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1章 一路景致()
这么着急让宋二蛋安排人研制蒸汽机,是因为高峰已确定了前往东京开封的行程。这个时间可能不会短,他不得不预先筹划。
除了这个,高峰还把京东两路和青州的发展之事也做了安排,特别是即将到来的赈灾不是小事,马虎不得,必须由宗泽、张叔夜等一批老将亲自带动才行。
还有,济州岛的发展也是重中之重,那里是高峰的根基,要源源不断地给他提供力量,不能置之不管,就算高峰一直在遥控,但那份掌控力度也非比寻常,这是他重视的结果。与之并重的还有军队,特别是济州岛上的军队,此时更是不能掉以轻心,而高峰已向他们做出要求,让他们随时做好行动准备。
至于高家作坊,高峰反倒最不担心,这里一切都按部就般,只要他不脑洞大开,再搞出一些另类的稀奇事来,作坊总会顺顺利利的进行,并不需要他特别地关注。
最重要的安排自然是赴京的准备,那里就是龙潭虎穴,面对的是整个大宋的核心机构和精英人物,既有着无限的机遇,也包含着巨大的挑战,他不敢掉以点点的轻心。
就算京城早已有了根基,甚至还有不少人事关系,而且高峰此番只是为了完成庆典任务,他还是费尽心思地进行准备,他怕到时手忙脚乱,甚至出现大的错误。那就被动了。
因此他把所有可能遇到的问题都考虑进去,并为之着手准备了多项对策,这也是未雨绸缪吧。
如此,大大小小的各项事物都交待准备完毕,大半个月也过去了,到了动身的日子,高峰带上两位娘子和一批手下上路了。
两位娘子自然都要去,既为缓解旅途的寂寞,也为她们各自持有的理由,高峰当然要大开绿灯。
谷芷欣的家本来就在京城,谷正贬官下放后,她一直跟着在外漂泊,直至嫁给了高峰。此时有机会回到家中看看,也是内心情感的一番追溯。
风小默的事情高峰更清楚,也知道她此次前去要了结一场夙愿,所以她一提及便同意了,只是叮嘱她,到时不要冲动,一切见机行事,毕竟此时的机会并不是太好。
……
一行众人上路,时间充足,倒也没赶得太急。就这样一路行,一路领略大好河山。
虽然主导两路的发展,但因高峰的任职时间不长,他的足迹还不曾走遍京东两路,对很多地方还不是很熟悉,所以这一路行来大感新奇。
山水如画,风景美不胜收,再加上庄稼茁壮成长,田里的人们勤劳耕作,一派安居乐业的气象。这都是高峰欣慰的地方。
“虽然大灾即至,但经过一些预防手段,还是令情况有所缓解。只是,局势越来越糟,真不知道如此美景再过两年会是什么样子……”高峰心中念叨着,面上已有些凄凄之色。“或许是饿殍遍野,荒民无数;或许是战火四起,民不聊生;或许是山河破碎,生灵涂炭……,反正这一派详和要被打破。”
明知道可能是这样的结果,高峰依然沉重。历史的车轮辗压过来,凭他的身躯只能借势,而不能阻挡,这也是一份无奈。他能做的或许只能把损失和伤害减小到最低,至于避免,根本无能为力。
“看来我还是不够强。”高峰再次暗叹一句。他早已把增强实力的小马达开足到最大,可还是因条件的限制而处处掣肘,这种情况并不是心急能解决的。
“算了,悲天悯人并不是好的选择,还是按预定计划实施吧。”
高峰终于下定决心,把心思转了回来。他不是救世主,也不担负这样的责任,他能让自己和身边的人苟活已经不错了,还想着天下为已任,救万民于水火,无异于不自量力。
高峰清楚,他的那个肩膀还不够宽,担不起这样重的担子。他能做的只有尽力,但前提是能够自保,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抛开这些沉重的想法,高峰心情舒缓了很多,一路也和风小默几人有说有笑起来。
只是这个笑声也只在京东两路,一旦出了这里,再往西行,他的眉头却皱了起来,而且越皱越紧。
京东两路实施发展之策,已进行了一段时间,而且取得了不错的进展,再加上高峰预测的天灾将至也在这里进行了预防,因此,这里的人们虽然辛劳,但不慌乱,这里的田地虽然有所减量,但不荒凉。
只是过了京东地界,一切都变啦。
荒地逐渐增多,饥民不时出现,虽然还达不到民不聊生的程度,但与繁荣昌盛有所脱节,至于与京东两地的差距就更明显了。
高峰的行程并未沿广济渠而行。广济渠多年失修,泥沙堆积较多,已造成河道堵塞,正常船只很难行进。虽然高峰有想法把它疏通,但因这项工程浩大,加上他上任时间不长,实施起来难度不是一般的小。
高峰走的路线是从两路西行博州至大名府,再南下开德府,经滑州而入开封府,这一圈绕下来却要多上近半个月的路程。
如此周转虽然道路远了些,可高峰也是有用意的。
这一带属河北东路,既是开封府的前沿,又是京东两路的屏障,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高峰到此就是要看看此间的情况,以便为下一步筹划做到心中有数。
