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雄霸海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之雄霸海外- 第1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现在大家日子好过,美酒任喝,美人任抱,良马有得骑,不打仗穿着绸缎绫罗,奴隶服侍得无微不至!

    大贝勒代善,居然通过晋商,进口了一批明朝女乐,在家唱戏给他听!(介件事,说不定东南府的特工也在推波助澜,至少东南府卖给鞑靼人烈酒不少)

    心怠了!仗还是要打,可谁都不想与明军精锐硬拼一定程度上,黄台吉要大力推进火器铸造,就是看到了这个趋势,还有绕过明军的宁远锦防线进攻北京,实属大家都不想攻坚!

    把大家的反应尽收眼里,黄台吉感觉到大家有一种“畏难”的情绪!

    心中不由地暗叹,他定了一下神,对跟随而来的一个文士模样的鞑子问道:“情况如此,范先生可有教本汗?”

    此鞑子相貌堂堂,体格魁梧,倒象是一个战将,他向黄台吉拱手表示敬意,淡淡地道:“此军虽有过人之处,其他军队未必了!”

    他说得文皱皱的,诸酋都是粗鄙人,不明所以,而黄台吉倒是一听就明白了,大悦道:“范先生果然高明!”

    说话者,范文程也,铁杆大汉奸!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范文程出生,少年好学,聪颖敏捷,18岁时,与兄范文寀同为沈阳县学生员。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后金八旗军下抚顺,范文程与兄文寀主动求见老野猪皮,投降后金。(点评:这是头一批主动投靠鞑靼人的明代读书人之一也!)

    天命七年(1622年),老野猪皮攻西平入广宁,范文程都跟从出征。范文程蒙老野猪皮善遇,参与指挥谋划的事宜。(点评:就是想办法如何杀汉人!)

    天聪三年(1629年)十月,黄台吉统率满、蒙大军五万余伐明,范文程随征,他奋勇冲杀,又长于用计,能言善辩,因而立下功劳,招抚潘家口、马栏峪、山屯营、马栏关、大安口五城。

    前不久打大凌河,他又往大凌河城之西山的一烽火台劝降,明兵据险死守,后金军不想打(地方小,鸡肋,打之收获不大,伤亡大,不打又不行),他单骑至台,以汉人的身份把该台明兵说降了。

    鞑靼人粗鄙,iq零蛋,所以有文化的汉奸最可恶!

    前有李永芳(最早投降鞑靼人的明军将领)献策“任他几路来,我只一路去”,老野猪皮用此策在萨尔浒大败明朝大军,稳定了后金政权。

    今有范文程献策,黄台吉决定放过来援大凌河的明军前锋,集中兵力,打明军后军!

    正如范文程所料的,军队出征,前锋往往都是强军,确实难打,但后面的部队就未必了,只要打垮他们后面大部队,那明军前锋就是孤军,就算他们能够进入大凌河城,最终也是送菜的,孤掌难鸣!

    ……

    计较已定,黄台吉着阿济格和莽古尔泰为前锋攻打后面的明军,将功赎罪,就暂时不作处罚。

    至于佟养性,则降级使用,同时罚羊三百只,着他用心办事,再铸大炮。

    黄台吉兵马八万,大凌河城每面分二万兵,他集结了东西南三面共六万人进攻明军后军!

    马蹄齐响,后金军大举出动,一场恶战在所难免。

第304节 赵率教智激吴家父子() 
    且说主帅赵率教、监军张春引军四万五千,加上夫役五千共五万人走在后面,他们暂无前军信息不可能派小队骑兵,鞑子的游骑兵厉害,但没见到前军败阵的迹象,感到欣慰。

    须知鞑靼人军队可不是吃素的!

    果不其然,眼看着距离大凌河城越来越近,到得离城三十里地时,鞑靼军大至!

    首当其冲的是总兵吴襄率领的前锋部队五千,他受到了阿济格的猛攻!

    阿济格先前败了一阵,心火大盛,亲率三百巴牙喇兵呈箭头冲锋,后面跟随着二千铁骑!

