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工程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工程师- 第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关注。再者说,就是有人关注,核心的也是丈夫赵明诚,她还是在次要位置,不可能让人多看一眼。因而,这位高知州的谄媚或许另有原因。

    当然,李清照也没有把高峰想得太差。无论怎么说,高峰都是身兼青州知府等数职,他平宋江、搞发展的名望还是令她敬佩的,更主要的是高峰对赵明诚的帮助,使得赵明诚最近开心了不少,而这个正是李清照最在意的。

    李清照怎么想也想不到高峰之所以对她另眼相看并非其它原因,而是因为她的那些诗词和她的傲骨情怀。

    当然,这些除了高峰外,谁也不知道原因。

    个中自然不好明说。李清照的很多诗词虽然流传到后世,并很受欢迎,但大都是她的闺中之作,到目前为止她还很少拿出来炫耀,也就是说,此事知之者甚少。不但如此,就是她后来的一些事迹和佳作连她本人也无法预知,更无法预测可以流芳千古了。

    李清照为千古第一才女,自然与此事有关,只是现在高峰除了对她表示敬重外,实在无法说出更多细节,毕竟作为后来人他不能透露太多玄机,当然,高峰明白,有些事若没有发生,就是他说了也没有人相信,还不如让大家糊涂些的好。

    当然,蒙归蒙,不解归不解,李清照还是很自然的上前道:“见过高大人。”

    这是正常的礼节,却一下子把高峰惊醒过来,他好似失态了。

    就算是知道失态,高峰也不愿意改正,他认定称李清照声姐姐赚大了。

    “清照姐姐才华出众,乃千古第一才女,今日得见,小弟三生有幸,望姐姐不要客气,以后称我为高峰即可。”高峰恭谨地说道。

    这句是高峰的心里话。事实上,李清照的名声在一定的圈子里还是传播开来了,千古第一才女虽然未得到公开,但要让大家说出几个超越她的人,却也没有几个,高峰如此称呼自无不妥。

    当然了,李清照及赵明诚可不这么认为,他们看出高峰对他夫妻二人另眼相看,这话应有几分客套的成份在。因而李清照说道:“高大人身临寒舍,乃鄙夫妇的荣幸,岂敢僭越无礼?再者,还请高大人莫要逗趣民妇,千古第一才女实在不敢当。”

    李清照说得不卑不亢,也有几分谦逊在里头。高峰知其性情刚烈,明白不能太过急躁,于是不再坚持。在赵明诚的引领下,与风小默随他们夫妇二人入了院内。

    这就是李清照生活的地方!高峰抬眼望去,只见整个院子虽然干净而清雅,却也显得简陋。由此可见,这夫妇二人把钱财都用在了金石字画的研究上了,以致于院子都没有多加装饰。高峰更由此推断,李清照这些年的生活是极为清贫的。

    当然,从李清照知足的神情上,高峰还是可以看出,她这些年虽然清贫,却也应是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刻。

    她不是一个喜爱吵闹的人,也不是一个迂腐的人,她能陪着丈夫沉迷于金石研究,也能跳出世俗做出令众多女性望而生畏的事情,她能高傲地活着,也能委曲求全……因为,所有的一切都要由她的意志来决定。

    但,她更愿意自己是个小女人,由丈夫知疼知热,做一些热衷的事情,特别是经历过家庭剧变的她更喜欢宁静而安逸的生活,而这十多年里,她就生活在这种氛围里。

    李清照非常羡慕陶渊明的归隐生活,她把这一段青州生活当作了归隐,于是便借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内容,将自家之舍称之为“归来堂”,之室称为“易安室”,而她则称为“易安居士”。

    易安,这正是李清照的心态表现,她太容易满足了,所以,她现在是幸福和快乐的。

    本来,高峰也不想打破她的这种平静,但他知道,就是没有他,她的生活也会改变,而且会令她愈来愈不幸,既然如此,那还不如参与到她的生活中去,或许,在有意之下能改变她的命运波折。