只是本来还抱有一线希望,可眼前的景致却令他担忧不少。明显,朝廷或当地官员并未意识到危机的临近,他们还醉生梦死着,不但不想法解决问题,还残酷地盘剥着当地百姓,这无异于引火烧身,自寻死路。
此间的事高峰无能为力,也不会插手,更不会上疏朝廷多管一通,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把京东两路的警戒等级再提高一层,以保自身安全。
就这样,且行且近,数日后,一座大城暮然出现在眼前,高峰不由得精神一阵。大宋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世界最繁华、最富有的地方,大宋的都城——汴京,终于到了。
第522章 东京汴梁()
后世有人这样写道:“一千多年前的夜晚,全世界的城市都是一片漆黑,只有中国的城市灯火辉煌、光明灿烂。一千多年前的夜晚,全世界的城市都是一片安静,只有中国的城市人流拥动、欢歌笑语。”
那时,欧洲最大的城市英国的伦敦、法国的巴黎、意大利的威尼斯、佛罗伦萨等城市的规模都不过万人,而作为中国的都城,大宋朝的东京,人口已达一百五十万。
这是大宋最大的城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其繁华与富庶远远超越了同时代地球上的任何地域。
这是大宋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拥有着人类最灿烂的文明以及世界上最伟大的工匠和最先进的工艺。
它就是大宋的都城——东京汴梁。
东京、汴梁,简称汴,为大宋的都城,建开封府,作宋都0多年,历经九代帝王。
东京城周阔30余公里,由外城、内城、皇城三座城池组成,是一座气势雄伟,规模宏大,富丽辉煌的都城,其人口过百万,富华甲天下。。。
大画家张择端在巨幅画卷清明上河图中就以现实为背景形象地描绘了东京开封城的繁华景象,令后人啧叹。
无论是清明上河图的描绘,还是后世的追溯,种种都表明东京汴梁在大宋,乃至全世界的核心地位无可动摇。
这就是帝都的强大之处,也是它无可披敌的地方,就算高峰在京东两路搞发展,其综合实力也无法对其超越,毕竟它几乎把国家多半的财富都集结在那里,想不富都不行。
换句话说,高峰发展京东两路之所以有信心,主要也缘于京东两路距东京较近。东京有最大的消费群体,是发展的力量支撑,对京东两路的发展极为有利。
有人做过这么一种比喻,说在东京大街上随便寻一个人,若其本人非富即贵,往上数三代肯定是非富即贵了。
这句话不一定全对,但也在某种程度上也表明了东京是权贵云集的地方。生活在这里的人,没有一定的家势或权势根本是无法立足的。
一人富贵不算富贵,若大半个东京都是如此,那实力就相当恐怖了,背靠如此一座大山,好处自然不小。
东京富贵人多,对发展有好处,但同样也存在着巨大的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这帮人因底蕴强大,根本不按套路出牌,出现一些强买强卖,或者因势欺人的现象并不奇怪。因而,要想在东京站稳脚根,自身必然要拥有别人无法动摇的力量才行。
自然,这层担忧对高峰来说并不存在。他早就安排李普进驻了开封府,不但店面开的红红火火,就是人际关系也打得牢靠,若再加上他这个封疆大吏的头衔,根本是无人敢惹的存在。
当然,这个“无人敢惹”是指对一般人物来说的,对那些“巨头”来说,高峰还是差了一个数量级,若是存心的话,也不是万分的保险。
虽是如此说,高峰也不是毫无手段,若真逼急了他,谁胜谁负还是两可,只不过他不愿多生事罢了。
所以,高峰还是表现的很低调,特别是他在之前的店铺的发展上如此。他的店铺虽然生意不错,但从不垄断,也不扩张,更不打压其它店铺,所以能安然存在于诸多同行之中。
当然,这只是之前的店铺,也是之前的高峰的发展策略,亲身来到东京,他的心意已有了改变,他决定不再那么谨小慎微的处世,而要采用最疯狂而鲜明的方式去经营。
没错,就是疯狂而鲜明,这是高峰主动出击的方式,也是他放手一搏的方式,因为他知道,时间不多了,他必须在最有限的时间里获取更多的力量,而金钱和物资则是其力量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不过,这只是后话,也是高峰的一个决定,对初到京城的他来说,还得要把情况摸准、摸透,只有熟悉了情况,才能打有把握之仗。
一行数人临近汴梁城,李普早就得到消息带人在那里等候。
高峰虽是朝廷官员,因未来过京城,朝廷还没有赐给府第,所以他的住所只能自行筹备。
当然,城内有自家店铺存在,城外也有一些庄园,这些都是高峰的产业,他自然不乏住处。
李普到此迎接,一番寒暄过后,便问起高峰的意思,是先在城外视察一番,还是直接进城?
