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雄霸海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之雄霸海外- 第1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乘客们怨声载道,而舰长则很耐心,他知道这是为了安全,麻烦是麻烦一点,但安全第一。

    终于靠上了岸,已经是下午三点多了,整整花了六个小时。

    经过跳板,他们登上了水泥码头,这码头上约200米,还在不断地扩展中,而在它的旁边,有更多的码头正在兴建着。

    到岸还不能出港,首先需要检查,又是看批,不再是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必须经过检查,表明是经过批准到达这里,然后检疫,由港口检疫官对人员和船只进行检查,以确保没有瘟疫上岸。

    目前没有疫情信息传达,检查过就放行,否则的话,所有的人员都要隔离观察之后才能上岸。

    如今的东南府,都开始照章办事,依法执行,不是爪哇的哪位老大说了算,老大说“不须检查,放行!”没这回事,如果老大这么做,就是违章违法,须知现在也不是人治,而是法治。

    这一船都是新兵,哪怕经过长途跋涉,气色还是不错,没有病患,批手续也齐全,半个小时后,由负责接兵的士官带他们离开了海港。

    列队出去,港口外就是车水马龙的大街,非一般地热闹,他们放慢了脚步。

    看到了光怪陆离的一幕。

    看衣着,有穿着干练的东南府官衣就是中山装的东南府执政府人员和明显来自东南府的民众;

    有穿着大明衣冠的,脸色更黑一些的应该是原巴达维亚的华人;

    有穿着别致新潮的红毛番,数量相当多,招摇过市。

    还有穿着黑色短打衣服,脸色黑黑的原住民。

    “看,那是什么?”有人说道。

    他们看到了一队巡警,领头的,骑在马上的是骑警,神气十足,是华人,配着两把手枪和霰弹枪,而跟在后面的一队巡警,包着红色头巾、浓眉大眼,粗大的脖子胖极了的腰,则配着警棍。

    这一队巡警在新兵队面前鱼贯而过,尤其是红头巡警,个个身高马大,满脸虬须,令人望而生畏。

    新兵们们从来没见过这种人,很是新奇,不由得眼睛跟着转。

    “这是红头阿三!”旁边有个华人老头道,他柱着拐杖,穿着明朝的衣袍,大袖飘飘。

第436节 新兵一枚之见识() 
    “红头阿三?”

    “对,这是我们东南府从英国人那里进口的摩罗叉,我们东南府缺人,这些人老实好用,就让他们当协警,做我们华人警察的跟班!”

    “为什么叫他们阿三啊?”新兵象好奇宝宝地问道。

    “因为现在的爪哇,我们华人为老大,皇协军为老二,他们是老三,又包着红头,就叫着红头阿三!”老头解释道。

    “皇协军?”大家又听到新鲜的名词。

    “皇协军就是没有入籍,帮助我们华人的军人,包括来华助战洋人、倭国人、朝鲜人、安南人等,还包括土著,统称为皇协军……”那个老头很健谈,告诉大家道。

    啊,颜大少这个来自民主文明社会的家伙,大搞历史倒退,复古制学起前朝元人来,给人分等级,一共四等级!

    如那个老头所言,一等人是华人;二等人主要是白种人和东南亚那些汉文化圈的民族;三等人则是非白人和非东南亚汉文化圈的民族,其实红头阿三主要的指印度境内的锡克人,信印度教的阿三,以及信奉妈祖的土著,包括参加皇协军的土著;四等人则是其余土著!

    在爪哇行省,执政府收取人头税,男人只要到十六岁就得交人头税,年年交,实行了非常不公的课税:

    华人被豁缴税;

    二等人交纳“一算”即在东南府地方居住超过三个月的人交一百二十个铜子一年的人头税,加入皇协军的各民族人被豁免人头税,毕竟参加军队有危险,需要他们卖命;

    三等人则要交二算,但同样地,红头阿三巡警及参加皇协军的土著都被豁免税务,规定参加皇协军的土著只能信奉妈祖,无信也可以;

    四等人就是各个土著民族,处于水深火热状态,他们要交纳“四算”即四百八十个铜子的税收。

    交不上税,则要给执政府免费打工一个月!