    院子是赵挺之早年置办的,规模确实不小。正房、厢房,加上前后院的各个房舍,合计得有数十间,甚至在院中还有各式亭台楼阁,李清照就是在这里渡过了她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边走赵明诚边介绍道:“高大人,院中的房大部分都被我们改成了书房,如今我们夫妻也只剩下这些了。”

    赵明诚的话说得实在。他们夫妇笃志于收藏、考证,因而藏书极富,他们就是希望能尽天下古文奇字。

    赵挺之居相位,亲朋好友多在馆阁就职,馆阁中藏有较多的亡诗逸史、鲁壁汲冢所未见之书,于是赵明诚夫妇便借用这个便利条件去尽力传写,这才有了巨量的收藏。

    当然,他们也搜讨了不少珍籍,这些珍籍价格高昂,就需要他们节衣缩食了。

    夫妇二人为了收集这些,倾尽了全力,虽还没到卖房产的程度,却也因此失去了富裕的生活,但这对他们来讲,特别是李清照来讲根本不算什么,因为他们获得了另外一种富足,那就是知识。

    当他们每获一书时,即共同校勘、记录和研究,同时还会把书籍珍藏起来,登记编目、按类罗列。

    这是他们真正的财富,有了这些他们十分知足。

    高峰对金石字画虽然没有研究,也看不懂其中的内涵,却知道它们的价值,甚至明白有些根本就不能用金钱来衡量,也就是说,仅他们夫妇的这些收藏,不要说在后世,就是在当下也是价值连城,何况还有他们的心血倾注,赵明诚夫妇做此事,当为功得无量之事。

    谈话间,几人不觉来到一座房前,高峰抬头望去,只见那门脸正上方挂有三字大匾:“归来堂”。

第509章 合作提议() 
归来堂中一如院内清贫,除了书籍和基本的生活用具外,根本没有多余的物件。

    赵明诚谦意地说道:“寒室简陋,招待不周,还望大人海涵。”

    这份谦意赵明诚也就只对高峰去说,别人还真得不到这个荣幸。

    赵明诚本为宰相之子,什么世面和人物没见过,虽然赵家后来落了势,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赵明诚结识的依然是有层次的人物,因而一般人还真没被他放在眼里。

    再者说,他致力于金石研究,大量的金钱和精力都花在了那上面,对一些礼仪和俗事也就放任了,因而,那种寒室的说辞他都懒得去说。

    赵明诚这种态度,至于别人怎么想他才不会去管,反正又没有人去惹他,他乐得逍遥。

    当然,对高峰又是不同,主要还是因为高峰对他的恩惠,还有,高峰下一步就是他的上司,此种情况下就算不落俗拍马,他也会做出礼节性的客套来。

    高峰自然不会在意赵家的简陋,他坦然说道:“赵大人就不要客气了,高某此番前来,一为赵大人继任送行,二想与赵大人合作。”

    他没有说出第三个来意——见见李清照,实际上这才是他这番前来的主要原因,至于其它,他真的不太在意。

    “大人要与下官合作什么?”赵明诚不解地问道。

    若第一件事还能理解的话,那第二件事就出乎赵明诚的意料了,他不知道高峰葫芦里卖得什么药。

    高峰笑笑道:“赵大人编纂的《金石录》至今没有刊印,我想与大人合作刊印发行,你看可好?还有—”

    根本不等高峰说完,赵明诚便打断了他:“大人也对《金石录》感兴趣?”

