开,以作干燥。

    最重要的工作在船底,可以看到船底上攀附了不少的藤壶,那玩意儿是一簇簇灰白色、有石灰质外壳的小动物,形状有点象马的牙齿,它们附着力极强,你想用手去拨它们下来,那是不可能的,只有用凿子的硬物才可以敲它们下来。

    藤壶在海洋中广泛分布,从海岸的岩礁、码头、船底等,凡是硬物的表面,说沾上去就沾上去,上去就是一生一世,下不来了,连鲸鱼、海龟、龙虾,螃蟹的身体上都照附不误。

    船只的船底上附着藤壶,严重者会拖慢船速,嗯,当初露西亚人和倭国人开战,露西亚人把波罗嘀海舰队从波罗嘀海穿越了大西洋、印度洋,进入太平洋去打倭人,航程上万海里,途中不得保养,金属制的船底长满了藤壶,导致蒸汽动力的船只以龟速前进,成为战败的一个原因之一。

    藤壶还不算什么,它们只将船底当成家居,却不会破坏家居,它们主要是捕捉海水中的浮游生物为食。

    可怕的是船蛆!

    又称凿船贝。软体动物。外形像蠕虫,体细长,穴居木材中。体前端有两个对称的白色小贝壳,另有一很薄的白色石灰质管包住身体其余部分。体末端有一入水管和一排水管。水管基部有形似小铲的铠,遇敌时水管缩入,用铠堵住孔口。广布世界各海洋,对海洋中码头、木桩和木船等木质设备破坏严重。

    一旦整块木材或者说整条船和整根木桩被它们占领,便成了它们舒适的家和甜美的蛋糕,吃住的问题都一块儿解决了。而木材则变得千疮百孔,一碰便碎了,对木船的危害极大。

    船蛆从小挖凿木材,在木材上凿很深的洞,自己住在里面。

    它对大海里的木质建筑物,像码头的木柱、木桩、护木,以及渔民们用来支架渔网的网樯,特别是木制渔船,危害严重。在不生船蛆的江河湖泊里,一条木船可以用上几十年,可是在船蛆危害严重的海域,如果不加防范,木船往往一个季度下来就全毁了。

    如果用斧子劈开藏有船蛆的木头,比如海边修船厂修船时候换下来的船底旧船板,里面往往长满了白色的船蛆,通道遍布!(密集恐惧症者慎入)。

    这些船底旧船板从外表看,往往看不出什么门道来。你得想想,一条被船蛆蛀得千疮百孔的渔船,远航在大海上,这有多危险!

    为了对付船蛆,各地人民创造了不少防治船蛆的经验。有的地方在下海的木船表面包被一层铁皮或镶有油毡纸的薄板。这样船蛆就不能侵入了,用油毡纸覆盖保护的木船在三、四年内不至损坏。还有烤船底法,就是把生了船蛆的船只拖到岸上,架起来用火将船底烤焦。一方面可以将已生的船蛆烤死,另一方面木材表面烤焦以后也可以防止再生船蛆。

    中国渔民喜欢用打锅铁法,就是把破铁锅打碎,用这种碎铁片嵌入木材表面,这样有铁的地方因为太硬,船蛆无法钻入,碎铁的间隙中也因为铁在海水中生锈形成的氧化铁所盖满而不生或少生船蛆。

    比较好但很昂贵的方法是将所有舰船的底部都包上了铜板,这是当时最有效的方法,但昂贵的费用则是可想而知的。

    目前的颜常武办不到这么奢侈,不过他另有方法,这是他以前知识面馈赠给他的厚礼!

    ……

    工人们仔细地检查每一寸的船底,一丝不苟。。。颜常武征召的水兵,就是民众的子弟兵,工人们往往是他们的大叔阿伯,与水兵们关系非浅,不怕他们不上心。

    他们用小铲子铲去零散的藤壶,然后点着了易燃物,放火在船底下烤!

