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做塞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回到明朝做塞王- 第1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话说的朱一愣,一日三朝,还要听你们将儒家的之乎者也,那干脆累死寡人算了,没有儒家就过不了吗?秦始皇不信儒家、刘邦不信儒家,不都统一了天下吗?他的老子朱元璋也不信儒家,照样白手起家。不过这个时候,他也不好当面发作,毕竟这些大臣也是为了他好,只不过是观念比较腐朽而已,略带一丝不耐烦地说道:“为人君者,是要勤于政事,只不过寡人只管军国大事,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要麻烦寡人,寡人养你们何用?”

    这番话说的下面的大臣都不敢吭气了,这可是个严重的问题,国王都开始怀疑他们存在的必要性了,谁还敢不识时务乱嚼舌根。当即都沉默不语,恭恭敬敬地立在堂下。

    朱见自己的话起到了震慑作用,心里颇为满意,立即趁热打铁的说道:“从今日起,设立内阁,内阁学士由寡人从翰林院以及其他部门中选择德才兼备的人充任,正五品官职。辅佐寡人处理琐碎事务,并草拟诏书。从今往后,各部收到的奏折都由各部堂官整理汇总,并写出处理意见后,交到内阁,由内阁统一整理,提出处理意见,交由寡人审阅。”

    这话说的群臣又是一愣,这位王上大人也太会省事了吧,这样以来,他只需要批准盖章就行了,所有的活都交给手下人来干,完全不具备朱元璋的劳模精神啊。

    谁知朱的话还没有说完,这位王上接着说道:“从今日起,设立司礼监,设立掌印太监一名,秉笔太监若干名。内阁汇总的奏折,先交到司礼监,由秉笔太监秉承寡人的旨意进行批红,寡人满意之后,再交由掌印太监用印。如此,一道诏书方可生效。”

    得,连批准盖章都省了。

    此时,一些正直的大臣再也忍耐不住了,吏曹判书是文官之首,代表着文官的脸面和骨气,这个时候要是不站出来说话,那肯定会被同僚鄙视死,于是站出来,向朱作了一揖,道:“王上,皇上曾经三令五申严禁太监干政,王上这样做是不是有些不妥。”

    他是个混了多年的老油条,知道朱要做的事情是肯定会做成的,到时候太监就会成为肃国的一个巨大的势力,自己犯不上得罪他们,再加上他也不敢公然质疑朱的决定,于是就将老朱抬出来说事,任谁也挑不出毛病。

    这群人果然是拿自己的老子来压制自己,这让朱的心头十分不爽,这跟后来的东林党动不动就拿出祖制来压崇祯有什么分别?脸色已经变得难看起来,眼中闪出一道不悦的光芒,耐着性子说道:“父皇已经准许寡人建国了。从今往后,肃国的大小事务均由寡人说了算,只要寡人不谋反,就没有人可以说三道四。相信父皇可以理解寡人的决定。”

    话说到这个份上,大臣们就都不敢说什么了,再说下去就成了跟王上对着干了,虽然他们的权力被那些被他们鄙视的死太监分走了很多,让他们心里很不痛快,但好在此时朱的王权还很强大,在肃国可以说是一言九鼎的存在,因此没有人敢于逆他的龙鳞去反对这件事。

    此事,就这么定下来了。朱不是不知道老朱严禁太监干政的命令,只是他知道,后来老朱也后悔了,想明白了,开始任用太监来制约朝臣。当年的曹国公李文忠为了这件事还专门向朱元璋进谏过,结果被朱元璋狠狠地批评了一顿:“你想剪出朕的羽翼吗?”

