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绝对是改进型的床弩,高丽指挥官亲眼看到对方操作那些床弩。它根本不需要几十或上百人来操作,只用三到四个就可完成。
更奇特的是上弓弦,只有两人用脚蹬踏一个旋转的轮子,轮子带动一个滑块,滑块拖动弓弦来至板机处完成上弦。此法极为简便省力,而且速度快,效率高,使人闻所未闻。
或许这只是其军械装备的一种,但只凭这一种就让高丽人应接不暇了,因为他们实在没有能力抵御和还击。
还击。人家的箭都射到身上了,自己的箭才过半程,这种不是一个数量级的射程,如何进行还击?
抵御。也是一种开玩笑,硬木都能入半尺,还有什么力量能挡得住那箭矢的冲击力?再加上火苗四处烧起,若不及时灭火,一旦船体烧着,就算冲出了港口,也会葬身海中,此时可没有人敢说能游回高丽去。
此时,三条船上乱成了一锅粥,有举盾牌防御,有扑打灭火的,还有人试图对射反击的,总之,没有人知道如何应对这种局面。打,打不着,跑,跑不了,就是想自救也很难做到。
箭雨持续攻击之下,伤亡迅速增加,许多兵士倒在了甲板上,哀嚎声响彻海面。
这哪里是在战斗,简直就是屠杀,一场单方面的屠杀,被杀者毫无还手之力,只能在强大的武器面前颤栗。
终于,高丽的兵士怯懦了,他们就像仰望一个强大的巨人,心底再也生不出一丝反击的念头,他们能做的只有躲在安全的角落,以免横尸当场。
高丽的指挥官怯懦了,别说他现在无招应对,就是有招也使不出来,兵士们乱成了一团,他已指挥不动任何人。
所有人都不知道如何应对,眼看船上的火势越来越大,再不做出决策势必船毁人亡。
这时,一道惊天动地的喊声再次传来:“缴械不杀。”
这是旧话重提,也是向高丽兵士指引一条活路,若不这样做,那就等着与船俱亡吧。
高丽兵士总算明白了,目前也只有这一条路可走,除此之外,只能死无葬身之地。
可笑之前还嘲笑对方多此一举,都离岸了还嚷叫“缴械不杀”,那时认为是笑话,现在看来,别人说的是实实在在的大实话。
同样明白的还包括高丽指挥官,他也没有杀身成仁的勇气,自然不想死拼到底,在众望所归之下,他果断地下达了命令:“举船投降。”
……
整个围歼战持续时间不过一个多时辰,要说又惊又喜的自然是国王岷。
他最初是担心的,生怕宋人敌不过高丽人;及至一接触,高丽人便不战而退,那时他又开始喜上眉头,原来高丽人竟是如此不堪一击。
再到后来,港口内的围歼战打响,那种一边倒的战斗根本没有任何悬念,三下五除二高丽人便投降了。
看到这里,国王岷不再是欢喜,而是惊骇了。他没有想到这帮大宋人会如此厉害,在他眼中极为强大的高丽人竟毫无还手之力,这样的宋人,他该如何面对?
偷眼望向倪语臣,看其还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国王岷无奈地叹息一声,同场胜利,他与合作者竟有冰火两重天的感觉,看来这场胜利对自己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
当然,是不是好事也是相对的,与那帮高丽人一比,国王岷感觉自己幸福多了,起码他不用忍受伤亡的痛苦,也不用承担被俘的后果。
因为此时国王岷正在听取一名兵士向倪语臣汇报,倪语臣也对被俘高丽人做出了安排。
“大人,来犯高丽人共计六百三十一人。其中兵士五百人,其余为船夫和随船人员。战后统计,我军未有损伤,高丽方共伤八十七人,亡三十人,其余全部被俘获。其三艘船只,一艘烧伤严重,无法修复,另外两艘修复后还能使用。请问大人,后续如何处理?”
听到这里,倪语臣点了点头,道了声:“众人辛苦了。”
接着又道:“伤者救治,亡者就地掩埋,至于降者,集中关押,充当役夫。”
这已经是最人性的安排了,起码国王岷还没听说过比这更为人性的对待战俘之事。
“大人,抓获了高丽两名官员,其中一名文官,一名武官,敢问大人如何处置?”兵士继续报道。
抓住官员很正常,哪有战斗没有官员跟随的,只是官员也是朝廷委派而来,他们不过是执行者。
当然了,这只是一个笼统的说法,大部分领令而来的官员还是有小心思的,至于是什么?那得视情而定,不过,大部分明面上说的都是高大上,可私下里,却是一滩龌龊,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其根本的目的。
倪语臣曾经是大宋的官吏,对此自然不会陌生,因而,对面见这些官员并没有任何兴趣,他兴致泛泛地说道:“先把人收押起来,等有空时再见面吧。”
这句话表明了他的心态,也代表了他对高丽人的不在意,看在眼里,国王岷心头澎湃起伏。
相对高丽,耽罗国算不了什么,甚至是微不足道,倪语臣连高丽的官员都不放在眼里,他一个更弱小的国之君,又算得了什么?
