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雄霸海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之雄霸海外- 第1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双方寒暄几句,阮福安请甘辉赏脸、移步同去他的官衙,让他能够款待天朝来的贵宾!

    甘辉接受他的邀请,后面跟了一队上百人的火枪兵作他仪仗队,那些火枪兵,都是特意挑选出来的礼仪兵,身高都有一米八以上,高大威猛!

    名词叫做“高大威”,另一名词叫做“粗大硬”或者是“粗大多”。

    古代人矮,但东南府近百万人口还是能够凑出这些高佬来,尤其是一些孩子们赶上好年景!

    颜大少是在公元1625年夺权,现在1631年,当时东南府的孩子们是十二岁的话,营养充足,加上足够铁锻炼,立即就象雨后春笋般节节高,五六年功夫,当他们十七八岁参军时,身高非常可观!

    他们与周围的安南人一比,安南人秒变猴子。

    看到那些高大的明人,再看他们带的枪,一水的燧发枪!

    阮福安客气得不得了,落后甘辉小半步的位置跟着!

    他的名字,显示他是阮主的近亲,在阮朝里地位高贵,他也相当高傲,哪怕是红毛番来也是一副Do样,但在这批明人面前是非常的认低微。

    见他识做,甘辉也就不为已甚,对他客气有加。

    大家气氛融融!

    去到他的官衙,门前双石狮,类似明朝官衙,不过显得小家子气多了。

    这官衙是新做的,可是明朝的旧衙门都比他们有神气。

    没办法,山寨的能力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做得来的。

    阮福安的官厅居高临下,可以望向港口,难怪刚才他来得这么早。

    请了甘辉坐主位,阮福安吆喝着俏婢给他端银盆洗手还有敬香茶。

    双方坐定,阮福安大谈他对天朝上国的景仰,有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

    甘辉则虚与委蛇,对他的行为深表赞赏!

    然后阮福安送礼,送出三份礼,一份是给东南舰队的劳军费,达一万西班牙银元!另一份是给颜大少的,同样是一万西班牙银元!再到甘辉的,为三千西班牙银元。

    甘辉照单全收,不过,送他的银元他不会收下,而是交入公家,就连颜常武的也是如此。

    他是第一个不收送礼的统治者!

    虽然他也是家天下,但对于送礼他分得很清,收入的银钱,入公账,而礼物呢,有的礼物不方便变现(外人送礼给你,是一番心意,你敢卖掉?)则专门建立了展览馆去展示。

    至于那些送给下属的礼物,下属如果喜欢,可以自己买下,否则都得变现或者送展览馆。

    有一个利好则是有时颜常武会拿起展览馆里的贵重礼物赐给下属,尊者赐,不可辞,

    甘辉回赠了对方一百桶的朗姆酒还有100包的白糖,加上一些鹿肉干和丝绸,仅此而已。

    双方礼物不对等,安南人付出更多,但没办法的,谁对人家炮多,这么多大炮,给少了,怕人家以为他们是打发乞丐啊。

    不过阮福安也敢下本,倒令甘辉对他刮目相看,更加客气。

    人敬你一丈,起码还个三尺呗。

    ……

    阮福安小心翼翼地动问:“敢问贵军所为何来?”

    “我们是为演习而来,军队不能光呆在港口里,我们在远程拉练……”甘辉胡诌一气,听得阮福安眼眨眨,心忖不知道是谁会倒霉了!

    他在会安久了,见识过红毛番的夹板船来来去去,但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大规模的夹板船舰队开来,不,他们不是武装商船,他们是专业的军舰!

