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世界大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们的世界大战- 第8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可是现在,坦克的出现,让战壕和步兵组成的防线开始过时,胜利的天平又开始向着拥有更高机动性和火力的进攻方倾斜。防线变得不再那么可靠,有关未来战争的课题研究,差不多在辽东战场上的胜负尘埃落定的同时重新展开。

    而作为这场战争的主角,最主要的参与者,王珏当然也有他自己最直观最清晰的感受。这种感受比起那些看资料还有道听途说的人要准确的多,也让王珏对这场战争对未来战争体系的影响,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只要携带更多的燃油,装甲部队就可以从远离主战场,或者说远离真正战役目标的非敌方主要防御地带实施突破。只要速度够快,这支装甲部队就可以从防御薄弱地区迂回到主战场上,出其不意的击垮对手。”王珏用满是油渍的手指头在嘴里舔了舔,然后捡起了旁边放着的笔来,在纸上写下了这么一段话。

    然后他拿起纸来又看了一遍,还算满意的点了点头,然后继续在第二张纸上写下了新的一段话来:“装甲部队要有合适的掩护,伴随作战的部队必须保持与坦克一致的行军速度。”

    写完了这一段话之后,他若有所思的停下了笔,呆滞半晌之后又在刚才写的这段话后面,加上了一句:“这样的部队作为拳头使用,达不到标准的,就算作后备力量……”

    当他写到这里的时候又停顿住了,似乎很是纠结,最终他还是提起笔来,在后面加上的这段话的下面,划了一个横线,写下了“待定”这两个字。

    火车依旧丝毫没有停歇的向前驰骋着,车厢在铁轨上因为速度略微的摇晃。王珏拿着手里的笔,回忆着自己对这场堪称未来战争投影的辽东之战的每一个细节。他时不时在纸张上写下一些自己认为重要的感悟,又时不时划掉一些。

    这是他的习惯,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有这么一个归纳总结所有事情的习惯。只不过有些事情简单一些,他在脑海里就归纳总结完了,而有些事情非常复杂,他只能依靠笔记来一点点排除掉不重要的边角,留下最精华的部分。

    “依靠自行火炮……还有装甲运兵车来配合坦克行动……未来装甲师不能仅仅依靠坦克作战,还要依靠大量的精锐步兵伴随掩护,还要依靠自行火炮来提供炮火支援……”他苦恼的在这些话语中徘徊,脑海里在权衡这样的一支部队究竟要耗费多少油料和弹药,然后虚拟对比现有的部队,权衡这样做究竟值不值得。

    谁都知道坦克还有其他车辆组成的装甲部队威力非凡,可为什么时至今日各国依旧没有一个将自己的部队全部变成装甲师呢?首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消费比——总要有一些不重要的防区或者后方,不需要装甲部队去驻守看护,不是么?

    “究竟用什么好呢?”作为辽东战场上的主官,王珏自然知道地面伴随坦克作战的特种车辆,一方面占据着宝贵的坦克底盘产能,一方面也因为混乱和分散,无法有效的为真正处于正面交战区域内的坦克部队提供火力支援。等他们到达的时候,战斗往往已经结束,不必要的损失也已经发生了。

    “支援的部队一定要快……及时才是支援最重要的一个指标。”王珏在纸上写下了他的想法,虽然没有想到相应的手段,可是他知道自己的装甲部队需要什么:“速度,准确……究竟什么样的武器,可以达到这样的设计要求呢?”

