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
苏老太板起脸:“住什么招待所!一个房间一晚上就得几块钱,我看见城里有一座桥,咱们住桥墩里反正拿的有衣服。挡挡风就行了。”
苏圆圆很嫌弃,觉得只有乞丐才住桥墩,可是不敢说出来。他们住不了城里,她嫁大官的愿望就要泡汤了,苏老太不迁怒她算不错了。
苏二婶考虑到房子问题,突然问:“娘,咱们不能住城里,回家人家还不笑话咱。”
苏老太脸色野阴了,强撑着说:“都拿了咱们的东西,还有什么可笑话的。”
一说到东西,苏二婶顿时想起送出去的粗瓷大碗和柜子,心疼的不得了。“娘,咱们把东西都送人,回去咱们用什么啊。”想到那么多东西就这么送出去了,就是送到她娘家,现在也能要回来啊,偏苏老太爱面子,送给周围人,这怎么要回来啊。
苏二婶语气就有些埋怨。
苏老太一听更加生气了,拍着腿骂道:“你现在也敢教训起我来了是不是?石头,你就这样看着你媳妇骂我?”
苏二叔对苏老太的话言听计从,听到老娘发怒,连忙拽住苏二婶说:“你消停一点,没见娘都生气了?”
苏二婶想说什么又不敢,咬着嘴唇独自生闷气。
几个人紧赶慢赶,总算在天黑透前找到了桥墩,苏二婶和苏圆圆把大家铺盖铺好就躺下了,累了一天实在没力气说话。
晚上苏圆圆被冻醒了,透过桥洞看着外面的星星,她觉得城里的星星也比乡下好看,就这么走她是不甘心的。被人灰溜溜赶到乡下,一辈子的美好前程都要打水漂,这绝不是她想要的。
苏圆圆也睡不着了,躺在桥洞想了半夜,天降白的时候她眨眨自己酸涩的眼,决定再走一趟。
苏家人睡到太阳老高才起来,苏二叔出去方便就见自家女儿拿着帕子擦脸,脸上还湿湿的他吓了一跳:“圆圆你哭什么?”
苏圆圆想翻白眼,这哪是泪水,明明就是她拿着帕子收集的露水,她对自己的形象可是很看重的,怎么能允许自己蓬头垢面的出现在城里人面前?
“爸,咱们就这样回去,别人得笑话死咱们!还有那些锅碗瓢盆的,送给别人了咱们还得买。我不甘心就这样回去。”苏圆圆装作刚哭完的样子说。
“那你想怎么办?”
“爸,呆会咱们给奶奶买吃的,你带着我,你去买东西,我去看看苏瑾歌是不是骗我们的。我怀疑她现在生活的很好,装穷就是不想让咱们进城!”
第440章 圣母要不得(13)()
苏圆圆说的信誓旦旦,苏二叔也有些怀疑了。“那好,你就跟着去。”
二人商量好之后回到桥洞,苏老太又渴又饿骂骂咧咧的。
苏二叔上前:“娘,我去给你买一碗豆浆喝,听说城里的豆浆又香又甜。”
“奶奶,这一趟不能白来,总得尝尝豆浆味儿。”苏圆圆补充。
苏老太紧紧捏着钱袋:“豆浆那精贵东西是咱们能喝的吗,贵的要死我可没钱!”
苏圆圆暗中翻了个白眼,死老太婆刚从苏瑾歌那儿拿了十五块就说没钱,还不是想让他们家出钱?
果然,苏二叔一听苏老太说没钱,立刻回答:“娘,哪儿能让你出钱,来的时候我兜里也有一块多,买咱们一家喝的豆浆,尽够了。”
苏老太张嘴想说只买她和两个孙子的,可是看着孙女,又咽下去这句话。孙女以后可是要嫁大官的,一碗豆浆不值什么。
苏老太挥挥手:“快去快去,拿着面盆去,让他们多给舀点。”
苏二叔和苏圆圆去了卖豆浆的地方。苏圆圆看到了油条,从油锅里捞出来,金黄酥脆,闻着香的很。苏圆圆不由自主吞口水。
苏二叔看到拿着一块钱豪气的说:“来两份油条!”