高峰考虑了一下还是决定先进城。他的庄园大都在城南,他从城北而来,到城南要绕不少的路程,还不如直接进城更便利。
李普领令,带领一行人朝城内行去,在城门口作好登记,很快便进了城。
城外看,东京城气势宏伟不凡,来到城内才知道什么叫繁荣昌盛,就算见识过后世大城市的高峰也不禁啧舌,这才是一个都京应有的样子。
只见那一字长街伸向远方,好似看不到尽头。长街宽阔而平坦,清洁而整齐。在街两旁排列无数的商铺,他们鳞次栉比,繁忙有序,显得生意红火热闹。街上的行人来来往往,川流不息,有恭迎的,有欢送的,有闲逛的,有赶路的,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大家各有各的事情,却互不干扰。
高峰一路看过去,他看出人们忙碌而安逸,悠闲而自在,这是一种生活在帝都的超凡心态,没有谁会担心下一刻或许会有不同的命运。他们想的只有生活而非生存,他们做的是为长安而非小计,因为谁也不会担心帝王脚下会发生意外。
这是一派昌平盛世的景象,是朝廷希望看到,也是人们最愿意享受的景象,能够生活在这里,人们很满足,也很乐意,却很少有人想的太多、太远。
这就是长期安逸生活的使然,它带来的是居安的习以为常,抛弃的是思危的信念,至于是不是有危机来临,来临了要如何处置,自有朝廷在那里,作为小民,还是少操那份闲心。
第523章 后续情节()
(本来想完本的,可是还是到这里吧,一是工作的原因,二是家庭的原因,三是成绩的原因,反正实在是写不下去了,在此对那些不断支持我,帮助我的朋友们,说声抱歉了。下一步或许会有新的作品出现,或许到此为止,暂时还无法确定,以后再说吧。下面是后续的故事情节,送上来算是对此作品的完结,只能如此了。)
高峰到朝廷报到,赵佶听说他来了,心中高兴,便在第二日大朝时接见了他。
不少官员虽久慕高峰的大名,却从未见过,此时看他年轻,且身居高位,都有心刁难他。高峰在朝堂上小心应对,舌战群儒,终使众臣无功而返。
赵佶带众人游览万岁山,那奇异的景致很快吸引了大家。有人倡议吟诗诵词,立马得到响应。
大家不遗余力的卖弄文彩,一时间各类华丽的词藻涌出,迎合拍颂的更胜,赵佶听得心花弄放。
别人都咏诵完毕,唯独高峰没有咏诵,直到有人提醒,赵佶才想起来。有了赵佶点名,高峰不得不上前。
当高峰指着一处渠塘咏出“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时,众人不由得对那种并无多少华丽词藻,却有着深远而优美意境的诗句惊呆了,特别是赵佶,更是喜爱,加上高峰之前的点点滴滴,他恨不得立马给高峰加官进爵。
可在这种时刻,他还是保持了理智,只赏了高峰一处宅子,同时让人把高峰的诗句进行了收录。
在正式庆典前,高峰在京城结识了一些官员,这些人即将成为历史舞台的重要人物,不容错过。其中就包括蔡京,蔡京马上要最后一次复出了,关键时刻必能起到作用。
庆典正式开始了,规模搞得很宏大,也很热闹。除了本国官员,还有不少外国来使和贵宾,其中就有金国的一位要员。
庆典结束后,金国人开始犯难,提出要与各国进行一些比试,有文比和武比。迫于压力,各国无奈同意比试。
比试中,高峰无奈出手,通过史上绝对、半球实验、魔方、数独等内容一一措败了过手,从而赢得了比试。
赵佶接见高峰,首先谈了与金国结盟的事情,表示了自己的无奈。高峰却高调支持他,说无论与金国结不结盟,金灭辽已成大势,还不如趁机讨点便宜,同时委婉提醒赵佶要预防金兵。赵佶不以为意。
第二个话题谈起了风小默,原来风小默和风小懒都是赵佶的私生子,而他们的母亲也因赵佶而死,赵佶为之悔恨。高峰劝说赵佶向风家姐弟认错并恢复他们的身份,赵佶却以时机不当为由拒绝,于是相谈不欢而散。
回去后,高峰把谈话内容说给风小默听,风小默意外的很冷静,只说了一句,他不会有好报的。
高峰开始在东京全力发展,在东西南北城分别开了四个大超市,一时间成了东京的热点,其生意也极为红火。
童贯征辽失败,消息传来,举国震惊,更震惊的是金人只派了三千人就让南辽献城投降,南辽灭亡的同时,金人占领了燕云之地,宋朝收复失地的盘算落空。
无奈宋朝只得与金人谈判,使臣派康王赵构前去,最后答应年供百万方取得燕京之地。
高峰预感到危机日近,向济州岛发出指令,命吴玠、宋江各带一军,以伪李朝皇子勤王的名义,乘船从中部和南部分别进攻高丽,此举一为练兵,二为对恃金兵做好准备。
高丽重兵陈守在北方一线,国内空虚,济州军很快攻下都城,占领了高丽,并以新皇的名义令各地归顺,高丽的大权逐步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