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早已有了心理准备,当蔬菜一出现,赵念还是惊讶的瞪大了眼睛,那一份不敢相信,也是一份发自内心的服气。高峰真的制造出了神奇。
赵念在河岸边呆立半晌,不知道说什么才好。他认识很多人,有才华的,有权势的,有能力的,有魅力的,却没有一个人能够与高峰的神奇相媲美。
高峰能对出千古绝对,对写出流芳的名词诗句,能讲出引人入胜的故事,能创造出简洁的识字和计算方法,能做出难以想像却实用的商品,还有一些奇葩而可行的商业理论,就是支持一个小餐馆,也成了县城最红火的大酒楼。
这一点点,一件件,赵念在心头过了一遍,他在心中问道:“还有什么他做不到的?”
本以为绞尽脑汁想出的为难他的办法,可以让他丢人又破财,没想到结果却是反过来,高峰不但轻松应对,甚至比他想像得还要出色。
这人简直就不是人,千古历史中就没见过如此人物,他应该是天上的神仙下凡,沦落到了人间,而他正是用那种非凡的能力来改变这一切。
赵念胡思乱想一阵,却突然笑了起来,能与此人结识,也是一种运气,我此生已不憾矣!
只是,就算想明了这些,赵念也不甘心,他对高峰了解的还是太少了,更主要的是与高峰的关系还没有达到想要的程度,他必须回去再行试探,直到把对方的底细摸个清楚。
打定主意,赵念让人直接把蔬菜运走,而他则又回到了明月楼。
……
三月既将结束,一件天大的事突然降临到县城,这件事一来,除了极少数人外,都不敢置信,他们以为听错了。
可是事实就是事实,谁也改变不了,因为当事人已经开始进行交接。
没错,就是朝廷的任命已经下来,高峰顺利地当上了本地知县,成了一县之主。
同步下来的还有谷正的任命,他接张业的转运副使兼发展使。
这种变化令人们浮想联翩,最后集中于一点,那就是要变天了。
第391章 新官之任()
谷正为知县多年,是名亲民的好官,他在任期间,可以说是尽心尽责,虽说没有改变县城的贫困局面,却也赢得了不错的口碑,在他手下绝对没有一个冤案出来,而他对待各方的温和性情,也赢得了各方的拥戴。
只是在这个时候他却要调走了,来了一个很有争议的高峰。
不错,发展之策是高峰提出来的,只是他当初建议发展之策时也不过是嘴上说说,并没有实际办上一件事。
治理一个县,是复杂而又复杂的事情,牵扯到方方面面,一个不小心就会误入歧途,那可不是光靠嘴上说就能管用的。
高峰很年轻,也很有能力,既能提出发展之策,又能赚钱,还能写诗诵词,这些都是优点,可他会管人吗?他会审案吗?他会治县吗?更有可能者,他能把士人拉住吗?当年他可是把全体士人都得罪了。
如果这些都可以忽视,却有一点不能忽视,那就是整个高家都在县城,而且建立了庞大的作坊,高峰会不会以权谋私就是人们最担心的事情了。
人都是自私的,特别面对巨大的利益诱惑,基本上没有谁能够躲避,高峰亦然。高峰以商起家,商人的那种奸滑自利绝对会影响到他的举动,如此之人做一县之首,而且是在家门口,众人已能想像他将何去何从。
抛开这些不说,平和惯了的古人最怕的就是变法改革。王安石变法,结果越变人们的负担越重,最后不了了之,失败就失败吧,还失败的不彻底,好东西没保留下来,坏东西保留了一大堆,也就是说,无论变法成功与否,受苦的还是人民。
细数历史上的变法,就没有几个成功的,更没有多少惠及民众的,因此,变法改革是那些生活安逸的人们最不想看到的一件事。
高峰只是一个毛头小子,他提出来发展之策,看似合理,却没经过真正的验证,谁也不知道可不可行。
谷正在台上还好,他比较温和,做事不激进,因而民众虽然听说了在试行发展之策,却还没有多少切身感受。大家最怕的就是高峰一上台就大刀阔斧地干一场,最后劳民伤财,却无疾而终。
最终大家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高峰以一个年轻的商人,毫无经验,做一县之长,肯定干不好。
……
高峰一直把谷正送到城西好远,才被谷正勒令停身,他只能向谷正挥手告别。
谷正要赶往南京与张业交接,还要在那里熟悉一段时间情况,至于何时回县城指导发展试点,一时半会还说不清楚。
谷元和谷芷欣没有跟过去,教育学社的事情根本不可能离开,而他们在此地生活习惯了,也不想离开。更主要的是高峰在此间,谷芷欣早晚要嫁过来,她不想多奔波,而谷元则需要留下来支持高峰。
高峰还让俩人住在县衙内院里,他则在前院选了间厢房住下。俩人答应下来,却哪里多住,谷元平常在教育学社,谷芷欣在荟萃楼,因而大部分时间都是高峰和荆春在县衙居住。