    要是既不交税,又不打政府工,被捉到后则沦为不上台面的第五等人:奴隶。

    奴隶是不给工钱、没有人身自由的人,但东南府的奴隶制度还算人道:一不能无故虐待,要是奴隶被无缘无故打死,被捉到的凶手无论是什么等公民,统统劳改,包括华人都得这样判,而劳改不会是过家家;二是要给饭给奴隶吃,鼓劲奴隶主让他们吃饱饭,尽量采取激励手段而不是强制手段;三是奴隶在做到达到一定期限后即被解放,复原为自由人,不会有永久的奴隶。

    这种分等级个人制度,其中,汉儿不为奴,任何情况下华人都不会成为奴隶,顶多是破产后入穷籍,不能奢侈消费;

    对白人有优待,这不是崇洋媚外,而是考虑到白人也有战列舰,能够威胁到华人,就得做秀给他们看,我们对你们白人有优待喔,从而占踞道德高地。

    给予二等人和三等人一个上升空间,即他们在达到一定的贡献后,通过汉语考试,能说汉话,认同汉文化,可以成为一等人,即“入籍”,具体称为得到“绿卡”,持绿卡者除了没有分田地的权利,基本上什么福利都有了,而他们的孩子则是纯粹的一等人了。三等人则在做出一定贡献后成为二等人,每年都会有指标。

    成为一等人的优待是非常多的,参军从政的权利,分田地不交田赋,子女免费教育和吃免费早餐午餐,福利就诊的权利等等,也就促使二等人努力向上爬和三等人积极向二等人靠拢。

    鼓励阿三们信奉印度教,只要他们信奉这样的宗教,那他们永远不能崛起!

    实现四个等级的过程中,大批第四等级的民众沦为奴隶,甚至出现让东南府啼笑皆非的事,那些土著是主动成为奴隶的。

    因为他们懒惰,IQ低等,不懂得谋生,挣不来钱,生活艰苦,既然华人说不能饿死奴隶,只要沦为奴隶,都得养着,因此土著们自行成为奴隶,比方说有意不交人头税,不去服劳役,即成为奴隶。

    给华人们干活,华人就得养着他们……以致于后来调研的总理陈衷纪无奈地道:“人至贱则无敌,他们主动做奴隶了,我们还能拿他们怎么着!”

    但要虐待他们,颜大少又不同意,说有违妈祖娘娘的慈悲,大家表面上齐声赞扬老大仁慈,私底下却不以为然。

    那些外来的红毛番则诋毁颜大少是:“既做碧池,又立牌坊”,最终还是找到了解决外法:外包!

    由白人、倭人、朝鲜人、安南人这四大金刚组成的公司对奴隶进行管理,奴隶们惨无天日,每一米水泥道路下都有一个奴隶的冤魂,而东南府那些负责发包,身穿笔挺中山装,自高自大的文官们则对此假装不知。

    所有的事情都是他们干的,我们华人们手里没有沾到一点鲜血,我们的品德洁白无暇,难道不是吗?

    ……

    工程第九营的驻地位于爪哇城外三十里,天色将完,所以当晚新兵们在城郊的兵站住了一宿,那里的伙食很好且免费,洗个澡让他们非常地舒服,然后他们去逛街。

    发现爪哇城已经超繁华,人多货多,食肆爆棚,来自天南地北的口音混杂在一起,热闹非凡。

    他们发现了新奇的一幕:拍卖奴隶!

    在城西市场那里,龙蛇云集,奴隶主建立了他们的奴隶围栏和拍卖台,各种各样的奴隶琳琅满目,有白人、阿三、波斯人、阿拉伯人,数量最多的是土著。

    奴隶们站在台上,衣无寸缕,被拿着皮鞭的奴隶主和看守逼着展示自己的身体!