    他们毫不吝啬马力,马队不断地加速,数千匹战马轰轰隆隆的践踏着大地,疯狂的朝前猛突。原本密密麻麻的队伍在奔跑中不住分散,很快就分出了数十支小队伍,四面兜转,烟尘大起,有如大军突击,又似猛兽欲噬,声势惊人之极。

    他们疯狂的奔驰射箭,每每不是射向当面,而是灵活地射往明军侧面,让人防不胜防!

    明军队伍中的惨叫不断,都不知道箭从何处来,他们本来就心里打鼓的,鞑靼人来回奔驰的队伍宛如一条慢慢绞紧的绞索,狠狠地套向他们,明军官兵们惊恐不已,出发前的坚定作战决心不知飞哪了!

    他们有战车,但害怕中手脚缓慢,始终无法结阵,带着的火器打响,都不知打哪去了,手脚颤抖,居然无法再次装填!

    这怎么还能打仗呢!

    眼看着鞑靼人越来越近,吴襄一看就知道要糟糕,他牙一咬,决定施展“战前转进坑队友”大术,抢先逃跑,把敌人留给后面的兄弟们去对付吧,我看好你们喔,这功劳就不抢你们了!

    这家伙能够在前二次出兵救援大凌河城都全身而逃,脚底抹油功夫第一,他的部下也很清楚他的为人,不必多说,熟练地调转马头,准备出逃。

    不料,后面一骑突来,大呼道:“报!”

    是个传令兵,找着了吴襄道:“赵将军率教有话,说南兵敢战,北兵也敢战乎?他叫你摸摸下面,还有没有东西?”

    “什么东西?”吴襄一征道。

    “赵将军叫你摸摸下面,还有没有东西?”传令兵原话照讲。

    大家都明白了,众人想笑却又不敢,吴襄呼呼喘大气,气到两眼发征,不想做孬种但又怕死,还没有作出决定时,旁边一个小将受激不过,大喝道“儿郎们随我来!”

    呃晕,居然是吴三桂,他主动迎击鞑靼人!

    吴三桂是吴襄儿子,本来老子行事,儿子跟随,逃得快就有世界捞,前二次都是如此,但今时不同往日。

    因为东南府火枪旅加入了战团!

    吴三桂年龄稍小于东南府老大颜常武,对于颜常武是颇不服气的!

    照他看来,自已是将门世家子弟,对方才是小海贼一枚,出身哪比得上他?

    可是看看人家颜大少,做出了什么事业?

    年纪大他吴三桂一点点二岁,已是省级的大豪,坐拥大舰队,雄兵数万,一省之地,人传他的银子比皇帝还多!敢与二任督师袁崇焕和孙承宗这等位极人臣的大将侃侃而谈,坐而论道,而他吴三桂哪能这等的牛叉!

    这次出战,前军没败,反倒是自家要败阵了,两下一对比,吴三桂脑海里电闪石火,想起了颜常武,他知道,只要他这一拨马而逃,那就是彻底地败了!

    将门虎子?

    犬子!

    不,绝不能败给海贼之子!

    吴三桂也怕死,但给赵率教这一激,于是吴三桂站了出来大声呼叫“兄弟们给我顶住!”

    气到吴襄冲过去,给他一记重重马鞭,冀将他打醒,怒骂道:“你发什么疯?!”

    吴三桂气虎虎地道:“爹,我不走,要走你走!”

    两父子如斗牛般地瞪着眼,感觉到儿子的坚定,吴襄软了下来道:“好儿子,我知道你想什么,你要争一口气,做父亲的怎么能不成全你呢!”

    他惨笑道:“罢了,就让我们两父子死一起吧!”他双眉一竖,吼道:“今日我吴家军谁都不许退,有死而已!”

    将是兵中胆,将领不退,兵多不会退!

    明代兵为将领私用现象严重,许多兵沦为将领的家丁兵,不听其他人命令,只怕家主命令,当家主不退,他们也不敢退,退了,家人会受苦的!

    鞑靼人箭如飞蝗,吴家军死伤极多,前列原本密集的队形变得稀疏了很多,不时有中箭者血流如注,大声惨呼着被后队拖下去,又或者是一头栽倒,再不能说话。

    见到鞑靼人挨近,吴家军一起开火,三眼铳和虎蹲炮齐射,砰砰作响,如中流砥柱般敌住鞑靼兵!