    一时间烟气水汽弥漫,这种方法比较好,能够杀死船蛆的同时也干掉藤壶,成片成片的藤壶往下掉,落入火里发出劈劈啪啪的声音。

    但得注意火侯,一旦把船给烧着就不成了。

    烤过木头等干燥之后,工人们就要上“黑油了”

第52节 造船!() 
黑油是颜常武的杰作,是一种带有强烈气味的黑色油液,叫做杂酚油,煤干馏时的产物。

    煤干馏是煤化工的重要过程之一。指煤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加热、分解,生成焦炭(或半焦)、煤焦油、粗苯、煤气等产物的过程。

    台南有煤矿,颜常武有煤干馏的知识面,他需要焦炭去炼铁,而煤干馏得出的煤焦油则含有大量的杂酚油,可作防腐剂之用,然后将煤焦油添加上胶状物的如松胶树脂以增加粘性,还混以毛发,可涂于船身的接口处,而船板则直接用煤焦油和树脂涂抹,作为防生物涂层,能够抵抗船蛆的侵蚀。

    而新船的船底木,则直接浸泡在黑油里,让船木吃够油,下水后能够顶比较长的时间。

    颜常武看着工人们的工作,表示满意!

    他问同行的颜府管事颜十三:“所发下来的春节利是,都发足了吗?”

    颜十三恭声道:“都核实过了,正确无误,雇工们感谢督军大人的恩赐!”

    家天下,颜府中有一个小机构,叫做“监察室”,由颜府管事、家丁充当,专门检查发钱情况,比方说军队发饷,官府发粮,凡是公家、颜府发出的赏赐和粮饷,还有民众卖给官方的东西,他们专门负责去核实,不对的话,就找当事人算账。

    目前这套机制还不错,监察室的人办差得力,因为万一办砸了,以他们“家仆”的身份,颜常武可以将他们给杖毙了!

    再说咱是海盗,海盗最喜欢的方式是请人到龙宫作客,敢欺瞒劳资,自然怪劳资不得。

    在明朝,惩治不听话的家仆还真不是件事,家主打伤、打残家仆时官府根本不在意,就算杀死家仆,只要势力够大,官府最多意思意思,在天高皇帝远的东南府,颜常武想惩罚谁,那谁叫天不应,叫地不灵。

    但家仆们毋需担心与害怕,颜常武奖罚分明,奖励必有缘由,处罚必有原因,他不喜怒无常,杀罚由心,而是讲究证据。

    家仆们的待遇丰厚,并且有上升的管道,只要在府内做事,做久了,颜常武会择优把他们外派到行政中心任职、参军、做生意、管庄园和工厂等等,他们会得到进修陪训,以适应新的位置,这是写进家规里的!

    人人有奔头,个个不想干坏事。

    ……

    船坞区有两座船坞,除了北港三号,还有二艘小艘船只挤进了另一座船坞里维护维修。

    拥有干船坞的海军,可以通过水线以下的外壳进行定期检查维修,就一支船队的长期规划来说,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安排好干船坞修理船舶,船舶造得好,再加上定期维修,可以安全使用50年或者更多年限(不是时刻浸在水中有时会封存上十几年才再次入水),造得不好加上保养不好的船只几年就垮了,尤其被船蛆侵蚀的船搞得不好三个月就解体了。

    在船坞方面颜常武居然成为世界老二,连荷兰、法国的公认航海强国都比不上他!(英国人在1495年就修建了干船坞,法国人直到18世纪才开放了第一个干船坞,瑞典是1724年、丹麦是1739年、美国则是1833年)

    那么在没有干船坞前诸国的保养船只,如财大气粗的荷兰人甚至连船带货一起送给货主,又或者直接拖上岸作保养,忒够麻烦。

    ……

    到过了北港的船坞,颜常武马不停蹄,直奔高雄船厂!