好就好在现在与大宋是合作关系,就算再不济,两家表面上也是平等的,国王岷只能认定倪语臣是一个讲道义的人。
只是他的念头还未落下,便听倪语臣说道:“王上,外事已经解决,我们还是谈谈我们之间的事吧。”
第440章 建岛意义()
高峰接到消息时,已是在海战之后了。
整个事情倪语臣和吴玠处理的十分妥贴,高峰很满意。
消息表明,高丽国三艘船一去不返,一下子吓住了高丽人,它再也不敢派船前往寻事,就是偶有渔船前来探查,也是偷偷摸摸的进行。不过,因有耽罗人在前面顶着,宋人的战船并没有被现。
海战对耽罗人的刺激很大,特别是在划分界域时,耽罗人作出了极大的让步。
最后确定,以汉拿山为界,扇形向东至海边为耽罗国的疆域,其余为宋人的地盘,这样算下来,耽罗人约占济州岛的三分之一,三分之二则为宋人所有。
当然,这只是一种所有权的归属划分,至于人员活动却没有明显的限制。两家人可互通有无,可相互来往,其展示的就是一份友谊交流。
实际上,国王岷起初对这种存在方式还是担心的,毕竟宋人太过强大,他没有把握保护种族不受侵犯。
可一段时间后,国王岷渐渐地放下了心,他现这帮宋人还是相当守诚信的。
他们既不霸道的欺压人,也不实施阴谋诡计,其做事实在,做人坦诚,从他们身上体现的就是人性品格的伟大。
国王岷被折服了,他终于因有这个邻居而欣喜起来。
抛去未知的担忧不说,宋人的到来确实给耽罗人带来了巨大的好处,国王岷自然知晓这一点。
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有了宋人的帮助,耽罗人完全得到了飞跃式展。他们再也不用担心吃了上顿没了下顿,也不用担心生了病无法医治,耽罗人终于体会到了一份有保障的安逸。
不但如此,宋人对耽罗人还很无私,只要他们有所求,就会伸出援助之手,以解其困。
当然,宋人的坦诚也打动了耽罗人,他们对宋人再没有了防备,甚至还主动去帮助宋人建设家园,两家的关系为此越处越好。
……
济州岛形势稳定下来,接下来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移民,为此,高峰把杨邦乂和仇悆两人找来。
“两位大人,出海的船队现了一座岛屿,这座岛屿有我们县那么大,其靠近高丽和日本,十分适合作为我们的中转站,我想……”
高峰毫不避讳地把自己的想法向俩人交了底,同时强调占据此岛的重要意义,试图征得俩人的同意。
当然,他并没有说这是事先预谋的,也没有提及与高丽曾经生过的海战,只说这个岛是无意中现的,而且是没有归属争议的岛屿,想以此来避开俩人的怀疑。
事实上,高峰并没有一定让俩人同意的想法,他求的只是俩人不反对就行了,因为他知道,宋人实际上对海上岛屿并不感兴趣。
当然,这个不感兴趣或许是因为交通或航海技术的不达造成的,也或许是人们对海洋的认识不够深刻造成的,更有可能的是对海洋及领域的归属没有概念而造成的。
无论怎么说,此时,海洋对人们来说就是一个神秘而极难征服的大领域,人们畏惧它,所以宁愿抛弃它也不愿意去征服它,因而包括一些岛屿在内可能存在的众多好处也视而不见了,展到后面的几个朝代甚至还要进行海禁。
说到宋人,他们在海洋事业的展上还是相当矛盾的。
它的造船业十分达,不光有三个大的造船厂能造出世界领先的一流船只,还拥有一些庞大的作战船队。
其海上商贸也很达,远到大食,近到高丽和日本,许多贸易都围绕着大宋展开,大宋已成为世界的核心。
只是另一方面,大宋对海上利益又看得不够深远,别的不说,就说“流求”这么一个级大岛摆在那里,大宋却没考虑把它划归所有就有些不可思议了。
“流求”是隋朝时对中国第一大岛的称呼,一直延续到明朝才改称为台湾。没错,就是如此庞大的一座岛屿,而且离大6如此之近,上面仅居住少量的土族人,一直以来都没有人考虑把它占为已有,简直是匪夷所思。
台湾都是这种命运,济州岛更不可能有好的待遇,它离大宋更远,关系也更疏松,因而在大宋知之者甚少。
就算是知道它的人,也不会受其吸引,济州远在大宋千里之外,能到达已是不错,谁还敢有所作为?因而,济州才被高丽轻松的划归一个有名无实的郡,实际上是与没有人与它竞争有关。
济州的岛屿面积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对大宋人士来说,根本吸引不了眼球,别说朝廷,就是杨邦乂和仇悆也对它不感兴趣。
对此,高峰无法从国土、疆域的意义上去劝说两人,他只能从海外生意的角度来讲述其中的好处。
作为生意的中转站,其好处自然多多,可是作为天隔一方的岛屿,其他管理与归属的问题才是忠君爱国人士考虑的问题,杨邦乂和仇悆对此自然持不同的意见。
仇悆作为代表讲道:“一个海上岛屿而已,其既不频临大6,又体貌较小,有必要进行大量移民吗?”