    《金石录》确实是赵氏夫妇的呕心之作,可那也仅限于两人,真正对此感兴趣的人并不多,如今听到高峰对此感兴趣,赵明诚就如遇到知己一般。

    只是他知道,高峰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商人,虽然官做得很大,也有能力擒住宋江,可是从士农工商这个角度来说,他还是把高峰划到工商的行列里去,不为别的,只因高峰的起家就是从这里开始。

    至于高峰也能吟几首歪诗,讲几个不着调的故事,搞一些不入流的曲艺歌剧等,在赵明诚眼中还上不了台面,毕竟他身边有才华的人才太多了,仅一个李清照就是超越高峰的存在。

    一个商人,对一本枯燥至极的书籍感兴趣,当然超出了赵明诚的预料。只是,他马上就明白了,高峰这哪里是感兴趣,明显是一种商业的运作,这是要拿他的书卖钱呢。

    赵明诚问完后便是一怔,因为他不知道后面说什么好。自己的辛苦劳作,居然被高峰觊觎,他心中有份不甘,他甚至怀疑高峰之所以推荐他入仕就是这个目的,只是他现在还不敢把这句话说出来。

    对于赵明诚的问话,高峰没有回答,只是笑了笑,这更让赵明诚认定所虑不错,他的情绪一下子低落下来。

    感受到赵明诚的变化,李清照忙在一旁提醒了一句:“相公,高大人语尤未尽,还是让大人把话说完吧。”

    赵明诚这才醒悟过来,原来高峰还有后话,只是被他无理的打断了。

    赵明诚忙拱手道:“请高大人继续。”

    高峰岂能看不出赵明诚的小心思?不过,他没有点明,而是说道:“赵大人致力金石研究,可谓硕果累累,特别是《金石录》,已比肩欧阳公的《集古录》,称得上是金石研究的先者。只是从古至今,金石多不胜数,虽有二册,也不过是九牛一毛,还有大量的金石没有收集和摘录,对此赵大人不觉得遗憾吗?”

    这番话虽未解答赵明诚的疑问,却也说到赵明诚的心里去了。

    欧阳修的《集古录》共十卷四百多篇,编辑和整理了周代至隋唐的金石器物、铭文碑刻,总计有千种。

    《金石录》三十卷,著录上古三代至隋唐五代以来的钟鼎彝器的铭文款识和碑铭墓志等石刻文字,著录拓本有二千种。

    《集古录》和《金石录》合起来著录的也不过三千多种,这还不排除二者重复的内容,也就是说,还有大量的金石种类并没有被记录下来。

    作为一名长期进行金石研究的人员,赵明诚自然希望把《金石录》再次完善。只是赵家财力再雄厚,那也是赵挺之在位时的事,现在可没有太多的资金供赵明诚来挥霍,因而,金石的研究也只能停步不前了。

    赵明诚近段时间之所以醉心于仕途,也与此不无关系。没有金钱为继,赵明诚清闲了下来,他想找点事做,也就对仕途充满了渴望,无独有偶,高峰为他提供了这个平台,使得他心想事成,而他也因此对高峰充满了感激。

    只是,仕途再美好,对已有了成就的金石研究来说,赵明诚也不想放弃,当高峰提起这个话题,他自然是有共鸣的。

    看赵明诚点点头认可,高峰继续说道:“赵大人,合作出书只是一件事项,完善《金石录》才是最终目的,我想赵大人也会有此番考虑吧。”

    赵明诚当然有此番考虑,只是他并没有好的办法,所以才决定转移到仕途上去,以希望取得一些便利。

    只是他更清楚,那不过是一个美好的想法,能不能成行还有待考虑,所以他对此并不报多大希望。

    听了高峰的这番话,赵明诚倒是心中一动,他感觉出高峰有好主意,于是问道:“大人,《金石录》是我夫妇的呕力之作,我们自然想它尽善尽美,还请大人不吝赐教。”

    看来赵明诚动心了,高峰含笑点头,说道:“完善《金石录》需要大量的金钱和古物,还需要大量的人才和精力,如果单靠一家一院根本难成大事,我的想法就是把此事规模化,除了出书外,还要办博物馆,搞展览会,必要时还需要进行相关征集和募集,总之一个目的,那就是筹集足够多的金钱和古物来做此事,这样才能令《金石录》留有更丰富的内容。”