摊贩收过钱很热情的说:“好咧,一根一毛!您拿好!”
一毛?!
苏二叔震惊了,一毛都能买一大块豆腐了,不就是一小团面疙瘩做的,怎么会这么贵。他伸手想说不要了,可是看看女儿的脸又闭上了嘴。圆圆这辈子还没吃过油条呢,尝尝味儿也不算啥。
接过摊贩老板递过来的两根油条,苏二叔拿一根递给苏圆圆。“圆圆,趁热吃。”
苏圆圆拿过油条想了想,撕下一大半给苏二叔:“爸,你也吃。”硬塞到苏二叔嘴里。
苏二叔感觉到那种油汪汪的焦香气,忍不住张嘴咬下去。咬到一半才想起圆圆吃那么少怎么够。就把油条剩下一半咬断递给苏圆圆,笑着说:“爹不吃,圆圆吃。”
苏圆圆很感动,觉得这个家只有苏二叔是真心待她好,她娘只顾着两个儿子,她奶眼里只有她两个哥哥。只有苏二叔,吃什么东西会给她留一份,买什么东西也会惦记着她。就跟今天这油条一样,一根肯定是给苏老太买的,另一根就给了她。
可是这一小截油条都被口水沾湿了,看着恶心的很。苏圆圆连忙推辞:“爸,你赶紧吃,我爸是咱们家顶梁柱,半根油条还吃不得?吃吧,快吃。”
苏二叔又被感动的不行,闺女是爹的贴心小棉袄啊。很珍惜的把半根油条吃了,吃完之后还舔舔手指头,怕被家里看到嘴上油哄哄的。
一旁的小摊老板看着十分感动,就说:“大哥,你有个好女儿啊。”
苏二叔听了脸上有光,笑着连连点头:“唉唉。”
苏圆圆看这小摊位置就在苏大伯家巷子口,就问:“大叔,我问您个事儿,您知道苏家抄家的事儿吗?”
“知道,怎么不知道?”大叔笑的爽朗又自豪:“当时那场景你可不知道,人群浩浩荡荡的,街上七八个大小伙子,厂里七八个大小伙子,一人去苏家拿一个大包裹,他们家的大女儿都没沾上手!”
那时候大家帮苏家搬家,气势十足的,有人就戏称:“这可不跟抄家一样?”
苏瑾歌也拿着礼物感谢过大家,说谢谢抄家。街坊邻居就抄家抄家叫开了,这代表他们邻居的热心肠,也有些对革委会的讽刺,还有抄家伙上去就是干的意思。流传很广。
然而这一对父女不知道,苏二叔听了心里一咯噔,他大哥家还真是犯事儿了,以后能少接触就少接触。
苏圆圆只觉得摊贩目光很奇怪,又问:“大叔,您知道苏家什么时候有人搬进来吗?”
“什么时候倒是不知道,不过苏家搬走的第二天,厂里就拿着家伙什起房子了,新房间盖好的半个月后六对小夫妻就住进来了。他们正好都在那一天结婚,厂里主持的,场面大的很呐。”摊贩老板很热情,说的滔滔不绝。
苏圆圆听了沉着脸,都结婚了说明是要长住,说不定要住一辈子。苏瑾歌的事可能是真的了,以后不能再跟苏瑾歌来往,被牵连怎么办?
苏二叔以为苏圆圆是为他大哥家的事儿担心,拍拍苏圆圆肩膀说:“爹还有咱们一大家要管,还要给圆圆攒嫁妆,这事儿实在管不了。”
苏圆圆点点头:“嗯,爸,咱们去买豆浆。”
苏二叔买了一盆子豆浆花了五分钱,看到旁边小碗里放的糖不要钱,顶着豆浆老板炯炯的目光狠心洒了三勺。
然后乐颠颠的领着苏圆圆回去了。
桥洞里苏老太正例行骂苏二婶,主要是费这么大功夫来了一趟,没想到苏家房子会被厂里占了!想像中的爱国爱党吃公粮,一家都是城里人的梦想也实现不了了。
又看到苏二婶一张苦瓜脸,就觉得晦气,忍不住骂起来。苏爱国苏爱党一向是充耳不闻的,只拉着苏老太说饿了。
远处苏二叔听到叫骂声加快了脚步,又拉了一下苏圆圆让她解围。
苏圆圆大喊一声:“奶,我们回来了,还给你带了油条。”
苏老太骂声一滞,大声问:“你们偷吃没有?”
