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枭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乱世枭雄- 第1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是杨素这等第一权臣也没有权力做这等事情,更何况是一个小小鹰扬郎将。

    不可否认,王君临在这短短一年多时间里面对大隋社稷有功,而且是最卓著的开疆辟土和保家卫国的军功,不夸张的说,功劳不弱于任何一个开国功臣,这一点即使是他的仇敌杨素都不得不承认,可是不论立了多大的功劳,王君临如今也只是一名从三品的武将,资历底蕴相差太多。

    几乎所有人在听说王君临擅杀十四名官员之后,都认为王君临是疯了,简直是找死,而且是那种无人能救的找死。即使是长孙晟、裴世矩等与王君临亲近的重臣这一次也沉默了,王君临这一次犯的事太大了,大到他们都不知道怎么求情。

    一夜之间,王君临成为了众矢之的,第二天上朝,超过七成的官员弹劾王君临,让杨坚下旨处死王君临,以正视听,以明国法。

    不比上一次流言之事的虚妄,这一次他们的理由很充分,无人能够辩驳,毕竟大隋不同于突厥、吐谷浑这些游牧国家,虽然也立了汗国,但律法并未成型,依然奉行的是赤裸裸的弱肉强食的规矩,只要手中有兵有人,杀了人也没有人敢说什么。

    可是华夏历代皇朝远远不是游牧民族所建立的松散汗国可比,大隋虽然在很多时候同样遵循强权,谁拳头大谁说了算,但明面上律法还是要遵守的。

    ps四更早早送上,求捧场,求月票的鼓励和支持————

    。

第三百七十五章 提前出现的谶语() 
当然,若王君临背后是一个强大的门阀世家,他暗中只要稍微付出一些代价,进行一些交易,然后找一个能够说的过去的理由,大半朝官对这件事情就会装作没有看见,即使最后惩罚也是举重若轻,稀里糊涂的。

    可惜,王君临来到这个时代才一年多,虽然极力积攒了一些家底,培养了一些心腹,以各种手段蓄养了一些武力,可是在朝堂上的底蕴依然仅限于那十几名入士不到一年官职低微的寒门官员。

    而长孙晟、裴世矩、韩擒虎等中兴门阀大佬虽然交情不错,但也是有限的,帮忙可以,却不可能为了他而尽全力。

    事实上,整个京城,能够帮得上忙的人里面,唯有长公主杨丽华在得到消息之后,心急如焚之余发动她手中一切力量试图让王君临躲过此劫,但这又谈何容易,杨丽华已经派出心腹快马出城,前往雍州,让王君临离开大隋,远避西域,以求活命。

    所以,王君临貌似是亲手将自己逼到了死路,若不想离开大隋,若无意外发生的话,王君临这一次在劫难逃。

    而就在杨丽华派出人的当夜,京城地下势力中最近刚刚崛起的一大势力——红刀会的会主景田拿着一枚王君临走的时候给的令牌,化妆成一名下人秘密拜见杨丽华,两人人屏退所有人,密谈了半个时辰,然后景田才悄悄的自顾离去。

    然后就在第二天,京城内开始流传一支童谣,‘桃李子,有天下,杨氏灭,李氏兴’,并且在短短的一天时间内,这个童谣便已经是家喻户晓,然后以非常快的速度向京城周边的州、郡、县开始传播。

    这个谶语本来是在十多年后才会出现,但因为王君临的出现,提前出现了,而且是在王君临斩杀了十四名陇西李氏一系官员之后出现的。

    一个多月前陇西李氏借数百年难见的雪灾以谶语差点将他逼入死境,当时王君临便想到了原本历史上差点让隋炀帝杨广将陇西李氏灭族的那个谶语,数日前皇帝杨坚派外侯官统领侯老公公给他下了密旨之后,王君临便想到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不管这道诛心的谶语效果如何,至少能够化解王君临私自杀了十四名李氏官员的罪责。

