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雄霸海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之雄霸海外- 第1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肉和骨头。

    再有十条鲨鱼,被他们杀死了,鳍可不能浪费了,回去做鱼翅。

    大家品尝了一顿鲸鱼肉,但一致认为,不算很好吃,毕竟越大的个体肉越粗是正理。

    只不过呢,风干的鲸鱼肉还是肉,大家不能浪费了!

    各船上都挂起了风干肉!

    甘辉进行捕鲸科目考试,他发现了一头小须鲸,指挥军舰开过去,他没象颜大少那般地做秀,老老实实地在军舰上指挥,由山木大郎和山本次郎左右夹击,一人一叉,命中要害,不到五分钟就杀死了这条鲸鱼,创造了最快杀鲸的速度!

    接下来是斯托姆,他作为横跨了三大洋的教官,舰长资格证书是直接授予的,但他需要金鲸证书,他也来指挥战舰杀鲸。

    不过他运气有点背,找到的鲸鱼逃脱了

    逃得了初一,逃不了十五,这一带的鲸鱼太多了,随随便便开动不久都可以找到鲸鱼,那时期太平洋的鲸鱼多得要命!

    他成功猎杀了一头超大的须鲸,得到的鲸油多达十吨!

    又有施大瑄、颜彰、程玉、肖长荣,以及赵天京等舰长轮番上阵杀鲸,就连戴维先生也来凑趣杀了一头。

    既是完成科目考试,又是狩猎,大家杀得爽啊!

    其他人在山上、平原和草原围场捕猎,弯弓射鸟,哪够我们以宽阔海洋为猎场,猎杀一头头大家伙,有谁够我们的猎物大的?

    等到熟练了,颜常武担任主叉手,亲自出叉招呼鲸鱼!

    手起叉落,干掉一头须鲸。

    他们在那里大干快上,半个月内猎杀了足足三十五头鲸鱼,仅颜常武就杀死了五头之多,收获了大量的鲸油!

    是一举二得:熟悉航海业务,又获得灯油等经济利益,大家非常开心。

    而在东南府留守的首席执行官陈衷纪,则在捉狂。

    今年第号强台风,正面袭击了台湾岛!

第297节 反哺闽省() 
    昏天黑地,狂风呼啸!

    天空上的浓密云团,如同一头狰狞的巨兽,放肆地撕扯着整个世界!

    站在督军府办公室里的陈衷纪呆呆地看着窗外景象,痛苦地一筹莫展。

    天地之威,岂是人力可挡!

    风在呼啸,盘旋着,风雨如沸锅,人间就在煎熬中!

    排山倒海的狂风,所经之处,把树木连根拨起,把屋顶吹飞,让庄稼地变成了难看的光秃秃这场台风以现代技术判定至少十四级!

    有人进来了他的办公室,陈衷纪扭头一看,是财政官陈和彬。

    见他忧心忡忡的样子,陈和彬安慰他道:“陈公,我们该做的,能做的都做了,不必多虑,喝口茶吧!”

    陈衷纪点点头,招呼他坐下,大家一起喝茶。

    是的,能做的都做了。

    东南府成立了气象台,这是军方水文地质勘探大队的一个分枝机构,虽然没有先进的科学仪器,但是他们依靠积累的资料与经验,在这场台风来临前,已经提前三天进行了预报。

    即时启动了防台风预案,渔船入港,渔民上岸避风,各单位、各镇做好防台风准备,所有官吏出动,检查防台风情况。

    关好门窗,封闭仓库,民众从简陋(东南府没有旧屋)房屋中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处于地势低洼房屋的民众也及时转移到学堂、庙堂、工厂厂房里,妥善安排。

    不得不说,东南府的建筑不错,新建起的学堂都是坚固的建筑,可以用来临时安置民众。

    各处停工、停课,备好食水食物和燃料,不要轻易出门。

    各级官吏都非常积极主动,因为东南府官府考核是“人命大过天”,如果治下民众出现非正常死亡,则要受咎。

    比起海那边的官府,有了更多的温情!