    放下了那支已经被他油乎乎的手指头捏得满是油渍的笔,王珏将自己的目光投向了窗外。那条如同巨龙一样蜿蜒在群山之中,代表着古老中华文明的一种精神的城墙映入了他的眼帘,看到了这条世界上最长的古老城墙,王珏打了一个哈欠——京师已经就在前方不远的地方了。

222祈祷着的男人() 
陈昭明站在工厂的生产车间里的时候,突然感觉到自己后背阴冷万分,突然鼻子一痒,打了一个大大的喷嚏。他揉了揉自己的鼻子,然后抱怨了一句谁又骂他了,就继续在看那辆在他眼里,比美人的s曲线还要美丽万分的新型车体。

    不得不佩服大明帝国,或者说中国人的智慧。他们在军方提出要求之后短短的一个月内,就拿出了一个不错的2号坦克车体的设计方案来。虽然大量采用了成熟的技术,这个车体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先进,可是却也算是走了捷径,用最短的时间完成了军方的设计要求。

    2号坦克的底盘最大的改进其实只有两点,第一就是根据军方的实际需求,增加了坦克底盘的容量和体积;而第二点就是替换了被人诟病最多的1号坦克悬挂系统,更换成了重新设计成的一种新式悬挂。

    第一个设计其实没有什么太大的难度,毕竟一个方方正正的车体,对于大明帝国的设计师们来说,是一个毫无难度的课题。因为采用了一种新式悬挂,所以坦克底盘内是一个非常规整的长方形空间,如果连这个也设计不好的话,那他们也没脸面活在这个世界上了。

    新式悬挂采用的是全新的设计,负重轮两两一组捆绑在一起,使用外置的弹簧减震——这种设计大大的简化了车体设计,因为所有的减震装置,都位于车体外侧。而这种悬挂系统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相对于1号坦克使用的拖拉机悬挂而言,可靠性提升了好几个档次。

    更大的车体可以携带更多的汽油和弹药,坦克部队的作战能力将会被进一步的加强。更大的车体也能够装备更大的发动机和通信能力更强的联络设备,协同能力还有指挥能力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化。

    这种车体还没有正式服役,就成了很多人眼中的完美作品,因为长而且大的车体提供了太多太多的便利,预留了太多的改装空间,甚至陈昭明自己,都觉得面前这个车体,就是大明帝国未来二十年内的坦克标准设计了。

    德国来的发动机总设计师威廉·温格也不负众望,拿出了加强型的ths…1型发动机,正式的生产编号是ths…5型航空发动机。这种发动机算是ths…1型发动机的终极改进型,功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而且准确一些说,这款发动机可不是为了2号坦克底盘设计研发的,它诞生的原因是另一个有关飞机的设计项目。

    不过因为那架飞机项目研发的滞后,这种ths…5型航空发动机,最终被2号坦克采用,变成了陆地坦克底盘的标准发动机装备。有了这个强劲的心脏,2号坦克车的底盘在重量增加到原来的一点五倍的情况下,依旧保持了较高的越野行动速度。

    当然,这种用了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就设计出来的新式坦克底盘,也远没有看起来那么完美无缺。最让陈昭明头疼的一点,就是这种坦克底盘虽然携带的燃油会被1号坦克底盘携带的更多,可因为自身重量加上新发动机的油耗,实际行程并没有比1号坦克增加太多。

    “重心比起想象中来要更好一些……发动机和变速箱都集中在车体后部,坦克的越野能力也提高了一些!”一名技术人员正在核对测量的参数,在吵闹的车间里,他大声的对身边的组长喊道:“主要是因为车体长度增加了,所以跨越壕沟的能力也提高了不少。”

    “配重做好了嘛?为什么炮塔那边的数据还没有送过来?赶快派人去催!快!”车间的那一边,一名负责这一次综合测试的工程师,催促着自己的手下,尽快将应该准备好的东西准备出来。

    这一次,是2号坦克底盘第一次测试完全状态下的驾驶平顺性,还有一部分越野地段的测试,也要在下午的时候开始。当然这时候炮塔是不可能设计出来的,毕竟比起车体来,炮塔的结构考证要更多也更全面复杂。

    所以按照原来的计划,今天并非是将炮塔安装到车体上,而是用体积相当的一个假炮塔,加上水泥配重来充当炮塔完成测试。可是毕竟重量要尽可能的贴近现实,需要炮塔设计小组那边拿出大概的重量数据。