    谶语起于京城,传于天下,但京城之地依然是最先风浪骤起,满城风雨之地。

    第二日便有御史台共计五名御史联名上疏,请求杨坚下旨彻查谶语一事,同时清查当今天下姓李的势力最庞大,最有可能谋反的陇西李氏,以防谶语属实,威胁大隋江山。

    杨坚顺势而为,言称此事外侯官早有耳闻,他已下密旨让秦安侯为钦差大臣,全力彻查此事,并赋予其正五品之下官员生杀大权。

    皇帝的话传出,朝野震动,无数世家官员和门阀子弟心中一片冰寒,同时也明白那王君临之所以敢如此猖狂分明是在奉旨办事,或者说他敢斩杀那十四名官员,是因为皇帝早已帮他备好了案,早已无后顾之忧。总之,皇帝削弱、铲除门阀世家的想法和步骤并没有因为王君临离开京城而有所停息或者放缓速度,而那王君临依然是皇帝手中最锋利的那把剑。

    ……

    ……

    王君临摇身一变,成为钦差大臣,而且皇帝让他彻查陇西李氏涉嫌谋反一事,他岂能不去一趟陇西郡。

    这一天,王君临离开金城准备南下前往陇西郡,城外仍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官吏和百姓都很忙,忙着上山采木,忙着搭建棚帐。现有的棚帐已足够金城郡难民所用,只是王君临和王通等人一致认为,金城外放赈粮的消息很快会传出去,另外张掖郡和平凉郡的难民必然会闻讯而来,那么现有的棚帐必然不够用,十数万人住在一起,绝不能太拥挤,否则容易传染疾病,扩建棚帐已是势在必行。

    车马在城外微微停留了一会儿,王君临骑在血鬃马上,静静地看着王通以堂堂刺史之尊,一脸疲惫地指挥灾民们搭建工程,各级官吏前后奔忙,百姓们扛木采石,还有远处伙夫用大勺在巨大的铁锅里不停翻搅,凛冽的寒风里隐隐夹杂着几许粥香……

    王君临嘴角绽开了笑容。

    华夏数千年,其实就是一部数千年的苦难史,天灾,人祸,战争,瘟疫,种种磨难被老天毫不留情地加诸在这些勤劳朴实的百姓身上,无数人因此死去,又有无数人满怀希望出生,总有一种精神代代相传,那就是不认命的活着,与老天争抢生机。

    这个民族尽管诸多磨难,可是仍旧一代一代蓬勃繁衍着,与天斗,与灾斗,与人斗。

    仍旧是阴沉的天气,仍旧是一片萧然的初春,可是此时此刻,王君临却仿佛在金城外看到了一片绿意盎然的春光,绿油油的青草地里,百花绽放。

    世人只知毒将心狠手辣,手上沾染十数万条命,却不知道王君临其实才是这个世界上真正心怀天下万民,将普通百姓与贵族一视同仁之人。

    “启程!”

    王君临依依不舍地再次看了一眼生机勃勃的景象,挥手下令。

    杨坚要对付门阀世家,是因为门阀世家威胁到了他的江山,王君临愿意成为杨坚手中利剑,固然是各种机缘巧合和利益使然的结果,但另有一个重要的原因。

    王君临比任何一个人都清楚,门阀世家的存在对华夏皇朝的危害性,说直接一点,门阀世家就是历代华夏皇朝这个庞大巨龙身上的毒瘤,若不将其铲除,乱世永远不会终结,皇朝难以长久,百姓苦难日子过不了多久,乱世又会出现,而且有门阀世家的存在,百姓便始终如猪狗一般的地位。

    原本历史上一代天骄李世民和唯我独尊女皇武则天便深切认识到这个问题,这两位在位这时穷其一生之力用在削弱和铲除门阀世家上面,所以才有了贞观之治的盛世。

    ps最近更新稳定,每天都至少四更,而且还时不时的爆发一下,可是今天一天没有人捧场和月票支持和鼓励,每次刷新看着票数没有增加,名次直线下降,真是太打击人了,但不管怎么说,今天依然是四更————

    。

第三百七十六章 皇恩浩荡() 
杨坚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但此时门阀世家正是最为昌盛之时,而皇权远没有达到唐朝时那般集权,对付门阀世家更是举步维艰。