    大将在场给他们带来的胆量,官兵们动作起来,似乎腰不酸了腿不疼了手不抖了,他们飞快装弹,不停地发射。

    明朝火器说厉害不厉害,说不厉害也厉害,三眼铳是明军重要的单兵火药武器,能连续施放,构成密集火力,有利于压制骑兵。

    加上鲁密铳、虎蹲炮齐射,打得嗨了,一群群鞑靼军倒下马去!

    阿济格简直要气疯了,明军抱成团,疯狂射击,火器威力大盛,将他的部队阻挡在阵外!

    明军越战越明白,渐入佳境,他们发挥了战车的作用,用以阻敌和攻击,鞑靼军虽勇,但冲到战车前无法突破,稍一迟滞,结果给火器打得他们人马俱倒!

    鞑靼军前进受挫,面对明军坚阵,部队有动摇之势,那些想逃的鞑靼人给军官砍倒,攻势稍复,绕阵而走,当天狂射箭矢,箭如雨落在阵中。

    吴襄正在指挥部队,一箭从他部属重重保护的盾牌缝隙落下,透过衣甲,箭伤左胁,血流如注!

    他怕影响到军心,只说道:“这帮龟儿子的,什么地方不好射,居然射劳资的屁股!”

    低声叮嘱亲卫包扎伤口,其他部下以为他伤得不重,军心遂安。

    至于吴三桂小子,上蹿下跳的,到处打枪,哪里危险就往哪赶,都司吴可琪是吴府老人,劝他道:“少将军可安定些,只要你们父子在,这战败不了!”

    他无意中说出胜败的成因,吴三桂稍停,明军有吴家父子督阵,终究不败,人人开枪打炮,阿济格竟冲不进来!

第305节 芝麻开门() 
    事实证明,前军不败,对于这支明军影响巨大!

    前军受先受攻,其他明军则有了准备时间,他们装好战车,火铳和小炮对外,待到黄台吉引军四面杀至时,正好迎头痛击!

    前军没退,后军更不可能退了,黄台吉见到对方阵营整齐,不敢轻近,只教军队当空射箭,却给战车和盾牌挡着,明军死伤并不多。

    莽古尔泰急于洗刷耻辱,派出悍将屯布禄率精骑上千径冲明军左营,

    明将宋伟负责守左营,妙的是他同样收到了赵率教派人来传话“你下面的东西还在不在?”

    要是张春派人来问,这等羞辱,只怕宋伟一刀砍了那个传令兵!

    但赵率教就不同了,他是军中大佬,和大家有煲同捞的那种,端刀子上阵见真章,有资格说这话!

    宋伟与吴襄同守锦州,一样清楚“战前转进坑队友”大术,施展起来毫无心理负担,可是他不得不想到万一已军胜利了,那他不能再呆军营,而要去大内侍奉崇祯皇帝了!

    要是大家都是北军,也就罢了,你二哥莫笑大哥的,而南军打头没败,自己败了,岂不是南胜北!

    同样经过激烈的心理斗争,宋伟终究没退,见到鞑靼军气势汹汹而来,急中生智,他教诸人伏于战车厢里不得轻动,又教小部队装成惊慌失措逃跑的样子逃开。

    鞑靼军以为明军是原形毕露,不由得意狂笑,怕明军逃了,打马狂冲,直扑而来!

    他们不射箭,抽出马刀,想的是享受用刀子割肉出血的快感。

    追上去,一刀砍下,人头飞天,快哉快哉!

    等到明军突然冒出头来,向着他们举枪射击时,他们才知道大势不妙,轮到对方爽歪歪了。

    宋伟指挥部队道:“开火,开火!”

    枪炮齐齐轰响,正面扫出一片扇形的火力网,冲前的屯布禄见机得快,把马勒起,结果,战马代他而死,被打得马身上不知道多少个血洞喷血!

    他就象他主子那样,飞跌下马。

    再无丝毫的大将风范,屯布禄连滚带爬地往后逃去。

    子弹不长眼,屯布禄不敢冒险。

    回去见莽古尔泰,跪地面禀,气到莽古尔泰一脚把他给踢倒,真想拨刀杀了他!