    李文忠是朱元璋的亲外甥,朱元璋这个人是很重视亲情的,但凡他的亲戚,只要不去谋反,犯多大的事老朱都会罩着你。李文忠说了这番话虽然惹得朱元璋不悦,但朱元璋并没有打算处罚他。老朱认为他的外甥没错,都是李文忠养的那群所谓的门客将他教坏了,因此就将李文忠养的那几百个门客全都杀光了。

    此事让李文忠老实了很长一段时间,不过他这个人虽然很能打仗,但是也有一个很大的毛病贪慕虚荣,他就是喜欢养士,好体现自己礼贤下士的风骨,追慕一下战国四公子的遗风。

    老实了一段时间之后,李文忠的老毛病又犯了,估摸着老朱的气消的差不多了,就又开始养士,结果老朱又把他的门客杀了一遍。彻底老实了。

    朱其实是有一点赌博心理的,他堵的是老朱能明白他任用太监的初衷是想着以内廷来压制外朝,同时以外朝来牵制内廷,最后达到内外相制,集权于王上手里的目的。

    崇祯要是懂得这个道理,明朝就不会灭亡。

    朱敢这么赌一把也是有资本的,首先就是他已经建国了,相信老朱还是个明事理的人,不会过多的干预他的内政;其次就是他刚刚打赢了回鹘这个强国,给老朱挣了不少面子,他一高兴,说不定就不再追究。

    不得不说,朱对老朱的心理把握的还是很好的。任用太监这么大,而且这么毁三观的事情自然是瞒不过去的,没过多久朱元璋就知道了。

    以朱元璋的聪明,一眼就看出了朱的用意,只是他这么明目张胆的不给面子还是令老朱心头不悦的。最后还是郭宁妃劝谏道:“孩子大了,怎么建立自己的国家就由着他去吧,他刚刚打败了回鹘这个强国,可见是很有能力的。你操心操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

    这话说的朱元璋心头一乐,做父母的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自立呢?孩子做出了成绩,比他们自己做出了成绩还令他们高兴。肃王与回鹘军大战的时候,朱元璋还真替他捏了一把汗,只是路途遥远,来不及支援,没想到这小子竟然将西方的老牌强国回鹘给打败了,还生俘了对方的大将军,老朱接到战报后,很是高兴了一段时间,破天荒的赏赐给了郜氏很多东西,搞得郜氏受宠若惊。

    郭宁妃说的对,孩子终究是要自立的,做父母的管到什么时候是个头啊,更何况自己也老了,身体也越来越差了,没有精力管那么多了,反正给了你一个封国,父亲的责任也尽到了,你想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吧。

    对于朱的事,朱元璋决定不再干涉了,只要他老老实实地尊王攘夷,替皇帝守好西北的边界,想做什么就去做吧。

    倒是朱允和黄子澄听到这个消息后,着实不厚道的高兴了一把,他们两个一致认为重用太监自古以来就是取乱之道,是王国衰败的必经之路。他们本来还为肃国刚刚打了一个大胜仗,威望和实力剧增而发愁,又在合计着将来如何削藩的事,听到肃国重用太监之后,双双松了一口气,看来肃国不用去削了,将来它自己就会走向衰败。

    菜鸟永远理解不了大神的操作。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一个月的时间就过去了,今天是王上考核他们典膳所成绩的日子,王大富和他的弟子们万分紧张。为了达到王上的标准,做出令王上赞口不绝的美味,这一个月内,他们基本都没怎么回家,一直在典善所研究烤鸭。

    反正王上答应原材料管够,他们也就没有考虑过成本问题,这一个月的时间内,弄死了一百多只鸭子,开始是自烤自吃,到后来整个典膳所的人都谈鸭色变,再也不敢吃烤鸭了。

    王大富一见这种情景,心中就急了,没人试吃怎么行?没人试吃怎么能知道自己的手艺达到什么水平了?最后,无奈之下,只好拿着王爷的烤鸭去做好人了,烤好之后就请附近的太监吃、请侍卫吃、请宫女吃,一开始附近的太监、侍卫、宫女还很感激王大富,毕竟他们这个级别的人能吃到烤鸭这种美食还是很不容易的,但是时间长了之后,王大富就发现这些人开始绕着他走了。

    “王公公,有些日子没见你了,过来吃烤鸭啊,都给你准备好了。”

    “咳咳,王师傅,咱家还有点活没干完,今天就不奉陪了。咱们改日回见。”

    “张侍卫,今天不忙啊?吃完饭没有?”