苏二叔心中一慌,苏圆圆连忙回答:“奶,就给你买了一根。”
“这还差不多。”苏老太抿抿头发,端着架子想尝尝城里人喝的豆浆。
苏二婶从包裹里拿出三个碗,这还是她强烈争取才留下的三个碗。
苏老太拿着面盆往三个碗里倒了小半碗豆浆,其中一个碗是满的。
把满的碗推到苏二叔身边说:“石头你喝。”
又把一个碗拿到自己跟前,对着苏圆圆和苏二婶说:“你们拿饼子泡着吃,尝尝味儿就行了。”
怕苏二叔心疼母女俩,虎着脸说:“石头你自己喝,不许给她们!女人家家的,能尝个味儿就不错了。”
苏老太转过脸面对两个孙子又是一脸慈祥的笑:“爱国爱党正长身体,豆浆有营养,我孙子喝了豆浆长的牛高马壮的,兄弟俩站出去谁都不敢小瞧!快喝,奶给你们留的最多。”
把大半盆豆浆都递给兄弟俩。
两人争抢着喝的呼哧呼哧的,时不时你给我一拳我给你一拐。
苏老太笑的开心:“多喝点多喝点,看我这大孙子,以后准有出息。”
第441章 圣母要不得(14)()
接着又拿过苏二叔手里的油条,自己掐下来一小截,剩下的平均分成两半,一半给爱国一半给爱党。兄弟俩拿过油条一把塞嘴里,接着就说:“奶,这油条可真好吃。我们还想吃。”
苏老太避而不答:“咱们也算吃过城里饭了,也不算白来。”
那边苏二婶把碗先递给苏圆圆说:“圆圆你喝,妈不渴。”
苏圆圆拿过碗喝了一大口,她早就渴了,喝完一看碗里飘着油花,怕苏老太发现,连忙把碗递给苏二婶:“妈,你快喝!”
苏二婶没舍得喝完,就尝个味儿满足的说:“真甜啊,这东西都能招待领导了。”
苏二叔摸着头憨笑:“我放了三勺糖呢。”
苏二婶拿着干饼子蘸上豆浆蘸软,又把剩一个碗底的豆浆递到两个儿子面前说:“妈给你们留的。”
两兄弟不嫌弃,一人一小口喝完了。
一家人吃着饼子,苏二叔突然说:“娘,我问了大哥家的邻居,他们都说大哥刚死,苏家就被抄家了。瑾歌一点儿东西都没拿到,就被赶出门了。”
“咋地,你看着他们可怜,还想领养她们?我跟你说没门!自己孩子都养不活,还多管闲事。钱多是不是?”苏老太骂道。
“娘,我不是这意思。”苏二叔连忙解释:“我的意思是,咱们以后能不来城里就不来城里,万一被大哥家牵连了怎么办。”
苏老太想起乡下剃阴阳头挂着破鞋被人打成骨折的寡妇,心里一哆嗦也吓住了,连忙说:“不来了,咱们不来了。”
苏圆圆倒有些不同意见,以后不来城里,她怎么遇见大官啊。她可不想以后嫁一个种地的,累死累活的一年还没几个钱,连一碗豆浆都喝不起。可是看到苏老太这害怕的样子,觉得说了也是惹得一顿骂,就闭上了嘴,准备等时机到了再说。
反正她现在才十五岁,离出嫁还有三四年呢。
一家人吃完潦草的早饭后就赶到村里牛车经过的地方等。
赶车的老刘看到这一大家子,惊奇的问:“老嫂子,你们一家不是要住城里吗?怎么,现在要回去啊?”
苏老太拉着一张脸把包裹放在牛车上,不高兴的说:“真是晦气,老大一家被他丈母娘给连累了,现在还没打成坏分子,不过也快了,我们可是根正苗红的三代贫农,要跟坏分子划清界限。城里那可不是大房子,那是糖衣炮弹!”