    确切的是马车不停蹄,他也骑马,但在统治区内,来去各地都搭马车,采取了西式的四轮大马车(能够自由转向的那种),此时已经有了防震弹簧片,装在马车上,十分舒服,边跑马连休息,多好!

    高雄船厂是东南军府的最重要的造船基地,船厂里气势宏伟壮观,在同时开工建造三条六级战舰,已经接近完工!

    而在船厂外的码头上,三条新战舰已经完成了下水、舾装、试航,已经交付使用,就近驻泊在船厂码头附近。

    所造的六级军舰:是一种敏捷的三桅纵帆军舰,有一层火炮甲板,火炮18门,上面甲板还有4门往后的火炮,排水量450吨。成员180人左右,造价为25000两银子。

    这也是东南府首批制作的军舰,一共十二艘。

    它专门用于巡航战斗,没有货舱,因此速度飞快,事实上,它的由来是一种佛盖特的快船,造得既修长又流线,具备绝佳的航行能力和灵活度,能够摆脱海盗船和敌军海军的追击。

    佛盖特的快船装上火炮,就成为了五级风帆巡航舰,也是三桅战舰,它们主要用于袭击海上商船,远洋巡航,为主力舰充当前锋的职责。

    再小一些的快船就是高雄船厂的六级军舰!

    造风帆军舰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除了正在开工的军舰,船台往里的内陆仓库林立,铁制品、桅杆、船帆、火炮以及储备物都在仓库里备好,随时备用。

    船厂首先在选址,北港是最初的登陆地,但那里回旋余地不大,且接近澎湖,面对大陆,因此船厂座落在拥有最大深水港的高雄镇上。

    高雄港设在台湾海峡南口的高雄湾内。高雄湾是一个狭长的小海湾,长12公里,宽1—1。5公里,入口宽仅100米,形状酷似一只口袋,湾内港阔水深,风平浪静,为一个天然良港。

    港口有了,建好船台和仓库,准备造舰。

    造舰的设计最终要考虑到造船材料木材问题,毕竟,重炮的运载(平时压着船身)和开火射击(后座力最终要由船身抵消)等都会对木制船舶本身在的弹性结构产生强大的压力,再有风浪的侵蚀,船蛆的进攻等,对军舰而言,还要求其外壳坚固,能够抵御炮火,非常讲究木材的方方面面要求。

    橡木是最好的造船木材,西方风帆战舰大部分采用了橡木建造船身,干燥充分的橡木耐用,抗击打能力强,木屑又少,虽然红毛番有时用榆木水线下的厚板,或者也用古巴桃心木和印度柚木造战舰,但橡木始终是最重要的造舰材料。

    中国古代造船主要用的是樟木类(海南台湾等地的量很大)的木材,比如楠木,造船不会用最硬的木材,它要求的第一是耐腐蚀,俗话说:日晒千年松,水泡万年樟。

    造船木材韧性要好,抗拉强度要高,太脆是不能用的,还要收缩率低,不能说泡了水以后和泡水之前,体积变化太大,是不行的(道理谁都明白)。

    至于为什么不能用太硬的木材,比方说铁力木,号称刀枪不入,姑且举这个例子,我们加工它,光分割木材就让承办的锯木佬哭一地湿,五条锯带轮流,一边锯一边磨,一棵树,害了他一天,锯不动,这棵树钉子几乎都不进,硬钉进去,就裂了,要么钉弯了折断了,什么事都干不成。

    所以,好木未必能造船,用好用的木,粗大笔直,然后在符合上述条件即可,硬度适可而止。

    但颜常武的新军舰,没有用上樟木,他没有橡木的供应,也暂时弄不来柚木,经过精通造舰的红毛番巴伦支的不辞辛苦到处找来找去,找到的是杉木,闽北山区坚韧而耐腐蚀的杉木!