    就不知道什么人倒霉了,好在明人的这位首领对他很客气,阮福安知道自家安全,心中稍定。

    接着甘辉说起需要补给之事,列出了清单,不过他声明:“照价给钱,不让你们吃亏,当然,你们给点优惠更好。”

    “好当然,那当然!”阮福安连声道,叫来一个师爷,计划一下,给了一个优惠价,然后派人与甘辉手下军官忙碌起补给来。

    当天中午,阮福安招待甘辉一行吃了一个丰盛大餐,出人意料地,菜式都是正宗的东南府菜式,例如蚵仔煎、烧酒螺、油炸花枝(乌贼)、东南肉圆等等,一问,原来在会安的闽南人不少,菜式新颖,阮朝官吏都比较喜欢吃,这算是中餐征服世界的一个表现了。

    ……

    吃过东南菜,甘辉回到码头上,立即有人禀报道:“有不少客人来访,留下了名贴和礼物,我们已请他们为首的几个人在船舱里坐着了。”

    进入座舱,立即七八个汉人行商站起来,向甘辉致礼,当中有三人还穿着明朝的官袍,乃是捐官得到的一个同知和二个知县。

    甘辉对他们是热情有加,并不高姿势!

    东南府的官员普遍和气,出要出于颜常武的教导,道理大家统统理解:你现在在打江山的时候,搞什么排场!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对他们好一点,让他们心甘情愿给多点钱,造多几门大炮不好么。

    甘辉与他们愉快地交流起来,得知会安的华人不少哩!

    会安是安南最早的华埠,自1615年开埠就有不少从商的华人到此做买卖,渐渐落地生根,形成一个繁荣昌盛的华人社区,华人会馆非常多,有潮州会馆、福建会馆、广肇会馆、琼府会馆,还有关帝庙、佛寺、各姓宗祠等。

    那个捐了同知的华商是闽省人,叫做施同安,含笑道:“这里的本地人普遍懒散,智力又差,我们有时搞建筑,都得从家乡请工人来……”

    双方讲得入巷,当下甘辉随他们去潮州会馆、福建会馆坐坐,先去妈祖庙里上香。

第316节 真理就在我们手里() 
    见该地的妈祖庙尚算简陋,他代表东南府捐了二千银元,叮嘱庙祝改造妈祖庙,做得好看。

    那些跟来的华商马上响应,你一千我五百的,一下了就凑够了一万银元!

    然后甘辉在华商们的陪同下参观了会安城,看到市面相当繁荣,广东、福建商人主要从事中介业务,经营中药、布料、香料、蜂蜜、丝及丝织品等生意,这里是安南的中国生丝和熟丝的唯一来源,每年新年期间,开始为期7个月的交易季节。当地居民运来丝、乌木、沈香、糖、麝香、肉桂、大米等土产;中国商船则运来瓷器、纸张、茶、银条、武器、硝石、硫黄、铅等货物。

    还有不少红毛番出没,有葡萄牙人、荷兰人、英国人在这裏建立商馆,经营丝绸贸易。

    其中华商人数众多,已达四千多人,他们为人勤劳又聪明,基本上操纵了会安的商业贸易,把会安打造成被华商称为“小长安!”

    甘辉先后到了各处华商会馆坐坐,以福建会馆建筑最为雄伟壮丽,金碧辉惶,也有的会馆则一般,但甘辉并不因对方小而轻视他们,而是非常客气,显得很尊重他们,让对方如沐春风。

    当晚那几个华商头目宴请甘辉,宴会上甘辉说起几件事来,请他们思考采纳。

    一定是要团结!

    ”我们东南府有一条要律,说的是团结就是力量!

    “出门在外,不团结,什么都办不成!”他朗声说道:“相互拆台,恶性竞争,徒惹外人笑话我们明人”他的话引起了反响,大家频频点头。

    有的人更是脸上羞愧,因为他们就是这么做的!

    “我建议,成立本地的‘中华总商会’!有什么事情,商会里谈,大家协商解决,不要伤了和气!”