    能做的都做了,陈衷纪和陈和彬也就安心地喝茶。

    台风虽烈,终有过境的时候,台风尾还在的时候,官吏们即时出动,检查损失情况,组织人马进行抢险救灾,挽回财产损失。

    庄稼和果树也不可能今年内有收成了,作为东南府主打的稻米和经济作物尽告完蛋,稻米倒伏、甘蔗折断。

    堤坝决堤,房屋倒塌、船只沉没财产损失严重。

    但是,东南府的高官们都稍为舒坦了一下。

    这么大的自然灾害,死掉的人不到百人,其中有一半是没来得及赶回来的渔民,这对于以前是遇到的这种大天灾动辄上千人死亡简直是个奇迹!

    然后展开了生产自救,把土地清理干净,积极补种作物,一切都按部就班,秩序井然。

    似乎平淡无奇的样子。

    夏秋之交,台风吹过台湾,直扑闽省。

    这个台风非常巨大,整个闽省都受其影响。

    风雨交加,台风横扫了州县乡村和田地,所经之处,满目苍痍,一地狼籍!

    福州巡抚衙门,一省之长,巡抚邹维琏眉头紧锁,看着灾后报告。

    整个闽省今年的农业收成想都不用想,这回大家真的要吃番薯了!水稻被台风吹袭已无可挽回,倒是地里的番薯,还可去刨出来食用。

    堂堂巡抚大人当然不用吃番薯,问题是闽省的普罗大众吃什么?

    他们的的房屋受灾,出现在大面积的倒塌,财产严重受损,存粮没能保住。

    可以想象,灾后粮价将直线上升,严峻的问题摆在了邹巡抚的面前,必须让民得食!

    依靠官仓赈灾?

    可惜的是闽省官仓空虚,倒不是邹巡抚贪污,而是他动用官仓支持了国内其它受灾地区。

    进入小冰河时期,大明帝国各地经常灾荒,全国一盘棋下,邹巡抚也对省外灾区作出了表示。

    没想到如此之大的灾情,官仓存粮无法应付。

    一个念头出现在他的脑海里,旋即被他打消。

    以往,闽省受灾,根本不用担心,将受灾民众送往台湾即可。

    过去的官府怕引发流民围城和死人事件,对灾民过台湾是听之任之,不过邹巡抚不是先前的熊巡抚,他为人清正,深知道人口的重要性,这东南府最缺人口,把人口送过海,正合他们心意,增强了这些叛逆的力量!

    那些贪官污吏都给东南府收买了,但邹巡抚可不干这样的事!

    他与师爷钟先生商量如何应付目前难局,方法不外乎是上报朝廷,但对于得到朝廷多少的赈灾银子,邹巡抚不抱多大的期望。

    计划动用藩库库银到两湖地区、江浙、两广等地购买,还在准备的时候,坏消息一个接一个而来,江浙和两广同样受到台风袭击,地都泡水里了,至于两湖,运送了大量粮食支持北方,应无余粮。

    钟先生来见邹巡抚,告诉他说:“东南府受灾后粮价不升!”

    邹维琏吃惊地道;“这怎么可能?”

    他知道单是福州,粮价在灾后已是一天三变,粮价象猴子爬高般蹭蹭地往上升。

    “巡抚大人可知东南府年初新建成二个粮仓存粮多少吗?”钟先生在台湾有人情,知道不少的讯息。

    “多少?”

    “将近一千万石,虽说不一定收齐,但相差不远矣!”钟先生告诉邹巡抚道。

    一千万石!

    听得邹维琏大吃一惊。

    “而且东南府的地租只收二成,多一分都不收了,民间存粮丰足,据我所知,东南府甚至都没有动用到官仓里的粮食!官仓里的粮食都没放出到市面上去。”

    无粮不稳,有粮心定,越是没粮大家就越收粮,粮价飙升,而东南府民间存粮丰富,又有船队从外国和外地运粮,大家都懒得抢粮。

    干嘛抢粮,家里地方多啊?

    钟先生建议道:“可以向台湾卫求援,我相信他们一定支持本省赈灾!”