这些都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他怎么烧起新官上任的三把火。
他知道,他没有多少资质,就是有些威望也与做知县无关,能不能取得民众的认可和支持还需要大量的工作要做。
其次便是县班子的和睦。杨邦乂没有到任,能不能与他尿一个壶里还不敢保证。王节对他来说是老县丞了,这次没有得到提升,心中肯定不满,会不会捣乱还有待观察。还有一帮衙役、捕头和书吏,他们会不会阳奉阴违又是个未知数。
要实施发展之策,若这些存在问题,肯定落实不下去,他必须想出一个招来。
当然,这些都是县内的事情,如果连这些都摆不平,那他也啥都不用做了。
最关键的地方还不在这里,上下级关系,左右县邻的相处都需要进行安排,而最最核心的就是朝廷那一块。
朝廷只说了一个发展试点,并没有明文规定试点什么?也就是说,朝廷还没有放权。
发展试点,说白了就是一种改革,改革就需要动一些原有的制度,否则就是一句空话,可如何动,动到什么程度,就需要双方斗智斗勇了。
你若把一个县城改成资本主义,肯定是不行的,朝廷也不答应,丝毫不动也无法取得成效,如何选择适中点,就是高峰要考虑的问题。
所有的事情在脑中转了一圈,高峰把一件事放在了首位,那就是安扶人心。
民众都好办,大宋朝最大的好处就是民风纯朴,多年的封建统治下,人们习惯了逆来顺受,只要有口吃的,没有人愿意出来惹事。就是一些有势力的家族也不会明面上与官府斗,那是一种找死的做法,没人去犯这种傻。
说一千,道一万,最需要安扶的还是体制内的人,而首当其冲的便是王节。
当天晚间,高峰便请王节来到董家酒楼,同时来的还有两名班头和两名书吏,班头一个叫任霸,一个黄四;书吏一个叫史远,一个叫刘陌,四人也是县城的名吏,掌管着县城的刑狱、述讼、税赋和卷宗文书。
县老爷有请,就算他之前曾是平民,而且受过辖制,几人也不敢不来,那是会被穿小鞋的,况且高峰后来还是发展副使,经常出入县衙,一帮人与他早就熟识。
酒菜上好,几人恭喜了高峰一番,便敞怀痛饮起来。
高峰要的也是这种效果,他没想着让人怕他,却要防着有人阴他,展露真性情才是他最需要的,就算有话直说他也可以接受。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高峰突然冒出了一句:“你们知道为何驷马大车可以跑出千里,而一条蝇上的蚂蚱却只能在原地蹦达吗?”
几人不知高峰何出此言,互视一眼后,史远答道:“因为驷马齐心,朝一个方向努力,所以才跑得远,而蚂蚱跳动方向不同,力量均衡之下,谁也跑不了。”
“这话说的好。”高峰向他称了声赞。
第392章 升迁依据()
高峰又问道:“如果马车前后各有一匹马,马车会如何?”
“自然是停步不前,哪里也去不了。”史远接着答道。
“说的不错。”高峰又赞了一句。
“大人此话何意?”王节终于开口问道。
高峰笑笑没有回答,反而问了一句:“王大人,我想请问,一个县城如果发展好了,在座的各位是受益还是受损?”
“自然受益。”王节毫不犹豫地答道。
“没错。”高峰点头说道,“可以说,县城的发展好坏,与我们每个人都有着莫大的关系,说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一点也不夸张。”
高峰接着又道:“如果把县城建设比作一驾马车,那我们就是拉着车行走的马匹,如果人人齐心,马车自然越走越远,但若有一两匹马反其道而行之,就会使马车缓下来,甚至停滞不前,正如那些蚂蚱,蹦达不了几下。”
听到这里,众人已明白高峰想说什么了,大家都是聪明人,没谁不知其用意,于是纷纷起身表态道:“愿听大人吩咐。”
高峰摆了摆手说道:“不是我吩咐,而是朝廷的安排,希望大家同心协心,共谋发展大局。”
几人齐声应道:“一定,一定。”
高峰的笑脸突然收了起来,说道:“诸位既然有心,那就再好不过。我先在这里透个底,也让大家做到心中有数。”
顿了顿,高峰又道:“之前,任何人做的事情,只要不是杀人放火,罪大恶极的,我一概不追究,但是,从今日开始,再有人犯事,那就不行了,我可要严格执行一些规定,特别是渎职洵私,贪墨受贿之类的,绝不轻饶,希望大家以身垂范,不做出头鸟,更不要知法犯法,以身试法。”
看众人面色有些变化,高峰接着又道:“当然,我也不会光让马儿跑,不给马儿草,我的目的是大家共同裕富,而且我保证在合法的情况下能让大家发财致富,对此,不知大家意下如何?”
