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事情也实在不好保证,若是在我保证的那个时间之内,我没能办成此事,对我双方的交往也不利,不如这样,我尽快,如何?”
“你大明皇帝不会不同意这个事情吧?”苏诚道。
“我大明皇帝并不是偏信之人,即便是我大明皇帝愿意达成此事,可朝中的大臣一旦有人反对,我皇帝陛下也得考虑一下他们的意见,不是,你放心,在下定当努力促成此事,你看如何?”
苏诚与那使节的身段已经放的很低了,就像苏诚那桀骜不驯的性格能与那使节这般的说话已经是给足了他面子。
那使节在考虑到最后的时候倒是也领了苏诚的这个面子,道了句,“好,那我便等着,希望苏帅莫要让我家可汗失望才是。”
苏诚为了他的任务能尽早的完成,也只能是点头道:“好,放心吧!”
碰到这个事情的苏诚他又能怎么办?
苏诚给那使节面子的事情还真是没有白做,在最后的时候,那使节就留在了锦州城等着苏诚的消息。
这对大明来讲道也这算是个不错的消息了。
那使节能答应苏诚留在锦州等着恐怕也是因为得到了努尔哈赤的命令,而努尔哈赤在自己吃了大亏的情况之下还能答应苏诚合作的事情也算是比较大度了。
就像苏诚当初所设想的那样,在外守城的将士们陆续回来之后,就在锦州的城外修整了那么一日之后,苏诚便直接带着他的将士们赶回来了京师。
他们谁都没有想到能这么快就回京,还是打了这么一个大胜仗的前提之下,因而所有的人自然就很是欢喜了。
差不多七八日的时间,苏诚才到了京城。
快要到京城的时候,王安便亲自去向朱由校汇报这个情况去了,既然朱由校有这个心思,那苏诚自然是不可能拒绝的。
即便是苏诚他自己不在乎,他身边的那些将士们也希望能得到皇帝的迎接啊。
说实话苏诚能打出这场胜仗那都离不开这些将士们的,这些人日后还要在大明混下去的,该给他们的东西必然还是要给的。
许是朱由校早就已经做好了迎接苏诚他们一行的准备,在王安与朱由校汇报这个事情没多久,大概也就是两个时辰的时间吧。
朱由校便已经真就像王安所说的那般带着文武大臣和朝中的百姓出城十里去迎接他们了。
朱由校乘着御撵,在他身边跟着魏忠贤和杨涟,他们两个作为现在朝中两大势头正旺的带头人物,自然就有资格一左一右围拢着朱由校。
在朱由校乘着御撵过来的时候,苏诚带着全军将士行礼。
无论苏诚现在做了多么大的功绩,这个事情都是必不可少的,以后苏诚离开了这里什么都看不到,但全军的很多将士们却是还要在这里生存下去的,不能把这些人往沟里面带不是?
朱由校对苏诚的凯旋自然是很欢喜的,他过去直接挽起苏诚的手道:“先生能凯旋而归值得我大明上下为之欢呼的,朕已经为先生准备了酒菜,请全军将士移步到新军营地吧,这些酒菜朕请了京中的厨子准备了好几日的时间,就等着先生带着将士们凯旋归来了。”
苏诚在带兵离开的时候,朱由校的确就答应过苏诚要准备琼浆玉酿欢迎苏诚凯旋的,没想到,朱由校还真就履行了当初他的承诺。
苏诚根本就没想过朱由校会兑现承诺。
就这样苏诚当着满朝文武大臣和全城百姓的面把苏诚以及新军将士给表扬了那么一番,当然着重表扬的还是苏诚,之后才跟着新军将士们到了营地。
这些将士们离开也就只有二十余日而已,一切与他们离开的时候也并没有多大的差别,唯一不同的就是,有不少他们熟悉的兄弟把性命丢在了异国他乡。
回到这里的时候难免还是会想到他们的音容笑貌的。
苏诚本就是个念旧情之人,全军五千将士,苏诚并不能记住他们每一个人的名字,牺牲在外面八百余名的将士们,苏诚即便是拿起牺牲将士们的名单也对不上他们的容貌。
苏诚在最后的时候还直接给这些牺牲的兵丁们也准备了位置,今天的这个胜利自然也是有他们一份功劳的,理应在这场庆功会之上给他们预留上一个位置的。
陪同着朱由校一起留下来的人,自然就有魏忠贤和杨涟,另外还有一个王安和骆思恭,这些人现在朝中的地位也算是举足轻重的,也都成为这支新军的组建做出过贡献,这个时候他们他们理应与朱由校一起参加这个庆功酒的。