    一片片鞑靼军倒下,红了眼睛的鞑靼军愤怒无比,这才记起弓箭,朝天抛射,漫天箭矢,但明军头顶用盾牌,前面靠战车,弓箭难以奏效!

    战斗全面打响,黄台吉亲率正黄旗主力攻击明军后军!

    见到对方旗帜煌煌,军势汹涌澎湃,知是当世大凶驾到,明军无不战栗,!

    关键时刻监军张春赶到,高呼道:“下面没有的,可以逃,下面有的,跟本官顶住!”

    大家闻言,真是哭笑不得,无奈之下,硬着头皮留下作战。

    诸军无一败阵,谁也不想先逃!

    只要有人逃开,明军就会军心大乱,否则来杀一个够本,杀二个有赚的战法,明军早就磨死八旗军了!

    明军战车防御严密,黄台吉亲自擎弓放箭,部下箭如雨下,却给战车所挡。

    箭矢钉在战车上,明军得以不动如山。

    让黄台吉懊悔地道:“佟养性误我!”

    如果大炮在,搬来开炮,什么坚阵早就被打成齑粉,破阵百分百!

    鞑靼军的大炮是仿明军的红夷大炮,虽说达不到真正红夷大炮的指标,但比明军随行的火炮要厉害,用来破阵,不在话下。

    说到底还是怪他自己,要不是他过于信任阿济格和莽古尔泰,以为集两凶之力,加上大炮,可以一战定局,没想到对方如此强横,以致大炮失守,统统给毁了!

    不过鞑靼人天生是猎人,有耐性,他们就象一头头的恶狼般,守在明军大阵外面,耐心地找寻可乘之机!

    而赵率教与张春不断巡视军队,为他们打气。

    双方暂时僵持。

    ……

    且说东南府火枪旅打败拦路鞑靼人,高高兴兴地进到了大凌河城下,不想,城上守军不但不开城门,还喝令他们停止前进,否则放箭了!

    不信他们是来援明军!

    原来黄台吉用假装援军之计骗过祖大寿一次,鞑靼兵们穿上明军将士的衣甲打着明军的旗帜,高喊着铺天盖地杀向鞑靼大营。祖大寿在城头一看,喜出忘外,立即率兵冲了出来,欲里应外合,突出重围。他哪里知道黄台吉已设下埋伏,一心想活捉他。待他杀出城,眼看要与援军汇合时,援军突然变成鞑靼兵,直接奔他而来。祖大寿大惊失色,这才知道上了人家的诱敌之计,急忙后撤。但他已陷入重重包围中,好在部下们都英勇无比,拼命厮杀,总算没有被活捉,狼狈地逃回城中,但好些忠勇部下都为救他而战死了。

    他心灰意懒之下道:“不信这世上有能够野战打败建奴,前来增援我们的明军!”

    不怪他如此绝望,明军对战建奴,野战极少能胜。

    所以哪怕火枪旅在城下叫喊,上面的大兵都是二楞子,居然不去通传,把头摇得象个拨浪鼓地:“不信,俺们不信,俺们就是不信!”

    颜田亮出身份,取出印信证明,对方居然说谁知道你是不是被擒失节投降建奴来诈城的!

    他们自以为是地道:“回去吧,别辛苦了,来骗过一次,还想骗第二次吗?”

    气到火枪旅官兵差点想去攻城!好在没有受到敌人急攻,要是敌人急攻时,需要进城时被城内拒绝,真会气死自己去了。

    他的,等我们进城……馋死你们去!

    不给你们吃好喝好的!

    “怎么办?”几个高级军官会集一起商量,还是左良玉机灵,说道:“唱歌吧!”

    “唱歌?”

    “对,唱歌!”

    于是,几千人一起合唱,声音响亮,场面震撼无比!

    “东南府豪杰,碧血染蛮夷。

    还我汉河山,誓将建奴灭。

    为汉邦愿将枪炮定江山。

    存浩气丹心,报国灭仇敌。

    复国邦,称英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