    “送来啦!送来啦!”一名工程师挥舞着手里的文件,急急忙忙从车间的入口处跑进来,气喘吁吁的将那张文件拍在了交接的工作人员手中。不远处的一个长方形的模拟坦克炮塔的箱子边,工人们将一块块写好了配重的水泥块,整齐的码放在了这个假的“炮塔”里。

    “陈主任,准备工作已经开始了,一个小时之后,炮塔配重会被吊装到坦克车体上,然后正式测试就会准时开始。”车间的负责人毕恭毕敬的对陈昭明说道,没有人会在副市长或者副省长之类的称呼上,刻意去加上那个副职的称呼,一般来说,大家都喜欢在正职不在场的时候,去掉副职的称呼,直接称对方职务——这带着讨好的意味,体现了中国语言和社交的博大精深。

    眼前的这个装甲部队研究办公室的副主任,由不得他不尊敬一些。陈昭明在兵部虽然职务并没有太高,可却是一个很有实权的位置,这个副主任有监督研制装甲兵武器,和向军方提供武器采购建议的权力。而他的背后,还俨然站着一个兵部侍郎沈延……

    即便是沈延沈侍郎不够分量,陈昭明身后还有现在炙手可热的新军,有那些和陈昭明交好的资本财团,还有器重于他的大明帝国皇帝朱牧陛下——即便不算上这几天有些不走运气的新军司令王珏,不算王珏背后的王家,陈昭明自己在京师也已经是一个八风不动的强势官员了。

    “很好!一切就按原来的计划开始就行了。”陈昭明吸了两下鼻涕,觉得自己似乎有一些要感冒的苗头,他吩咐身后的秘书去汽车里取回他的外套,然后就又把自己的目光投向了那边一群工程师们正在测试的坦克底盘上。

    吊车已经准备就绪,沉重的炮塔在工人们小心翼翼的操纵下,一点点移动到了坦克底盘的正上方,然后依靠重力,这个模拟炮塔重量的铁盒子,就缓缓落在了底盘上预留给炮塔的座圈上。两者合二为一,成了一个紧密的整体。

    随着吊车垂在炮塔配重上的绳索缓慢的放松,坦克车体两侧的负重轮上方,原本宽松的悬挂结构上的弹簧,被压得紧密了一些。然后在一个相对于正常的状态下,它们停止了紧缩,完成了对整个车体和炮塔重量的支撑。

    “弹药重量配重确认……没有问题!”一名负责弹药方面的工程师举起了自己的胳膊,大声的对陈昭明还有几个项目总工程师汇报了他的检查记录。

    “无线电设备配重确认完毕!没有问题!”这名汇报的工程师左手边,另一名工程师举起了胳膊,用差不多的喊声汇报了他的记录结果。这可是相当重要的一次测试,所以每一个环节都容不得有任何失误。

    “炮塔配重安装完毕!”一直到最后一个配重分项确认完毕,所有的工程师都安静下来了,等待着总工程师的命令。然后陈昭明身边的一个老工程师就站出来下达了新的指示:“开始全面检查!”

    检查完毕之后,陈昭明下令开始测试,这辆“完全形态”的2号坦克,就在驾驶员的操纵下,缓缓的驶出了工厂车间,开到了测试场内。然后在驾驶员小心翼翼的控制下,开始用迟缓的速度,来翻越测试场内早就准备好的各种各样的障碍物。

    这是对实战条件下的地理状况进行的模拟,有各种坡度的沙坑以及各种各样考验坦克的侧斜坡以及铁丝网和形状奇怪的路障。2号坦克的底盘在这些障碍中缓慢的前进着,引擎轰鸣韵律十足,看得出来因为是第一辆测试样车,所以驾驶员非常谨慎,现在的速度还远没有到达这辆坦克底盘的极限。

    同样的,测试也才刚刚开始,为了找出新坦克底盘上的缺陷,这样的测试还要进行很多很多次。还要有2号样车以及3号样车甚至会一直延续到10号来这里测试这些项目。

    等到最后一个侧倾斜坡被坦克越过,陈昭明带头鼓起掌来,他的身后那么多的设计师还有工程师以及工人,都跟着激动的拍起手欢呼,这一次实验成功,标志着大明帝国未来又拥有了一种新的武器,比原来的武器更强更好!