    “那就不妨一试吧!”邹维琏不太肯定地道。

    钟先生拿着邹维琏的亲笔信过海去见陈衷纪,两个人相熟,以往熊巡抚在的时候,许多事情都是钟先生代他去办,而陈衷纪则是负责接待的,大家不须过多客气。

    拆开邹维琏的信来看,信中邹巡抚很客气,表示闽省受灾,希望能够平价购米赈灾,请台湾卫大力支持。

    “乡梓受灾,岂能坐视不理!”陈衷纪马上表示,所存的一大批陈米(以前存下来的)约有十万石是赠送,再有现存的一批二十万石的番薯干也是赠送,再就是平价卖米给闽省,以便救灾。

    同时,还送出了一批药材、被服、生活用具(碗盆等)、生产工具(锄头铲子等)以及二千顶帐蓬。

    消息传出来,东南府民间来自闽省的移民马上组织起来捐献物资,又有大批的米面番薯干。

    于是,钟先生满载而归,让邹维琏明白了海峡两边本一家,血浓于水,换作是后金,不趁火打劫你才怪。

    就算没灾,他都会打你,这不,后金军兵犯正在修建的大凌河,将祖大寿给包围了!

第298节 好在他们是官军() 
    大明对后金的策略是以城市作为支撑点,坚城防守,野战部队背城而战,打不过就回城,受到城市掩护,起码敢战。

    在主持军务的帝师孙承宗认为,明军建立宁远锦州的防御体系,锦州重要,为了进一步保障锦州的安全,因此他计划前出锦州,修建大凌河城,以连接锦州、松山和杏山等城,经崇祯皇帝批准,于是明总兵祖大寿、何可纲等率领十余名副将及军队、民夫等前往修建大凌河城。

    后金黄台吉闻讯后对诸酋道:“坐视汉人开疆拓土,修建城郭,缮治甲兵,使得完备,我等岂能安处耶!”

    于是在七月下旬,黄台吉出动八旗军队,从沈阳出发,又征召蒙古部族军队,于八月初直逼到大凌河城下。

    此时的大凌河城,城高险峻,已完工达八成之多,且军队有上一万五千,夫役商贾亦有一万五千,且存粮可支三个月,守城器械齐备,形势不错

    之前,台湾颜常武拜访孙承宗,孙与颜说起大凌河之事,颜只说后金必定来捣乱,因为颜在过去曾说过后金军必绕过宁远锦来攻北平,说中了,孙承宗对于大凌河筑城倍加重视,集结了更多的人手,下令加速筑城,以致于后金军见到齐整已现规模的城池和城上精神焕发的守军,无不皱眉三分。

    后金军声势浩大,守城明军不敢出战,但后金军也不想冒着损失过大的危险去攻城。

    先前,后金军破城多用奸细,内外呼应,得城不费吹灰之力,但明军吃得亏多,严防奸细,此计不售。

    后金军自行铸炮,然而重炮始终上不得台阶,无法用来破城。

    没办法,黄台吉下令沿大凌河城外筑起长围,挖起壕沟,计划长期围困,如若城内守军出击,辄战之,再有围点打援,此乃以已善于野战之长攻敌不善野战之短也!

    计较已定,大陵河城外被壕沟环绕,其广五尺,深七尺五寸,再建围墙,高一丈,墙上有垛口可用来放箭,将个小小大凌河城围得如铁桶一般。

    他们在城外土工作业,祖大寿派骑兵百余骑出动攻打北面,不必作战,只向作业人群远射弓箭即可。

    但是他们刚刚离城,后金军反应灵敏,守把北门的的岳托亲率精骑出动,明骑望风而逃!

