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后伤口长好,但他出不去,听人说政府要家长拿钱赎学生,没钱学生就得一直关在牢里。
陈敬之没钱,他被关了三个月。
现任政府逃走之后,和他关在一起的这一批学生就没人管了。
他趁乱逃出监狱,胡子拉碴,眼睛无神,满身狼狈。
他不想呆在这里了,在监狱的每一秒都是煎熬。
此时此刻,看到空荡荡的政府大楼他才真实感受到,民国的繁华是属于上层人物的,他只是无数在底层挣扎的贫民之一。
此时此刻他多么想回到生活压力极大,但不愁但不愁吃穿,生活环境安全的二十一世纪啊。
他想到二十一世界华国的实力和地位,想不通自己怎么脑子不清楚想来民国,民国是个黑暗的时代,繁华都是别人的。
在周围四散而逃的行人中,他慢悠悠踱步十分显眼,攻城的人把他当成靶子,一颗流弹穿破衣服,一阵刺痛,他清醒过来,甩开膀子拼命逃跑。
这里危险的不得了他再也不会想民国的风花雪月了,他要回家!
天无绝人之路,跑的时候被一具尸体绊翻,从尸体衣兜里拿到一个身份证。
大学学历,工作编辑,长相和他有三分相似。这人是报社派到平城当副社长的。
陈敬之眼睛亮了,这下身份钱财工作都有了。
他躲了几天,等环境安稳后带着身份证和介绍信来到报社工作。
副社长职位每月工资三十大洋,他租了一个小公寓,每月十块大洋,买了一身长衫,两块大洋,一个长长的围巾,戴上很有文气。这是他为自己置办的行头。
就职当天,他就表现出一切唯社长马首是瞻。社长很满意他的知情知趣,带着他参加了文人的沙龙。
这里仿佛是另一个世界,灯火通明的大厅,穿着红制服的西洋乐队卖力演奏,精致又美味的食物取之不尽,穿着旗袍连衣裙的女生戴着珍贵的首饰笑语盈盈。
一派欢乐,和平,流光溢彩。
陈敬之精通英语,又深入了解过各个文人的生平经历。
所以点评起文章来总能说到点子上。
不多时就获得大家喜爱,被围在人群中央,左右逢源,风生水起。
还收到几个沙龙的邀请。
陈敬之矜持的笑,喝了一口酒心想那些帖子都不是顶级圈子的入场券。倒是有一位大师是顶级文人圈的座上客。
他找那位大师交谈,不多时就获得那位大师的赞赏,说要带他去交际。
陈敬之达到目的心满意足,但现在他还没有作品,就算拿到入场券也不会受人待见。他用的这个身份大学时也发表过不少文章,都平平无奇。
现在有钱买纸笔了,他顺应潮流写了一篇慷慨激昂的文章投到另外的报纸。
对时局把握的很准,他写的是封建的危害,读起来让人恨不得撕开这个黑暗的让人喘不过气的时代。
一经发表,声名鹊起。
那位大师得知,立刻就带着他找老朋友,说发现了一颗好苗子。
大师的老朋友是文人圈里比较顶尖的一小撮人,看了他的文章有心帮扶,评价慷慨激昂笔力雄健。
他更有名了。
陈敬之志得意满,一篇文章他便成了文坛新秀,这是史无前例的成功。
很多人给他写信说崇拜他,也有送来文章请他指点,也有吹捧的。
还有前辈给他介绍女朋友的,陈敬之看看那些女人,婉言谢绝。
不就是自己玩厌了想给情人找个下家吗?
他就那么像收破烂的人?
陈敬之心里起了变化,心想那些女人真是不要脸,写的文章平平淡淡,凭借一个婉约柔美的笔名,再和名人扯扯关系就能出名,被普通文艺青年奉为女神。
要是被玩腻了,名人帮助她们出国或者找个下家,出国回来后她们会更有名,找个下家女人能证明自己的魅力也会更有名。
后世查名人情史的时候还会顺带提到她们,反正不亏。
第700章 进步女学生(30)()
而男人就不一样了,就算是报社的主编,发表多少文章,不跟文人交朋友,参加几次聚会保持关系,或是在文人的文章中被提及。
他一辈子都出不了名。
这时代怎么和二十一世纪一样?都是会博人眼球的名利双收,勤恳治学的一辈子默默无闻。
陈敬之享受着名利双收的成果,又唾弃这种制度。
为了自己的名声地位他写了第二篇文章,蕴含的情感更加激烈,也更吸引人注意。
这时候他不靠那位大师就可以随意出入各个沙龙。
陈敬之惬意的想,这才是自己应该过的生活。
他频繁参加文人沙龙聚会,发表针砭时弊的文章,附和或讽刺别人的观点,在这种热热闹闹的文坛争吵中获得一席之地。
好景不长。
政府要求抓捕发表不当言论的文人,他赫然在列。
抓到牢里的时候,几个文人还做游戏写文章一点不害怕。
陈敬之不一样,他被牢房勾起了久远的记忆。
表现就很不潇洒,受到几个文人唾弃,说他没有名士风度,只会用笔杆子摇唇鼓舌争名夺利。
陈敬之气死了,但是说他的人都是前辈,为了表示尊重,他一笑置之,说那些前辈太慌张了,咱们应该体谅。
前辈气得不轻,陈敬之以为自己赢了一局。
可是接下来的日子文坛大佬们被他们的学生或支持者或同情者或崇拜者所救,而他,依旧呆在牢里,所有人都忘了他。
直到陪着他的最后一个人被接走,家属说文坛大佬看时局不稳都紧急逃走了。
政府为了宣扬威严一定会重重惩治敢于污蔑政府的文人,可其他人名声太大,动了他们怕社会各界抗议。
正好陈敬之年纪又小,才刚声名鹊起而且蹦跶的最欢,最妙的是这么长时间就没有一个人说要为了救陈敬之付出什么代价。
正好枪毙。
陈敬之在被枪毙的前一天才知道自己的命运,他大惊失色。他想像中的民国文坛大佬们稳如泰山,政府不但不敢惹,还要让着敬着,国家发生大规模饥荒的时候,政府还专门调来粮食供给教授大佬。
怎么跟他想像的不一样?
