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席卷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席卷天下- 第6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八大军区以及管辖范围:邺都军区又称中央军区:邺都、冀州、并州、青州、司州。

    辽南军区又称北方军区:幽州、草原州、东北州、辰州。

    许昌军区又称中原军区:衮州、豫州、徐州、江北扬州。

    建业军区又称江南军区:荆州、江南扬州。

    成都军区又称蜀中军区:益州、氐州东部、南蛮州。

    西凉军区又称西北军区:凉州、雍州、羌州。

    花式军区又称东南军区:印州、交州。

    富楼沙军区又称中西军区:贵霜州、氐藏高原。

    各军区骑兵五万,步兵十五万,后勤部队累计军团兵力三十万。这些皆是军区甲级军团,各州军分区乙级守备兵力三五万不等。

    调令,赵云为帝国元帅兼邺都军区大将,张辽为辽南军区大将、徐晃为许昌军区大将、张郃建业军区大将、黄忠为蜀中军区大将、马超为西凉军区大将、庞德花式军区大将、高顺为富楼沙军区大将。

    另,魏延、王双、李典、乐进、张燕、高览、陈到、文聘、周仓、臧霸等人。皆为各州军分区守备将军。

    另,甘宁、太史慈、蔡瑁、吕蒙、徐盛、蒋钦等人,皆为帝国水军将领。

    朝廷六部维持不变,军机处军师:徐庶、荀彧、贾诩、荀攸、庞统、郭嘉、沮授、田丰、程昱。

    又任职兵部尚书徐庶、吏部尚书荀彧、户部尚书荀攸、礼部尚书郭嘉、刑部尚书庞统、工部沮授、都察院左都御史田丰、通政司通政使贾诩、大理寺卿程昱。

    鲁肃、法正、诸葛瑾、糜竺、陈登等人,各州封疆大吏。

    王朗、蒯越、郭淮、傅巽、王粲、陈琳、张既、杨修,辛评、满宠、刘晔等人,皆为六部要员。

    州刺史总督政务,布政使掌民生,提刑官掌刑罚。军政分离。分工明确,直属清晰。

    几乎花费了一个上午的时间,朝廷安置完新的任命。

    次日。

    弘武大帝秦峰,率领文武百官。来到邺都英雄烈士陵园,祭拜在统一过程中,历次战斗中阵亡的秦军将士。

    帝国百姓也是自发的组织了起来。追随弘武大帝,祭奠为国尽忠的亲人。幸福的生活得来不易。辉煌的胜利中牺牲也是难免的。百姓悲伤,但他们清楚的知道。正是这些烈士为国捐躯,才有了国家的一统和安宁的生活。

    陵园山上的英雄纪念堂前,帝国的旗帜高高飘扬,香火袅袅之中,为帝国捐躯的烈士,将会世代被后人供奉。

    弘武大帝秦峰,依然褪去龙袍,穿上全副披挂。金色的身影,在阳光下庄重而立。四周,是帝国的勇士,更远的地方,是帝国的子民。

    秦峰大声念着祭文,他的目光变得深邃,脑海中浮现出历次战争中,大秦将士为国家为百姓与敌人浴血冲杀的英姿。

    “问世间何为不朽,大秦英烈之魂永立苍穹!”

    秦峰的祭文念罢,秦军活着的勇士,手中的兵刃高举,泛着耀眼的寒芒,一起高呼,“大秦不朽,永立苍穹!”

    “大秦不朽,永立苍穹!”