    所以,王君临很清楚,在他的前方,还有种种艰险困厄等着他,要像眼前这些灾民一样,咬着牙一件一件去克服,去度过,去活着,不能懈怠啊!否则稍有懈怠疏忽,必将死无葬身之地。

    王君临此时出行,让人打出了钦差仪仗,正大光明一千护卫随行,车马缓缓启行,大车的轱辘发出吱吱的转动声。

    千人的仪仗亲兵,浩荡的队伍很快引起了城外官吏和百姓们的注目。

    远处指挥工程的刺史王通转过头来,看着王君临一行呆了片刻,神色复杂之极,他原本想着王君临敢擅自杀了十四名官员,必然是因为有后手,但却没有想到王君临的后手如此犀利,不但摆脱了死境,而且摇身一变,成为了钦差大臣。眼下的王君临便不能再当成下官对待,钦差代表着皇帝,王通不敢怠慢,急忙带人朝王君临等人走来。

    王君临远远地朝他挥手,笑着制止他的举动,并朝他遥遥拱手,算是作别。

    王通停下脚步,心想自己在这一次流言一事中虽然明面上并未帮李氏对付过王君临,但睁之眼闭只眼任由李氏所为,恐怕已经让王君临不喜,而王君临此子实在是让人忌惮,得罪了此子绝不是什么好事。

    想到这里,王通深吸一口气,大声道:“晋州官民,拜谢秦安侯活命之恩,皇恩浩荡,泽被万民,生于斯世,苍生之幸!”

    王通说完,周围所有官民愣了片刻,然后一个接一个地朝王君临一拜,就连在棚帐里休憩养息的妇孺老人们也纷纷走出棚帐,远远地朝骑在马上的王君临跪拜下去。

    “谢秦安侯活命之恩!”

    无数人大喊,如万马齐奔,震荡山野。

    王君临深深的看一眼王通,明白后者是向自己示好,他默默地翻身下马,整了整衣冠,肃然朝四周跪拜的百姓长长一揖,以作回礼。

    “王君临筹粮所为乃奉我大隋天子之命,诸位父老能够得以活命,乃皇恩浩荡……”王君临丹田运气,声传数里,让每个灾民都听得一清二楚。说完王君临上马,神色复杂的环视一眼,队伍再次徐徐启行。

    ……

    ……

    今天陇西李氏家主李宗宪心情似乎非常不好,连每日一例的温补鸽子汤都没有动一口,也原封不动地送回了小厨房,最宠爱的第四十五房小妾也不敢近身。而李家几位宗老今天从各地到来后,便直接进了李氏祖宅的后园,一直没有再出来过。

    而各房的叔伯侄爷,也得了命令,满脸忧心忡忡地从各地赶来,穿过李氏祖宅清美的行廊湖亭,往商议重要之所在的宗义院落赶去。满脑门子不解的丫环下人们,看着一个个权势显赫的主子们急匆匆而面色不豫地行走着,陇西李氏平时极难聚集到一齐地男丁,此时都已经到了,不由好生不解,到底发生了什么大事?

    一时间,整座李氏祖宅都被笼罩在一股紧张不安的气氛之中。

    而流言这种东西的传播速度,总是比大隋八百里加急信使系统还要迅捷,没过多久,李氏祖宅里所有地下人都知道了那个‘桃李子,有天下,杨氏灭,李氏兴’的谶语,一个个顿时大惊失色,李家祖宅内数千人的人心越加动荡起来。

    能够待在李氏祖宅内的,即使是普通丫鬟和家丁都不会太笨,很容易便判断出眼下陇西李氏牵连到谋反一事中,若当今皇帝陛下相信了这个谶语,或者在这个时候有能够证明陇西李氏不轨的证据出现,面临李氏的只有两条路,一是等着被灭族,二是在朝廷动手之前提前谋反。第一条路自不用多说,第二条路几乎没有多少胜算。陇西李氏虽然势力庞大,但是大隋如今正是兵强马壮的强盛之时,且李氏之前并无谋反之心,仓促起事,焉能成功,除非举族迁移至大隋之外方能有活路。

