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雄霸海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之雄霸海外- 第1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铸炮厂所需铜材大半购自日本,铁矿,硫磺之类则从邻近澳门的地区就地取材。生产的大炮分铁炮及铜炮两种,铁炮始自华工,铜炮创自葡人。铜炮射程远而且耐用,英,法战争时,英国名将克灵顿就曾使用该厂生产的铜炮在半岛战役中大显威力。到17世纪0年代,该厂已发展成为一间具有相当规模的铸炮厂,不仅生产大炮,还生产炮弹,火药,甚至敎堂的铜钟等。

    明朝政府获悉后,曾多次派人到澳门购买大炮。 164年是明天启四年,明人购买4门大炮,169年又购买10门,崇祯皇帝还给安置在北京城门上的澳门大炮赐名为“神威大将军”。

    继西班牙人之后,葡萄牙人在四十多艘东南战舰前屈服,拱手相让炮厂,以此得到东南军的不攻,确保澳门安全。

    得到了炮厂的技术力量和器械,让东南府的制炮技术有了更大的增强,“科研”也终于象个样子。

    颜常武主张在控制的情况下,还是留点余地给红毛番,他这边抢了人家的炮厂,那边向葡萄牙人下订单,租用他们十条船运物资到爪哇去!

    军队训练、军队建设、经济建设、生育报国、移民诸事务都是顺风顺水,顺顺利利,颜大少的日子过得挺嗨的,过于顺利,老天爷都看不过眼,给他点颜色看看。

    大陆消息报来:在宁远前线的帝师、督师孙庭宗去职,张凤翼以代,姓张的家伙与孙庭宗有牙齿印,将孙庭宗防虏诸事推倒重来,在宁远前线的东南军部队处境艰难!

第421节 张凤翼拿捏火枪旅() 
    孙庭宗由于上奏皇帝时,揭了明朝大臣们的皮:“有钱自己花天酒地,不赞助皇帝,不懂得为国分忧”这种说法让他成为大臣们的公敌!

    确实,大臣们家里有钱,非一般的有钱!

    明代中期,中国商品如生丝、丝织品、瓷器、茶叶、棉布、砂糖、粮食、药材等,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明代中国商品的价格优势也很突出,量大、价低和质好,导致倭国白银、美洲白银乃至于欧洲财富、西亚财富一古脑儿涌进中国,象颜大少就从中获得了巨额白银才可以穷兵黩武,而其他大臣,尤其是东南地区的大臣,人前当君子,人后就是家族大规模走私,赚到盘满钵满。

    要知道,世界的大部分白银都流入了中国,可能是全球白银产量的三分之二到了中国!

    大家花差花差也差不了你老孙头的,你老孙头太不厚道了,居然对皇帝捅出来!

    得,孙庭宗立成大臣公敌,今天这个大臣讲老孙头飞扬跋扈,不服从皇帝,居然无诏进京;明天那个大臣讲老孙头放纵黄台吉进京捣乱,后天户部的家伙说军资给老孙头贪污了,再后天刑部说老孙头在宁远强抢十五岁民女……众口铄金,饶是崇祯皇帝英明神武,也架不住手下大臣们的伙同颠弄,任孙庭宗浑身装甲,也给唇枪舌剑给捅了个透心凉!

    于是孙庭宗被罢职,灰溜溜回老家了,崇祯皇帝又自己作死,居然任命了张凤翼担任宁远督师。

    这位张老兄,代州人。万历四十一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历广宁兵备副使,右参政、三年五月,辽东巡抚阎鸣泰罢,擢凤翼右佥都御史代之。

    辽东之事,就是对付北虏黄台吉,孙承宗积极进取,主张出关迎战,争取战略空间,而张凤翼认为当以山海关为根基,宁远为门户,广宁为哨探,其意专主守关,与承宗异议。

    两人见解是南辕北辙,争执起来,互相弹劾,彼此不和。

    可想而知,当张凤翼督师宁远,给诸军带来的是地震,不知是祸是福。

    张凤翼是官僚,他很清楚该怎么做,开始时,他什么都不做,只是了解情况,自然有人会讨好巴结新督师而什么都告诉给他听。

    他在帅府里召见了诸位将官一一谈话,其中找到了东南火枪旅的旅长左良玉,对他甜言蜜语地道:“火枪旅乃我宁远军的劲旅,建功甚多,你也是宁远军的老人,现在还是个副将,本帅深为你可惜!”