    贩奴来的奴隶主,有白人、倭人、朝鲜人、安南人、西亚人、阿拉伯人和阿三等等,就是不见华人。

    他们心狠手辣,贩卖自己的同族毫不手软。

    奴隶多,而买的人也多,人气旺盛,拍卖的声音大声喧哗,火热爆棚!

    在不断的竞价中,一个强壮的白人奴隶或者西亚奴隶价值20银元,而漂亮的女奴则达到50银元,一般的棕皮小伙计可能一个银元十个,甚至算添头,白送。

    当中有一个异常漂亮的阿拉伯少女,容貌极娇极妍,大家争先恐后地出价,她在拍卖场上被卖出了一百五十八银元的高价!

    这个奴隶市场是在颜大少将巴达维亚的土著贬为奴隶之后兴旺起来,既然有了奴隶,就产生市场,同时各国那些家伙闻风而动,为了赚钱,无所不用其极,大量贩奴过来,形成了这个欣欣向荣的奴隶市场。

    丘逢吉看看得了,他囊中羞涩,回去兵站住宿,躺在床上,还满脑子地想着那个阿拉伯女奴,当晚可耻地梦*了,裤子湿了一大片!

第437节 新兵一枚之接风的汤面() 
    

    工程第九营的驻地非常大,有的居然设在了约摸三百米的半山腰上,木房、帐篷和草棚在茂密的树丛中时隐时现,半山腰最边沿的营地已经笼罩在一片薄雾中,显得非常地富有诗情画意,但当新兵们走进营地时,他们的憧憬破灭了。2yt。org

    闷热不堪,如果说路上还有一点风,在营地里却是丝风没有,更恐怖的是,他见到的那些官兵们全部衣着严实,好几个都是脸上蒙着布,把自己给遮得差点象个蒙面大盗一般,。

    穿着这么多,他们的身上都是湿漉漉的。

    “快进来!”一个蒙着脸的士官叫做张晋的,带领他们进入了营部,那是一座搭好的大木屋,门口有厚厚的帘子遮挡,把整个门都给盖住,张士官掀开帘子招呼道:“快进来!”

    丘逢吉嗅到了非常浓郁的艾草气味,他们一众补充新兵进入了木屋里,那个士官把脸巾除下,大大地喘了一口气。

    见大家奇怪的神情,张士官解释道:“我们刚刚惹到一个大蚊巢,蚊子铺天盖地而来,把我们给打得落花流水,营里已经躺下近一百人了!”

    听到的新兵们脸一下子唬白了,那个士官意识到自己说话太直接,干笑道:“只要象我这样防护就没事了。”

    对,不挨虫咬,但身体湿透,发出一股酸馊臭味!

    屋内非常宽敞,来多三倍新兵都可以容纳下来,在屋内的军人们倒不用象士官穿得那么严密,他们穿着短袖军服,屋内四角都放了一盆燃着的东西,不知道是什么东西,艾草气味就是从那里发出来,如此让屋内更加的闷热,尽管窗口是纱窗。

    他们刚刚把行李放下来,一个军人从里屋里走出来。

    “你接到他们了,干得好!”那个扛着二杠一星的中年军官说道,他脸色腊黄,看起来精神不是很好。

    “这是我们的营长刘若杉中校,这些就是新兵了!”张士官说道,交给刘中校一份名单。

    新兵们一起向他行礼,他还了一个礼,然后当场整队点名。

    第一次应到,新兵们都精神抖擞,响亮地应到,让刘中校非常满意。

    “带着孩子们去吃饭吧,回来我们就给他们分配去的地方!”刘中校指示道。

    当新兵们离开营部时,听到了里面似乎传来了激烈的争执声新兵到来,各连军官都抢着想要,自然就吵起来。

    营里的食堂比营部还要大,外面显得十分气派,条凳、方桌井井有条,明显是部队手工打制的,很粗犷,相当结实,这是东南府军队特色,营区里最好的建筑物肯定是食堂!