就连魏忠贤也都为新军筹集军饷的时候做了不少的事情,这里苏诚就对魏忠贤有敌意,但就目前魏忠贤的表现仍旧是可圈可点的,其实只是因为知道了朱由校并非是个小孩子了,他所做的那些事情朱由校在心中都了然而已。
不过魏忠贤那人骨子里就有种坏,不可能这么快就改变的,唯一的办法就是像苏诚所说的那般在找到能够制衡东林党的人之后把他换下来之后,亦或者把东林党大换血。
这样才不至于导致后来魏忠贤倒台之后大明迅速垮台的事情发生。
朱由校在最开始的时候就对这些将士们就这次的庆功做了致辞,最先说的当然就是对牺牲将士们做了悼念,他们才是此次能够凯旋牺牲最大的,其次便就是感谢其余的将士们。
能被皇帝敬酒感谢,这些兵丁们也感觉到了无比的殊荣。
其次便就是勉励他们在未来能更快的建功立业,为大明创造更大的辉煌。
总之,朱由校摆下的这个庆功酒不仅让苏诚满意,更让新军将士们很是激动,从始至终他们的士气都特别的高涨。
第393章 详谈()
在庆功酒结束之后,苏诚便与朱由校一起进了宫,那个与努尔哈赤合作的具体事宜还得与朱由校当面谈谈,另外还有有关于他此次带兵出去作战的具体事宜都必须要与朱由校汇报一下。
虽然有苏诚派过去的传令兵带去了他的奏折,把此次行军的事情基本上都讲得差不多了,但却还必须要他亲口汇报一下才行的。
苏诚跟着朱由校进了乾清宫之后,厉洪便为他们上了茶。
茶这个东西那是必不可少的东西。
“先生,此次带兵出征不足一月便替朕收复了四十余座城池,这样的功绩真是可喜可贺啊!”朱由校在坐下来之后便又是对苏诚此次功绩的表彰。
苏诚所做的这个事情功劳的确是很大的,朱由校他就是表彰苏诚在多次也说明不了问题。
说实话,苏诚再刚刚坐下这个事情的时候着实是有些骄傲的,后来倒是觉着这并不算是什么大事情,他若是再缜密一些的话,那八百将士也就不会那么白白的送命了。
那八百将士看起来好像微不足道,但却也有八百个家庭要为他们的离去而落泪的。
有了这个想法的苏诚对朱由校这次的表彰之后自然也就看淡了很多,因而在朱由校问起苏诚想要什么的时候,苏诚拒绝了。
反正他日后也是要离开,很多东西又都带不走,即便是讨要之上又能如何,与其是这样,还不如把这个功绩给了一直留在这里的其他人呢。
“皇上,今日大明能创下这样的战绩也并非是在下一个人的功劳,这都是全军将士们共同努力的结果,若是陛下论功行赏的话还是要多多考虑一些他们,在下也只是带兵打下了锦州一座城池,剩下的那些可都是新军中的那些千户们的功劳,而且经过这场战争的磨炼,他们也成长了很多,日后他们必当是大明不可多得的良将。
还有,新军之中的那些兵丁们配合默契,作战勇猛,他们也值得皇上提拔的。”
朱由校对苏诚的这一番话笑了笑问道:“先生说了这么多,只是为新军之中的其他人讨要功绩了,为何不给自己也寻求一些呢?”
“在下并不是个喜欢被束缚之人,受不了朝廷之中为官的那些规矩,在下感谢皇上的知遇之恩,只想着为朝廷培养出几个精兵强将,到时候大明的国富兵强了,那时大明在陛下的手中也就真正的实现了中兴盛世,在下也可放心离开。”
苏诚才从最一开始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要离开的想法了,这个想法也不止一次与朱由校讲过。
但当现在朱由校再从苏诚的口中知道了他要离开的消息之后还是很惊奇的,“先生,还是要走?”
苏诚现在算是朱由校的大红人了,前程那可谓是一片大好,带在朱由校的身边完全是可以干出很大的一片丰功伟绩的,完全是没有必要离开的。
“皇上也大可放心,在下即便是离开也绝不会为任何一方效力对抗大明王朝的。”苏诚明知道朱由校并没有这个意思,但是为了避免朱由校日后的怀疑还是说出了这样的话。
虽然这话可能会让他们彼此信任的关系封上一层寒冰,但这样的话苏诚却是不得不讲的。
“苏先生,你知道朕并无此意。”
“皇上,在下是不想让你怀疑,在下本就不喜欢被束缚,能留下这么长时间也是在下最大的限度了。”
“先生,真不能留下?”
