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扬终于感觉到,上当了。
只是众目所望,他也不能落了这个势,就算脸憋得通红,吴扬还是一仰首,把余下的半碗倒入肚中。
“咳、咳,好酒。”
咬着老二说硬话,吴扬毫不示弱,大有豪气冲天的驾式。
“既然吴英雄好酒量,那就再来一碗。”高峰故作惊讶,急声吩咐。
“别,别,高大哥,姐夫,等小弟吃口菜再喝。”吴扬口气软了下来,连声制止,就是称呼也变了。
一碗有半斤,再来一碗还不喝趴下,他虽然有豪气,但不是傻子,跑了一天路,总得垫垫肚子吧。
姐夫!
高峰笑吟吟地望了风小默一眼,心中大赞,这小子上道,那就饶了你吧。
换上小杯,吴扬再不敢张狂,安份的吃喝起来。
一时间大家觥筹交错,喝得不亦乐乎,而相互间也熟识起来。
酒过三巡,高峰出言问道:“不知吴兄之志在哪里?”
吴玠放下酒杯,坦言说道:“当金戈铁马,纵横天下。”
其志果然不小,高峰颔首说道:“兄怀志远,离实现抱负不远矣!”
吴玠奇道:“高兄莫非已洞察天下大势?”
高峰摆手道:“非我洞察,当今天下大势已定,虽有变数,却万变不离其宗,我想吴兄早已心中有数。”
吴玠更为惊奇,他一直研究大宋事态,最近方得出一些结论,不料高峰居然也能看透,而且还能深悟自己的想法,这让他一时难以接受。
“愿闻高兄之高见。”
看吴玠真诚,高峰也有心收服于他,说道:“大宋毗邻数十国,真正有威慑的还在北方,这与大宋之都地理位置相关。”
这一点,不仅高峰知道,就是在座的各位也都知道。
汴梁,可以说是历朝来最无险可守的都城,主要原因便是燕云十六州不在手中。
燕云十六州可不仅仅是一些国土那么简单,它那里有燕山山脉、阴山山脉、太行山脉、长城、滦河,以及各个隘口,正是抵御北方游牧骑兵的最大屏障,没有了这个,往南就是华北大平原,骑兵两天就能达到黄河沿岸,过了黄河就是汴梁,也就是大宋的心脏。
这样的地理位置可以说是古今少有,为何?因为你完全把自己的门户向以机动为主战术的北方敞开了。
所以,中原和北方民族谁占据了燕云地带谁就占据了先天优势。
这种地地理上的优势靠什么来弥补?对大宋来说,只能靠大量驻军,所以说大宋的百万兵力看似很多,其实不然,大都驻扎在北方防御去了。
第352章 先算算帐()
大宋不仅斥重兵,还斥巨资用来巩固北方的边防,所以说,看似大宋家底不菲,实则并不宽裕,因为冗兵(当然,另一个是冗官。)使其耗费了大量的开支。
高峰继续说道:“澶渊之盟后,辽国陷入了储君之争,随后国内动荡,加上崇尚汉文化,因而其对大宋已没有了威慑,虽然边境常有一些冲突发生,但并不是主流。”
“然而,这就代表北方平静了吗?答案是否定的。为何?因为北方是多民族的融合体,一不小心就会有哪一个部落跳出来,而这个跳出来的部落却是极为霸道而有活力的,因而说北方始终充满着变数。”
“北方游牧为主,骑兵就是最大的优势,大宋相对来说在态势上永远处于劣势,没有地形之利,若再没有好的战法,大宋只能被动防御,这就是万变不离其宗的道理。”
吴玠深有感触,叹服道:“是呀,北方之所以一时安定,不是因为大宋强大,而是因为它国无力,一旦新国崛起,大宋危矣!”
他不得不叹服,这些是他想了许久才得出的结论,没想到高峰一语就道破了,这个比自己还年轻的人不简单呀!
“若北方来侵,吴兄可有制其之法?”高峰借着话题问了下去。
吴玠不假思考地说道:“料敌先机,视情而变,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这话说的好听,实际上还是被动防御的一招,而这也符合吴玠的战术特点。
看高峰笑而不答,吴玠不由得问道:“难道高兄还有更好的策略?”
高峰转口说道:“此事尚远,说来毫无意义,有空与吴兄再聊。”
此语看似转移话题,听在吴玠耳中,却是有了主意,他默然颔首,倒准备有空与高峰好好交流一番。
一场酒喝得爽快,因而醉倒了几人,特别是小吴扬,有了第一碗的打底,再加上他也算主角,相敬之后很快就醉倒在地。
高峰没有多喝,却也有几分酒意,散场后安排好众人休息,他冲进了风小默的房内。
多日不见,备感思念,回来后也一直没有时间说私话,现在总算呆到机会了。
“小默,你瘦了,是不是没有吃好?”高峰关心的问道。
“哪有呀。”风小默扭捏了一下,脸红红的说着,心里却充满了甜蜜。
“那就是没休息好!”高峰已拉住风小默的手,凝视着她的眼睛,说道。
“没有的事。”感受到高峰的火热,风小默几乎羞涩低下头去。
高峰心神一荡,情不自禁的把风小默拉往怀中,问道:“那你告诉我,这些天有没有想我?”
