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立隋- 第2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虽然李唐已经答应,可是,前驱虎,后进狼啊正是因为如此,他才会让张仅赶往关隘,让潼关以东、洛阳以西,还在他王世充控制下的哥各个关隘,县城,务必小心。李唐的援军,不到万不得已,绝不能引进中原

    这是王世充最低的底线。

    心中思忖着,王世充踩在青石板,在几名侍卫的陪同下,走进了皇宫。

    与此同时。偃师。

    郭孝恪走进了城中,这一次,将河内郡的兵马几乎带出,黄君汉一万步卒,已经赶往汉函谷关,因此并没有赶来偃师。

    郭孝恪赶来的时候,杨浩正与诸将开会,商讨进兵一事,听到郭孝恪到来,杨浩示意士兵让他进厅。

    “陛下,微臣来迟,还望陛下恕罪”郭孝恪说着,微微躬身抱拳,他身着甲胄。

    “孝恪,一路辛苦,坐”杨浩笑着,示意他坐下。郭孝恪看去,只见杨善会、秦叔宝、薛万钧等人,而另一边,却是凌敬、徐世勣、阮君明等人。隋军既然已经夺取了回洛仓,便只需仰仗回洛仓供给军粮,是以,李君羡也被招了回来,只留下田留安守巩县,戴胄守虎牢关。

    郭孝恪坐下,不等杨浩发问,道:“陛下,微臣这次带来两万精锐。”

    比预想中的要多一些,杨浩点点头,问道:“黄君汉是否已经赶往关隘,支援罗士信?”

    郭孝恪道:“陛下,微臣已经让他先领一万步卒,星夜赶赴函谷关,想必此刻已经到了。”

    杨浩也不答话,略一沉吟,这才道:“郭将军来的正好,下面朕就说说计划”说着,他举起马鞭,道:“如今偃师一下,函谷关也在我军手中,洛阳以北,除了金镛城之外,几乎落入我军之手,朕的想法是,令一将,县攻破金镛城,这样,洛阳就与之不能互相呼应,洛阳以北,再无支援王世充的可能。”

    “可是,洛阳以南仍在王世充的掌握之中,若是陈、许两地援军赶来,洛阳又是坚城,恐怕急切南下啊”郭孝恪说着,眼中充满了疑惑。

    对于田瓒的事情,他并不知道,因此固有这一问。对于洛阳的坚固,他是甚有体会,当初随着李密数次攻打,硬是没有啃下洛阳。如果当初李密攻下洛阳,恐怕如今中原各大势力就要出现根本性的转变了,毕竟李密虽然最终败给了王世充,可是无论从哪方面来说,王世充是无法和李密比拟的。

    杨浩一笑,正要说着,这时,厅外响起急促的脚步声,随后一个声音响起:“报陛下,刘兰成急报”

    “哦?”杨浩一笑,道:“进来”

    那人进来,将军文递给了杨浩。

    杨浩瞧他满身大汗,衣衫已经湿透,脸满是疲倦之色,不由问道:“你可是从颍川星夜赶来?”

    那人回答:“启禀陛下,微臣连夜赶来,已经累死了三匹战马。”

    众人听见,知道的顿时露出喜色,而郭孝恪却是满脸的疑惑,这颍川郡位于洛阳以南,为何刘兰成会在哪里?

    “一路辛苦,早些安歇”杨浩说着。

    “是,陛下”那人退下不提。杨浩拆开军文,微微阅过,笑道:“昨夜,刘兰成取了颍川县”

    “陛下,刘兰成以多少人夺下颍川县?”郭孝恪问道。

    “二千骑兵”杨浩笑着将军文递给了凌敬。

    “丝”郭孝恪冷吸一口气,二千骑兵,攻城?

    “陛下,看来田瓒已经领兵北,有他相助,洛阳以南定矣”凌敬阅过军文,含着笑意道。

    “不错,田瓒沿途设兵,只需在重要关隘,就可以断绝洛阳援兵。只不过,还要看孟海公如何用兵,尽取中原诸郡。”杨浩点头。

    “有刘兰成,孟海公必定所向披靡。”凌敬沉吟,然后将军文递给了徐世勣。

    徐世勣显然一愣,一直以来,杨浩对他的态度,不是很亲近,也不是很疏远,让他颇为疑惑。凌敬作为杨浩的首席军师,这军文让他第一个看,并不是很奇怪的事,可是为何,第二人就递给了他,而不是杨善会?