    “大秦不朽,永立苍穹!”这呼声很快传与四野,这呼声很快传遍天下。

    弘武大帝在乱世之中打下了天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而他并没有像之前的帝王一样,扶植起率土之滨的新一代大秦贵族统治者。他结合后世施政经验。将土地分给了百姓。

    贵族少一些,百姓富一些。这对帝王的统治不会带来任何的影响,反而因此水涨船高。

    有秦氏特色的君主制。这是后世对当时的评价。而弘武大帝秦峰,他的威望,也是任何君主制下的帝王无法企及的。人心的凝聚,让他能够无所畏惧,更加大刀阔斧的改革。

    忆苦后思甜。

    祭奠了大秦的烈士之后,大秦上下陷入到了统一盛世的欢庆海洋之中。

    弘武七年的最后一天,大秦帝国迎来了最盛大、隆重的庆典,统一大典。

    这一天,天气格外明媚又温暖。太阳公公早早就起床,笑眯眯的照耀着古老东方的大地。这片广阔无垠的土地上,上千的城市,四千万帝国子民,在帝国旗帜红色的海域当中,开始了大规模的庆典活动。

    而繁华的邺都,则是庆典的中心。

    天坛。

    百万百姓来到了这里,汉族、氐族、羌族、南蛮、晨族、草原诸民族、以及印州人、贵霜人,他们分成了好几块。却是又团结在帝国的旗帜下。

    各民族团结在大秦的旗帜下,昭示着大秦弘武王朝,盛世的开始。

    天坛四周的乐师团,奏着庄重的音乐。一直没有停下。而邺都城内,这时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人山人海,彩旗招展。

    日上三竿的时候。太阳公公更加高兴起来,在这岁末隆冬。竟然是散发出了春天的温暖。

    从天坛到邺都,十几里的官道两侧。站满了手持战戈的甲士,雄赳赳气昂昂。

    百姓的锣鼓声中,秦峰起驾,在百官的拥簇下,万民的朝拜中,出城前往邺都。华盖、旌旗,全副的天子仪仗,明晃晃反而是照亮了天,十余里连绵不绝。

    天子车架所经之处,甲士持戈单膝跪地。

    百姓纳头便拜,万岁的呼声不断。弘武大帝值得他们如此,是因为弘武大帝的出现,为天下带来的新气象,百姓从此终于过上安宁幸福的生活。

    而弘武大帝并没有坐在龙辇内,他就站在龙辇前的平台上,挥手呼应着帝国的子民。而他的脑海中,无数得记忆划过。多少年励精图治,多少次生死一线,终于,迎来了这一天。

    当秦峰登上天坛,四周顿时安静下来。

    天坛四周是诸神的牌位,祭祀的器物,数不胜数。

    弘武大帝开始大声念起祭天文,虽然他曾经是无神论者,但此刻,他的确真心感激老天爷,给了他自己一次机会。他也终于是把握住了机会,一个统一的华夏就在他的面前。他发誓,他会用尽一切力量,只为能够为国家为民族做一些事情。让华夏民族的华夏,不再经历那些苦难。

    秦峰扔掉了祭文,转身面对天坛外的万民。其中,许多穿着民族特色衣服的少数民族,很快映入到了他的眼帘。

    虽然历经千难万险,数次九死一生。所付出的的一切,到底是为了什么?

    为了荣华富贵?

    为了万人之上?

    为了成为帝王?

    当秦峰真的走到这一天的时候,他才终于能够明白,那些伟大领袖们的想法。一切,只为了能够看到华夏民族团结在一起,并繁荣昌盛,那么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阳光照耀在秦峰的身上,明黄的龙袍因此闪耀。历史的这一刻,他成为了伟大古老东方的引领者,他会用自己的臂膀,肩负起他必然要肩负起的一切。

    秦峰高高举起了他的真武太极枪,那金色的光华,在枪身上流转。

    百姓震天的欢呼声,扑面而来。响彻大地,传与四方。

    而秦军勇士同样高举起了手中的兵刃,那泛着寒芒的刀枪,呼应着帝国的皇帝。他们会在帝国皇帝的带领下,用手中的武器,守护住家园,守护住这片东方古老的土地。在历史的某一刻,他们会追随着金色的光芒,笼罩世界。

    帝国上下陷入到喜庆的海洋之中,帝国的文人,歌者,用手中的笔墨和歌声,传颂着弘武大帝统一天下的丰功伟绩。二十三个州,几十个民族,从此以后,皆是大秦、华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公元212年,弘武七年末,弘武大帝统一了全国,华夏即将迎来一个崭新的时代,属于弘武大帝的时代。(我的小说《三国之席卷天下》将在官方微信平台上有更多新鲜内容哦,同时还有100%抽奖大礼送给大家!现在就开启微信,点击右上方“+”号“添加朋友”,搜索公众号“qdread”并关注,速度抓紧啦!)(未完待续……)

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东弘武西有一只耳

    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qdread”并加关注,给《三国之席卷天下》更多支持!