第510章 征集募集() 
高峰的提议果然超出了赵明诚的预料,他没想到高峰的想法更宏大,居然还有办博物馆、搞展览会、征集、募集等活动,这些相对出书来说难度更大,他甚至连个概念都不曾有过。

    说话间,四人坐定,下人捧上香茶。赵明诚起身恭敬地说道:“还请大人详细叙说。”相对金石的研究,他连升官一事也放诸脑后了。

    高峰端起茶品了一口,发现香气扑鼻,知道赵氏夫妇并没有藏私,连雪藏的香茗都拿了出来,应是真诚待自己,于是问道:“不知赵大人著《金石录》有何用意?”

    “这—”赵明诚闻之一愣,这问题问得突兀,他还真没想过。

    当然,没想过不代表不知道原因,赵明诚自然知道其中的来龙去脉。

    起初研究金石,不过是打发无聊的时光,后来沉浸其中,又变成了一种爱好,直到现在,大概就有留传后世的想法了。

    赵明诚答道:“一为兴致,二为赏析,三为留传。”

    答案没有超出高峰的预料,他笑笑说道:“兴致也好,娱乐也罢,若能做成事业,那才称得上传奇,达到了传奇就是不想留名后世也是不可能的了。”

    接着又道:“《金石录》继《集古录》之后续,若仅仅增加有限的金石之作,实则并无多少出彩之处,无非是内容更详实些而已,但若做成规模又是不同,那将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壮举,它不但能对前人的事迹进行著录,还对后世有莫大的借鉴作用,就是引导大家养成著录的习惯也有好处,因而值得大力发展。”

    这句话确实说到了《金石录》的尴尬地位,它虽然与《集古录》的内容不相矛盾,但从书籍的类别来说,也不过是拾人牙慧而已。因而,若就此完结,很难成为天下第一金石书。

    赵明诚当然知晓其中的关键,他用心倾听高峰接着往下说。

    “一部巨著的诞生,要么是开天僻地的第一本,要么是大而全,二者必居其一。所以在占不到第一本的要点时,《金石录》只能从大而全上着力。”

    说到这里时,高峰发现李清照欲言又止,似乎有不同的想法,只是这种情况不便于表达出来。

    高峰没有理睬,继续循循诱导道:“出书,既是为了向世人宣传金石研究的重要性,也是为了补充必须的研究资金,因而程序必不可少。但是仅仅靠此一项还无法引起世人的广泛关注,也无法获取充份的资金支持,这就需要搞一些必须的配套活动了,而博物馆、展览会等就是这个目的。”

    话到这里,赵明诚早已明白了高峰的用意,而且他也赞同这个观点,只是他还是问了一句:“就算不缺钱,也不一定能买到众多金石之物,此事当如何处置?”

    这话不假。有钱难买不卖,金石之物各有意义,自然有人不是以价格来衡量的。

    对于这个问话高峰没有回答,而是向风小默使了个眼色。

    风小默会意,侧身拿过一个圆盒,打开取出一幅画轴,展开后向赵明诚夫妇示意。

    “啊?竟是徐熙的《玉堂富贵图》,这,这可是稀世之物呀!”赵明诚惊讶道。

    不仅是他,就是李清照也惊奇地睁大了眼睛,好似不相信看到的一切一般。

    见这夫妻俩的表情,高峰总算明白他们对金石的痴迷了,那是一份狂热在其中。

    高峰笑笑,指着图说道:“这幅图要说售价,也不过是几百两,可其价值却远远不止,也就是赵大人所说的用钱买不到的东西,可是它还是在我的手中,又是为何?”

    对呀,赵明诚疑惑地看着高峰,想听听他的说词。

    高峰毫不犹豫地说道:“这就是征集和募集的作用。”

    接着又道:“征集和募集不一定非得要占有,可以用合作的方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