“不能!”苏诚对朱由校可怜兮兮的请求又言词拒绝了。
说实话,苏诚从第一个任务去了宋仁宗朝,与赵祯也是那种惺惺相惜的,那时候他所生活的那个地方病没有什么值得他留恋的地方,他还是义不容辞的选择离开,甚至是盼望着任务能够尽早的结束。
到了大明朝,苏诚不仅与朱由校的私交很是密切了,而且能让朱由校放弃他所挚爱的木工,专心做好这个皇帝,其实已经算是很有成就感的事情了,但是奈何现在家中已经有了娇妻,苏诚怎么着也不能让王翠竹在那里孤独终老吧。
“好,朕明白,到时候等大明真实现了先生口中难办的国富兵强,朕也绝不会再阻拦先生的离开。”
苏诚本跟着朱由校来这里是有了紧要事情汇报的,没想到却为了这个事情聊了这么长时间。
不过这样也好,这个事情说清楚之后,苏诚即便是在日后离开的时候也能够简单了不少的。
苏诚接下来的时候便就收复四十余座城池的事情与朱由校做了具体的汇报。
苏诚新研制出来的那些火器的威力也是给朱由校见过的,当苏诚把这场战役的具体细节与朱由校讲的时候,他自然是不会苏诚说的这些是天方夜谭。
“朕就知晓先生研制出来的那些威力无比的火器绝对能为外敌杀个片甲不留的,先生能力出众,身边的人也有些本事。”朱由校赞叹道。
当知晓了这个威力无比的火器是自己的时候自然是高兴的,当然更多的却也是自豪。
苏诚本想与朱由校建议把这个火器像全军推广,没想到朱由校却主动便提及了这个问题。
“先生,这火器是否可以向大明的全军将士推广,这样一来,我大明的百万将士便就变成了雄狮了,到时候定当能让所以来犯的敌人闻风丧胆的。”
这个想法自然也是苏诚所想的,苏诚他研制这个火器自然是保大明的江山无虞的,这批火器若是只留下新军将士们的手中,即便是他们的能力再强,火器的威力再大,也很难保证大明辽阔土地安全的。
“这个自然是可以的,我大明也算是人才辈出了,相信用不了多长时间,这批火器便就能够在他们的改进之下把威力提高百倍,甚至是千倍,但在这批火器威力没有改进之时,在推广到全军将士的时候必须要保证一点儿,那就是务必要不泄露出去。
皇上,你应该也明白,这次我们的能这么顺利的取胜那只不过是因为我们手中掌握着先进的火器,若是这个先进火器被敌人掌握的,那我们的这个胜利也就很难保证了。”
苏诚说的这个道理很简单,朱由校自然也是明白的。
没有了先进火器,或者火器与敌人同等地步,那大明恐怕是很难取胜的。
毕竟大明的军备基本上已经算是很涣散的了,是很难和周边壮大的游牧民族相比较的。
“那依先生之见,这个事情具体操作该如何进行呢?”
苏诚他不仅是这个火器的发明者,不,算是个参与者吧,又组建了一支所向披靡的铁军,他才是最有发言权的。
苏诚这个时候提出这个问题自然是把这个问题的前因后果都给想明白了。
在朱由校问出来的时候,当然也就能够毫不含糊的做了回答。
至于最后的结果怎么样,朝中到底有多少的大臣们反对,那就要看朱由校的坚持了。
朱由校从大字不识一个的废材能成今日这般的模样的确也是非常的不易,在背后下的苦功,苏诚倒是也能想到。
即便是聪明,也得肯吃苦才行。
人嘛,哪有不吃苦的。
第394章 重商()
苏诚就朱由校的那个问题回答道:“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那便就是让各支军队做个清查,可以从新军之中挑选出出众的兵丁派过去,他们过去之后一方面可以培养将士们使用火器,另一方面也让他们监督火器的使用,严防他们把火器泄露出去。
还有,无论是那支军队包括新军,在火器磨损,出现故障等等一切问题,只要是影响了使用,修补不好的,便要统一回收由专人统一销毁,切记不可泄露出去,这可是我们取胜的最高军事机密。
另外,还要重新训练我们大明原有的那些军队之中的兵丁们,老弱病残发给他们抚恤之后遣返归乡,那样的人即便是留在军队之中也只不过是充充数目,在打仗的时候当当炮灰而已,很难发挥出他们应有的效力的,还不如直接放他们回乡,回乡之后他们为了给自己自谋生路,还能给大明交点税收。”
苏诚以前在这个问题之上也只不过是简单的与朱由校介绍了一下而已,今日倒是在这个问题之上介绍的很是详细了。
朱由校即便是再有天赋,对苏诚说的这个事情也得简单的思考一下的。
苏诚又紧接道:“皇上,其实若是可能的话,还应该推翻现在大明缘由的兵役制度,让十六周岁以上的男丁去服兵役,可以一直到二十岁,四年时间去服兵役,表现好的,可以给他们升官,可以让他们当个百户什么的,更可以让他们在军队之中长期的发展下去,只要这样不断地填充我们的军队才能让我们大明的军队永葆青春。
皇上,你可以想想,一支年轻的军队以及一支都是老弱填充的哪个更有战斗力?”
苏诚把这个事情已经是说的很明白的了,只要是朱由校能认真的考虑一下这个事情,自然也就能够想明白的。
朱由校还真就苏诚所说的这个问题做了一番的考虑,良久之后便道:“先生,所提的这个事情的的确要比现如今大明的这个制度要好上一些,服兵役的时候可以有军饷赚,在服兵役期间若是没有战争的话,在四年的兵役结束之后可以回乡,这对于他们来讲想必是个不错的选择,这样的话,也就不会有那么的年前男丁逃脱兵役了。”
苏诚在最后的时候又补充着道:“若是可以的话,给表现优秀的在衙门等朝廷部门安排给位置,这样他们此生的生活也就没有了任何问题,不用为饥饱着急的他们会更加的愿意服这个兵役的,另外,朝廷还可以给服兵役结束的他们一些土地,这样便就更加是个皆大欢喜的事情,就不至于使得他们一听到服兵役比杀了他们还要可怕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