    “都镇静些。”

    穿着一身道袍的李宗凤冷漠地看着堂间一地的陇西李氏男丁们,心里涌起老大一股愤怒,这些男人们遇到这么点小事,便如此慌张,若是没有了自己以及自己身后龙宫的照拂,这些废物真的能够在皇帝步步紧逼下,守住偌大地家业。

    “姐姐,突然出了这么个流言,也难怪大伙惊慌。”

    坐在李宗凤身边的,是李氏当代家主李宗宪,他看着李宗凤的脸,颤抖着声音说道:“如果皇帝相信了这个谶语流言,这可怎么办啊?”

    “既然知道是流言,那有什么好慌的!”李宗凤依然神色平静,但语气极为严厉,包括李宗宪在内,所有李家男丁都被吓的浑身一激零,赶紧老老实实地坐回了椅上,再也不敢多说一句话。

    李宗凤心狠手辣,在坐的这些李氏男丁年龄辈分大一些的人,当年都亲眼见过这个女人为帮助自己亲弟弟李宗宪夺得家主之位,亲手杀死一百多人,所以李宗凤虽然不是家主,但积威日久,谁也不敢分辩什么。

    李宗宪身为家主,当此局面自然要出面温言开解两句,不料李宗凤竟是连陇西李氏这个名义上的主人也不怎么理会,寒着一张依然美丽的俏脸,说道:“都给我记住了!天下门阀世家不止我们陇西李氏一家,能够威胁到他杨家江山的也不止我们一家。若是没有可以让其他门阀世家相信的证据,皇帝根本就不敢对我陇西李氏出手,否则包括那独孤氏和越国公杨素在内的天下所有门阀世家都会人人自危,就算没有谋反之意,也会生出谋反之意,到那里天下必然大乱。”

    李宗宪被驳了面子,脸上却依然挂着微笑,温和说道:“姐姐言之有理,皇帝自然不可能只是因为一个谶语便敢动我们,只是……那王君临如今被皇帝命为彻查此事的钦差,他若是公报私仇,硬生生泡制出一些证据怎么办?”

第三百七十七章 李宗凤的盘算() 
这句话说地很直接,自古以来,人为泡制的莫须有证据并不是什么稀奇事情,只要事情做的漂亮,同样能够瞒得了世人,而那王君临手段高明,拥有这样的能力,没有人会怀疑。所以,眼下陇西李氏地局面的确是极为危险的。

    李宗凤此时却想到的是另外一件事情,心想那一位若不是想要弄清楚王君临真正的来历,王君临早已经不知道死了多少次,而经过神箭门人射杀王君临一事,王君临肯定会有所行动,而媚儿已经在王君临那把宝刀上做了手脚,到时候自己配合那一位查清王君临的来历,立下大功,必然会让龙宫在三年后的进洞名额占据首位,而自己也会因为此事成为龙宫之主。到时候,家庭之劫自然烟消云散。

    脑海中念头转动,李宗凤眯了眯眼,厌恶说道:“那个满身是毒的小子说我们谋反就算是谋反啊?难不成这朝廷和皇帝敢蛮不讲理不成?”

    李宗宪心想,自古以来皇帝什么时候讲过理?而且事关谋反江山一事,这种事情都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皇帝又怎么会讲理。

    他苦笑说道:“请姐姐示下。”

    谶语一直在流传,流传的越广,皇帝的杀心便会越强烈,而那王君临恐怕是来势凶猛,又是钦差大人的身份。这陇西李氏究竟怎么应对,总需要李宗凤拟个章程。

    李宗凤其实心思并不在这谶语一事上,而且在他看来她和那一位所谋之事必然会成功,而一旦成功王君临必死无疑,李氏的危机自然会解除,但事关那一位的存在,她绝对不敢向任何人透露丝毫,否则不光是她死,李氏也会被那一位杀光。

    所以,她没有正面回答李宗宪的问话,只是盯着满院子的陇西李氏子弟,寒声说道:“我自有分寸,王君临那小子我会安排人对付,但这个时候,你们莫要给陇西李氏带来什么麻烦,都安分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