民国应该是个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文人地位极高的黄金时代啊!
可纵使他想的再多,还是逃不过被枪毙的命运。
在牢房里呆的太久,刺眼的眼光让他不得不眯着眼睛。
当他一睁开眼,发现周围站满了看热闹的人,他们眼里都是好奇和兴奋。并没有一个人为他的死而有所思考。
“听说这是要处决革命党。”
“还这么年轻呢,长的也不错,怎么就想不开想造反?”
“谁知道呢?文人脑子都有毛病。”
陈敬之眼前闪过一张张表情各异的脸庞,最后在砰的一声中,他失去了呼吸。
陈敬之已经回来半个月了,但他每晚都被处决的场景惊醒,再难入睡,所以整天精神萎靡。
室友们都发现了他的不对劲。
“敬之,你怎么不发文章了?我们正等着你写胡适和曹诚英的爱情故事呢。”
“没什么好些的。”他晃晃头:“文人之间一肚子男盗女娼。”
“你之前可不是这样说的,你说那是最自然最遵从本性的爱情。”
“我推翻以前说的话。”
“不如今晚去撸串。”陈敬之说。
“走起。”
陈敬之微笑,他真不想回忆在牢里的几个月吃的牢饭。
只有美食才能让他有真实感,以前的才子名声都是装逼。
什么文人墨客?
都是假的!
陈敬之觉得现在的生活才是最好的,从此以后他要变成一个踏实的人。
只是好景不长,他眼前一白,又到了民国。
既来之则安之,他不想再做文人了,他要做商人!
苏瑾歌把文章修改一番投到平城日报。
主编给了她三元一千字的稿费。
现在主要的工作就是准备大学考试,每个学校都单独出题,有前人总结,她有了大致的复习范围,她将所有的事都放在一边,经常学习到三更半夜。
终于到了考试这一天,苏衡开车送她去平城大学,苏玥苏慧都跟着来了。
“瑾歌,你可一定要考上,不然别人说我苏玥的妹妹连平城大学都考不上,我丢不丢人?”苏玥很郑重的说。
“我一定会考上。”苏瑾歌笑着回答。
这时候的试卷她觉得不难,主要是要补一些古代文学知识。
发了卷子她先扫一遍题目,第一道大题是用白话散文来翻译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这个白话散文和白话文不一样啊。
第二道题是填作者。有《后汉书》《论衡》,《说文解字》,《日知录》,《说苑》等等。
第三道题要求解释什么是四书五经,什么是“四部”,什么是“三通”。
看完题目她略微思索就动笔答题。
考完出来感觉心情都不一样了。
“我考的还行。”她说。
暑假剩余的时间她去富生纱厂学习,学习怎么管理工厂。
也存了一点探查女童情况的意思。
到了工厂发现她们住宿情况还是不好,不过能吃饱,也不挨打。女孩子的精神状况都不一样了,但是苏瑾歌希望以后能没有童工。
这么小的孩子出来养家糊口,是家庭的过失,也是学校的过失。
收到录取通知书后家里人都很高兴,苏父在饭店给她订了升学宴,就家里五个人参加,每个人都给了她很大的红包。
她很开心。
学校的生活节奏很紧凑,她抽空开了一家服装店,所用布料从外国进口,走高端路线,雇了信的过的店长和伙计,生意很好。
同时写的民国游记反响也很好,读者们一直讨论陈敬之在二十一世纪的生活。那是让他们惊叹不已的桃花源,没有战争,人民生活富足,没有饿死的人。
翻开史书,多少段历史都写着“大旱,人相食。”他们已经习惯灾荒,却发现还有一个地方纵使灾荒人们也可以活的很好。
这是全国物资调配的结果。
人们就想,如果他们世代生活的地方发生饥荒,国家也能从别的地方调来粮食援助他们,那该多好。
可是现在军阀混战,别说调粮食援助了。不同军阀的地盘就连钱币和税率都不一样,一个军阀的地盘发生饥荒,相信笑得最欢的一定是和他敌对的另一个军阀。
军阀为了自己的利益争斗,哪里管人民死活呢?