    在颜大少的眼里,一个优秀的军队后勤,是部队坚强的后盾,给予军人们充足的体力,让他们能够安心地训练,为他卖命。

    也不知道这位老大是怎么一个思想整出来,但不得不说,军队里许多官兵明明放假时可以出去吃饭,照样呆在营区食堂里解决吃饭问题。

    东南府的军队是极为稳定、忠心的军队,甚少出现逃兵,更没有人造反,一些研究东南府军史的砖家们认为,东南府成功地收买了军人们的胃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

    战争部舍得花钱修部队食堂,更舍得在伙食上下工夫,伙食标准高且不算,每年各支部队还派出厨师上阵比试做菜水平,交流经验,提高做饭菜能力,军校里建立了专门培训军队厨师的专业。

    还没到饭点,当天新兵们吃到的是现做的刀削面!

    掌灶的士官施展绝活,他当场开刀,左手托住揉好的面团,右手持刀,手势灵活无比,对着汤锅,嚓、嚓、嚓,一刀赶一刀,削出的面叶儿,一叶连一叶,恰似流星赶月,在空中划出一道弧形白线,几乎不间断的面叶落入滚汤锅,汤滚面翻,又像银鱼戏水,煞是好看,大家不由地鼓起掌来。

    热腾腾的汤面盛到碗里,即浇上香喷喷的臊子,臊子做法不难,就是将肉切丁,加以各种调料有现摘的香野菜、韭菜花、绿豆芽、姜,葱,蒜,还有胡椒、花椒炒制而成,滴上几滴芝麻油,再滴上点老陈醋,十分可口,香得不得了。

    每人还有过水熟青菜一把,加上一个荷包蛋,营养充足。

    吃得新兵们把脸埋进碗里,汤汤水水都给干完了!

    千万不要小看这碗接风的汤面!

    内涵丰富,很贵!

    肉在许多地方是奢侈的,很多人只有过年才能割上一点肉吃。

    胡椒,这是香料,嘿嘿,一两香料换一两白银!

    芝麻油,很多地方吃不起油,吃到猪油、菜油都不错了,芝麻油是地主老财的享受!

    荷包蛋,崇祯年间的许多大陆人吃不起茶叶蛋绝对是真事,这里是每个军人一颗蛋,颜大少曾特别指示过“必须每人一个蒸鸡蛋或者纯煎鸡蛋,不做蛋炒菜”,他是防着万一有黑心的司务长克扣军人们的营养!

    且不要忘记了,这里是相隔大陆万里之遥的东南亚!

    刀削面是北方食谱,却在遥远的东南亚大显身手,有它的原因。

    这里终年气候高热,你上午杀一头猪,用来做菜,吃不完的猪肉下午肯定臭掉!

    放一个小时的猪肉已经产生异味,二个小时的猪肉完全不能吃了!

    没有冰箱保存,而把猪肉做成臊子,由于有调料的保护,高温下依旧保质期长,把猪肉加工成臊子,封进坛里封实了,能够保存相对长一些时间,以致于在东南府驻东南亚部队里开始流行,且臊子的好处除了做面,还经常用于炒菜,代替新鲜肉丝肉沫的作用,毕竟你不能每天都杀猪的,远远好吃过海军那些可以砸昏人的干咸肉。

    这一大碗面吃得新兵们浑身有了力气,觉得自己连蚊子都能够打死很多,他们重新回到营部听令。

    接待他们的是副营长陈亚龙,他展示了地图,给大家介绍了工程第九营的情况,他们现在进行的这一单大工程就是把地图上一片大沼泽地进行排水疏干,然后开发,变成田地!

    爪哇岛非常落后,到处原始森林,环境异常恶劣,工程第九营执行军部命令,把沼泽开发完成,然后移交给地方官府。

    由张士官宣布各个新兵去到的连队,念到丘逢吉的名字,他分配第三连的“惩教排”里工作。

    很奇特的单位名称!会是什么呢?

第438节 新兵一枚之到惩教排() 
    

    到达惩教排的丘逢吉很快就明白自己背着的工兵铲在一段时间内难以派上用场,他将要把他的工兵铲放一边,拿起了皮鞭!

    丫整的不是修理地球而是要修理人!

    眼前一大群的散发着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