    岳托者,老野猪皮之孙,代善之子,却与其父代善关系不良,反倒与黄台吉友善,得黄台吉重用,成为黄台吉得力干将,其攻打察哈尔部,打旅顺口等有功,为黄台吉看重。

    他遥向明军中遥发一箭,中马不中人,马匹倒地,马上骑士摔了个七荤八素的动弹不得。

    明军见兄弟下马,竟无一人敢回马相救,只顾逃命,那个倒霉骑士沦为后金军俘虏,一问,用是都司王延祚也,后金军得了头彩。

    接下来围绕大凌河城,明军和后金军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祖大寿派兵试探各门,后金军确有一手,明军望风披靡,只好专心守城,好在粮多,暂时心安。

    见到明军老实,黄台吉遣使招降,但城内明军不为所动。

    围了不到半个月,八月十六这一天,松山守军两千前来增援,由于众寡悬殊,被金兵没费吹灰之力就打败了,第一次救援失败。

    1631年(崇祯四年)农历八月二十六日,总兵吴襄、宋伟率锦州兵六千前来救,后金大酋阿济格率兵迎敌,再次杀败明军,明军的第二次增援也失败了。

    到得九月,金兵哨探报告明总兵吴襄和宋伟再次率兵来援,黄台吉亲自出动迎战,他与弟弟多铎自率二百骑为前导,后金大军在后面跟进,结果明军见到后金军势大,停驻不敢战,黄台吉和多铎率二百骑直冲足足七千人的明军,明军竟然一哄而逃,实在可悲可叹!

    后金军不仅悍勇,还狡猾,黄台吉渴盼援军的急切心态,搞了一次假增援,祖大寿差点上当被擒,好在部下们都英勇无比,拼命厮杀,总算没有被活捉,狼狈地逃回城中,从此再也没有出过城。

    咚咚咚宁远城内,军鼓激响,督师孙承宗点将!

    各路军官齐聚帅府,须发俱白孙承宗头戴乌纱帽,身穿一品大员官衣,脸色冷峻地坐在帅案后,诸将向他行过军礼,孙承宗首先介绍一人,乃监军道张春。张春,举人出身,在收复永平四城中,表现突出,为孙承宗看好。

    不过这时孙承宗有更好的选择,赵率教还在!

    赵率教与祖大寿、何可纲一起被袁崇焕称之为辽东三杰,作战素质一流,现在孙承宗麾下的得力野战战将,因此孙承宗派他与张春搭档,赵率教为主将,张春为监军,率军五万前往救援大凌河。

    张春作为监军,还是知兵的,深知明军劣性,打顺风仗可以,一打硬仗就逃,与赵率教商量该当如何治理军纪,赵率教道:“我部下有台湾卫火枪兵五千,可作一观!”(新到台湾军队三千多,颜田亦领军一千,另有一千辽兵,合为五千军)

    于是张春检阅了台湾卫火枪兵,但见得军容与精神皆在大明诸军之上,不由惊奇!

    他请了台湾卫火枪兵军官一叙,有颜田、邓天彥、周全斌、颜乐和左良玉五将近前,张春一看,就知道非凡品也!

    一水的精明强悍,身材绝没有普通大明军官的臃肿,满眼尽是杀气!

    张春大喜,虚心请教。

    颜田也不瞒他,将台湾卫主要治军之法列举:

    一为严格训练,这训练不是走过场,叫作“达标”,以军官为例,每年都要进行个人素质考核和指挥能力考核。

    每天的体能训练、军姿、枪械、战术走位、负重行军、拉练、对抗等等,确保训练时间,每年考核!

    一级监督一级,不是说军官就可以免训,相反,军官训得更厉害!

    以高级军官为例,他们的考核是最高层亲自主持,并派出身边近侍下到部队进行监督。

    考核不及格的官兵发警告,扣工资,多次不及格就清出军队!

    二是进行政治教育,例如“精忠报国”和“遇敌必战”等,这样的教育贯穿军队的每个时段,树立军人们良好作风。

    三是严明军纪,颁布十杀令,敢退者斩!

    四是奖罚分明,立功有奖,而且是重奖,再做好军人死亡与伤残的抚恤工作,如果军人阵亡,其名下的田地就归其直属亲戚继承,发给十个月薪水的烧埋银子,再发三十个月的抚恤金,享受四时祭祀,地方官员每年慰问

    听得张春倒抽了一口凉气,这等精兵强将,又有钱,好在他们也是官军,否则北后金南台湾一起作反,那还得了!

第299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