伏在高峰怀中,风小默眼帘微闭,吐气如兰,却倔强地说道:“谁想你个花心大萝卜。”
“好呀,敢不想我,看我不家法伺候。”说完,高峰便意图不轨。
“不要。”风小默挣扎着脱身而去,脸色羞红的说道,“现在不行。”
“嘿嘿。”高峰嘻皮笑脸地说道:“那我们先算算帐再说。”
“帐?”风小默一头雾水,等看到高峰伸过来的嘴唇,瞬间明白了,她娇笑着再次躲开说道:“好呀你个登徒子,还敢跟本姑娘算帐,我来问你,那个刘三娘是怎么回事?”
高峰本有的一些酒意,被这句话问得瞬息不见,他无奈在答道:“不是给你说清楚了吗?”
“说清楚了?”风小默不依不饶地道:“说清楚了她还用那种眼神看你?我敢保证,整个宴席她的心思都在你身上。”
冤枉呀!高峰内心呐喊,我可是什么都没做。
你也真是奇怪,别人把心思放在我身上,你却把心思放在别人身上,想来都觉得可气。
高峰笑笑道:“这正说明本人的魅力所在,不过,我们确实什么都没有。”
厚脸皮,到处沾花惹草还有道理了,风小默白了他一眼道:“有没有我不管,反正你得把这件事处理好,我可不想留个尾巴。”
又是我,我总不能去说你别喜欢我吧。高峰的头都大了,他的感情世界一片糟糕,却没有一点头绪,哎,人有魅力了就是多了这点麻烦。
“好,好,好,我来处理还不行吗?不过,这得需要你的配合。”高峰狡猾地说道。
“怎么配合?”风小默疑问起来。
“你只需每天陪在我身边就行了。”
有风小默每天陪着自己,依刘三娘的聪明,自然会知难而退,根本就不需要去做任何工作。
这个要求倒是不高,风小默爽快地同意。
高峰却又恬着脸道:“那现在是不是该算算我们之间的帐了?”
说完他又凑了上去。
“想得美!”风小默再次躲开,娇笑道:“本姑娘今天心情不爽,你另请高明吧。”
哎,本想趁着酒意讨点债回来,却还是无法得逞,看来自己想失’身的打算也遥遥无期了。
另请高明?难道她是想让自己……
“我去找刘三娘。”
“你敢!”
小辣椒,还是那么霸道,高峰嘿笑一声,转身离去。
他自然不敢去找刘三娘,躲还躲不及呢,还去招惹,岂不是引火烧身?
高峰径直回到了房内。不料,他没去找刘三娘,刘三娘却找上门来。
她怎么这个时候找来了,来得也太不是时候了吧。
高峰想着却热情地招呼道:“三娘,有事找我?快请坐。”
刘三娘幽怨地望了他一眼道:“高大哥,我是来向你辞行的。”
辞行?辞什么行?她不会有什么顾虑吧?
高峰不明所以,问道:“三娘要回去了?”
“是的,高大哥。”刘三娘说道:“年节将近,我想大哥马上就要回家过年去了,留在此地也没有什么意思,还不如回家。”
这倒是个理,高峰早已计划收工,要不是为了等风小默,他早就回家了。
想了想,高峰点头道:“我两天后也要往回赶,三娘就先回去吧,年后我会不定期过来,这里和刘家的事还需要三娘多费心。”
刘三娘苦笑一声,似埋怨地说道:“我还以为你会挽留我两天呢?”