    徐世勣忍不住将目光瞧向了杨浩,见他微笑着点头,不由心中一震,有了一个猜测。

    “原来是田瓒预留了伏兵,这才一举夺下颍川县,而且,孟海公正朝着许昌进兵,不至于刘兰成孤军深入。”徐世勣说着,将谜底揭开。

    “南方基本大定,如今还是如何攻下金镛城。”杨浩说着,这时又是一声报,一名斥候跑进来,跪在地,道:“陛下,王世充派遣龙骧大将军朱粲领兵两万,驻守金镛城”

    “朱粲?”杨浩微微的疑惑,他一瞬间想不起来,只觉得这个名字很熟。

    “陛下,就是那位喜吃人肉的朱粲”凌敬挥手,让斥候退下。

    “哦”杨浩这才反应过来,当初,他看过《兴唐》之类的籍,记得有个南阳王朱粲,只是印象已经不深。后来他虽然有收集各地情报,可是朱粲这种流动作战,不成气候的反王,杨浩还没有瞧在眼中。

    “陛下,末将愿带兵攻打金镛城”郭孝恪可以说被闲置许久,因此一来,求战心切。

    “听闻朱粲武艺高强,郭将军……”杨浩缓缓的说着。

    “陛下,微臣愿与孝恪一起,攻打金镛城”说话的是徐世勣。他人聪明,已经想明白了杨浩刚才的含义,是以赶紧请战,表达忠心。毕竟,他的心中,还有着壮志雄心,怎么会甘受此等寂寞啊

    微微一沉吟,杨浩点头,道:“朕准了”说着,瞧了两人一眼,续道:“你二人就领河内精锐,徐世勣为主将,郭孝恪为副将,务必攻破金镛城”

    徐世勣一愣,他请战,无非是像表示忠心,那里只能做一名副将,也就足够了。可是,杨浩居然让他做主将,而将郭孝恪降为副将,这个命令,让他有些意外,一时间,他愣住了。

    “末将遵命”郭孝恪原先就是徐世勣的心腹手下,私交极好,如今仍在他手下为副将,自然没有多大的怨言,在他的心中,也是希望徐世勣能够官运亨通。

    郭孝恪的声音惊醒了徐世勣,他忙一抱拳,道:“陛下,微臣一定攻破金镛城,以报圣恩”

    杨浩瞧着徐世勣,眼中充满的是信心,也不由微微一笑。当初,他刻意的不远离不亲近徐世勣,就是想瞧瞧这人,到底是不是诈降,毕竟李唐待他甚厚,还赐予他“国姓”,在汲郡数万精兵中,又有着极大的威信,此人若是后悔,一旦造反,后果不堪设想

    因此,杨浩收了他的兵权,将他带在身边,刻意观察。经过这段时间的观察,徐世勣既无怨言,也无刻意的讨好,只是做好自己本职的事情,因此,杨浩决定启用此人,毕竟,此人乃是唐初名将,武功赫赫。带兵比起程知节还要强。

    徐世勣、郭孝恪两人虽然勇武可能不及朱粲,可是两人带兵绝对是一把好手。

    若是带兵五十或是数百,猛将自然可胜智将。若是千,猛将与智将自然是旗鼓相当,难分胜负,可是士卒若是了五千,乃至于万人,智将定然可胜猛将。其中的关键,在于猛将仅是靠其勇武,若是人数不多,他还可以凭着勇武,带领着士兵,将敌人斩杀。可是士卒多了,就算是力大无比的猛将,又能杀死多少人?智将只需要合理的利用天时地利,调遣兵马,就能击溃猛将。

    因此,对于徐世勣、郭孝恪两人的带兵才能,杨浩有着极强的信心。

    随后,杨浩又做出了一些安排,让杨善会首先带领五千士卒,渡过洛水,驻扎在洛阳以南,洛水与伊河之间的平原,而李君羡则是驻扎在邙山外围,与回洛仓城互为犄角。按杨浩的猜想,洛口仓失去,王世充还可以接受,可是如果回洛仓也失去了,洛阳数十万军民,就失去了粮食的来源,他一定会试图夺回回洛仓的