    弘武八年,六月。

    弘武大帝每天白天上朝,励精图治。晚上就上别的地方,也是励精图治。白天黑夜不停,忙的是不亦乐乎。

    精气神不好使的时候,就召保命符华佗和张仲景来体检。大补汤喝着,大补丸吃着,身体那真是顶呱呱。

    经过伟大的弘武大帝没日没夜的操劳,半年的时间,大秦二十三州巩固,八大军区正式运转起来。而紫禁城内宫,也得到了“巩固”,一片莺声笑语。

    话说前二个月的时候,弘武大帝赐婚,册立大将军赵云的女儿赵玉儿为太子妃。又在皇后蔡琰对太子习武极其满意,习文“极其”不满的情况下,加封军机处首辅军师,兵部尚书,一等镇国侯徐庶为太子太傅。

    如此,大将军赵云、首辅徐庶皆是太子太傅。这一下百官看出了门道,借着太子大婚,进出东宫的大臣络绎不绝。

    又有老二秦飞到老六秦环五位皇子成人礼、长公主秦月到六公主秦雅笄礼,并在弘武大帝一手操办的相亲大会上,先后找到了意中人。

    作为一个父亲,自己的儿女手心手背都是肉。作为君王,秦峰也不能对名臣良将的儿女顾此失彼。于是,干脆组织了一场集体婚礼,一时间全国上下又陷入到了喜庆之中。

    弘武大帝在皇子这边是公公。在公主这边是岳丈。由于密集完婚,儿媳妇、女婿谁是谁的。一时间竟然出了好几回错,这令众位皇妃十分不满。

    “这眼神咋也不好使了呢?晚上的时候。看的挺准呀!”秦峰总是这样说道。

    反正这半年来,家务,政务,一件件来,好消息不断。

    随着天下太平,海军部扩展,东南诸岛划入大秦疆域,因此东南原始人保护区也建立了起来,许多江东人都已经去看过原始人孙权了。

    虽然事物繁重。但都是好事,弘武皇帝辛苦并快乐着。

    期间,许多次,有臣子提出,应该将成年的皇子,分封到各地。最好封到印州、贵霜州、交州,以便皇室能够掌控庞大的国土。

    于是乎,弘武大帝就想起了真。成吉思汗,还有洪武皇帝朱元璋来。

    就此秦峰大摇其头。想了想还是算了。毕竟自己活着的时候还好说,自己死了后,若是冒出来个“朱棣”还好说,冒出来个“宁王”“八王”啥的实在恶心。虽然秦峰不待见清朝的后期。但清朝前期中期,皇室对传承和地方控制那可真是一等一的。

    在对待成年皇子的问题上,开国皇帝秦峰也就作出了“祖训”。不搞分封出去那一套。

    并且秦峰特别强调,功臣们都没有封地。皇子又什么功劳有封地?

    皇子成年后,就在京城赐宅子。就去各部打理政务,干得好有奖赏。干得不好或是干不了,也无所谓。大秦皇家商会有干股,这些干股不能买卖,只有每年的分红。只要不自己败光了,一年年的荣华富贵无忧。

    说到大秦皇家商会,那真是后世所有国企的集合体。只是征服军队的采购,一年就是上千万贯的利润,加上民间的交易,再翻两番不成问题。所以弘武皇帝从来不会私用国库的钱,反而每一年都从内库向国库拨钱。

    国库有了钱,秦峰做的第一件大事情,就是修路。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嘛。城与城之间,都要青石大道。一来有助于货物运输,二来也有助于军事力量的快速调动。古代没有飞机火车,国家疆域大了,军事力量的快速调动最重要。