    “额,那个。王师傅,我今天晚上值夜,先走了,要不就迟到了。”

    “别急着走啊,带上只烤鸭,值夜的时候饿了吃啊。”

    “别了,别了。谢谢王师傅,这让俺们侍卫长看见不好,我说不定还得挨板子。改日再约啊。”

    “,这不是小环吗?有些日子不见变瘦了啊,快进来,王叔叔给你补补营养。”

    小环吓了一跳,好似看见瘟神一般,不自觉的向后退了两步,勉强的笑了一下,道:“王叔叔,我还赶着给淑妃娘娘送水果呢。改日再来拜访王叔叔。”说完,一溜烟儿的跑了,心道:都怪我贪嘴吃了你的烤鸭,害得我长了好几斤,脸都变大了,这次可一定要把持住。

    再好吃的东西,让人天天吃也会受不了。到了考核的前一天,典善所的所有人心里都七上八下的,现在咱们的手艺到底好不好,合不合格,也没个资深吃货来给出相关意见。

    最终还是一个胆子大的学徒,冒着被罚的危险,将王府的烤鸭偷偷拿回家里,给自己的老婆孩子尝了尝,这一尝不要紧,他的老婆兴奋的折腾了他大半个晚上,搞得这位兄弟第二天上班的时候,都是没精打采的。

    不管怎么样,总算是有了参考,证明他们的手艺还是很成功的,这多少让典膳所里的伙夫们心里有了一些底气。

    中午的时候,王大富将自己悉心烤制的烤鸭端了上来,放到朱的跟前,然后小心翼翼地垂手恭立在旁边,等着王上和王妃们最后的评审。

    黛昱竹将一块烤鸭用面卷包好递到朱跟前,然后和几个美女一样一齐看着朱,等着朱吃了一口之后,才小心翼翼地用筷子去夹烤鸭肉。

    不得不说,经过一个月的训练,王大富的手艺有了很大的进步,这次的烤鸭肥而不腻,鲜美无比,吃的王后和众位王妃频频点头。但王大富还是不敢掉以轻心,因为他知道,最终的决定权掌握在王爷手里,只要王爷不点头,他这一关就算没有过去。

    朱将一片鸭肉吃完,十分满意地点了点头,这个王大富的办事效率还算可以,一个月的时间就达到了和后世的北京烤鸭差不多的水准,是个干才,露出了一副欣赏的表情,微微笑道:“你干得不错,这个技术有多少人掌握了?”

    王大富心中着实松了一口气,向前走了一步,一拱手,恭恭敬敬地说道:“启禀王上,除了小人之外,还是七八个弟子也掌握了。小人遵从王上的旨意,对他们是倾囊相授,绝对不敢藏私。”

第二百一十九章 抓宣传的重要性

    这还差不多,朱将筷子放在桌子上,用蓝幼澄递过来的毛巾擦了擦手,然后在桌子上一甩,胸有成算的说道:“寡人要在敦煌开四家烤鸭店,你去挑选三位手艺最好的学徒去做店内的主厨,薪水翻倍,干得好了还有奖励。”

    涨工资的事是最令人激动的,王大富不觉怦然心动,但是他是个老于世故的人,这个时候还是有必要做一下样子的,连忙跪在地上感激涕零道:“小人多谢王上栽培,但是小人不想离开典善所,小人想留下来一直伺候王上。”

    虚伪!朱在心里暗骂了一句,但这种话决不能明着说出来,否则会有人说他寒了忠勇之心,白了他一眼,以一种不耐烦的语气说道:“好了。你在店里好好当差,就是对寡人的孝敬。丑话说在前头,你要是干不好,寡人可不会因为你是王府里的老人而轻饶你。”

    王大富被朱突然而来的威严吓了一大跳,慌忙地跪在地上磕头道:“请王上放心,小人一定会要王上发明的烤鸭闻名肃国,不,闻名大明朝,绝对不会给王上抹黑。”