这是恩威并用的策略,高峰说了一大通,目的是既让大家怕,又让大家不失去信心,特别是最后一句,听了让人十分振奋,几人都不约而同的答道:“属下愿意。”
高峰终于再次露出了笑脸,说道:“既然诸位愿意,那就回去准备去吧,明日还要办差,可不要喝醉了。对了,我和王大人还有些事要商讨,呆会再走。”
四名班头和书吏离去,高峰给王节倒上一杯酒,只是不等他开口,王节已先声说道:“高大人,你是不是想劝我安心?实际上你小看我了,我还没那么不堪。”
高峰笑笑道:“王大人想差了,我不是来劝你的,而是要告诉你,在当今时期,出名容易出头难,光靠老实做官是不行的。”
王节愕然,问道:“大人此话怎讲?”
高峰讲道:“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我看出王大人是个老实人,为人忠厚,做事踏实,是难得的好官。”
先捧一句,高峰又道:“只是如此还不能成为升迁的依据,我想大人应该比我明白。”
王节听闻点了点头,想说却张了张嘴没有任何下文。高峰说的确实是他的软胁,他还入不了朝廷的眼。
高峰接着道:“有句话说的好,既要当乖宝宝,又要出成绩,这种好事很难实现。”
王节不解地望向高峰,不明其意。
高峰解释道:“乖宝宝守成有余,开拓不足,因而难出成绩,欲想打出一片天地,必须有创新精神,而这个创新精神却不是乖宝宝具备的。”
王节慨然而道:“大人所说在理,只是朝廷制度沿续千年,都已固化合理,实难创新有成,且天下才子万千,有如大人般胸藏大志者又有几人?”
高峰拦住说道:“非也,天下之大,岂可一言概之?每地有每地的不同,每事有每事的异样,若万事都用一个道理框定,那还需如此多的官府干什么?官府干的事就是针对不同的情况,灵机处置,这才有强弱之分。”
王节似有明白,却也有些含糊,只得拱手说道:“还请大人明言。”
高峰笑笑说道:“朝廷在治下实施发展之策,虽是试点,却寄予较大希望。不成,自然大家都没有好处,你我各自混得一生罢了,若成,大人可知将如何?”
“自然是在各地推广。”王节答道。
“没错,王大人,这难道不是一个契机?”高峰含笑问道。
一句话点醒了梦中人,王节终于明白了高峰的心意。
诚如高峰所讲,县城实施发展之策,确实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之事。发展之策实施失败,别说高峰无疾而终,就是本县其他人也会受到牵连,想升迁,门都没有。
但成了呢,那又不同,朝廷势必在全国推广。推广发展之策自然要用到人才,首用的就那批参与试点的人,毕竟他们才是最了解发展之策的,也就是说,只要县城的发展之策成功了,大家都会升迁,而且是一路坦途。
王节又不傻,高峰的话如此直白,他岂能不明白其用意?说白了就是在告诉他,老老实实支持发展之策,益处绝对是无法想像的,若在其中捣蛋,不好意思,啥好处都没有,不但如此,还会落个身败名裂的下场,这也就是那句‘出名容易出头难’的解释。
明白了个中情由,王节起身说道:“属下定当皆尽全力,支持大人,支持发展之策。”
“好,有王大人这句话我就放心了。”高峰高兴地端杯说道:“来,为我们接下来的全力合作干杯。”
高峰确实高兴。打开了王节的心结比压制他更重要,县丞是一个县最为重要的力量,用的好,将事半功倍,他会少操很多心,用不好,他也会焦头烂额,疲于应付。
高峰自然是选择前者,多一个人多一份力量,何况王节的力量可不是一般的力量,有了王节的支持,县城发展这驾马车将会跑的又好又快。
第393章 杨家父子()
新官上任,众人议论了几天,并没有看到高峰什么新奇的表现,议论声终于渐渐小了下来,又过了几天,情况依然,众人期待的大刀阔斧没有出现,终于各自忙各自的去了,没有谁再寻找话由。
众人没看到,不代表高峰不忙碌。
他首先做的一件事是提高官府效率,把那些人浮于事的毛病改掉。
规范好上下班时间,上下班内容,值班值勤顺序,特情处置细节等等,总之一点,他要告诉那些官吏,官府不是享乐的官僚机构,而是为民办事,为朝廷办差的衙门,敢于在中间混水摸鱼的,一律清除出队伍。
因而,衙门里重新做了调整,分工更加细致,职责更加明确,甚至各部位还挂牌上岗,室内张贴了岗位职责表和相关责任人,让人一眼就能看出谁负责什么,那些来衙门办事的人也容易找到地方。
其次,他组织书吏开始编纂行业规范,各行各业都进行明确,能按宋律执行的,按宋律执行,不能执行的,也罗列出来,就是没有先例的,也要按他的想法进行制定。
几经易稿,初步的行业规范成行,高峰却把它收了起来,还不到发布的时候,不能让它面世。
这都是县府内部的事情,在同一时间,高峰还上了一道折子,把一至三年的建设和发展想法全写了进去,并做了预期。
要搞试点,朝廷不放权肯定是不行的,管理权争议不大,他也没想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