    “须知,我们军人,是以大炮说话,而你们商人,是和气生财!”甘辉的话又引起了大家一致赞同,都说甘副座说得好。

    “至于中华总商会的章程,我这里有一个草稿,你们可以参照一下!”甘辉送出了草稿文本,不外乎是票选,有事协商,关心同胞等等,说以后你们自己摸索来看看吧。

    “再有,我听说你们当中的有些人,已经领取了我东南府的水引旗帜,这不是件普通的东西!”甘辉讲道:“遇到了什么不开心的事情,可以持这面旗帜,到我们的地方去投诉!”

    这话在华商于国内领取水引旗帜也有说过,但东南府的力量一直没有投射到安南,本地华商们是半信半疑,今天亲耳听到东南府位高权重的甘副座亲口承诺,无不精神大振,坐直了腰杆,仔细听甘辉的话!

    更让他们惊喜的是甘辉说道:“以后这条航线,我们会常来,派出巡航舰,就是你们的底气!”

    所有的华商连连拍掌!

    听取他们的生意经,会安贸易依季风而定,主要在东北季风和东南风两个季节,9—1月是多台风和洪水的冷季,4—8月是干燥凉爽季节。每年9—12月,会安洋面刮的是西北季风;每年1—3月,则刮东北季风;4—6月,刮的是潮湿的夏季风。

    日本、中国商人每年新年期间利用东北季风,运来白银、瓷器、纸张、茶、银条、武器、硝石、硫黄、铅等货物,当地居民运来丝、乌木、沉香、糖、麝香、肉桂、大米等土产,开始为期7个月的交易季节。

    很有必要了解各种资料,甘辉想起了之前看过的阮朝情报,对比现在拿到的第一手资料,不够详细,觉得已方的情报机构还有欠缺,尤其本地军事实力更是不全,他起了一个想法,那就是成立军事情报局!

    目前东南府有一个大的情报局,应该来多一个专门的军事情报局,对于军事情报作进一步的收集,积极刺探各地的军情,参谋部就此作进攻的预案,让那些小子们(参谋)忙起来,真要打仗时,拿出预案来就行了。

    然后甘辉问起华商们,在这里经营遇到什么困难吗?

    “其它的都好说,主要是税收非常高!”那个有同知官衔的施同安说起来道。

    “他们的税收,要我们大船八千两银子一年,中等船只五千两银子,小船则要三千两银子!”施同安说道。

    这税收非常高,要知道颜常武的水引旗子只收华人二千银元而已(什么船都一样)!

    “再有,就算交了税收,也照样勒索,说话不算数!”施同安愤愤不平地道,举例说明,去年会安官方和来自倭国的华商订约,条件是每艘帆船每年给他们的阮主白银1000两,王子500两,他就不干预他们的生意,华商们该年已按数缴付,但是会安官方看到他们的丝绸不错,变卦强迫两艘运丝帆船缴付10000两,王子7000两。

    类似的事情不少,华商对这种非法勒索,曾多次的申诉无效。

    “很好,我记下来了!”甘辉感谢他们道。

    他回去后,坐船到旗舰上向颜常武作了汇报,颜常武深有感触地道:“华商在外不易啊!”

    那些华商只是说了一些方面,很多的委屈提都没提!

    一个国家的子民在国外谋生,如果没有母国的强力支持,是非常不容易的,仅就颜常武掌握的一些情报来看,最突出的一件:

    成化十三年,广东珠池奉御陈彜奏:南海县民遭风飘至安南被编入军队及被阉禁者超过100人。成化中,海南文昌人吴瑞与同乡刘求等13人到钦州做生意,遇风飘至安南,当局将他们“俱发屯田,宫之”。

    意思是明朝某官员上奏说我明人坐船被风吹偏航向到安南,结果被安南人捉起来,让他们去耕田(土著懒得要命),怕他们逃跑,将他们阉割了!(这样就不好意思回乡了)

    颜常武召集军官,让他们也听听。

    “对外,我们的策略就是民间与军事两条腿走路!民间积极发展贸易,我们军方则是谁惹我们的人,我们就借机发动战争!”颜常武当着各高级军官的面前说道:“我们的战列舰不是摆来看的,是要用来打仗的,我们不能穷兵黩武,但在力量允许的范围内,我们就要不停地对外战争,为我们的民间攫取利益!”