    左良玉是军中老油条,一见他这个样子,即知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顿时心生警惕。

    果然,张凤翼说出他的意思,他要扩大原本六千人的**火枪旅为万人大部队,“嗯,就是你们东南军的师级部队!”由左良玉担任指挥官,增加的人员由张凤翼添加,军火由东南府出。

    事成之后,提升左良玉为大明火枪总兵官!

    总兵官职为二品,非同小可,往往能称霸一方、拥兵自重,可以说,当上总兵就有了许多资本。

    换作普通将官,得督师如此看重,早就欢喜得紧了,但已经把家眷都送到了东南府,已经彻底投身东南府的左良玉哪会受他这一套,立即装作受宠若惊的样子,大喜拜谢道:“多谢督师大人抬爱,末将一定尽力促成此事!”

    张凤翼温言道:“你可向东南府报告,就说本帅欲大举兴兵,北伐后金,向东南府请求支援,建功立业就在今朝!”

    “听说东南府的行军炮和红夷大炮都不错,向东南府各要上二十门,还要请求金援十万两,以及装甲五千副,火药、药材……”张凤翼滔滔不绝地道,后面的话左良玉懒得听,左耳进右耳出。

    他向东南府上报告,转述张凤翼的要求,东南府的财政官陈和彬冷笑道:“这特M的将我们当水鱼啊!”

    水鱼肥肥胖胖,宰来吃最好。

    当东南府是水鱼?这可是长着一副好牙口的大鲸鱼!

    明朝大官们普遍地狂妄自大,清醒的人实在不多,孙庭宗是一个,熊文灿也算一个,其余人等,都是眼朝天走路,遇到颜常武和黄台吉注定他们要摔大跟斗!

    ……

    张凤翼左等右等,等了两个月,等来的是区区三千两银子,左良玉不好意思地道:“东南府正与南方的红毛番交战,难以增援宁远,只能给三千两银子助张大人一臂之力!”

    三千两银子,打发叫花子吗?我没见过银子吗?须知我可是朝廷一品大员!

    张凤翼阴冷地道:“既然你东南府打仗缺银子,本帅也不强人所难,你把银子拿回去吧!”

    左良玉扭捏地道:“怎么好意思捏!”

    “拿回去!”张凤翼提高声音道,他已经出离愤怒了,再说下去他要爆发!

    左良玉还真的拿回去了,张凤翼目光寒如水地盯着他的背影!

    ……

    一个星期后,驻扎宁远城外的火枪旅接到帅府军令,要他们第二天一早出发,前往大凌河驻扎,以加强防御云云。

    新来的中军官什么都没多说,只是冷冷地传了令就走了,连饭都不肯留下来吃,而东南军的伙食是人人赞的。

    从宁远出发,到达锦州,向北走到大凌河。

    有点不同寻常,在之前孙庭宗军队的序列中,东南府火枪旅因为战斗力强而被列为总预备队,充当救火队的角色,火起才动,往往用于敌人的主突方向,向不轻动,敌不动,火枪旅不出动。

    没听说到什么敌情啊?

    左良玉召集军官们商议此事,已经预感到有点不大妥当,但大家商量不出一个结果,毕竟与张凤翼没彻底翻脸,决定依令行事。

    有心去找宁远军里的熟人探听一下,但是在驻地周围出现了一些生面人,而且在宁远城的各官衙、各军营外都有生面人在活动。

    宁远城的气氛骤然变得肃杀起来,平时与东南军称兄道弟的官员们仿佛都消失了,无人去见东南府派来的人!

    去祖大寿府第,说他不见客。

    找赵率教,推说在会客,不方便见人!