    当然,暗中的,还有一个作用,那就是与埋伏在邙山中的程知节互相应和。

    程知节虽然一直领兵在外,可是他却颇为幸运,如果杨浩知道就在此刻,他又擒获了一员大将,杨浩定然非常的开心。

    当然,杨浩并不知道,这个家伙,对自己有着深深的恨意。

    说起来,因为历史的改变,刘黑闼并没有如历史一般,在离开了王世充之后,投效了窦建德,然后又在窦建德失败之后隐居田园,直到范愿等人来寻找他,让他带领众人,再度起义。

    此刻,刘黑闼的身,已经布满了伤痕,衣衫已经破烂不堪了,他已经在连绵的邙山之中,一个人游荡了将近一月。这一个月,他只能靠着打猎过日子,虽然连绵的邙山,小动物很多,可是喂饱他的五脏庙,可是,相对的危险也就多了,要不是他极为强悍,恐怕早就死在邙山之中了。

    而更为可怕的是,他只觉得力气渐渐失去了。他不知道是因为他缺少了食盐,从而变得虚弱起来。虽然动物的身体中有一定的盐分,可是,无法满足他这种壮汉的需要。

    他自命勇武,可是想不到,先是跟随郝孝德,郝孝德失败了,还被弄瞎了一只眼睛,河北不能呆了,就南下投效了李密。他以为,凭借他的勇武,一定能够出人头地,可是,李密并没有多塔有些特殊的印象,他依旧是郝孝德手下一名平凡的将领。

    后来,宇文化及攻打童山,郝孝德战死,他的部队随后被收编,刘黑闼依旧没有掌握一支兵马,哪怕是五百人。没多久,王世充就击败了李密,他被任命为骑兵军将,总算有一支属于自己的军队,可是,冥冥之中,天似乎和他开玩笑。

    就在刘黑闼准备大干特干,想要凭借功勋升官进爵的时候,隋军打来了,虎牢关失陷,王仁则也是退保巩县。可是随后,王世充完全放弃了巩县,居然连偃师都不要了无奈,王仁则只有选择了渡洛水,穿越邙山,走偃师,回洛阳。

    可是,想不到半途,居然遇见了隋军,渡河已经丧失了大部分体力的郑军完全没有抵抗能力,王仁则被俘,郑军大部分选择了投降。那个时候,刘黑闼趁乱跑进了邙山,这才没有被隋军捉住。

    当时,刘黑闼声名不显,可能除了杨浩知道这个人非常厉害之后,就没有人知道了。程知节也不例外,他捉到了王仁则,心中自然是高兴非常,那时,乱哄哄的场面,那里还顾得一个逃跑的小卒?

    虽然是逃走了,可是刘黑闼的日子更加的不堪,在邙山中,可真是度日如年啊下着大雨,他只能寻到一个山洞避雨,可是山洞非常的潮湿,他虽然很壮,可是天长日久也受不了啊。

    更因为下着大雨,他扑食更加的困难,而在半夜,时常有蟒蛇出入,若不是他机警,可能已经命丧蟒蛇之腹。这样的日子,不敢想象。

    他强壮的身子逐渐变得虚弱,发起高烧起来,头脑也有些迷糊了,就这样,度过了两日之后,他断断续续的醒来,额,一片滚烫。

    他明白,他不能再等了,就算是死,他也不能这样死去在他的心中,还有许多事情没有做。因此,在短暂的醒来之后,他立刻爬了起来,捡了一棵树枝,支撑着,缓缓潜行。

    不知道走了多久,他觉得他全身的力气已经消失了,“噗通”的一声,倒在了地,视线变得模糊起来,他伸出手,奋力的抓住树枝,想要站起来,可是他发现,一切都是徒劳,他心有余而力不足。他的身躯已经不能在支撑他继续前行了