报纸上兴起了关于国家统一的讨论。
第701章 进步女学生(31)()
报纸上兴起了关于国家统一的讨论。
发生这种情况是她没想到的,收了好多读者来信,有人说她写的未来很好,有人怒气冲冲说根本不存在这样的世界。
人们不相信这样的世界会存在,但还是想知道在那样的世界中生存会有多幸福,于是,民国游记火了。
她没忘记自己的梦想是经商,开的一家店铺利润很高,她又开了两家店铺。
大学期间她还开了一家化妆品工厂,邀请平城大学化工系的师兄做研究,给他们一人两成股份,最后这个年轻的工厂风靡全国。
趁着化妆品工厂的势头,她组织了一个化妆品行业的商会。
制定一些规则,关于童工和女工待遇的。同时拿出股份的百分之五平分给所有的工人,让她们一天就算工作六个小时,也有足够的钱养家糊口。
不过暂时只有她一个工厂这样做,她的工厂对工人的待遇太好了,不仅同行觉得她傻,就连应聘的工人也觉得她不安好心,如果不是对工人有企图,干嘛提供这么高的待遇?
苏瑾歌哭笑不得。
只有时间才能消除工人的戒心。
工厂开起来后,她把一半的收入都捐给慈善基金会。
捐的几笔钱数量太大,社会给她慈善家和企业家的称号。
毕业三年后,苏慧和苏玥都结婚了,她也有二十多岁,在这时代妥妥的大龄剩女。
记者采访她说是不是因为少年时的一段情才导致现在不热衷于交朋友。
她这才从记忆中翻出那个久违的人,唐连海。
她摊手:“一派胡言,无稽之谈。”
记者拿出一张报纸,上面写着唐连海丧妻丧母,妻子只给他留下一个孩子。他说他终于可以抛下所有的责任坦诚的追求自己的爱情,他说他最爱的永远只有一个,就是苏瑾歌。
又说那时候两人迫于社会压力不得不分开,但两人心中都忘不了彼此,所以苏瑾歌把事业做大之后才一直单身,他丧气三年之后才一直单身,就是为了彼此的重逢。
还说现在苏瑾歌嫁给他不用顾虑正妻刁难,也不用担心婆婆立规矩,不想生孩子的话可以不生,反正他有后代,说生孩子难产的话他宁愿让苏瑾歌永远没有孩子,毕竟在他心中苏瑾歌才是最重要的。
说苏瑾歌曾经顾虑的曼璐的三个结局一个都不会发生,他们会平安幸福直到永远。
记者们架好了相机,准备拍下苏瑾歌的反应。苏瑾歌和她两个姐姐不一样,从来没有娱乐新闻,这让记者也很为难。
如今有了这似是而非的传闻,他们再稍微一运作,报纸一定卖疯了。
可是苏瑾歌看完之后只是疑惑的问:“唐连海不是要坐十年牢,怎么这么快就出来了?”
记者一看心想这反应不对啊,旧情人表白是个正常人都得有点反应,难不成是当初唐连海伤她伤的太深?
“唐连海在狱中表现好,就减刑了。”有人说。
“哦,是这样啊。”苏瑾歌点头:“你们还有别的问题吗?”
我们问题就是这个啊!
记者以为她转移话题,重新问了一遍:“您看了那个报道有没有成家的打算呢?”
“没有,我准备把我的全部心力都奉献到儿童妇女权益问题上来,虽然我能做的很少。但是也不枉我到这世上来一回。”
“您的意思是……您不准备结婚?”
“对,不结婚。”
这场报道记者带着消息满意而归。
家里人听说她的说法都惊呆了。
“瑾歌你怎么能不结婚,以后老了谁照顾你呀。就当妈求你了,就算你想和唐连海结婚妈也不会阻拦的。”
“妈,你想到哪里去了?我不是为了唐连海,都多少年的老黄历了,我就是觉得男人都靠不住。”
“都是你大姐夫和二姐夫给你做了坏榜样。妈当初不同意你和唐连海在一起态度也太严厉了。”苏母扶额哀叹:“妈有错啊。”
苏瑾歌劝慰一番,她也知道在这个时代不嫁是个耸人听闻的事,但她还有一年多就要走了,以后的人生要交给原主了,怎么能结婚呢?
在二十四岁这一年,平城发生战争,苏父不走,他要守城,苏母也不走。
苏瑾歌劝不了。
但她必须先安排好工厂的工人,给她们补发了三个月的工资,工厂的技术人员坐船去了安全的城市。
炮火越来越近,苏父呆在空荡荡的市政厅。这里都是掉落的文件和散落的钱,一收到政府败退的消息,政府工作人员就卷款逃跑了,市政厅能拿的布料,金条,钢笔和粮食都被拿走了。
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