    其他官员都是如此,有的军官比较率直,叫东南军别来找他了!

    &n!一群喂不饱的狼!”气得东南军军官们恼怒不已,亏平时拿那么多的礼物和酒肉去喂他们。

    东南情报局未能送来什么有价值的情报,因为张凤翼新到,情报局尚不能打进他的内部。

    痛骂着那些官员们,当晚火枪旅忙碌第二天开拨之事,比平时晚了一些才全营安寝。

    三更时分,军营值夜军官急忙求见左良玉,说发现军营外人影,向他们射了一枝无箭头的箭后离去,箭上有份书信!

    左良玉拆开来看,见信上写着“莫忘浑河!”

第422节 莫忘浑河!() 
    莫忘浑河!

    左良玉的脸一下子阴沉下来,这些年来,他进修过,军事学院对于一个个战例子进行研究分析,左良玉曾经在课堂上见识过,知道浑河之战乃老野猪皮集结数万人,在消灭了四川白杆兵4000人和浙江兵3000人,老野猪皮是惨胜。

    浙江兵使用火器作战,当中有个将领叫戚金,乃戚继光的侄子,是役战死,以致戚家军骨血尽丧;四川白杆兵则由赫赫有名的女土司,与左良玉差一个字的秦良玉所派,战斗力惊人,打败了老野猪皮手下的红巴甲喇军。

    可是他们依旧败了,军事学院分析原因一是众寡悬殊,二是彼此不和,三就是其它明军没有增援。

    明总兵朱万良、李秉诚、姜弼始进战一战,遇敌阻击先后败去。

    巡抚袁应泰,接到求援报告而无动于衷。

    课堂上是集思广益,畅所欲言,有人脑洞大开,发散思维,提出“阴谋论”,认为是明朝那些总兵官们有意纵敌,裹足不前,见死不救!

    要知道明军闹不团结司空见惯,四川白杆兵和浙江兵很厉害,得,你行你上啊,让你们表现吧,我们就不奉陪了!

    其他明军乐得看热闹,坐看老野猪皮逐一消灭了那两路英勇善战的明军!

    可能怕死,但更有可能是“清除异己”。

    为这种说法,当时进修的学员们在课堂上争论得很厉害,左良玉没想到的是一转眼,就轮到已军面临同样难题。

    老野猪皮其实打得很惨的,红巴甲喇军战败,先后损失雅巴海、布哈、孙扎钦等十数员将领,甚至被明军擒去一参将二游击,一些后金军甚至见了明军就跑,极为罕见,须知一个后金军敢追着上百明军,象赶鸭子般把他们打得落花流水!

    如果那时其余明军敢战,如同白杆兵和浙江兵那么勇敢,老野猪皮必定战败!

    ……

    莫忘浑河!

    这是示警!

    终究还是有人良心未泯,向东南军火枪旅发出了警告,左良玉可以想象到,当火枪旅出动,行至一个险要的地方时,后金军蜂拥而出,漫山遍野杀来!

    他们合围了火枪旅,以优势兵力狂攻东南军,而东南军深为盼望的明军援兵一个不见!

    火枪兵杀啊杀啊,重新演绎白杆兵和浙江兵的神勇,然后成为历史,激励后人奋进!

    但左良玉不想接受这样的结局,他怕死,怕的是无谓的死。

    要是他的老大要他冲锋,可能会死,他义无反顾。

    因为他知道他不会白白的死,会死得其所,同时老大会替他报仇。

    为张凤翼而战?

    你不仁也别怪我不义,他立即着人唤醒了军官们一起商量。

    大家听到他的看法,都非常的气愤!

    虽说这信息可能真可能假,但大家都信了,毕竟张凤翼调动他们去大凌河的军令太过离奇,哪有人一下子就把预备队调上去之理。

    想不到我们这样为明朝而战,打生打死,不吝损失,明朝却这样对付我们!

    下一步该怎么办?

    有的激进的军官说打进宁远城,活捉张凤翼!