    “如果我不发动战争,不教训他们懂得尊重人,则海外永无宁日!”颜常武强烈地意愿道。

    军官们会意地点头,军队就是用战争去喂养的恐怖怪物,只有战争,军队才能茁壮成长,才能体现他们的价值!

    尊重我们的,我们也尊重他们。

    不尊重我们的,我们会教他们知道真理掌握在谁的手里!

    “真理”这个词,颜常武制出了“真理1型枪”(霰弹枪)和“真理2型枪”(狙击枪),还陆续有来。

    久而久之,高级军官们就明白什么是真理,经常叫嚣道“真理”就掌握在我们东南府的手里!

第317节 阮朝识相() 
    第二天一早,华商们再来,送来了劳军物资,施同安指名要见甘辉,说有要事!

    甘辉在旗舰上休息的啊,他接到快艇送来的消息,想想后,又坐船到了码头看个究竟。

    不虚此行,施同安这回没穿官袍了,送上两份礼单,一是劳军物资表,二是一份有密密麻麻的人名表,这些人合起来捐献了十万块银元给东南府!

    十万块银元,看起来很多,却是华商们筚路蓝缕,千辛万苦赚回来的。

    华商们虽然赚了一些钱,相当不容易,非常辛苦,更冒着生命的危险!

    他们在异邦为生活而打拼的时候,感情仍牢牢地扎根在故乡大地,许多华商的生活简朴,却毫不吝惜地给东南府捐了那么多的钱!

    这些银元,已经混在装劳军物资的商船里运来了!

    甘辉为之动容,立即邀请他去见颜常武…这么多金钱开路,有资格见驾了。

    于是七个华商代表见到了颜大少,他们同样也不虚此行,他们见识了这位年轻的军事强人有如初生朝阳般气场强大,向他们承诺说我东南府绝对是在外华商的坚强后盾!

    双方相谈甚欢,

    ……

    甘辉奉命去见阮福安,表达了一些不满(人家也给过你23000块银元哦,态度要谦和,先礼后兵嘛),甘辉说道:“我们东南府尊重贵方的利益,但对于我明人在外的利益,也希望贵方对他们进行人身与财产的保障,合理收税!”

    阮福安眼睛眨眨,可怜兮兮地道:“下官一定会将甘副座的意愿如实上奏给敝国国主!”

    “甚好!”甘辉说道:“希望在我们回程经过时,有一个满意的答复!”

    等他离开之后,阮福安的脸一下子就阴沉下来!

    这明人有钱,不宰他们宰谁!

    阮主设立赋税、矿税、进出口税等,以维持阮主财政,用来修建堡垒,铸造大炮,供养军队。

    国政不易,北方有强大的郑主,郑主控制人口是阮主三倍,郑主统治人口约180万,阮主统治人口约60万,双方实力悬殊,不从明人手里要钱,怎么可以顶住郑主!

    以前,明人很好欺负,他们一团散沙,经常窝里斗,为了一点小利益而争相拆台,形成不了合力。

    会安官方可以把他们任意拿捏,就算他们不满,他们也不敢与官方作对。

    可是东南府来了,为他们撑腰,阮福安深感棘手。

    他们的军人高大强壮,装备精良,阮福安有见识,看出他们不是外强中干,而是上阵见过血的。

    昨天他比以往忙碌,他给顺化方面(阮朝的首都)发信汇报,与幕僚们商讨这次明人舰队到来之事,明显看出明人舰队跑去找人干仗的!

    找谁?

    以航线来看,首当其冲的是巴达维亚的荷兰人。

    吓,他们居然敢去挑荷兰人,还真的让阮福安吃上一惊。

    因为在东南亚,荷兰人的实力最强!

    他们的船只到处跑,力压葡萄牙人和英国人。

    有个幕僚更是提出一个惊人的观点,他说最近一段时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