这是反对移民的策略。高峰点了点头,又望向杨邦乂,想知道他的想法。
杨邦乂却委婉的多,他问道:“高大人,如果建立一个中转站,我们付出有多少?对我们的益处有多大?二者相较,利益在哪里?”
这话虽然有点赤’裸裸,却也是大实话,其根本点也是高峰要讲的内容,高峰对此自然不会回避。
高峰讲道:“两位大人,你们可能认为一个孤悬海外的岛屿并没有实际意义,可我要说的是,它是福荫子孙的大好事,别的不说,你们可知道,一旦中转站建成,对我们的意义有多大?也许你们没有宏观的概念,但我可告诉你们,中转站的的建立,不会亚于我们县城的年度收入,有甚者还会多的多。”
“有那么大?”杨邦乂和仇悆俩人同时疑问起来。
第441章 大刀阔斧()
有多大还不是我说了算?我让它赚多就赚多,让它赚少就赚少,其中的关键就是看你干什么。Δ Δ
高峰自然知道其中的关键,不过,他并不会说出来,在杨邦乂和仇悆完全归心之前,他不想让他们了解的更多。
于是说道:“做成什么样,就看你投入多少,这就是投资与回报的关系,因而,想赚大钱就得增加投入。”
听到这里,杨邦乂和仇悆大概明白了,高峰这是要开僻第二个县城呢。杨邦乂问道:“大人准备怎么投入?”
高峰笑笑讲道:“此事简单易行,我们只需在岛上就地取材,建出几个作坊来就可以大横财。当然,无论是建设,还是生产,都需要人手,招收劳工上岛才是我们的重中之重。”
不需要多解释,杨邦乂和仇悆自然清楚其中的重要性,不过,仇悆还是问道:“大人准备用多少劳工?”
“一万人。”高峰伸出一个指头说道。
“嘘!”俩人听得倒吸了一口冷气。一万人,这可不是个小数目。
县城实施展之策前,全县也就四五万人,实施展之策后,从各地转移了不少民众来,人口增加了一倍,也不过是十万人,一个岛上居然要抽走一万人,这个缺口从哪里补回来?
看俩人吃惊的模样,高峰自然知道其中的困难,因而,他没有直接说移民,而是称劳工,这种说法起码还能让俩人接受。
更主要的是一万人的需求他也是一种保守的说法,在他认为,最好能移十万人过去,那样一切问题都能得到解决。
只是,一万人都有难度,十万人更是想都不用想,高峰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示意他们不用担心,高峰说道:“之前南方有很多无家可归的难民,我派人安顿了下来,这些人可以抽调去做劳工。”
看来高峰早就胸有成竹了,杨邦乂和仇悆无奈地摇了摇头,他们现,无论如何也跟不上高峰的步伐,更不要说越他了。
杨邦乂讪笑一声,对高峰的提议不置可否,而是玩笑道:“大人做事如此周全,要不是我们清楚大人不会事先知道有这么一座岛屿,还以为你是预先筹划好的呢。”
这句玩笑话让高峰脸色一红,他确实事先知道,也是早就筹划好的,只是没有告诉这俩人罢了。
尴尬地笑笑,高峰讲道:“此事先不通晓朝廷,毕竟朝廷对这种偏远的岛屿不会感兴趣,说多了反倒惹他们烦。我们以船队国外生意的名义去做,不会造成歧义。至于投入嘛?就由县府出人,高家作坊出钱,双方合作,共同受益。”
这个提议无可厚非,俩人倒是能够接受。高峰又就一些细节性的问题与他们探讨了一番后,便各自分开行动。
有了两人的配合,后续就好办了,高峰迅的把工作计划布署了下去,其建设济州岛的方案也大刀阔斧地开展了起来。
缓慢而有序的移民是前期的要任务,这个大家共同努力,反而不显得难办,真正难办的是高峰在岛上建设厂坊的事情。
他第一个要建的是一座造船厂。说是造船厂,还不如说是改造船厂。造船需要大量的材料和工人,还有内在的技术,高峰一时间还不具备这个能力,因而无法单独造出理想中的船只来。
大宋的造船技术和能力可以说是屈一指的,其每年造船数能达上千艘,因而,向大宋造船厂购买船只,然后进行改造远比自己造船要省时省力的多。高峰走的就是这个捷径。
不过,就算是改造,也要懂造船技术,否则定会改的面目全非。改造方案高峰可以拿出来,可具体实施,或实施过程中有需修改时,就需要专业人士来完成了。
对于专业人士,高峰早就做好了准备。他让刘三狗前往南方的明州等地,这些地方是大宋的造船基地,有很多造船匠,高峰就是让刘三狗去私下寻找有经验的老船匠,通过一些特殊的办法将其挖掘而走,从而充实到自己的队伍里。
高峰购买的都是大宋的商船,他要改造成的是军商两用船,这样更符合他的利益需求。另外,对大宋因技术原因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