第53节 造船(二)() 
“这种杉木质量十分上乘,其坚固程度不亚于我们欧洲的栎木(白橡木),并且耐久性比栎木还要好!”造船师巴伦支指出道。

    “与杉木相比,樟木逊色多了,顶多只能够做巡逻艇还有渔船和游艇,而松木船是内河船的材料而已!”

    “你真的是那么地确认?”颜常武沉声问道,这可是关系到战略决策!

    他一直认为樟木不错,毕竟很耐腐蚀,不由得窃喜自家台湾地区的樟树不少,岂料巴伦支说杉木更好,能够与橡木相比。

    “我凭妈祖的名义发誓!”巴伦支庄重地道,手托着妈祖娘娘的圣像起誓道。

    巴伦支是最早归顺颜常武的五个荷人之一,他们知道背叛了西方神上帝,上帝不会有什么好果子给他们吃,一不做二不休地干脆归依了东方神妈祖!

    既然他都这么说,颜常武信他,派出了府内能干的管事颜清泉前往闽北地区大肆收购经年杉木。

    闽北地区,地处闽江上游,以南平为中心,这里山岭耸峙,低丘起伏,河谷与山同盆地错综其间,出产好木!

    不负重托,颜清泉同志去到闽北的南平、建阳、武夷山一带地区巡游,胜利地完成了任务!

    他的方法就是用钱砸,没有什么钱摆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再砸多一倍!

    很快地,来自闽北地区的杉木源源不断地顺着闽江而下,沿途的明朝巡检司则对此假装没看到,一船船的大木在他们面前经过,他们统统放行。。。银元到手,回屋喝茶!

    颜清泉干得相当出色,他不仅组织人手把山里的杉木砍倒运走,还把各地的木厂的那些卖不出的杉木一扫而光!

    这才是造舰的关键!

    造舰成功必须选用充分干燥的木材,要求是将木料中的水分降低到20%以下,这要求把木材妥善储存上好几年的时间,在战时,不可能保持充足的适用木材供应,军方只能使用干燥程度不够或者质量稍次的木材来造舰,造出来的军舰因为含水量多,易于变坏腐蚀,招致灾难。

    理想的状况是用干燥的木材慢慢地造船,让船的框架和外壳自然干燥,然后进行后续工作,这样,造好一艘船,至少要花上3年,最好是6年,不过在紧急的情况下,6个月也能够造好一条船。

    使用各地木厂储存的旧木头能够很好地派上用场,其中有些木厂,将木头放在通风透气又不被雨淋到的地方,立即能够用于造舰!

    干得漂亮不算,闽北地区苦寒,民众生活艰辛,颜清泉从那里拐骗了一万多人口回台湾!

    除了他之外,东南府还派出了不少人,过海到达各个船厂,以高价招募了大量的造船师傅和帮工加入了高雄船厂。

    闽省的造船业久负盛名。

    其有历史传承,明永乐元年(1403年),朝廷命福建都司造船137艘。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郑和先后7次下西洋,所用的宝船不少是在闽江口一带制造的,最大的44。4丈(约150米)、宽18丈(约60米),每船平均乘载400~500人,最大的达1000人。从尺度、结构、装备等方面看,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船舶。即使“洪涛接天,巨浪如山”,仍然“云帆高涨,昼夜星驰,涉波狂澜,若履通衢”。

    明成化年间(1474年),福建市舶司自泉州迁至福州,造船场遍及全省沿海各地,官办和私人办的造船业都很发达。其工艺先进、设备精良。主要有福船、宝船、封舟、白艚船。

    大量的船工师傅到了高雄船厂,极大地增强了船厂的技术、建造力量。

    月港的瑞兴银号,给予了东南府极大的帮助,把福州老牌的闽发船行的师傅连同帮工直到给打包送去到东南府!

    闽发船行经营遇到了困难,资金周转不灵,找瑞兴银号借款结果还不上,瑞兴银号乘火打劫,给予闽发船行二条出路,一是还钱,还不上的话只好按江湖规矩办,二是去东南府效力。

    在威逼利诱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