    “嗯。起来吧,这几天收拾收拾,寡人的店马上就要开张了。”朱对王大富的态度十分满意,挥了挥手,示意他退下。

    王大富又给朱磕了一个重重地响头,恭敬地说道:“小人告退。王上和娘娘们请慢用。”随后站起身来,弓着身,徐徐退出。

    很不错,这第一件事算是办成了。朱心中大为开怀,多喝了几杯,对侍立在旁边的怀恩说道:“你去让礼部算一个开张的好日子,另外将你选的那四个激灵的宫人叫过来。”

    怀恩已经是司礼监掌印太监了,位高权重,被人私底下称为内相,帮助朱建立了庞大的内官组织来监视和控制群臣。六曹判书和将军府的将军们见到他都客客气气的,只不过怀恩这人脾气很好,又能清楚自己不管地位多高,始终都是王上的奴婢,因此从不因为朱的宠幸而倨傲,对人也都很客气。他此时就侍立在朱的身旁,一手拿着拂尘,恭恭敬敬地弯腰道:“奴婢遵旨。那四个人就在外面恭候,奴婢这就叫他们进来。”

    朱微微地点了点头,算是批准了他的请求。怀恩拂尘一挥,早有在旁边待着的小太监躬身退出去,叫外面等候的四人进来。

    不一会儿,门外相继进来四名太监,齐齐地跪在朱跟前,叩头道:“奴婢等叩见王上、王后、王妃,王上千岁、千千岁,王后、王妃金安。”

    “抬起头来,让寡人看看。”自家的奴才,自然不用客气,朱漫不经心地说道,虽然他对怀恩很放心,但这个人年纪毕竟也不大,难免有看走眼的时候,用人问题是大事,寡人必须得亲自相面把关。

    那四个太监慢慢地抬起了头,出乎朱意料的是,他以为怀恩会选和他年纪差不多大的年轻太监,但没想到他选的都是四十岁左右的中年太监。这四个人看着还算是忠心能干之人,朱十分满意,摆出一副主人的态度训斥道:“你们本来都是寡人的奴才,但奴才与奴才之间也有不同,你们是愿意做一个只会端茶倒水伺候人的奴才,还是愿意做一个能给寡人分忧的奴才?”

    这个问题并不难回答,那四名太监齐齐跪在地上叩头道:“奴婢等愿意为王上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奴婢出宫之后,一定会好生为王上办差,为王上分忧。”

    “你们切记,你们掌管的那四家店,是寡人精心打造的样品店,你们过去之后要好好经营,培养出更多能干的奴才,将来要替寡人管理更多的分店。”朱坐在正坐上,语重心长的教育道。所谓首战必胜,第一炮一定要打响,第一炮打响了,接下来的事情会越来越顺利,否则赚钱的计划很有可能刚刚露出端倪就泡汤了。

    王上都如此说了,这四名太监自然是深感责任重大,齐齐跪在地上,叩头道:“奴婢一定不负王上所托,将王上交付的差事办好。”

    朱挥了挥手,示意他们退下。大厨有了,掌柜有了,店面选好了,接下来就是万事具备,只欠宣传了。

    所谓酒香也怕巷子深,烤鸭虽然质量很好,但毕竟在西北还没有知名度,如果只是按部就班的挂牌营业不去宣传的话,最一开始的生意可能不会太好,这是不符合朱的要求的,他要的是烤鸭店从一开始就引起轰动,并且知名度越来越高,迅速风靡全国。

    宣传是要讲究方法的,朱已经想好了一整套宣传的策略,具体来说是猜谜语。

    用谜语作为载体,是朱经过深思熟虑的,首先,它是喜闻乐见,并且可以为大众所接受的方式,不管是男女老幼,不管你识不识字,都可以参加,不识字可以让被人读给你听。

    这种方式在配合上巨额的奖励,十分容易引起轰动,说不定举办的那一天会造成万人空巷的现象,对烤鸭店的宣传会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没过多久,肃国的临时都城敦煌就传出了这么一道消息:肃王殿下此次大胜回鹘,国民出了很大的力,为了感谢全国人民,特在城中四个地方举办猜谜大赛,胜出者,有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