    &n,毕竟张凤翼只是叫你调动,没有直接证据表明他勾结后金哦!

    不到迫不得已不能反明,这是东南府设立的一条底线,除非明军现在进攻已军。

    “其实我们参谋部已经考虑到这种情况!”左良玉遗憾地道:“遇到这种情况,我们惹不起,还躲不起吗?”

    他叫副官取出一份命令,大家定睛一看,赫然是东南府参谋部的正式撤军命令,命令他们撤退返回东南府,盖有颜常武的蛟龙玉印章和参谋部的鲨鱼印章,只是没有填写日期!

    左良玉当场把日期填在一个月前,算是现在送达。

    正在处理着,突然间军营值星官来报,外面有人乱扔石头进来,石头上包着纸,值星官送来。

    大家一看,石头上的纸张写着赫然是“小心前路!”

    这下大家再无疑惑。

    ……

    天亮时分,东南军火枪旅出动,但他们行进的方向不是向北,而是向东而去!

    他们绕城边而过,齐唱《杀鞑虏》,歌声豪迈雄壮。

    “东南府豪杰,碧血染蛮夷。

    还我汉河山,誓将建奴灭。……”

    时人问起,火枪旅推说接到了东南府参谋部的撤军命令,不得不执行!

    接到消息的张督师大吃一惊,立即派了中军前去阻拦。

    “你们居然不听张督师之令!”中军愤怒地道。

    “我们是客军,在东南府没有军令下达前,我们听张督师的,但有东南府军令下达,我们将离开宁远,返回东南府。”左良玉就在道左与中军对话道。

    他皮笑肉不笑地道:“天下无不散的筳席,这些日子来,我军多谢张督师的照顾了!”

    中军的语气缓和道:“左将军,督师说了,这只是正常的调动,你们不要多想。”

    “我们想什么呢?我们什么都没多想啊!”左良玉诧异地道:“我们执行东南府军令而已!”

    中军无话可说,回报张凤翼,他召集城里的高级军官们会商此事。

    “究竟是谁对东南军说了什么?”他拍台怒吼道。

    诸将眼观鼻,鼻观心,无人答他。

    一夜之间有这么大的变化,肯定有人说了什么。

    “你们说该怎么办?”张凤翼问起来,手指左手第一位的祖大寿问道。

    见他动问,祖大寿不慌不忙地道:“上任督师在接纳东南军火枪旅的时候,与他们有过约定,只要东南府撤军军令下达,则东南军火枪旅可自行离开。”

    “本帅代表的是朝廷,难道东南府的军令还大过本帅吗?”张凤翼不满地道。

    “督师当然很大……”祖大寿陪笑道。

    “你立即率关宁铁骑出动,把火枪旅给追回来!”张凤翼指示道。

    “末将不敢奉令!”祖大寿不假思索地道。

    “什么?”张凤翼瞪眼道。

    祖大寿立即解释:“末将守大凌河城,曾得东南军火枪旅解围,岂可作恩将仇报之事!”

    古代道德风气的影响远远胜过后世,祖大寿这样做的话,是非常违反道德观念,令人不齿。

    张凤翼真要强人所难,以军令强压,只怕被人笑死他饱读诗书的二榜进士都不懂得什么是知恩图报。

    “赵率教!”张凤翼问右手第一位的赵率教,与祖大寿都是关宁都是关宁三杰之一,战斗力相当强大。然而赵率教双手一摊,说道:“末将在援助通化城,于城外中伏,全赖东南府所送的一千枝火枪才打退北虏,否则早死在通化城下了!”

    他直个摇头,拒绝之意明显无遗。

    张凤翼看着诸将看过去,但凡象样一点的将领,都看地面在仔细研究地上的砖,仿佛那里有什么藏宝图的线索!

    谁都不傻,东南军这么能打,谁敢去惹?

    况且人家后面有人,他家大哥又不是没见过,狠人一个,是个热衷于无事生非和报复的狂人,敢惹他他就敢弄死谁,就连朝中阁老都动不得他,其他人算哪根蒜啊。

    无奈之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