嗯?这次高峰懵了。
第353章 通济河渠()
对高峰来讲,刘三娘确实是个奇异的女子,但再奇异,他也不敢在感情上招惹。
他最想的就是刘三娘给他当个军师、参谋什么的,只是刘三娘暂时还没有这种想法,因而俩人的关系还仅仅是生意上的合作伙伴,当然,这个伙伴关系是值得信任的。
刘三娘之所以提出离开,应该与风小默的到来有关。自己与风小默的关系其尽收其眼底,作为聪明的女子,面对这种事情自然知道该怎么做,而暂时避开则是最好的选择。
对刘三娘的埋怨,高峰无言以对,他也不敢对,他只能任由她默默的回去。
第二日一早送走刘三娘,高峰便安排撤走的事项。
工地上外请的人要结算帐目,也好让大家有钱回家过个好年。
对留守人员做了一些安排,韩强和丁宝带领原云龙山的人马驻留当地看管,何、樊两位庄主帮衬,莫大叔、项充和吴家兄弟则随自己一起去县城过节。
凌雷无家可归,高峰约他一同去县城,却被婉拒了,他现在一门心思都在火药的研究上,加上高峰又为他提供了烟花的原理和配方,他哪还会考虑过年之事,因而决定留在此地。
三位炼铁的师傅也不想回去,高峰已派人接他们的家人过来,他们阖家团圆,根本没心思乱跑。
不过,高峰还是给他们布署了一个年后的任务,那就是想办法烧焦炭。
古人都是用木材烧焦炭,那很容易,但随着木材的减少,高峰决定用煤来烧,这个工艺就有点复杂了。
好在高峰有这个技术,他只要把方法和效果告诉他们就行了,只要他们不断试验,定能烧制成功。
之所以烧焦炭是因为其作用很大,它不光能产生更大的热量来炼钢,更重要的是它不含硫,对钢铁的品质是一个巨大的提升。
炼钢可以说是高峰最为上心的一块,若能炼出合金钢材来,他可以做的事情将成几何倍的增加。
除了安排烧焦炭的任务,高峰还给何青安排了一个任务。
何青是何家庄人,在那场比试中表现突出,因而被高峰看中。
高峰给他安排的任务就是年后带十几个人奔赴全国各地去。
干什么呢?去寻找矿石。
古人对矿产开采的不多,因而很多矿石还不知道用途,但这些矿石中含有各种重要的矿物质,对以后的发展具有重大作用。
高峰既要建化学实验室,又要炼制合金,对矿石的需求量可以说是巨大的。
当然,这个量不是指数量,而是指品种,高峰就是让他们到各地寻找各类矿石,标明产地、位置,带回来就行了,等他腾出手来再进行化试验,从而选出有用之物。对于有用的,他自然会派人前去采购。
两天后,一切安排妥当,高峰便带领一帮人上路了。
让老孙头等人先走一步,高峰却带着风小默、莫大叔、项充、吴家兄弟掉头西行。
芒砀山在永城的东北角,县城位西南向,高峰一路向西则是奔着一个重要的河渠去的。
没错,是通济渠,这是隋炀帝杨广迁都洛阳后修建的一条大运河,也是最重要的一段运河。
它北起荥阳的黄河口,沿汴河至开封汴梁,在此地与汴河分流。汴河在北,由开封东行至徐州再南下入淮河。而通济渠则过应天府,南下经永城、宿州、泗县入淮,全长一千多里。
通济渠可以说是隋、唐、宋时期连接东西南北的一条最为重要的河道,它以汴梁为中心,四通八达。向南,经淮河与山阳渎、江南运河连接,可直达杭州。向北,过黄河,接永济渠,经大名府,直达涿州。向西可达西都洛阳。向东沿黄河直入大海。
因而,虽说开封汴梁的地理位置在军事上不怎么样,但它却是“八方辐辏,四面云集”的大都城,主要原因便是其重要的漕运中纽地位,而臭名卓著的花石纲就通过此水道运抵东京。
通济渠引黄、淮之水,这两条河流多泥沙,因而河渠经常堵塞,在宋神宗元丰年间曾进行过一次大范围的清淤疏河工作,这是最近的一次大范围清淤工作,相距不过三十来年。
相对来说,从南到北,整个运河也就通济渠段深受朝廷重视,这是连接东京与江南的大动脉,也是朝廷漕运的主动脉,因而朝廷在这条河渠上投入了大量的人才和财力进行维护。
高峰选择芒砀山为基地,看中的也是这条运河,有山有水,既便于隐藏,又便于运输,就是再多的商品、货物也能通达南北。
当然,西南方还是费点劲,这也是他决定发展马帮的原因。
通济渠离芒砀山不远,也就十多里路,高峰几人快马扬鞭不到半个时辰就能到达,他决定对这条河渠考查一遍。
临近河渠,一条长带出现在远方,就算此地不是码头,河中舟楫也是一片繁忙景像。
渐行渐近,只见那舳舻相继、络绎不绝,有公家运漕,有私行商旅,来来往往,各奔南北,彰显出此河的重要作用。
站在河岸上,高峰不由得感叹,李广修建大运河,虽参杂一些私心,却也为后世做下了巨大功勋,若没有这条运河,南北交通还不知道要费多大力气。
“能不能在这里建个小型码头?”高峰问道。
县城也有码头,不过相距较远,相对来说这里是最近的一个位置,高峰想建个属于自己的码头。
莫大叔上前一步说道:“难度有点大,整个河渠都由官方统管,建码头需要官府首肯,在这半道上建一个码头官府不一定允许,其实对我们来讲并不需要建码头。”
“为何?”高峰问道。
“沿河向上,两里外有个石渠镇,那里就有个不大的码头,我们往来货物可以从那里进出。”莫大叔答道。
多走两里不算问题,若可行倒是个不错的选择。
高峰点了点头,说道:“走,我们去那边看看。”
第354章 小镇惩恶()
石渠镇只是一个小村,村上不足百户,因其座落在通济渠侧,因而显得十分重要。
一个小村,高峰并没有太在意,他到此间是想看看在码头能否建一个仓库,若是有个仓库,他转运什么的就方便多了。
沿河北上,很快就看到一个村落,码头就在村落前面。
先到码头。
此处河面较宽,倒是适合停船,只是码头不大,也就够一、两艘船停靠,不过这对高峰来说已经足够了,他还未敢想搞太大的船队。
比较理想的是在码头对过有一大块空地,这里地势较高,一眼就能看出是清理河道时挖掘出的淤泥堆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