    终于从这辆实验坦克的车体上移开了目光,陈昭明看向了京师北面。虽然没有说出口,但是这个大明帝国装甲部队装备的把关人,在心中轻轻的祈祷着,祈祷着那个男人能够平安无事。

    ……

    欠更两章,龙灵记着呢,现在人居外地,实在太忙,没有能力偿还……还请各位读者谅解。一旦有时间,龙灵就会还债……实在不好意思了!对不起!

    。。。

223逃跑的方向() 
因为大明帝国在辽东地区突破叛军防线的部队,在夺下辽阳之后就停下了自己前进的脚步,停在了一个相对于奇怪的位置上,所以日本军队还有叛军的大约10万主力部队,已经退到了一个相对安全的位置上。

    这些部队目前为止并没有脱离真正的危险,因为辽东的大明部队随时都有可能继续南下,将他们合围在本溪还有抚顺境内。为了脱离于大明帝队的接触,这些来自日本和金国的军队,还需要继续挪动自己的脚步,向更安全的位置撤退回去。

    不过这个时候,撤退到究竟哪里,就成了一个很让人难以统一意见的问题。日本人主张向东南方向撤退,赶在大明帝国切断铁路线之前,经过凤城退向朝鲜境内。而叶赫郝连的想法是回自己在吉林的老巢,集结一些力量再和大明帝国尾随到吉林的部队打游击战拖延时间。

    日本人无非是因为朝鲜地区距离自己的国土更近,方便接下来进一步的增援或者撤退,没有了金国叛军这个天然的屏障,那么朝鲜地区当然也会危如累卵,形势非常不乐观。

    而另一方面,叛军想要回吉林的打算,也并不是一个好主意。因为现在吉林没有多少物资囤积,加上断了朝鲜这个天然的海上接口,锡兰也无法支援金国接下来抵抗需要的物资。现在可不是当年大明帝国在东北没有多少兵力的那个年代,想要再复制一次辽东叛乱,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大明帝国确实在某些方面腐朽迟缓,但是这却不代表这个庞大古老的帝国真的是一个任人宰割的软柿子。现如今辽东地区的新军部队展现出来的强大攻击力,也似乎向所有敌人宣布了一个可怕的事实:那种靠拖延和等待就能打赢大明帝国的战术,再也不会讨到便宜了。

    还有一个问题困扰着叶赫郝连,那就是北面的大明帝国进攻部队,已经控制了开原,打下了开原也就意味着现在有一支明朝的军队比刚刚南下的叛军主力更靠近吉林。一旦他们冒险北返吉林,大明帝国的军队先到吉林夺下城池,他们就被合围在通化附近,进退不得了。

    不过叶赫郝连也不愿意相信日本人给他画的大饼,一旦退入到朝鲜半岛,那让叛军辗转腾挪的空间就更少了,加上那里几乎就等于说是日本人的地盘,寄人篱下的滋味可并不好受。更重要的问题是,如果明军从新在鸭绿江边站稳自己的脚跟,那谁能保证他们不会跨过这条江水南下收复那些曾经的“失地”?

    日本人一旦退入朝鲜,战他们可以依托本土航线维持海上物资补充,退他们也可以从容的退回到日本本土——那个时候叛军何去何从?岂不是说,叶赫一族要沦为大明帝国的阶下之囚?想到这里,叶赫郝连就对退入朝鲜地域半点好感也没有了。

    可是他却没有阻止日军继续向凤城地区撤退的能力,看着断后的三井孝宫指挥着日本士兵一个团一个团的登上南下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