    这修路方面,后世里做得最好的就属罗马帝国了。罗马帝国打到那里,这路就修到那里。罗马帝国能够掌控广大的土地,这路起到了最重要的作用。

    说到修路,秦峰不免又想到后世知名的大运河。

    其实这大运河,春秋的时候就开始修了。

    当时统治长江下游一带是吴国,君主叫夫差。话说吴国攻克楚国、越国之后,挡在他面前的只有齐国。夫差为了北伐齐国,争夺中原霸主地位,他就调集民夫开挖自今扬州向东北,经射阳湖到淮安入淮河的运河。

    因途经邗城,故得名“邗沟”,全长170公里,把长江水引入淮河,连同了两大水系,成为大运河最早修建的一段,运河就是为水上运输而生的。至战国时代又先后开凿了大沟和鸿沟,从而把江、淮、河、济四大水系沟通起来。进而完成了江南水系与中原水系的全面接轨,而到了隋朝,又开始挖了,这一次更是了不得,西北长安和北方的北平,一下子就完成了水系的沟通。

    从隋朝开始,北方、中原、南方,乃至于西北,都开始了漕运。后来唐朝的盛世,却是隋炀帝大运河的功劳更多一些。

    “挖河?不不不……。”

    所有的军师全都大摇其头,虽然在秦峰描述的未来下他们心动不已,但还是不同意。

    荀彧是主抓内政的军师,拜道:“皇上,若是开始挖了,花光了国库,恐怕也不够。”

    徐庶又道:“或者是不修路了……。”

    到底是先修路?还是开凿大运河?

    由于大秦帝国的西部延伸到了中亚,而北部都快到北极圈了。秦峰最后,还是认为应该先修通达中亚和北极圈附近的道路。这样一来,帝国的骑兵就可以快速到达边疆,才能够保障国土边境的安全。

    安全了,再挖内地的大运河。

    “先让内地的人富裕起来,带动贵霜、印州、草原等四周的发展……。”弘武大帝做出了指示。

    于是。大秦帝国开始将大批的财政,投入到修路的工程项目之中。修路可是一项系统的建筑工程。涵盖许多行业,就此。大秦的工商业迎来了高速发展。城镇的就业率得到了保证,而乡村的农民也从过境的道路上得到了实惠。

    同时,弘武大帝秦峰又诏令情报卫、黑衣卫。提出了几点要求:第一,朝廷下发的修路资金,谁敢挪用或者贪污,就收拾谁。

    第二:民工的待遇必须得到保证。

    第三:顺势开始统一后的第一次反腐倡廉运动,严厉打击贪官污吏,保证官员队伍的清廉。当然,在统一之后。朝廷亦是再次提高了官员的福利待遇,也是对后世高薪养廉的借鉴。

    弘武八年开始,大秦帝国内政上侧重于道路建设,从而以路带动四周城市的发展建设。军事上,巩固全国的八大军区,各州守备兵必须要屯田,尤其是边境军分区。

    大秦帝国全国范围内大修路,带动的工商。大量的民工修路,四周百姓的余粮也就能够卖出去。因此。大秦帝国工农商,进入到了发展的快车道,民间财富不断累积。百姓富裕那就跟权贵富裕不同了,百姓真正富裕了。帝国自然也就真正富裕了。

    日子一天比一天好,经历数百年士族苦难的百姓,自然知道这一切是谁带来的。家家都供奉弘武大帝的长生牌位。谁家若是没有挂,那真就是四邻八村臭大街了。

    因此。后世学家一致认为,没有任何一位君王的统治力。能够与当时的弘武大帝相比。

    东方,弘武大帝用枪杆子打出了天下,并用仁德和后世的理念,发展着古老华夏的东方大地。他打下了偌大的领土,让华夏提前千多年,所有地方都成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且还得到了拓展,因此无愧于弘武的“武”字。

    另一方面,西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