    “或许,我就要死在这里了”喃喃自语,声音几不可闻,或许只有他自己才明白他在说些什么眼角,滑过了几滴泪水。

    “将军,前面似乎有人”山道,一名隋军说着。

    “哦?”程知节听着,问道:“前看看”

    几名隋军前,只见山道,一个男子,衣衫破烂成条,露出了强壮的身躯,可是面,布满了伤痕。其中,似乎有牙齿印,有抓痕。程知节虽然不是猎户,可是他在山中的日子也有一段时间了,自然明白这人身的伤痕是怎么来的。

    “你,前看看”程知节说着,一努嘴,示意身边的一名小卒。

    “是,将军。”那人说着,前,喊了几声,“醒醒,醒醒”可是那人,倒在山道,充耳未闻。

    那人将刘黑闼的身子一翻,顿时大吃一惊,这个男人,他认识当初攻打虎牢关的时候,他亲眼看见秦叔宝与此人大战,不分胜负。

    “将军,这人是郑将”那名士兵喊着。

    程知节走前,瞧了刘黑闼一眼,顿时愣住了:“刘黑闼?”当初,两人同在李密、王世充手下共事过,因此认识。他伸出手,摸了刘黑闼一下,却是猛地收回了手,额头很烫。

    “看来,是发高烧了啊”程知节沉吟着,刘黑闼有多厉害,他是知道的。虽然后来听秦叔宝说了此人的事情,可是不管怎样,还是先将他治好,再交给陛下,毕竟这是一场误会啊

    “你们,背他,咱们回营”程知节说着,当先朝着大营走去。

    :

第八十章 暗涌(七十二)() 
“一路小心”洛阳西门,王世充千叮万嘱。

    护送王婉柔西去长安的是荆王王行本,此外还有一千将士,个个铠甲明亮,在太阳光下,反射着刺眼的光芒,显然是一支久经沙场的精锐之师。

    荆王王行本一脸的凝重,此事说大可大,说小也小。而更重要的是,他要想法设法,从庐江王李瑗的口中,刺探出一些有用的情报,以便及时回报给王世充,做出最有利的判断。

    “陛下,臣一定竭尽所能”荆王王行本说着,点了点头。他的伤刚刚养好,就临危接下这个任务,可见王世充对他的信任。

    就在两人说着话的时候,王婉柔正在宽敞而舒适的马车里,奋力的编织着衣袍的左手,这两日,她除了打点必要的行囊,就是在编织衣袍,如今只余下左手腕了,只要再有一点时间,就可以完成了。因此,她坐在马车里,双手疾动。

    那名宫女微微的叹息,公主的性格温柔,恰如她的姓名,可是,内心的深处,却是极为倔强的,她曾经想要帮助公主编织,可是无论怎么说,她就是不听,还说这种东西,一定要亲手编织,才最贴心。

    就在她想着的时候,脚步声响起,她揭开门帘,不由躬身施礼,道:“奴婢见过陛下。”

    王世充缓缓的走来,脸带着奇异的神情。不管怎样,这对于他是个耻辱,可是,这件事他又不得不做。

    抬脚走马车,王世充瞧见了王婉柔,只见她也不看着自己,只是忙着她的事情。他知道为什么,心中也是微微的感动。

    “婉柔,要出发了。”王世充说着,心中带着莫名的情绪。

    轻轻的出了一口气,王婉柔站起身来,清澈带着血丝的双眸含着笑意,疲倦的脸色如释负重,“叔叔,你试一试合身吗?”

    “合身,只要是你送给叔叔的,都合身”王世充说着,脸不由动容了。对于他这样的人来说,亲情或许会淡了几分,可是如今他的年纪已大,大郑又是风云飘摇,他倒是反而觉得亲情的可贵了。此刻,他的心情或许与历史,看着几个儿子争斗不休的李渊一般,有着深深的无奈。

    忽然,王世充拿过了衣袍,然后深深的吸了一口气,转身下了马车,道:“走”他有些害怕再等待的话,就会改变原有的决定。

    听到那两个字,王婉柔有如雷击一般,倒在了软榻之,虽然早已经知道这样的结局,可是临走了,心中还是有如刀割。那个人,是李唐的王爷,可是,她并不认识啊是好,是坏?脾气怎样?和亲作为一种政治方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