老刘一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就说:“那老嫂子思想可够进步的。”
“可不是嘛。”苏老太给自己找个舒服的位置,然后招呼两个孙子上来。又说:“我们家可是坚决要跟换分子划清界限的。主席都支持这种行为!”
“再说城里也没啥好的,好好的院子不种菜都放上石头,平展是平展了,一年四季吃的菜也要去买,啥都要费钱。咱们所有的地种的粮食都要交给国家,城里人把好好的能种出庄稼的地都铺上石头,就为了好看,这不是小资情调是什么?”
“哎呦,老嫂子,你还知道小资情调呢,真是了不得。”老刘恭维。
“那可不是,村里谁能有我们家紧跟党的步伐。”
“好咧,你坐稳了。”老刘等了一会儿没人来,就在固定时间赶着牛车回村里了。
苏瑾歌目送苏二叔一家人坐着牛车远去,心里总算松了一口气。
她买了东西送给几个刚才帮忙演戏的几位煤厂工人。
“谢谢各位叔叔,昨天的情况也是迫不得已。不是我自私,实在是我们家不想给国家添负担了。少了六口人种地,国家得多少粮食啊。而且我们家的房子你们也知道,现在能解决六户人家的问题,要是我奶奶他们来了,依我奶奶的性子,他们都得被赶出去。”苏瑾歌说的恳切。
“搭把手的事,这么客气干什么,收回去收回去,大老爷们儿,还能占你们的便宜?”
几个人坚决不收苏瑾歌送的礼物,苏瑾歌无奈,只好对几人谢了又谢。
大问题算是解决了,住在苏家院子里的六对小夫妻知道苏老太已经回到乡下,并且不会轻易回来。把苏瑾歌一家三口拉到院子里,他们几人对钱合力包了饺子请她们吃。
苏老太的事情总算告一段落,只是苏瑾歌好像遇到了另一个麻烦。
厂里的好心人,原主原本的丈夫,跟几个女人纠缠不清还供养着两个寡妇的张大柱,好像对她们发了善心,时不时时拿着肉菜到苏瑾歌门前去探望他们。
对此,厂里人都给予张大柱高度评价。
“大柱就是善心,咱们厂里谁有点困难,他不搭把手?”
“咱们厂要都是像张师傅这样的热心人,天下大同的日子就不远了。”
也有人笑道:“大柱的钱给苏家姐弟买了东西,也不知道那两个寡妇会不会找上门来。”
苏瑾歌对此烦的要死,多次推拒或者强硬的拒绝,张大柱都跟没听到一样照样送东西来。还非常感动的说:“大家都知道小苏你想立起来。可凡事都要循序渐进,你现在还没工作,日子苦的很。不说是我了,大家看到都不忍心。”
苏瑾歌烦不胜烦,去找了李大姐,当然不能说是讨厌张大柱,她就说:“李阿姨,我感激大家对我的帮助。可是你已经替我解决很多问题了,我现在也有钱能把日子过得很好。
张师傅的热心,我很感谢,可是我们都知道他的情况,他还供养着两户人家。他应该把钱给最需要的人,我现在吃喝不愁的,实在不想浪费人家的好心。”
李大姐想了想也是,就说会为苏瑾歌解决这个问题。
后来李大姐找了张大柱说明情况,张大柱叹息一声说这孩子太要强了,之后就不再去了。
只是张大柱送东西带来的影响还远远没有消退,厂里人看张大柱对苏家姐弟那么殷勤,有的人就不怀好意的说:“我看大柱对苏家人那么好,是不是对苏家大女儿有意思?人家虽然年纪小,长的可是顶呱呱,还是黄花闺女呢。大柱又没有多少家人,正好把苏家大女儿的弟弟妹妹接过来住。
苏家大女儿这条件,再过几年就不好找婆家了。带着两个拖累哪个小伙子敢娶?配大柱正好。”
听过的人有的没当回事儿,有的却上了心,把这事儿告诉张大柱供养的邻居寡妇。
那寡妇姓宋,眉清目秀温温柔柔的,年纪也不大,三十多岁。一听这话,担心张大柱成了家就不管她一家了,心慌的很,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